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论《窦娥冤》 被引量:6
1
作者 成娟 刘善堂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89,共3页
《窦娥冤》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元杂剧,在西方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亚里土多德是西方文学理论早期杰出代表,《诗学》集中体现了他的悲剧理论,是西方悲剧学说的开端。从他的悲剧理论看中国元杂剧《窦娥冤》,寻求两者的交汇点和融合处... 《窦娥冤》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元杂剧,在西方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亚里土多德是西方文学理论早期杰出代表,《诗学》集中体现了他的悲剧理论,是西方悲剧学说的开端。从他的悲剧理论看中国元杂剧《窦娥冤》,寻求两者的交汇点和融合处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观 《窦娥冤》 情节论 性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气”叙事·英雄末路原型·悲剧观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长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22,共8页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在人们心目中已是有关于何谓悲剧的经典阐述。不过,或许它在表述上属于“微言大义”式的,而且它的语出《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也不是一篇纯粹美学方面的论文。此外,鲁迅涉足“悲剧”这一概...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在人们心目中已是有关于何谓悲剧的经典阐述。不过,或许它在表述上属于“微言大义”式的,而且它的语出《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也不是一篇纯粹美学方面的论文。此外,鲁迅涉足“悲剧”这一概念的,便是《几乎无事的悲剧》一文,文章笔调有类于中国传统的评点品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观 原型 英雄 叙事 微言大义 中国传统 雷峰塔 毁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生论美学到实践美学——中国悲剧观演变论 被引量:5
3
作者 郭玉生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55-62,共8页
中国传统美学在伦理型文化的制约之下 ,从先秦时代以来就造就了“向内求善”的审美品格 ,从人的本性和特质出发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使中国传统美学具有了人生论美学的特征 ,同时相应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悲剧意识。由于西方哲学... 中国传统美学在伦理型文化的制约之下 ,从先秦时代以来就造就了“向内求善”的审美品格 ,从人的本性和特质出发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使中国传统美学具有了人生论美学的特征 ,同时相应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悲剧意识。由于西方哲学美学对中国近代美学的影响 ,中国美学逐渐靠拢了哲学的、形而上的探寻 ,王国维、鲁迅、朱光潜、蔡仪等在移植西方哲学美学的基础上建构中国的美学体系包括悲剧观 ,虽然他们仍然关注艺术、审美与人生的关系问题 ,但人生论美学这个中国传统美学的优长之处仍然在当代中国美学发展过程中曾经长期被中断或淡漠。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实践美学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以人类的自然实现为根本目标 ,能够把审美人类学和人生论美学统一起来 ,真正阐明悲剧的内在根源和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悲剧观 人生论美学 实践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沫若悲剧观与中外悲剧理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玉双 《郭沫若学刊》 1994年第3期50-55,共6页
郭沫若悲剧观与中外悲剧理论孙玉双“悲剧是一种特别的艺术”,它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人生有价值的东西”艄美好的珍贵的有意义的东西,指真善美。郭沫若对悲剧颇有研究,且创作颇丰,从《女神之再生》到《郑成功》... 郭沫若悲剧观与中外悲剧理论孙玉双“悲剧是一种特别的艺术”,它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人生有价值的东西”艄美好的珍贵的有意义的东西,指真善美。郭沫若对悲剧颇有研究,且创作颇丰,从《女神之再生》到《郑成功》,大小十七部历史剧,除了《蔡文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悲剧主人公 性格悲剧 悲剧观 社会悲剧 亚里士多德 命运悲剧 悲剧理论 悲剧人物 古典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合二为一”来看哈代的悲剧观
5
作者 马亚鸿 《今古文创》 2020年第12期25-26,共2页
《合二为一》是托马斯·哈代为“泰坦尼克”号失事而写的一首诗,告诉我们一艘华丽的船“泰坦尼克号”的悲惨命运。该诗歌表现了诗人关注人类命运的一片真诚,十分寓有哲理,反映出哈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哈代是很悲观的,在他看来,任何... 《合二为一》是托马斯·哈代为“泰坦尼克”号失事而写的一首诗,告诉我们一艘华丽的船“泰坦尼克号”的悲惨命运。该诗歌表现了诗人关注人类命运的一片真诚,十分寓有哲理,反映出哈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哈代是很悲观的,在他看来,任何个人都不可能是他自己的主人,每个人都处于一种强大而不可预测的力量的控制之下。人们的斗争是无用的,他们的命运,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服从和忍受上帝的设计。本文将通过对这首诗中一些符号形象的分析来说明哈代的悲观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哈代 主义 命运悲剧观 象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曲谈罢韵未了,再续张腔谱悲音——试比较张爱玲和王安忆小说中的悲剧观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冰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72-74,共3页
悲剧观在张爱玲和王安忆的小说里始贯其中,这不仅与作者的自我个性、人生经历相符,也与整个大的社会、时代环境息息相关。从婚恋悲剧、社会悲剧、人性悲剧三方面切入,剖析并比较二者小说中的悲剧观,发掘悲剧观所揭示的思想内涵,应该直... 悲剧观在张爱玲和王安忆的小说里始贯其中,这不仅与作者的自我个性、人生经历相符,也与整个大的社会、时代环境息息相关。从婚恋悲剧、社会悲剧、人性悲剧三方面切入,剖析并比较二者小说中的悲剧观,发掘悲剧观所揭示的思想内涵,应该直面这种悲剧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王安忆 悲剧观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悲剧观成因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永祥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7年第12期58-59,共2页
鲁迅虽然没有写过专门的美学著作,对悲剧的论述也是只言片语,但却蕴含着深刻的美学思想。历年来,人们将研究鲁迅悲剧观的目光投在悲剧的内涵、悲剧的审美特点和意义上,而缺乏对鲁迅悲剧观成因的深入挖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鲁迅悲... 鲁迅虽然没有写过专门的美学著作,对悲剧的论述也是只言片语,但却蕴含着深刻的美学思想。历年来,人们将研究鲁迅悲剧观的目光投在悲剧的内涵、悲剧的审美特点和意义上,而缺乏对鲁迅悲剧观成因的深入挖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鲁迅悲剧观的成因是复杂的,既有早年人生经历的影响,也有中国古典悲剧的影响,更有时代精神的影响,还有西方思想家和西方悲剧意识的渗透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悲剧观 人生经历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悲剧观在现代悲剧电影中的解读——以《勇敢的心》与《圣女贞德》为例
8
作者 徐静涵 任磊 《电影评介》 2014年第18期67-68,共2页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作为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著作,其中对于悲剧的研究主要是以希腊悲剧作为基础。亚氏在《诗学》中对悲剧是这样定义的:"悲剧是对一个高贵的、完整的和一定规模的动作的一种模拟;在语言中使用各种艺术的装...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作为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著作,其中对于悲剧的研究主要是以希腊悲剧作为基础。亚氏在《诗学》中对悲剧是这样定义的:"悲剧是对一个高贵的、完整的和一定规模的动作的一种模拟;在语言中使用各种艺术的装饰加以修饰,数种分别见于剧本不同的部份;由人物表演而非叙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贞德 现代悲剧 《诗学》 圣女 叙述形式 希腊悲剧 悲剧观 故事内容 悲剧理论 英雄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过《远离尘嚣》看哈代早期的悲剧观和婚姻观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莹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67-69,共3页
关键词 《远离尘嚣》 托马斯·哈代 悲剧观 文坛 婚姻 《德伯家的苔丝》 创作 首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红楼梦》的人物形象看曹雪芹的悲剧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昕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27-30,共4页
《红楼梦》是一部流芳百世的大悲剧。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了曹雪芹的悲剧观及其蕴含的美学特征,展示了《红楼梦》
关键词 红楼梦 曹雪芹 悲剧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叔本华的悲剧观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元义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20-124,共5页
我国近现代最早引进的西方悲剧理论就是叔本华的悲剧理论,而叔本华的悲剧理论就是围绕人类所受的痛苦以及如何摆脱这种痛苦展开的。这种痛苦的摆脱是人的主观认识的产物,叔本华更强调人类的悲剧命运,个体只是体现了这种悲剧命运。叔本... 我国近现代最早引进的西方悲剧理论就是叔本华的悲剧理论,而叔本华的悲剧理论就是围绕人类所受的痛苦以及如何摆脱这种痛苦展开的。这种痛苦的摆脱是人的主观认识的产物,叔本华更强调人类的悲剧命运,个体只是体现了这种悲剧命运。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是没有善恶分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理论 西方悲剧 悲剧观 痛苦 悲剧命运 叔本华 善恶 个体 人类 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论《菊豆》——分析菊豆的命运悲剧
12
作者 刘情 《电影评介》 2009年第24期53-54,共2页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文学理论早期的杰出代表《,诗学》集中体现了他的悲剧理论,是西方悲剧学说的开端。他的悲剧学说深刻影响着西方悲剧学的发展和演变,为西方"悲剧"这个范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看《菊...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文学理论早期的杰出代表《,诗学》集中体现了他的悲剧理论,是西方悲剧学说的开端。他的悲剧学说深刻影响着西方悲剧学的发展和演变,为西方"悲剧"这个范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看《菊豆》的悲剧性,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吻合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观《菊豆》情节论 性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包法利夫人》看叔本华的悲剧观
13
作者 吴道兰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9年第9期113-114,共2页
叔本华认为,造成悲剧的原因有三种:一是某一剧中人异乎寻常的,发挥尽致的恶毒;二是由于盲目的命运所造成;三是仅仅由于剧中人彼此的地位不同,由于他们的关系造成的。他特别看重的是第三种,这在《包法利夫人》的主人公爱玛的悲剧中有着... 叔本华认为,造成悲剧的原因有三种:一是某一剧中人异乎寻常的,发挥尽致的恶毒;二是由于盲目的命运所造成;三是仅仅由于剧中人彼此的地位不同,由于他们的关系造成的。他特别看重的是第三种,这在《包法利夫人》的主人公爱玛的悲剧中有着明显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法利夫人》 悲剧观 叔本华 主人公 爱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鲁迅的悲剧观及其小说的悲剧特色
14
作者 陈明华 《北方论丛》 1987年第6期37-42,共6页
鲁迅一生留给我们的小说遗产,从美学范畴来看,不少都堪称悲剧艺术的精品。这些小说所提供的一系列悲剧形象,把中国的悲剧艺术,推到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丰富了世界悲剧艺术的宝库。总结鲁迅悲剧艺术的经验,对我们更好地认识悲剧艺... 鲁迅一生留给我们的小说遗产,从美学范畴来看,不少都堪称悲剧艺术的精品。这些小说所提供的一系列悲剧形象,把中国的悲剧艺术,推到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丰富了世界悲剧艺术的宝库。总结鲁迅悲剧艺术的经验,对我们更好地认识悲剧艺术的奖学价值,繁荣新时期悲剧艺术的创作,都有很大的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特色 小说 鲁迅 悲剧观 悲剧艺术 美学范畴 悲剧形象 艺术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沫若的悲剧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
15
作者 张田 《郭沫若学刊》 1989年第1期10-16,58,共8页
我们在探索郭沫若的悲剧观时,发现与西方的悲剧大师们的诸多观点是相左的。它有其自身的特色,那就是它深深地根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尤其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影响,形成了颇具个性的和自成体系的悲剧观。
关键词 悲剧观 传统文化心理 车力特穆尔 社会主义悲剧 中国传统文化 段功 阿盖 悲剧意识 高渐离 《屈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悲剧的召唤——兼论东西方悲剧观的差异
16
作者 程戈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30-36,共7页
“……伟大的俄底修斯啊,不要这么轻松愉快地向我谈死亡吧。我宁愿在人世上做一个奴隶。跟随没有土地、也没有什么财产的穷人干活。
关键词 悲剧精神 悲剧艺术 悲剧观 各民族 悲剧 希腊人 民族意识 现世生活 俄狄浦斯 史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尼采的悲剧观看《海上钢琴师》
17
作者 吕上 《戏剧之家》 2022年第6期145-146,共2页
1998年,《海上钢琴师》在意大利首映,2019年,其修复版在中国上映。它是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人们心中的经典电影作品。本文以尼采的悲剧理论为基础,从主人公一九零零的故事细节开始,逐步解读电影的悲剧特点。这... 1998年,《海上钢琴师》在意大利首映,2019年,其修复版在中国上映。它是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人们心中的经典电影作品。本文以尼采的悲剧理论为基础,从主人公一九零零的故事细节开始,逐步解读电影的悲剧特点。这既有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也可以让人对尼采的悲剧观有更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艺术 悲剧精神 尼采悲剧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电影《夜宴》中的叔本华唯意志论悲剧观
18
作者 左彦凯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2期139-139,143,共2页
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是19世纪西方悲剧理论的重要学说之一。电影《夜宴》取材于西方经典悲剧作品,电影设置了婉后和太子两位悲剧人物形象,从正反两方面对叔本华唯意志论悲剧观进行了冯小刚式的阐释。对电影进行西方悲剧理论视角上的解读有... 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是19世纪西方悲剧理论的重要学说之一。电影《夜宴》取材于西方经典悲剧作品,电影设置了婉后和太子两位悲剧人物形象,从正反两方面对叔本华唯意志论悲剧观进行了冯小刚式的阐释。对电影进行西方悲剧理论视角上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影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宴》 唯意志论悲剧观 叔本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莱辛的悲剧观剖析《萨拉小姐》
19
作者 成秋凤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7期22-24,共3页
《萨拉小姐》是莱辛市民悲剧的代表作,其中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萨拉小姐,她在苦难的磨砺中坚守自己的初心,情节也随着萨拉的活动展开,观众与她产生情感共鸣,从她的苦难中感受到了恐惧,随之而来的怜悯情绪,促进了悲剧道德教育功能的实... 《萨拉小姐》是莱辛市民悲剧的代表作,其中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萨拉小姐,她在苦难的磨砺中坚守自己的初心,情节也随着萨拉的活动展开,观众与她产生情感共鸣,从她的苦难中感受到了恐惧,随之而来的怜悯情绪,促进了悲剧道德教育功能的实现。本文以莱辛的悲剧观为基础,从性格、情节和道德教化功能的角度剖析作品,品味戏剧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辛 悲剧观 《萨拉小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路遥的悲剧爱情观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松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6期103-104,共2页
本文以《人生》、《平凡的世界》为例,探讨路遥的悲剧爱情观,从而追寻作者形成这种悲剧爱情观的原因和悲剧爱情观所体现的实质。
关键词 路遥 人生 《平凡的世界》 悲剧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