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提高艾条悬起灸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敏 李晗 +7 位作者 吴焕淦 张建斌 黄艳 包春辉 东红升 吴人照 陈普生 李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539-2542,2546,共5页
随着艾条悬起灸在临床上的逐渐推广,其基本作用机制得到初步的证明。如何提高灸法的临床疗效成为如今灸法研究的重中之重。不同于古代的直接灸和间接灸,艾条悬起灸是近代产物。临床上艾条悬起灸主要分成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3种方式... 随着艾条悬起灸在临床上的逐渐推广,其基本作用机制得到初步的证明。如何提高灸法的临床疗效成为如今灸法研究的重中之重。不同于古代的直接灸和间接灸,艾条悬起灸是近代产物。临床上艾条悬起灸主要分成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3种方式。文章通过分析艾条悬起灸的源流,分别回顾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的起源和发展,阐述此3种方式内在的联系和早期的临床适应证特点,还原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以利于临床医家科学规范使用此3种方式。同时参考当下关于艾条悬起灸施灸特点的现代科学研究,主要从单次施灸时间、施灸间隔、施灸疗程等角度分析。客观解读艾条悬起灸的使用方式,以指导现代临床实践,提高艾条悬起灸的临床疗效,促进艾条悬起灸的学术推广,推动艾条悬起灸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条悬起灸 温和 雀啄 回旋 方式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悬起灸动态温度及热场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博 黄山 +2 位作者 张浛芮 李应昆 涂海燕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386-4392,共7页
目的 研究悬起灸在穴位处的动态温度变化、影响温度的因素以及热场分布特点。方法 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中建立两种悬起灸传热模型,模拟温和灸和雀啄灸两种施灸动作,并在足三里穴进行艾灸实验,与仿真模型的温度特征进行对比验证,再通... 目的 研究悬起灸在穴位处的动态温度变化、影响温度的因素以及热场分布特点。方法 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中建立两种悬起灸传热模型,模拟温和灸和雀啄灸两种施灸动作,并在足三里穴进行艾灸实验,与仿真模型的温度特征进行对比验证,再通过仿真模型分析三维热场分布。结果 温和灸、雀啄灸在足三里处首次达到40℃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75 min和2.55 min,在自然冷却10 min后,穴位中心点平均温度比初始皮肤温度高约2℃-3℃;当施灸距离减小或保持不变,穴位中心点温度会持续升高,当增大施灸距离时,穴位处温度会逐渐降低;两种悬起灸所形成的热场,以穴位处为中心,呈梯度衰减同心圆分布,但实验组热场会沿动脉血流方向扩展,另外从仿真组可以观察到冷却10 min后,穴位组织中的热场呈圆锥式的形状分布。结论 两种悬起灸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温热刺激,雀啄灸对皮肤的温热刺激比温和灸更大;在保证艾条末端温度、艾灸方法等因素一致的情况下,施灸距离是影响穴位温度变化的直接因素;温和灸和雀啄灸形成的热场是相似的同心圆分布,且热量会渗透表皮组织并在皮下组织累积形成热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起灸 热场 有限元分析 温热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