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当代话剧英雄之死的悲剧价值
1
作者 张福贵 薛泽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6-113,共8页
中国当代话剧中的英雄形象塑造是话剧舞台上一个长期的主要创作内容。1980年代以前,对于英雄人物的悲剧性塑造大多是回避的,不太直接描写主要英雄人物的死亡过程,而大多采取了间接接触死亡的表现方式,使得英雄形象的塑造更接近完美甚至... 中国当代话剧中的英雄形象塑造是话剧舞台上一个长期的主要创作内容。1980年代以前,对于英雄人物的悲剧性塑造大多是回避的,不太直接描写主要英雄人物的死亡过程,而大多采取了间接接触死亡的表现方式,使得英雄形象的塑造更接近完美甚至走向神圣化。1980年代以降,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发生变化,话剧舞台在表现英雄的崇高与伟大的同时亦关注英雄人物的死亡及其悲剧性。在英雄面临以生命赴使命的抉择的同时,也适当表现英雄对个体生命消逝的悲伤以及对亲情、爱情的留恋等情感,而这些情感进一步突显了英雄牺牲悲剧的真实性。受到悲剧性变化的影响,英雄的悲剧价值实现也从以往剧作的形象神圣化、死亡浪漫化,而转向日常化和人性化,增加了真实性和感染力。尤其是21世纪以来的剧作,在人物塑造上增加了许多生活细节包括性格上弱点的描写,使得英雄形象更加丰满。这种平凡化走向,拉近了观众与舞台形象之间的距离,使英雄的悲剧更加具有感染力,同时也具有普遍的人生感召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 英雄 死亡 悲剧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
2
作者 张燕瑾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35,共4页
关键词 《窦娥冤》 悲剧价值 《录鬼簿》 中华民族 中国戏剧 戏剧发展 领袖地位 宋元戏曲 关汉卿 钟嗣成 贾仲明 王国维 元人 明人 杂剧 他在 元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二十世纪文学悲剧意识的价值内涵
3
作者 王本朝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15-120,共6页
一 悲剧价值的确立与追求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儒道并重,儒家有诗教传统,重艺术的伦理价值,孔子曰:诗可以“兴”“观”、“群”“怨”;老庄的道家追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无为”之美,他们都强调美与真、善的合谐美。叙事文学的悲剧也... 一 悲剧价值的确立与追求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儒道并重,儒家有诗教传统,重艺术的伦理价值,孔子曰:诗可以“兴”“观”、“群”“怨”;老庄的道家追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无为”之美,他们都强调美与真、善的合谐美。叙事文学的悲剧也表现出“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大团圆”结局。古代有悲剧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的悲剧 悲剧价值 悲剧意识 中国二十世纪文学 价值内涵 新时期文学 巴金 作家 沈从文 郁达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麦克白》和《伐子都》看中西悲剧的异同
4
作者 曹山柯 《外国语文》 1998年第3期15-20,共6页
本文从悲剧冲突、悲剧角色及悲剧价值三方面,对比分析了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和中国古典戏曲《伐子都》之间的异同。通过比较,笔者认为:①中国悲剧冲突的基础重在伦理道德引发的矛盾;而西方悲剧冲突的基础则主要表现在人物与命运... 本文从悲剧冲突、悲剧角色及悲剧价值三方面,对比分析了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和中国古典戏曲《伐子都》之间的异同。通过比较,笔者认为:①中国悲剧冲突的基础重在伦理道德引发的矛盾;而西方悲剧冲突的基础则主要表现在人物与命运、性格、社会的抗争上。②西方悲剧人物多是身居高位的伟大人物;中国悲剧则既有身居高位,也有处于底层的普通百姓。③中西悲剧都具有能引起观众思考、怜悯的“悲剧快感”。而形成中西悲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民族、国家不同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白》 《伐子都》 悲剧冲突 悲剧角色 悲剧价值 异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克洛德讨一个公道的说法 被引量:2
5
作者 武凤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8-144,共7页
克洛德是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以往的评论大都把他当作残酷、伪善的反面人物而予以否定。克洛德尽管是一个副主教,但他的的确确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对爱斯密拉达萌发的爱情是真挚专一、无可厚非的。他既是"蜘蛛"又... 克洛德是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以往的评论大都把他当作残酷、伪善的反面人物而予以否定。克洛德尽管是一个副主教,但他的的确确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对爱斯密拉达萌发的爱情是真挚专一、无可厚非的。他既是"蜘蛛"又是"苍蝇"的双重性格,决定了他悲惨的命运。克洛德所显示出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作品中其他人物形象所不能企及的,他是一个具有悲剧价值的艺术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果 《巴黎圣母院》 克洛德形象 法国 小说 文学研究 人物形象 认识价值 审美价值 悲剧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悲情电影《赵氏孤儿》的人性重塑
6
作者 李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9-60,共2页
电影《赵氏孤儿》是中国第五代导演陈凯歌2010年的新作,改编于中国古典戏剧《赵氏孤儿》。影片以宏大的场面、独特的视觉造型以及多样化的镜头等艺术形式,真实地再现了一段爱恨情仇。这部影片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不仅表达忠信的概念,也... 电影《赵氏孤儿》是中国第五代导演陈凯歌2010年的新作,改编于中国古典戏剧《赵氏孤儿》。影片以宏大的场面、独特的视觉造型以及多样化的镜头等艺术形式,真实地再现了一段爱恨情仇。这部影片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不仅表达忠信的概念,也给这个古老的悲剧题材注入了新的思想元素,体现现代人价值观念下人性的反思与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 人性重塑 悲剧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