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逻辑与历史的不平衡和统一性的对比研究--孙绍振研究兼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比较
1
作者 吴励生 叶勤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3-110,共8页
本文的研究聚集于孙绍振的新著《文学性讲演录》,着重分析其对情感逻辑、文学形式规范等问题的研究,并将之与苏珊.朗格的形式主义美学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比较。虽然苏珊.朗格对艺术形式的研究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与力度,但也因其形而上特质... 本文的研究聚集于孙绍振的新著《文学性讲演录》,着重分析其对情感逻辑、文学形式规范等问题的研究,并将之与苏珊.朗格的形式主义美学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比较。虽然苏珊.朗格对艺术形式的研究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与力度,但也因其形而上特质而流于空疏,而孙绍振恰恰在她无法深入之处,以其罕见的经验归纳与理论抽象能力,将原本形而上的概念与规律予以深化、细化、具体化与可操作化。而这种分区,所体现的乃是二者各自基于不同的学术传统所做的继承与超越,以及出于不同的理论目的与兴趣所进行的理论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性讲演录》 情感与形式 情感逻辑 艺术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殊途同归:情感与形式──中西方诗本体论的历史嬗变探微
2
作者 王珂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0-56,共7页
诗的本体是一个众说纷坛的问题。中西方对诗的本体问题的观照都有一个由外部世界向内部世界转化、过渡的过程。同样,中西方诗的本体论,也都不约而同地经历了从重视客观环境的外视点向注重创作主体和诗歌文体的内视点的嬗变。诗的本体... 诗的本体是一个众说纷坛的问题。中西方对诗的本体问题的观照都有一个由外部世界向内部世界转化、过渡的过程。同样,中西方诗的本体论,也都不约而同地经历了从重视客观环境的外视点向注重创作主体和诗歌文体的内视点的嬗变。诗的本体论的嬗变,正反映出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艺术的自主意识的完善,这实际上是一个殊途同归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本体论 情感与形式 历史嬗变 摹仿论 表现论 创作主体 四行诗 形式 华兹华斯 自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话与交融:语言教学符号化的定位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玉凤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3-136,共4页
从符号学的视角来看,语言教学不仅是以语言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人文学科,还是一个动态的指号过程,不仅传递信息、生成意义,还时刻挑战学习者的符号探险。以文化符号学为观照,探索语言教学的符号化表征,从符号表征模式、空间符号以及情感与... 从符号学的视角来看,语言教学不仅是以语言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人文学科,还是一个动态的指号过程,不仅传递信息、生成意义,还时刻挑战学习者的符号探险。以文化符号学为观照,探索语言教学的符号化表征,从符号表征模式、空间符号以及情感与形式三个维度思考语言教学的符号化定位,能够促进语言教学与符号学的对话与融合,开启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表征 空间符号 情感与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现代符号学美学述评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晓风 《外国语文》 1994年第1期3-14,共12页
西方现代符号学美学述评周晓风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自本世纪以来,主要表现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潮流。前者受自然科学思想方法影响,注重研究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在美学上的代表有本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捷克结构主义、三十年代... 西方现代符号学美学述评周晓风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自本世纪以来,主要表现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潮流。前者受自然科学思想方法影响,注重研究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在美学上的代表有本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捷克结构主义、三十年代的英美新批评以及六十年代以法国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美学 结构主义 现代符号学 雅各布森 俄国形式主义 浪漫主义美学 卡西尔 情感与形式 艺术符号 现代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