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悲剧人文主义的核心观念及其当代意义——为纪念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创作80周年而作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杰 王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45,175,共11页
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特殊性已经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情感结构是由"乡愁乌托邦"和"红色乌托邦"两条分别指向"过去"和"未来"两个维度的文化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二者以... 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特殊性已经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情感结构是由"乡愁乌托邦"和"红色乌托邦"两条分别指向"过去"和"未来"两个维度的文化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二者以纠缠组合的形式呈现在艺术作品中,例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产生于中国现代化过程的特殊历史时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文化事件",是具有"永恒魅力"的经典。《黄河大合唱》较为典型地表征了中国审美现代性的情感结构,是分析中国审美现代性早期阶段的一个很好的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悲剧观念 审美现代性 《黄河大合唱》 悲剧人文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里·伊格尔顿对西方自由人文主义的批判——兼论其“悲剧人文主义”观念 被引量:3
2
作者 贾洁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58,共6页
自由人文主义不是一个不变的、同质的理论统一体,长期以来都被西方学界视为西方文明最重要的传统。伊格尔顿通过重提"悲剧人文主义"的概念,对西方自由人文主义的悲剧观、"无利害性"观点以及"延续性"观点... 自由人文主义不是一个不变的、同质的理论统一体,长期以来都被西方学界视为西方文明最重要的传统。伊格尔顿通过重提"悲剧人文主义"的概念,对西方自由人文主义的悲剧观、"无利害性"观点以及"延续性"观点予以了猛烈批判。与此同时,他也注重在批判的过程中建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共产主义制度下的悲剧问题、剥削环境下的文学改造、宗教徒的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信仰的异同等几个方面做出了极富见地的论述,颇具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格尔顿 悲剧人文主义 自由人文主义 人性 向死而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悲剧观念的人类学基础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杰 石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5-150,180,共7页
在世界美学话语系统中,“中国文化缺乏悲剧观念”的观点仍占主导,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悲剧观念及其表达机制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社会的现代化过程充满着悲剧性、异化和价值断裂。中国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传统遭遇现代、个体陷入异化等等... 在世界美学话语系统中,“中国文化缺乏悲剧观念”的观点仍占主导,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悲剧观念及其表达机制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社会的现代化过程充满着悲剧性、异化和价值断裂。中国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传统遭遇现代、个体陷入异化等等,形成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悲剧观念。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就中国悲剧观念的学理、界定、文化基础、理论内涵与外延等方面作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悲剧 悲剧观念 悲剧人文主义 审美现代性 审美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舞台冲突到社会心理:悲剧审美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杰 连晨炜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18-25,共8页
作为一种经典的文学样式,悲剧已经在人类历史中发展了上千年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内涵。传统的悲剧作品在审美接受上强调通过描写主人公的不幸凸显对社会的抗争,以此完成对崇高精神的升华,让大众获得心灵的净化。但是在现代社会... 作为一种经典的文学样式,悲剧已经在人类历史中发展了上千年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内涵。传统的悲剧作品在审美接受上强调通过描写主人公的不幸凸显对社会的抗争,以此完成对崇高精神的升华,让大众获得心灵的净化。但是在现代社会,由于物质主义的盛行与审美研究自身所遭遇到的困境,悲剧不再能给人以直接的崇高式精神力量而面临衰落的危险。为此学界需要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重建崇高精神,以此恢复悲剧审美的内核与价值取向,完成它在当代社会文化中的精神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审美 崇高 悲剧心理 文化阐释 悲剧人文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文艺现代化的审美人类学阐释 被引量:2
5
作者 周锋 王杰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5-165,共11页
中国式文艺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一个部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审美人类学是当代美学一种新的理论范式,也是当代美学在观念上和方法论上从康德式的美学和形式主义为基本观念的美学向更为贴近审美经验研究特别是... 中国式文艺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一个部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审美人类学是当代美学一种新的理论范式,也是当代美学在观念上和方法论上从康德式的美学和形式主义为基本观念的美学向更为贴近审美经验研究特别是地方性审美经验,对美学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具有更强解释能力的美学理论当代发展的重要形态。审美人类学和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可以为关于中国式文艺现代化的起源、发展和当代形态的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工具。文章从中国式文艺现代化和中国审美现代性理论问题的提出,以及中国悲剧人文主义的理论基础等方面展开分析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文艺现代化 审美人类学 中国审美现代性 悲剧人文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教育的具体性及其意义——《刺客聂隐娘》评价的两极分化提出的理论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杰 何艳珊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51,共7页
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一个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学术界层面都非常重要的问题。文章试着从侯孝贤导演的电影《刺客聂隐娘》评价的两极分化现象,作为对当代审美教育问题讨论的切入口,探讨在当代社会到底应该如何让审美教育发... 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一个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学术界层面都非常重要的问题。文章试着从侯孝贤导演的电影《刺客聂隐娘》评价的两极分化现象,作为对当代审美教育问题讨论的切入口,探讨在当代社会到底应该如何让审美教育发挥作用和审美教育的当代功能及其机制,从而进一步思考审美教育的本土性和当代性问题。通过讨论,提出应对当代审美教育问题的措施在于:一是作为从事审美教育的工作者,应该自觉地践行实践型知识分子的作用和责任感,通过审美教育来介入社会,通过改变人们的情感结构来改变人和塑造人,从而影响社会的进步和变迁;二是应该创造出具有悲剧人文主义精神的当代艺术,在将审美经验的当代性和本土性结合的基础上,深刻地阐释当代优秀作品中所包含的悲剧人文主义和感觉结构,有效地提升整个民族的的审美品味和人格品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育的具体性 本土性 当代性 悲剧人文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