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不同角度切入,探析古诗词情感之美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林涛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年第6期104-105,共2页
古诗词的艺术特点之一就是言志抒情,它运用简练的语言和强烈的节奏感展现悠远的意境,能将作者的情感浓缩在诗句中,并巧妙展现出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其感受和理解的能力。所以在古...
古诗词的艺术特点之一就是言志抒情,它运用简练的语言和强烈的节奏感展现悠远的意境,能将作者的情感浓缩在诗句中,并巧妙展现出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其感受和理解的能力。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引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还要围绕其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试着说出自己的体验。由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音韵、意象、修辞、结构等不同的角度切入,全面理解作者的态度、观点、情感,提高学生古诗词赏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
角度切入
情感之美
初中语文教学中
情感
体验
作者的
情感
节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音画情景魔术《竹·缘》的多重之美
2
作者
赵志
《杂技与魔术》
2024年第6期33-33,共1页
由重庆三峡杂技艺术团和四川宜宾杂技家协会联袂创演的音画情景魔术《竹·缘》,获得2024年文旅部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杂技展演“优秀节目”殊荣,受到业界专家和观众的好评。节目整体呈现出角色情感之美、技艺奇幻之美、音乐怡情之美...
由重庆三峡杂技艺术团和四川宜宾杂技家协会联袂创演的音画情景魔术《竹·缘》,获得2024年文旅部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杂技展演“优秀节目”殊荣,受到业界专家和观众的好评。节目整体呈现出角色情感之美、技艺奇幻之美、音乐怡情之美、环境简约之美、灯光缤纷之美,尤其是用心地观照了新时代观众的审美喜好,呈现出多元融合、相得益彰的舞台演绎范式。曾有观众评价《竹·缘》节目:“取意竹缘情结,演绎玄幻奇观。植根川渝焕新求美,技艺缤纷锦上添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技家协会
多元融合
重庆三峡
魔术
情感之美
音画
四川宜宾
锦上添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西南剧展与文学教育之美
3
作者
刘铁群
《歌海》
2018年第3期31-35,共5页
广西师范大学从2013年底开始策划新西南剧展活动,陆续推出了《秋声赋》《旧家》《桃花扇》《花桥荣记》等经典剧目,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学科教学层面来说,新西南剧展实际上是一种创新型的文学教育,它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以创新的方法...
广西师范大学从2013年底开始策划新西南剧展活动,陆续推出了《秋声赋》《旧家》《桃花扇》《花桥荣记》等经典剧目,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学科教学层面来说,新西南剧展实际上是一种创新型的文学教育,它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以创新的方法与模式展示了文学教育之美。对于文学教育者来说,如何呈现文学教育之美是不该回避的问题。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之美需要通过阅读、想象的过程去间接体会。新西南剧展是将经典文学作品搬上舞台,以音乐调动情绪之美,以舞美烘托意境之美,以表演展示情感之美,以台词激活语言之美,使文学之美得到更生动、更直观、更全面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南剧展
文学教育
情绪
之美
意境
之美
情感之美
语言
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美学意蕴——评《山海经》
被引量:
1
4
作者
陆国琴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I0003-I0003,共1页
《山海经》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千古奇书”,涵盖了上古时期的天文、地理、历史、气象、神话、医药等内容。这本书还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其对神灵异兽及自然生态的描摹,展现出异彩纷呈的艺术之美、生态之美和情感之美,对后世文学和艺术的...
《山海经》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千古奇书”,涵盖了上古时期的天文、地理、历史、气象、神话、医药等内容。这本书还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其对神灵异兽及自然生态的描摹,展现出异彩纷呈的艺术之美、生态之美和情感之美,对后世文学和艺术的创作影响深远。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语言晦涩难懂,以及传统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山海经》这一类的古典作品难以被读者欣赏。对于学生而言,想要深入学习这部经典,体味其文学之美,更是难上加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读者欣赏
《山海经》
文学
之美
情感之美
艺术
之美
自然生态
古典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映画柔曲
5
作者
刘妍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08-I0008,共1页
设计说明:人们将美好的事物与目标艺术化、象征化,由此产生的纹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审美情趣,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审美标准真实地表达了图形纹样装饰的文化基因。作品《映画柔曲》设计...
设计说明:人们将美好的事物与目标艺术化、象征化,由此产生的纹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审美情趣,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审美标准真实地表达了图形纹样装饰的文化基因。作品《映画柔曲》设计的圈形纹样结合波浪起伏,抒发着图案之美,情感之美,心中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说明
情感之美
象征化
图形纹样
审
美
标准
美
好生活
艺术化
我国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里仁为美”的“三美合一说”及其交往行为美学内涵
被引量:
5
6
作者
曾仲权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76,共8页
"里仁为美"之里仁所表明的是地理空间之美、社会空间之美和情感空间之美的统一,具有三美合一的特点。同时,它将具有地理空间承载、由符合儒家礼乐仁学要求的交往行为所建构的仁爱有情的现实生活世界,和奠基于儒家五伦交往关...
"里仁为美"之里仁所表明的是地理空间之美、社会空间之美和情感空间之美的统一,具有三美合一的特点。同时,它将具有地理空间承载、由符合儒家礼乐仁学要求的交往行为所建构的仁爱有情的现实生活世界,和奠基于儒家五伦交往关系、与符合儒家礼乐仁学要求的交往行为相伴随的仁爱在心的情感心性结构统一起来。结合整个孔子思想(乃至儒家思想)和《论语·里仁》篇内容,"里仁为美"三美合一的美学内涵,尤为突出仁爱在心情感心性结构的情感空间之美内涵,而且,通过"孔颜乐处"中仁爱在心、安贫乐道的孔子、颜回乐处,更与儒家诗学、孔子乃至儒家交往行为美学的核心命题:"诗可以群"有着至为重要的内在关联,这更体现了具有三美合一内涵的"里仁为美"之于孔子交往行为美学乃至儒家交往行为美学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仁为
美
”
“三
美
合一说”
地理空间
之美
社会空间
之美
情感
空间
之美
仁爱在心的
情感
心性结构
儒家交往行为
美
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诗教学“诗画融合”策略运用
7
作者
朱琳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24年第2期94-94,共1页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评价王维诗歌特点的著名论断。实际上,诗画同源是古诗中普遍存在的特点,二者在抒情、写意、造境等方面,都是通过外在景物在头脑中形成的画面来实现的。因此,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采取诗画融合的策略,能够...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评价王维诗歌特点的著名论断。实际上,诗画同源是古诗中普遍存在的特点,二者在抒情、写意、造境等方面,都是通过外在景物在头脑中形成的画面来实现的。因此,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采取诗画融合的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感知、还原、再现诗中描写的景象,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之美。本文以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思考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教学
诗画融合
诗画同源
王维诗歌
情感之美
学生感知
策略运用
著名论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有爱的珠宝更闪耀
8
作者
毛文
《中国黄金珠宝》
2021年第2期78-79,共2页
珠宝被认同的爱,超越宝石和材质,是设计和工艺之美,也是人类美好情感之美。因而珠宝为爱更闪耀。纵观珠宝7000年发展历史,从古至今就和爱密切相连,从第一枚钻石订婚戒指诞生,到约瑟芬皇后的冠冕,从温莎公爵夫人的猎豹胸针,到伊丽莎白泰...
珠宝被认同的爱,超越宝石和材质,是设计和工艺之美,也是人类美好情感之美。因而珠宝为爱更闪耀。纵观珠宝7000年发展历史,从古至今就和爱密切相连,从第一枚钻石订婚戒指诞生,到约瑟芬皇后的冠冕,从温莎公爵夫人的猎豹胸针,到伊丽莎白泰勒的祖母绿结婚项链,珠宝一直扮演着表达爱情、传递爱意的角色,也因此让珠宝和人类的文明有了密切的联系。珠宝的故事延续着爱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针
珠宝
工艺
之美
情感之美
祖母绿
约瑟芬
伊丽莎白
钻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让学生徜徉在词情画意之中——以《长相思》的教学为例
9
作者
王宗玉
《四川教育》
2021年第36期32-32,共1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感悟古词的音韵之美、意境之美、画面之美、情感之美,让学生徜徉在古词的词情画意之中。一、分层吟诵,感悟古词音韵之美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词大多比较短小,但学生依旧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感悟古词的音韵之美、意境之美、画面之美、情感之美,让学生徜徉在古词的词情画意之中。一、分层吟诵,感悟古词音韵之美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词大多比较短小,但学生依旧会在初读时感到有难度。教学“长相思”时,为了让学生深刻感悟其中蕴含的音韵之美,教师可引导学生分层次吟诵古词,感知古词的韵律。例如,在教学“长相思”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材
长相思
画意
意境
之美
词情
情感之美
《长相思》
吟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教学札记三则
10
作者
罗燕廷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年第13期115-118,共4页
《雨巷》朦胧美的清晰化表达从新诗发展初始阶段来看,甚至是从新诗百年的历史上进行观照,《雨巷》无疑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星星。叶圣陶先生曾给予它高度的评价,赞赏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确实,《雨巷》之美首先...
《雨巷》朦胧美的清晰化表达从新诗发展初始阶段来看,甚至是从新诗百年的历史上进行观照,《雨巷》无疑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星星。叶圣陶先生曾给予它高度的评价,赞赏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确实,《雨巷》之美首先在于它的音韵之美,其次是意象之美,最后是由二者带来的情感之美。诗歌的本质是抒情,谈及此诗的情感,几乎所有人都避不开三个字——朦胧美。课堂上,如何把诗中的这种朦胧美让学生"看得见"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巷》
朦胧
美
新诗发展
情感之美
意象
之美
清晰化
教学札记
叶圣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古诗诵读教学的有效路径
11
作者
李文奇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22年第7期40-40,共1页
入选教材的古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诵读是古诗教学的好方法,学生以诵读的形式学习古诗,能够体味古诗的语言之美,领悟古诗的意象之美,感受诗人的情感之美,真正...
入选教材的古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诵读是古诗教学的好方法,学生以诵读的形式学习古诗,能够体味古诗的语言之美,领悟古诗的意象之美,感受诗人的情感之美,真正理解和把握古诗。由此可见,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走进古诗的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教学
熟读成诵
古诗诵读
优秀传统文化
情感之美
意象
之美
有效路径
中华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萤火虫
12
作者
周佳佳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第4期71-72,共2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发展目标指出:“5~6岁幼儿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诗歌《萤火虫》内容简单而富有童趣,语言节奏轻快、音韵和谐,塑造了活泼可爱的萤火虫形象,营造出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晚氛围,是值得幼儿欣赏、学习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发展目标指出:“5~6岁幼儿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诗歌《萤火虫》内容简单而富有童趣,语言节奏轻快、音韵和谐,塑造了活泼可爱的萤火虫形象,营造出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晚氛围,是值得幼儿欣赏、学习的优秀文学作品。设计该活动时,我提前准备好了与诗歌的内容和意境相匹配的图片、音乐等,旨在帮助幼儿感知、理解和记忆诗歌内容。闪光发夹和肢体动作的运用,意在创设沉浸式体验情境,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动作
萤火虫
沉浸式体验
意境
之美
情感之美
诗歌内容
文学语言
学习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微课课例
13
作者
蒯正聪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1年第3期62-62,共1页
引导学生感受其音韵之美、意蕴之美,是现代诗歌教学不懈的追求。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诗清新明丽,美得透彻。引导学生逡巡于诗歌清丽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间,恣意领略诗的新花渐次的意象之美,体味诗人新奇无绝的情感之美,让学生...
引导学生感受其音韵之美、意蕴之美,是现代诗歌教学不懈的追求。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诗清新明丽,美得透彻。引导学生逡巡于诗歌清丽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间,恣意领略诗的新花渐次的意象之美,体味诗人新奇无绝的情感之美,让学生沉浸于诗歌所营造的燕语花放的美好的艺术境界,便是诗歌教学真实、生动也有价值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之美
林徽因
清新明丽
诗歌教学
意象
之美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音韵
之美
艺术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中名家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14
作者
邱德璎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16期76-77,共2页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一直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难点. 2017年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以"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以"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 形象和...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一直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难点. 2017年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以"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以"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 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等课程目标, 对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鉴赏提出了明确要求;近来在新高考改革的政策下,多地高考语文卷中古诗词鉴赏题量的增加或难度的加大,更是攥着评价的指挥棒,对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鉴赏能力提高了要求, 同时也给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带来了压力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工作
学科核心素养
阅读鉴赏能力
新高考改革
古诗词
群文阅读教学
情感之美
课程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玩转书信体
15
作者
于溟慧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23年第12期44-46,共3页
亲爱的小星星,你知道书信是什么吗?现在,人们多用现代化通信手段,书信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有一档电视节目叫《见字如面》,没有过多的音效染,柔和的灯光下有人在安静地读信,读家国情怀,读缝情意,读历史选择,读静水流深。《人民日报》...
亲爱的小星星,你知道书信是什么吗?现在,人们多用现代化通信手段,书信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有一档电视节目叫《见字如面》,没有过多的音效染,柔和的灯光下有人在安静地读信,读家国情怀,读缝情意,读历史选择,读静水流深。《人民日报》这样说:“从历史深处打捞的这些碎片,让我们再次发现汉字之美、思想之美、情感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通信
电视节目
家国情怀
《见字如面》
静水流深
情感之美
小星星
书信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不同角度切入,探析古诗词情感之美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林涛
机构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出处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年第6期104-105,共2页
基金
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九年一贯制下学生国学素养整体推进和全面提升实践研究的成果,编号:GH-13-18-L170。
文摘
古诗词的艺术特点之一就是言志抒情,它运用简练的语言和强烈的节奏感展现悠远的意境,能将作者的情感浓缩在诗句中,并巧妙展现出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其感受和理解的能力。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引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还要围绕其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试着说出自己的体验。由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音韵、意象、修辞、结构等不同的角度切入,全面理解作者的态度、观点、情感,提高学生古诗词赏读能力。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
角度切入
情感之美
初中语文教学中
情感
体验
作者的
情感
节奏感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音画情景魔术《竹·缘》的多重之美
2
作者
赵志
机构
重庆三峡杂技艺术团
出处
《杂技与魔术》
2024年第6期33-33,共1页
文摘
由重庆三峡杂技艺术团和四川宜宾杂技家协会联袂创演的音画情景魔术《竹·缘》,获得2024年文旅部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杂技展演“优秀节目”殊荣,受到业界专家和观众的好评。节目整体呈现出角色情感之美、技艺奇幻之美、音乐怡情之美、环境简约之美、灯光缤纷之美,尤其是用心地观照了新时代观众的审美喜好,呈现出多元融合、相得益彰的舞台演绎范式。曾有观众评价《竹·缘》节目:“取意竹缘情结,演绎玄幻奇观。植根川渝焕新求美,技艺缤纷锦上添花。”
关键词
杂技家协会
多元融合
重庆三峡
魔术
情感之美
音画
四川宜宾
锦上添花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西南剧展与文学教育之美
3
作者
刘铁群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歌海》
2018年第3期31-35,共5页
文摘
广西师范大学从2013年底开始策划新西南剧展活动,陆续推出了《秋声赋》《旧家》《桃花扇》《花桥荣记》等经典剧目,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学科教学层面来说,新西南剧展实际上是一种创新型的文学教育,它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以创新的方法与模式展示了文学教育之美。对于文学教育者来说,如何呈现文学教育之美是不该回避的问题。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之美需要通过阅读、想象的过程去间接体会。新西南剧展是将经典文学作品搬上舞台,以音乐调动情绪之美,以舞美烘托意境之美,以表演展示情感之美,以台词激活语言之美,使文学之美得到更生动、更直观、更全面的呈现。
关键词
新西南剧展
文学教育
情绪
之美
意境
之美
情感之美
语言
之美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J805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美学意蕴——评《山海经》
被引量:
1
4
作者
陆国琴
机构
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I0003-I0003,共1页
文摘
《山海经》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千古奇书”,涵盖了上古时期的天文、地理、历史、气象、神话、医药等内容。这本书还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其对神灵异兽及自然生态的描摹,展现出异彩纷呈的艺术之美、生态之美和情感之美,对后世文学和艺术的创作影响深远。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语言晦涩难懂,以及传统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山海经》这一类的古典作品难以被读者欣赏。对于学生而言,想要深入学习这部经典,体味其文学之美,更是难上加难。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读者欣赏
《山海经》
文学
之美
情感之美
艺术
之美
自然生态
古典作品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映画柔曲
5
作者
刘妍
机构
大连科技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出处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08-I0008,共1页
文摘
设计说明:人们将美好的事物与目标艺术化、象征化,由此产生的纹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审美情趣,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审美标准真实地表达了图形纹样装饰的文化基因。作品《映画柔曲》设计的圈形纹样结合波浪起伏,抒发着图案之美,情感之美,心中之美。
关键词
设计说明
情感之美
象征化
图形纹样
审
美
标准
美
好生活
艺术化
我国传统文化
分类号
TS106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里仁为美”的“三美合一说”及其交往行为美学内涵
被引量:
5
6
作者
曾仲权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76,共8页
文摘
"里仁为美"之里仁所表明的是地理空间之美、社会空间之美和情感空间之美的统一,具有三美合一的特点。同时,它将具有地理空间承载、由符合儒家礼乐仁学要求的交往行为所建构的仁爱有情的现实生活世界,和奠基于儒家五伦交往关系、与符合儒家礼乐仁学要求的交往行为相伴随的仁爱在心的情感心性结构统一起来。结合整个孔子思想(乃至儒家思想)和《论语·里仁》篇内容,"里仁为美"三美合一的美学内涵,尤为突出仁爱在心情感心性结构的情感空间之美内涵,而且,通过"孔颜乐处"中仁爱在心、安贫乐道的孔子、颜回乐处,更与儒家诗学、孔子乃至儒家交往行为美学的核心命题:"诗可以群"有着至为重要的内在关联,这更体现了具有三美合一内涵的"里仁为美"之于孔子交往行为美学乃至儒家交往行为美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里仁为
美
”
“三
美
合一说”
地理空间
之美
社会空间
之美
情感
空间
之美
仁爱在心的
情感
心性结构
儒家交往行为
美
学
Keywords
"Humaneness is the beauty of the community"
the"Three Beauties in One"theory
the beauty of geographical space
the beauty of social space
the beauty of emotional space
the emotional and mind structure of benevolence in heart
Confucian communicative behavioral aesthetic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诗教学“诗画融合”策略运用
7
作者
朱琳
机构
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实验小学
出处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24年第2期94-94,共1页
文摘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评价王维诗歌特点的著名论断。实际上,诗画同源是古诗中普遍存在的特点,二者在抒情、写意、造境等方面,都是通过外在景物在头脑中形成的画面来实现的。因此,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采取诗画融合的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感知、还原、再现诗中描写的景象,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之美。本文以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
古诗教学
诗画融合
诗画同源
王维诗歌
情感之美
学生感知
策略运用
著名论断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爱的珠宝更闪耀
8
作者
毛文
机构
不详
出处
《中国黄金珠宝》
2021年第2期78-79,共2页
文摘
珠宝被认同的爱,超越宝石和材质,是设计和工艺之美,也是人类美好情感之美。因而珠宝为爱更闪耀。纵观珠宝7000年发展历史,从古至今就和爱密切相连,从第一枚钻石订婚戒指诞生,到约瑟芬皇后的冠冕,从温莎公爵夫人的猎豹胸针,到伊丽莎白泰勒的祖母绿结婚项链,珠宝一直扮演着表达爱情、传递爱意的角色,也因此让珠宝和人类的文明有了密切的联系。珠宝的故事延续着爱的辉煌。
关键词
胸针
珠宝
工艺
之美
情感之美
祖母绿
约瑟芬
伊丽莎白
钻石
分类号
TS9 [轻工技术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让学生徜徉在词情画意之中——以《长相思》的教学为例
9
作者
王宗玉
机构
成都东部新区石板凳学校
出处
《四川教育》
2021年第36期32-32,共1页
文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感悟古词的音韵之美、意境之美、画面之美、情感之美,让学生徜徉在古词的词情画意之中。一、分层吟诵,感悟古词音韵之美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词大多比较短小,但学生依旧会在初读时感到有难度。教学“长相思”时,为了让学生深刻感悟其中蕴含的音韵之美,教师可引导学生分层次吟诵古词,感知古词的韵律。例如,在教学“长相思”时.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材
长相思
画意
意境
之美
词情
情感之美
《长相思》
吟诵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学札记三则
10
作者
罗燕廷
机构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
出处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年第13期115-118,共4页
文摘
《雨巷》朦胧美的清晰化表达从新诗发展初始阶段来看,甚至是从新诗百年的历史上进行观照,《雨巷》无疑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星星。叶圣陶先生曾给予它高度的评价,赞赏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确实,《雨巷》之美首先在于它的音韵之美,其次是意象之美,最后是由二者带来的情感之美。诗歌的本质是抒情,谈及此诗的情感,几乎所有人都避不开三个字——朦胧美。课堂上,如何把诗中的这种朦胧美让学生"看得见"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
《雨巷》
朦胧
美
新诗发展
情感之美
意象
之美
清晰化
教学札记
叶圣陶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古诗诵读教学的有效路径
11
作者
李文奇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实验小学校
出处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22年第7期40-40,共1页
文摘
入选教材的古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诵读是古诗教学的好方法,学生以诵读的形式学习古诗,能够体味古诗的语言之美,领悟古诗的意象之美,感受诗人的情感之美,真正理解和把握古诗。由此可见,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走进古诗的内核。
关键词
古诗教学
熟读成诵
古诗诵读
优秀传统文化
情感之美
意象
之美
有效路径
中华传统文化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萤火虫
12
作者
周佳佳
机构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门幼儿园
出处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第4期71-72,共2页
文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发展目标指出:“5~6岁幼儿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诗歌《萤火虫》内容简单而富有童趣,语言节奏轻快、音韵和谐,塑造了活泼可爱的萤火虫形象,营造出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晚氛围,是值得幼儿欣赏、学习的优秀文学作品。设计该活动时,我提前准备好了与诗歌的内容和意境相匹配的图片、音乐等,旨在帮助幼儿感知、理解和记忆诗歌内容。闪光发夹和肢体动作的运用,意在创设沉浸式体验情境,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美。
关键词
肢体动作
萤火虫
沉浸式体验
意境
之美
情感之美
诗歌内容
文学语言
学习与发展
分类号
G61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微课课例
13
作者
蒯正聪
机构
安徽省合肥市北城中学
出处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1年第3期62-62,共1页
文摘
引导学生感受其音韵之美、意蕴之美,是现代诗歌教学不懈的追求。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诗清新明丽,美得透彻。引导学生逡巡于诗歌清丽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间,恣意领略诗的新花渐次的意象之美,体味诗人新奇无绝的情感之美,让学生沉浸于诗歌所营造的燕语花放的美好的艺术境界,便是诗歌教学真实、生动也有价值的追求。
关键词
情感之美
林徽因
清新明丽
诗歌教学
意象
之美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音韵
之美
艺术境界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中名家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14
作者
邱德璎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出处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16期76-77,共2页
文摘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一直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难点. 2017年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以"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以"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 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等课程目标, 对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鉴赏提出了明确要求;近来在新高考改革的政策下,多地高考语文卷中古诗词鉴赏题量的增加或难度的加大,更是攥着评价的指挥棒,对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鉴赏能力提高了要求, 同时也给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带来了压力与挑战.
关键词
语文教学工作
学科核心素养
阅读鉴赏能力
新高考改革
古诗词
群文阅读教学
情感之美
课程目标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玩转书信体
15
作者
于溟慧
机构
不详
出处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23年第12期44-46,共3页
文摘
亲爱的小星星,你知道书信是什么吗?现在,人们多用现代化通信手段,书信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有一档电视节目叫《见字如面》,没有过多的音效染,柔和的灯光下有人在安静地读信,读家国情怀,读缝情意,读历史选择,读静水流深。《人民日报》这样说:“从历史深处打捞的这些碎片,让我们再次发现汉字之美、思想之美、情感之美。”
关键词
现代化通信
电视节目
家国情怀
《见字如面》
静水流深
情感之美
小星星
书信体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不同角度切入,探析古诗词情感之美
刘林涛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音画情景魔术《竹·缘》的多重之美
赵志
《杂技与魔术》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西南剧展与文学教育之美
刘铁群
《歌海》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美学意蕴——评《山海经》
陆国琴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映画柔曲
刘妍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里仁为美”的“三美合一说”及其交往行为美学内涵
曾仲权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古诗教学“诗画融合”策略运用
朱琳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有爱的珠宝更闪耀
毛文
《中国黄金珠宝》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让学生徜徉在词情画意之中——以《长相思》的教学为例
王宗玉
《四川教育》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教学札记三则
罗燕廷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浅谈古诗诵读教学的有效路径
李文奇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萤火虫
周佳佳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微课课例
蒯正聪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高中名家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邱德璎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玩转书信体
于溟慧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