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千载孤愤──中国悲怨文学的生命透视》
1
作者 王立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85-186,共2页
关键词 悲怨文学 孤愤 文学母题 文人心态 文人文学 生命 思潮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中西方文化 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悲怨:一个文学史母题——中西经典作家的悲感认知及其描述 被引量:3
2
作者 徐子方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7-162,共6页
从本质上说 ,追求快乐是现实人生的普遍原则。然而 ,当我们以此来审视作为人类心态直接体现的文学时 ,却发现快乐原则在许多场合并未起作用 ,文学家们大都在尽情抒发着人生的悲愤和幽怨 ,甚至有人把悲感作为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些看... 从本质上说 ,追求快乐是现实人生的普遍原则。然而 ,当我们以此来审视作为人类心态直接体现的文学时 ,却发现快乐原则在许多场合并未起作用 ,文学家们大都在尽情抒发着人生的悲愤和幽怨 ,甚至有人把悲感作为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之所以今天还值得我们重视 ,是因为它们不仅关联到我国古代“以悲为美”的悲怨文学母题 ,而且深刻地影响到整个民族的心理趋向 ,同时也为我们观察世界文学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参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题 悲怨文学 世界文学 文学 现实人生 艺术追求 悲愤 学时 原则 趋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魏六朝以悲为美 被引量:6
3
作者 袁济喜 《齐鲁学刊》 1988年第3期104-109,共6页
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曾论及汉魏六朝音乐以悲为上。这是极具启发意义的。自东汉末年以来(本文所说汉魏六朝中的汉,系指东汉末年),由于时代环境的感染,产生了以悲哀怨愤为审美表现内容的文艺思潮,涌现了一系列新的美学规范,古典悲... 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曾论及汉魏六朝音乐以悲为上。这是极具启发意义的。自东汉末年以来(本文所说汉魏六朝中的汉,系指东汉末年),由于时代环境的感染,产生了以悲哀怨愤为审美表现内容的文艺思潮,涌现了一系列新的美学规范,古典悲剧美学(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而不是作为艺术形式的悲剧)开始臻于成熟。因此,研究中国固有的悲剧美学,汉魏六朝以悲为美是一个重要的课题。1.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著名作家庾信在其《哀江南赋》中曾沉痛地说:“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以悲为美 悲剧美学 悲怨文学 古诗十九首 东汉末年 人生悲剧 表现内容 审美范畴 文艺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