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新人”的主体分裂及其情感修复——论《朝阳沟》 被引量:1
1
作者 田延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57,14,共9页
豫剧《朝阳沟》是大跃进时期戏曲现代戏的典范之作,直到今天依然深受群众喜爱。《朝阳沟》之所以能够成功,不仅因为它刻画出了有性格的人物,还因为它真实再现了1950年代末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精神状态。通过阐释戏剧文本和社会历史语境之... 豫剧《朝阳沟》是大跃进时期戏曲现代戏的典范之作,直到今天依然深受群众喜爱。《朝阳沟》之所以能够成功,不仅因为它刻画出了有性格的人物,还因为它真实再现了1950年代末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精神状态。通过阐释戏剧文本和社会历史语境之间的关系,可以清楚地看到戏曲现代戏在1950年代末这个历史阶段的面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那种以民间智慧承载社会主义道德、以人情世故托举政治理性的创作方法。这种方法是十七年时期值得珍视的创作经验,也是社会主义人民文艺的宝贵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阳沟》 现代戏 社会主义新人 情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家庭题材电影中的创伤叙事研究
2
作者 钟柳湖 罗况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00-104,共5页
“家”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互动以及情感纠葛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家庭议题社会讨论度的不断攀升,电影领域也涌现了一系列讲述原生家庭、代际冲突和亲情绑架等创伤事件的优秀影片,如《春潮》《我的... “家”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互动以及情感纠葛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家庭议题社会讨论度的不断攀升,电影领域也涌现了一系列讲述原生家庭、代际冲突和亲情绑架等创伤事件的优秀影片,如《春潮》《我的姐姐》《狗十三》《万箭穿心》《地久天长》等。这些影片或刻画整个家庭所经历的创伤性事件,或聚焦于个人层面隐秘的创伤体验,呈现了社会发展和文化转型中的个人、家庭与时代等多元创伤类型。它们以意识流的影像实践讲述创伤记忆,在家庭空间的建构中呈现伤痛,并塑造了一系列角色鲜明、内涵深刻的经典受创者形象。书写创伤的目的在于走出伤痛,该类型电影积极探索疗愈创伤的路径,具有重要的修复意义和情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电影 创伤叙事 情感修复 原生家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音乐欣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恩荣泽 《黄河之声》 2012年第6期100-101,共2页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通过其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具有培养艺术审美感知和意识、教化人们心灵、潜在影响心理健康和心理教育的作用。而心理健康问题在当今高校学生中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着的热点话题,依靠音乐的积极教化作用帮助...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通过其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具有培养艺术审美感知和意识、教化人们心灵、潜在影响心理健康和心理教育的作用。而心理健康问题在当今高校学生中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着的热点话题,依靠音乐的积极教化作用帮助解决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欣赏 心理健康 审美意识 心理咨询 情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与地坛》中的“地坛”意象之建构
4
作者 王东旭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0年第2期98-101,共4页
意象之建构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作者对"地坛"意象的建构与该散文的体裁、写作时的心境有关;对"母亲"意象的建构其实是作者对自己情感的修复。不同的读者对"地坛"意象... 意象之建构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作者对"地坛"意象的建构与该散文的体裁、写作时的心境有关;对"母亲"意象的建构其实是作者对自己情感的修复。不同的读者对"地坛"意象的解读也不尽相同,文字符号的系列组合只有经过读者的接受,该意象才能实现本身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与地坛 意象 精神契合 情感修复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