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家本“情理法”观所代表的近代转捩——与薛允升、樊增祥的比较 被引量:16
1
作者 霍存福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9-115,共17页
在中国,"情理法"观念或思想贯串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代。近代沈家本、现代谢觉哉,各代表一大转捩点。处在中西、新旧两个转捩点上的沈家本,一方面努力寻找中西法律、法学之"形成基础"的差异性——经验与学理,俾... 在中国,"情理法"观念或思想贯串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代。近代沈家本、现代谢觉哉,各代表一大转捩点。处在中西、新旧两个转捩点上的沈家本,一方面努力寻找中西法律、法学之"形成基础"的差异性——经验与学理,俾其互补;另一方面更注意发掘中西法律、法学之"构成基础"的共同性——情理,使其互鉴;得出"新学往往从旧学推演而出","然大要总不外‘情理’二字",及"无论旧学、新学,不能舍情理而别为法也"的重要结论,并提出"融会贯通"中西的策略,形成了建基于传统并希图超越传统的新型"情理法"观。"情理法"是古代中国的法哲学问题。当今的我们,要促进这一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思想、理论得到拓展、升华,使其在全新的环境下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家本 情理法观 薛允升 樊增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