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论《窦娥冤》 |
成娟
刘善堂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2
|
“过气”叙事·英雄末路原型·悲剧观 |
刘长华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3
|
从人生论美学到实践美学——中国悲剧观演变论 |
郭玉生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4 |
5
|
|
4
|
郭沫若悲剧观与中外悲剧理论 |
孙玉双
|
《郭沫若学刊》
|
1994 |
1
|
|
5
|
从“合二为一”来看哈代的悲剧观 |
马亚鸿
|
《今古文创》
|
2020 |
0 |
|
6
|
一曲谈罢韵未了,再续张腔谱悲音——试比较张爱玲和王安忆小说中的悲剧观 |
朱冰
|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1
|
|
7
|
鲁迅悲剧观成因探析 |
罗永祥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7 |
1
|
|
8
|
亚里士多德悲剧观在现代悲剧电影中的解读——以《勇敢的心》与《圣女贞德》为例 |
徐静涵
任磊
|
《电影评介》
|
2014 |
0 |
|
9
|
透过《远离尘嚣》看哈代早期的悲剧观和婚姻观 |
王莹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0 |
3
|
|
10
|
从《红楼梦》的人物形象看曹雪芹的悲剧观 |
张昕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1
|
|
11
|
论叔本华的悲剧观 |
熊元义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
2005 |
1
|
|
12
|
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论《菊豆》——分析菊豆的命运悲剧 |
刘情
|
《电影评介》
|
2009 |
0 |
|
13
|
从《包法利夫人》看叔本华的悲剧观 |
吴道兰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9 |
0 |
|
14
|
试论鲁迅的悲剧观及其小说的悲剧特色 |
陈明华
|
《北方论丛》
|
1987 |
0 |
|
15
|
郭沫若的悲剧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 |
张田
|
《郭沫若学刊》
|
1989 |
0 |
|
16
|
悲剧的召唤——兼论东西方悲剧观的差异 |
程戈
|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
1995 |
0 |
|
17
|
从尼采的悲剧观看《海上钢琴师》 |
吕上
|
《戏剧之家》
|
2022 |
0 |
|
18
|
解读电影《夜宴》中的叔本华唯意志论悲剧观 |
左彦凯
|
《戏剧之家》
|
2016 |
0 |
|
19
|
从莱辛的悲剧观剖析《萨拉小姐》 |
成秋凤
|
《今古文创》
|
2023 |
0 |
|
20
|
论路遥的悲剧爱情观 |
曹松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