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父母情感温暖、自我控制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多基因的调节作用及父母差异 被引量:2
1
作者 聂衍刚 陈沛 +2 位作者 王林欣 喻承甫 利振华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9-613,共15页
本研究构建“环境×多基因−内表型−行为”理论框架,对880名中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追踪研究,考察了自我控制在父母情感温暖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进一步地,采用多基因累加分数的研究范式,探讨多巴胺系统、血清素系统和催... 本研究构建“环境×多基因−内表型−行为”理论框架,对880名中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追踪研究,考察了自我控制在父母情感温暖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进一步地,采用多基因累加分数的研究范式,探讨多巴胺系统、血清素系统和催产素系统基因(COMT基因rs6269、HTR2A基因rs6313、OXTR基因rs53576、OXTR基因rs2254295和OXTR基因rs2254298)如何调节该中介机制,并检验其中的父母差异。结果显示:(1)控制亲社会行为基线水平后,父母情感温暖不仅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还可以通过自我控制对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2)多基因累加分数与父母情感温暖的交互作用不能直接预测亲社会行为,而是通过自我控制影响亲社会行为,且该机制不存在父母差异。在多基因累加分数较高的青少年群体中,父母情感温暖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控制,进而影响亲社会行为;而在多基因累加分数较低的青少年群体中,该中介作用路径不显著。研究结果阐明父母情感温暖对青少年自我控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如何因多基因累加分数的不同而产生差异,有助于深化对亲社会行为发生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 父母情感温暖 自我控制 多基因累加分数 父母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沉浸式场景下旅游者情感词典建构 被引量:3
2
作者 伍蕾 胡佳 伍蓓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9,共16页
情感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始终,是旅游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议题。数字沉浸式场景推进了文化和旅游深层内涵(沉浸体验/消费升级)与内容禀赋(数字文明/文化传续)的价值融凝,情感体验成为其发展中的题中之义。尽管已有研究揭示了旅游者情... 情感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始终,是旅游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议题。数字沉浸式场景推进了文化和旅游深层内涵(沉浸体验/消费升级)与内容禀赋(数字文明/文化传续)的价值融凝,情感体验成为其发展中的题中之义。尽管已有研究揭示了旅游者情感体验的内涵、特征、效应、应用等,但均集中在旅游者情感体验的关联领域而非本体领域。基于此,该研究通过结合训练语料库和深度网络学习两种方法,建立情感数据库,标注情绪,通过Word2vec、TF-IDF、SO-PMI模型提取反映情感态度倾向的特征词,映射旅游者情感状态;利用情感本体库分类树方法筛选和归纳形成情感词典;再依据情感词典内部特征,建构数字沉浸式场景下旅游者情感体验交互矩阵。研究发现:1)所构词典较好地反映了数字沉浸式场景特色词汇,具有较高情感识别度,能有效提高情感分析任务的性能;2)能够明晰数字沉浸式场景下旅游者情感体验特征,一方面,积极和消极情感体验因素结合形成“乐”“好”“怒”“哀”“恶”“惧”“惊”7类情感簇群,另一方面,从旅游者情感体验的发生缘由、表现形式和作用结果衍生出场景架构、情感倾向、价值取向3个层面场景情感体验特征,并呈现出“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的情感认知表现;3)“三横四纵”数字沉浸式场景下旅游者情感体验交互矩阵,探索和揭示了场景与旅游者之间的情感联动和运行机制。研究结果不仅为提升数字沉浸式场景下旅游者情感体验质量指明了发展方向,而且为数字沉浸式场景的设计与呈现、人文精神传播与创意营销提供了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沉浸式场景 旅游者情感体验 情感词典 情感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长与异化:“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情感劳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3
3
作者 蒋喜锋 何文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30,共14页
“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合理限度的情感劳动是其职业适应及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借助情感劳动理论,采用质性访谈法探究“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情感劳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乡村教育情境,以... “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合理限度的情感劳动是其职业适应及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借助情感劳动理论,采用质性访谈法探究“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情感劳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乡村教育情境,以及这一情境中发生于教育教学、职业发展和行政事务等领域的情感事件,直接影响着“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情感劳动策略的选择,如表层表演、深层表演和自然表达等,同时也造成了他们高强度的情感劳动,这导致他们在获得专业情感成长的同时,亦出现了情感倦怠、情感耗竭等情感异化问题。个体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是“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情感劳动负荷加剧的深层原因,如何使“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的情感劳动保持在合理的限度,促进其专业情感成长、消除情感异化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 情感劳动 教师情感成长 教师情感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师生情感互惠的现实困境及未来进路——基于戈夫曼拟剧论视角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雨强 张淑莉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2,共7页
数字时代,智能技术在赋能教育系统升级、拓展师生互动路径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数字情感问题。教师教学情感与学生学习情感相互支持的情感互惠关系是超越数字理性、实现情知共生、缓解数字化教学情感问题的有效方式。以戈夫曼拟剧论为分析... 数字时代,智能技术在赋能教育系统升级、拓展师生互动路径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数字情感问题。教师教学情感与学生学习情感相互支持的情感互惠关系是超越数字理性、实现情知共生、缓解数字化教学情感问题的有效方式。以戈夫曼拟剧论为分析框架,剖析师生情感互惠关系构建面临的现实困境:临时妥协,数字化表演工具之情感缺失;情感误传与滞后,数字化“人工情感”之反馈异化;去神秘化,数字化前后台之界限模糊;过度推崇,数字化舞台背景之情感风险。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角色塑造”“场景构建”“道具配置”三方面提出解决策略:完善师生多元素养结构,打造有情感温度的教育场域,提升技术工具的现实及潜在效能。从微观社会学角度思考未来教育数字化体系的建设进路,旨在建立一个长期和谐、共生共长的教学情感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师生情感关系 情感互惠 戈夫曼拟剧论 情感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海的网红:面向Z世代的内容生产、情感共同体建构与跨文化传播 被引量:5
5
作者 吕鹏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6,共9页
随着数字经济的繁荣及网络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红出海,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一员。不过,基于商业逻辑的个体营利需要的“网红”与作为基于和平崛起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能力建设体制需求的国家之间,尚存在一定的张力。具有一定... 随着数字经济的繁荣及网络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红出海,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一员。不过,基于商业逻辑的个体营利需要的“网红”与作为基于和平崛起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能力建设体制需求的国家之间,尚存在一定的张力。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出海成功的网红们,在视频生产和传播的内容选题、视听语言以及传播视角等方面有着一些共通的特征特色。基于内容生产和传播互动过程中的跨文化情感共同体的最终建构是其取得成功的本质因由,而这也是协商网红个体与国家间对外传播张力的基础。出海网红们的个案和经验,可以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和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反思的样本,甚至可以将其纳入整体对外传播的战略格局体系。因而,要站在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高度对网红出海进行引导,从而赋能民间及个体的中国故事讲述,进而全面提升中国国际传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红 网络主播 跨文化情感共同体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情感与利益:乡村治理共同体生成的三重理路——以河南省S村共同缔造活动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辉 陈相谭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5,共8页
村组单元重组、市场化冲击、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因素使得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公共精神式微、功利主义盛行等治理困境,可以从价值引领、情感互动、利益联结三个角度入手加以破解。河南省S村以共同缔造活动为切入点的乡村治理共同体构... 村组单元重组、市场化冲击、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因素使得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公共精神式微、功利主义盛行等治理困境,可以从价值引领、情感互动、利益联结三个角度入手加以破解。河南省S村以共同缔造活动为切入点的乡村治理共同体构建模式,着重聚焦于价值、情感和利益三个层面:以价值引领推动象征形式的统一化建构与合法化确立,实现集体认同;以情感互动激活居民集体记忆,并借助语言符号与他者行动对集体进行情感反哺,重塑集体关系;以利益联结推动个体由旁观向参与转变,克服“搭便车”困境,达成集体行动。通过价值、情感、利益三者的良性互动增强乡村治理共同体的认同感、归属感与获得感,是富有成效的乡村治理共同体构建的创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乡村治理共同体 价值 情感 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信息融合的中文隐式情感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换香 李梦云 张景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90,共12页
隐式情感表达中缺乏显式情感词,给隐式情感分析带来一定的挑战。为有效解决此问题,借助外部信息是有效解决隐式情感分析的方法之一。与现有的主要借助单一文本信息的研究不同,提出一种融合多模态信息(包括语音和视频)的隐式情感分析方... 隐式情感表达中缺乏显式情感词,给隐式情感分析带来一定的挑战。为有效解决此问题,借助外部信息是有效解决隐式情感分析的方法之一。与现有的主要借助单一文本信息的研究不同,提出一种融合多模态信息(包括语音和视频)的隐式情感分析方法。通过从语音中提取音调、强度等声学特征,以及从视频中捕捉面部表情等视觉特征,辅助理解隐式情感。利用BiLSTM网络挖掘各单模态内部的上下文信息;结合多头互注意力机制分别捕捉与文本相关的语音和视觉特征,并通过迭代优化,减少非文本模态的低阶冗余信息。此外,通过设计以文本为中心的交叉注意融合模块,强化隐式文本特征表示,并处理模态间的异质性,增强隐式情感分析的综合性能。在CMUMOSI、CMU-MOSEI、MUMETA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优于其他基线模型。这种针对隐式情感分析的多模态处理策略,充分利用语音和视觉外部知识,更全面、准确地捕捉隐式情感表达,有效提升了隐式情感分析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式情感分析 深度神经网络 多模态 注意力机制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衍生·载体·度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向度 被引量:1
8
作者 程同顺 唐康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个体情感具有自内向外的延展性,在自然与人为的双重作用之下衍生为群体情感。“个体—民族—中华民族”和“家庭—国家”两种情感发展路径殊途同归,促使个体情感演化成具有整体性的社会力量。情感发展进程在话语、制度和文化之中得以呈... 个体情感具有自内向外的延展性,在自然与人为的双重作用之下衍生为群体情感。“个体—民族—中华民族”和“家庭—国家”两种情感发展路径殊途同归,促使个体情感演化成具有整体性的社会力量。情感发展进程在话语、制度和文化之中得以呈现。话语是情感承载的基本单位,制度搭建了情感互动的框架,文化充盈了情感内容。情感的衍生进路以及载体呈现不能自发地抵御负面情感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中的消极作用,因而需将情感度量嵌入其中。具言之,在“情感三分”的基础之上界定情感性质,在情感的互动之中推进情感的升华,在具体行为之中统合个体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情感向度 个体情感 群体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重构搬迁社区治理共同体的三阶路径——基于L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1
9
作者 罗强强 杨李婕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1,共8页
传统治理模式偏重物质供给而忽视情感动员,导致社区陷入“低信任—弱参与”的集体行动困境。通过对L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入场期—造场期—固场期”的动态过程分析,归纳出情感重构搬迁社区治理共同体的三阶路径,即个体情感调适—群... 传统治理模式偏重物质供给而忽视情感动员,导致社区陷入“低信任—弱参与”的集体行动困境。通过对L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入场期—造场期—固场期”的动态过程分析,归纳出情感重构搬迁社区治理共同体的三阶路径,即个体情感调适—群体关系重塑—集体认同培育。当然这一过程不仅依赖政策设计与文化适配,更需在“效率与温度”“传统与现代”“技术与人文”的张力中寻求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重构 社区治理共同体 易地扶贫搬迁 情感治理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交往中情感交互的实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建云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情感交互是人类交往的重要内容,受时空、信任的限制。在数字技术体系支持下,人工智能(特别是智能情感机器人)通过模拟、传达人的情绪情感,促进人机交互深入发展;互联网(特别是沉浸式体验互联网、元宇宙)通过建构数字空间,使人们实现线... 情感交互是人类交往的重要内容,受时空、信任的限制。在数字技术体系支持下,人工智能(特别是智能情感机器人)通过模拟、传达人的情绪情感,促进人机交互深入发展;互联网(特别是沉浸式体验互联网、元宇宙)通过建构数字空间,使人们实现线上面对面“具身”情感交互。借助数字媒介实现的情感交互不能等同、也无法代替人们现场具身交往中的情感交互,但数字媒介可以突破时空、信任限制,推动情感交互普遍实现,从而更好地满足人的情感需要,使人获得更多情感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获得愈多情感信息,愈能促进人们的交往及实践活动深入发展;重建“情感共同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情感 交往 信息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S-KANO-AHP的情感化设计与评估架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妍 薛博木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8-477,共10页
目的聚焦情感化产品在设计创新、执行程序与评价体系中的难点,整合多学科研究方法与模型以突破现有瓶颈,阐明感性设计成果的创新规则与评价依据。方法设计执行方法是融入组合设计思维的BS法(头脑风暴法),规避传统方法中想法松散且决策... 目的聚焦情感化产品在设计创新、执行程序与评价体系中的难点,整合多学科研究方法与模型以突破现有瓶颈,阐明感性设计成果的创新规则与评价依据。方法设计执行方法是融入组合设计思维的BS法(头脑风暴法),规避传统方法中想法松散且决策质量低下等问题,通过组合关键要素提升设计创新的效率与品质。设计的评价架构整合KANO模型与AHP法(层次分析法)。其中,KANO模型用于锁定用户核心需求,AHP法对竞品与本品中的情感价值建立权重,通过量化比对用户核心需求与产品情感价值的契合度,以此作为评价优秀情感化产品的设计依据。结论通过BS、AHP、KANO的组合模式,形成逻辑清晰、执行高效、可拓展应用的产品设计创新方法与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化设计 创意拓展 评价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的秦绣主题展示空间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惠珺 李晋 谭玉玺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4,共8页
本文依托情感化设计理论体系,分析秦绣主题展示空间特点和需求,明确观众在参观秦绣展示空间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优化设计策略,以提升观众在秦绣主题展示空间的沉浸感和共情感。通过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次,即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 本文依托情感化设计理论体系,分析秦绣主题展示空间特点和需求,明确观众在参观秦绣展示空间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优化设计策略,以提升观众在秦绣主题展示空间的沉浸感和共情感。通过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次,即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对秦绣主题展示空间进行设计转译。结合文献综述法和访谈法深入挖掘观众的情感需求,明确空间影响因素,利用专家咨询问卷确定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并确定其权重。研究揭示了直接触动感官的设计元素在塑造观众情感体验中的关键作用。其中,空间色彩和空间材质尤为显著。基于此,设计实践有针对性地优化了秦绣主题展示空间的视觉表现、互动效能和文化表达力,为秦绣艺术的现代化展示与传播提供了创新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化设计 秦绣 展示空间 层次分析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智能材料的情感交互设计方法研究
13
作者 赵静 马一鸣 +5 位作者 刘键 鲁艺 韩宇翃 胡鸿 张紫莹 张欣然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6-55,75,共11页
目的从新型智能材料的视角探索新的产品情感化设计方法,引导设计师创新地开发智能产品。方法结合智能材料和情感量化对智能产品交互设计方法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智能材料的情感交互设计方法框架,建立了情感特征–智能材料属性–产品状... 目的从新型智能材料的视角探索新的产品情感化设计方法,引导设计师创新地开发智能产品。方法结合智能材料和情感量化对智能产品交互设计方法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智能材料的情感交互设计方法框架,建立了情感特征–智能材料属性–产品状态模型,通过设计实践阐述了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设计思维过程。结果根据该方法的指导设计了智能交互礼物盒HeartBeat,主要设计目标是促进亲密关系中的情感表达,通过调查问卷对产品进行用户测试,设计效果及该方法的可行性得到验证。结论该方法作为传统情感设计方法的完善与补充,从情感测量手段和新型智能材料等新视角,为智能产品设计带来不同的元素,在智能产品设计领域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及研究空间,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材料 情感数据 产品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者死亡叙事中的情感与情绪研究
14
作者 詹菊红 金柏岑 郭莉萍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0-65,共6页
对医者书写的死亡叙事进行情感极性分析和情绪挖掘,探究了死亡叙事中的情感与情绪表达机制。研究发现,在文本层面,死亡叙事呈现积极情感倾向;在词汇层面,积极词汇呈现高频复现特征,而消极词汇在多样性上占据优势。两个词汇指标的互补性... 对医者书写的死亡叙事进行情感极性分析和情绪挖掘,探究了死亡叙事中的情感与情绪表达机制。研究发现,在文本层面,死亡叙事呈现积极情感倾向;在词汇层面,积极词汇呈现高频复现特征,而消极词汇在多样性上占据优势。两个词汇指标的互补性揭示了死亡叙事既通过积极词汇维持正面情感基调,又借助消极词汇的多样性满足情绪阐释精度,揭示了情感语言系统的动态平衡机制。情绪挖掘发现,“快乐”“悲伤”与“愤怒”是三种典型的情绪。三类情绪的语境表达机制契合主体间性理论框架下的“共情”与“反思”双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叙事 积极情感 消极情感 主体间性 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DN-ResNet11的语音情感识别算法
15
作者 应娜 邹雨鉴 +3 位作者 杨雪滢 孙文胜 叶学义 蒋银河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9-153,共15页
为解决网络训练复杂度高的问题并改进语音情感特征提取,提出了基于双嵌套残差网络(DNResNet11)与通道注意残差网络(CRNet)的双支路特征提取模型。首先,设计了低复杂度的DN-ResNet11以高效提取语谱图的融合情感特征,提升情感识别率;然后... 为解决网络训练复杂度高的问题并改进语音情感特征提取,提出了基于双嵌套残差网络(DNResNet11)与通道注意残差网络(CRNet)的双支路特征提取模型。首先,设计了低复杂度的DN-ResNet11以高效提取语谱图的融合情感特征,提升情感识别率;然后,结合多尺度引导滤波和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LBP)算法对语谱图进行细节增强;最后,融合两组特征进行情感分类,形成双支路加权融合模型(weighted fusion model based on dual nested residual and channel residual network,WFDN_CRNet),进一步提升情感表征能力。在CASIA、EMO-DB、IEMOCAP等语音情感数据集上情感识别率分别达到94.58%、85.59%、65.72%,所提方法在情感识别率优于ResNet18等基准方法的同时,显著降低了计算成本,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识别 双嵌套残差网络 细节增强 加权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句法、语义和情感知识的方面级情感分析
16
作者 郑诚 杨楠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8-225,共8页
方面级情感分析的目标是识别句子中特定方面词的情感极性。近年来,许多工作都是利用句法依赖关系和自注意力机制分别获得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并通过图卷积网络融合这两种信息更新节点的表示。然而句法依赖关系和自注意力机制都不是特定... 方面级情感分析的目标是识别句子中特定方面词的情感极性。近年来,许多工作都是利用句法依赖关系和自注意力机制分别获得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并通过图卷积网络融合这两种信息更新节点的表示。然而句法依赖关系和自注意力机制都不是特定用于情感分析的工具,不能直接有效地捕获方面词的情感表达,而这一点正是方面级情感分析的关键之处。为了更准确地识别方面词的情感表达,构造了融合句法、语义和情感知识的网络。具体来说,利用句法依赖树中的句法知识构建句法图,并将外部情感知识库信息融合在句法图中。同时,采用自注意力机制获得句子中各单词的语义知识,并通过方面感知注意力机制使语义图关注与方面词相关的信息。此外,采用双向消息传播机制同时学习这两个图中的信息并更新节点表示。在3个基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面级情感分析 图卷积网络 注意力机制 句法依赖树 情感知识 自然语言处理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本正经还是调侃打趣?旅游地品牌调侃对旅游者互动意愿的影响:认知涉入和情感涉入的双中介
17
作者 粟娟 李威龙 覃雯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119,共24页
旅游地品牌调侃是新媒体时代衍生的新型拟人化营销方式,并在实践运用中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其传播路径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文章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与解释水平理论,采用1个半结构化访谈和3个情境实验的混合方法,从认知与情感两个角度解... 旅游地品牌调侃是新媒体时代衍生的新型拟人化营销方式,并在实践运用中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其传播路径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文章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与解释水平理论,采用1个半结构化访谈和3个情境实验的混合方法,从认知与情感两个角度解析旅游地品牌调侃在社会距离的调节机制下对旅游者互动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1)旅游地营销方式的选择(品牌调侃vs.非调侃)会使旅游者在认知与情感上产生不同的涉入水平;(2)旅游者涉入在旅游地品牌调侃对旅游者互动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3)社会距离调节旅游地品牌调侃与旅游者涉入的关系。文章从多品牌互动调侃视角切入,拓展了旅游者涉入与社会距离作用机制的研究范畴,为旅游地品牌营销与旅游者互动意愿的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旅游地品牌建设在营销策略的选择与品牌关系经营两个方面提供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品牌调侃 互动意愿 认知涉入 情感涉入 社会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合交互注意力的图文情感分析方法
18
作者 胡慧君 丁子毅 +1 位作者 张耀峰 刘茂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62-2270,共9页
社交媒体中的图文情感对于引导舆论走向具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受到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的广泛关注。当前,社交媒体图文情感分析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单幅图像文本对,针对无时序性及多样性的图集文本对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有效挖掘图集中图像... 社交媒体中的图文情感对于引导舆论走向具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受到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的广泛关注。当前,社交媒体图文情感分析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单幅图像文本对,针对无时序性及多样性的图集文本对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有效挖掘图集中图像与文本之间情感一致性信息,提出基于联合交互注意力的图文情感分析(SA-JIA)方法。该方法使用RoBERTa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来提取文本表达特征,使用ResNet50获取图像视觉特征,利用联合注意力来找到图文情感信息表达一致的显著区域,获得新的文本和图像视觉特征,采用交互注意力关注模态间的特征交互,并进行多模态特征融合,进而完成情感分类任务。在IsTS-CN数据集和CCIR20-YQ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提升社交媒体图文情感分析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图文情感分析 联合注意力 交互注意力 多模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艺类非遗影片受众情感认知需求结构模型及设计策略建构
19
作者 周娉 马丽娜 石佳琦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99-209,共11页
目的通过进一步丰富技艺类非遗影片构建方法,增强技艺类非遗影片对受众情感需求的关注,使其能更好地讲述传统技艺类非遗故事,实现传统技艺类非遗影片在大众中的广泛传播。方法基于情感三层次理论,聚焦受众情感认知需求,通过深度访谈法... 目的通过进一步丰富技艺类非遗影片构建方法,增强技艺类非遗影片对受众情感需求的关注,使其能更好地讲述传统技艺类非遗故事,实现传统技艺类非遗影片在大众中的广泛传播。方法基于情感三层次理论,聚焦受众情感认知需求,通过深度访谈法、扎根理论、问卷调查、熵权法,对应情感三层次建立受众需求指标层次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传统技艺类非遗影片设计策略,并以实际案例验证其可行性。结果将构建的三层次策略应用于传统技艺类非遗的影片设计,能够有效在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准确传达传统技艺类非遗文化记忆,全面激活受众从视觉吸引到心理愉悦,再到深度思考与表层交互的完整情感运行机制。结论根据影片创作验证设计策略具备可行性,对我国的技艺类非遗影片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艺类非遗影片 受众情感认知 情感三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基层社会情感治理的理论探赜与实践布局
20
作者 张冉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2,共9页
情感治理内生于中国社区的独特土壤,承载着鲜明的政治与社会双重本土基因。作为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维度,情感治理彰显了一种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柔性治理范式。基层社会情感治理模式呈现为对象治理、工具治理、目标治理三位一体的... 情感治理内生于中国社区的独特土壤,承载着鲜明的政治与社会双重本土基因。作为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维度,情感治理彰显了一种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柔性治理范式。基层社会情感治理模式呈现为对象治理、工具治理、目标治理三位一体的内涵架构,并在治理方式融合创新、治理结构重塑再造以及治理效能提升等方面展现出多维度的积极价值。当前,要实现促进正向积极情感再生、增加社会资本存量、重塑基层各种社会关系的治理目标,基层社会情感治理须通过党政筑基、专业驱动、情景适配、人文关怀和数智赋能等策略进行系统化的实践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 情感治理 理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