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阳与道德情感主义 被引量:4
1
作者 迈克尔.斯洛特 李家莲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1,共5页
阴阳观是中国哲学中的古老观点,一种根本性的中国观点。在古代中国,情感主义者,如孟子和王阳明,都没有把阴阳作为其道德理论的基础。但实际上,中国的阴阳观能为18世纪的西方情感主义、儒家情感主义以及新儒家情感主义提供令人满意的基... 阴阳观是中国哲学中的古老观点,一种根本性的中国观点。在古代中国,情感主义者,如孟子和王阳明,都没有把阴阳作为其道德理论的基础。但实际上,中国的阴阳观能为18世纪的西方情感主义、儒家情感主义以及新儒家情感主义提供令人满意的基础。在情感主义伦理学中,阴可以理解为接受能力,阳可以理解为定向的理性目标,二者具有必然的互补性。阴阳可以视为个体和整体意义上道德情感主义的基础所在。对接受能力重要性的强调能够逐渐转变成对阴阳规范意义的信仰,从而使情感主义伦理学成为规范情感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能力 规范情感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缘情”诗学意义新识 被引量:8
2
作者 陈良运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8-54,共7页
中国古代的诗歌理论,从先秦至两汉,其核心都还是“言志”说,诗作为一种美感文学,除了其语言、形式之外,与应用的文学尚无明显的本质区别。虽然屈原的《惜诵》中已首出“抒情”一语,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序》中的为屈原“露才扬己”作了... 中国古代的诗歌理论,从先秦至两汉,其核心都还是“言志”说,诗作为一种美感文学,除了其语言、形式之外,与应用的文学尚无明显的本质区别。虽然屈原的《惜诵》中已首出“抒情”一语,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序》中的为屈原“露才扬己”作了辩护,《诗大序》中也出现了“吟咏情性”之说,情感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已逐渐为人们认识和把握,但是对于“情”在诗中独特审美意义和价值,尚未成为诗人自觉的意识。要说“温柔敦厚”也是一种情感状态,具有“中和”之美的话,那也成了服庸政教功能的一种情感规范,《诗大序》说“发乎情,止乎礼义”,就将情感的审美指向半途截断了。真正能体现诗歌作为一种对情感进行审美的独特文体,从而使诗人在创作构思时获得一种有别于理性认知的新的思维方式,再在他们的作品中突破窒息情感审美的政教规范,表现出种种“放荡”的境界,那是直到陆机在《文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缘情 诗学意义 吟咏情性 思维方式 诗歌理论 诗歌创作 审美意义 情感规范 屈原 陆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情的占有:有感《别问我是谁》
3
作者 单心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9-,28,共2页
用最庸俗的眼光来看,1997年度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别问我是谁》(TheEnglishPatient)讲的是又一个婚外情的故事。但是,这个由垂死的病人用生命中残存的气息讲述的故事、这段在沙漠和战乱中成熟的情感,却具有感... 用最庸俗的眼光来看,1997年度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别问我是谁》(TheEnglishPatient)讲的是又一个婚外情的故事。但是,这个由垂死的病人用生命中残存的气息讲述的故事、这段在沙漠和战乱中成熟的情感,却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它与那种灯红酒绿下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外情 婚姻制度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占有欲 财产私有化 情感规范 心上人 “包二奶” 发言权 两个分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诗教的重塑──钱谦益诗学理论散论
4
作者 汪泓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69-73,共5页
由汉儒建立起来的儒家诗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一个诗学体系不断优化组合的过程。明末清初钱谦益的诗学理论即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审美情感的理论剔除了功利主义的教化论,对"发乎情,止乎礼义"... 由汉儒建立起来的儒家诗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一个诗学体系不断优化组合的过程。明末清初钱谦益的诗学理论即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审美情感的理论剔除了功利主义的教化论,对"发乎情,止乎礼义"、"温柔敦厚"等传统理论作了新的阐发,以道佛释儒亦为其较突出的理论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诗教 审美 情感规范 温柔敦厚 儒道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