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悬臂施工阶段大跨度拱桥抖振响应及抑振措施
1
作者 刘君 倪志福 +3 位作者 温玉芬 唐煜 邱恩喜 伍波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0-59,共10页
为了探讨大跨度拱桥悬臂施工阶段的抖振位移响应及相应的抑振措施,以主跨400 m的中承式钢桁架拱桥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了最大悬臂施工阶段拱桥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基于谐波合成法模拟了三维空间脉动风场,然后采用时域分析方法计算了拱... 为了探讨大跨度拱桥悬臂施工阶段的抖振位移响应及相应的抑振措施,以主跨400 m的中承式钢桁架拱桥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了最大悬臂施工阶段拱桥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基于谐波合成法模拟了三维空间脉动风场,然后采用时域分析方法计算了拱肋悬臂端和施工扣塔顶部的抖振位移响应,并利用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最后考察了不同抑振措施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在拱肋悬臂端设置竖向抗风缆能有效减小拱肋的竖向抖振位移响应;同时,设置倾角45°的扣塔抗风缆和拱肋抗风缆,可以使拱肋横桥向、竖向及扣塔横桥向、顺桥向抖振位移响应的减振率分别达到62.5%、84.8%、61.0%和62.7%。此外,采用空间交错方式和竖平面内交错方式“软连接”拱肋悬臂端,可以使拱肋横桥向、竖向及扣塔顺桥向抖振位移响应的减振率分别达到49.5%、95.7%和67.1%。以上结果证明大跨度拱桥悬臂施工期抖振减振效果与抗风措施的布设位置和方式密切相关,应合理选择适合的抗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架拱桥 悬臂施工阶段 抖振响应 数值分析 风洞试验 抑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连续刚构桥最大悬臂施工阶段风致抖振响应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天才 王波 +2 位作者 王新华 张文明 张海龙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7,共4页
当大跨连续刚构桥由于基频降至自然界脉动风的卓越频率区时,其风致抖振响应不可忽视。以十堰市将军河汉江大桥为工程背景,首先基于改进的Iwatani线性回归滤波器法,模拟桥址处的脉动风场;之后,采用Davenport准定常抖振力模型,分析该桥最... 当大跨连续刚构桥由于基频降至自然界脉动风的卓越频率区时,其风致抖振响应不可忽视。以十堰市将军河汉江大桥为工程背景,首先基于改进的Iwatani线性回归滤波器法,模拟桥址处的脉动风场;之后,采用Davenport准定常抖振力模型,分析该桥最大悬臂施工阶段的风致抖振响应,并与该桥的静阵风响应值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利用抖振分析结果对该桥施工人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进行预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最大悬臂施工阶段 脉动风速 抖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构-连续梁组合桥悬臂施工阶段船行波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姜辉 马长飞 王波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65,共5页
某跨水库大桥主桥为6跨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组合桥,为研究船行波作用下该桥施工过程中振动的舒适性,对船行波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首先采用陶瓷电容式测压传感器在施工水域现场实测了船行波的特征参数,然后采用ANSYS数值... 某跨水库大桥主桥为6跨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组合桥,为研究船行波作用下该桥施工过程中振动的舒适性,对船行波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首先采用陶瓷电容式测压传感器在施工水域现场实测了船行波的特征参数,然后采用ANSYS数值波浪水槽仿真了桥墩在该船行波作用下受到的波浪力,进而得到了结构在最大悬臂施工阶段的动力响应,在此基础上采用Diekemann指标评估了桥梁施工期间振动的舒适性。结果表明:船行波引起的结构振动非常小,计算的Diekemann指标仅为0.1,该桥施工期间振动的舒适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构-连续梁组合桥 悬臂施工阶段 船行波 动力响应 舒适性 数值波浪水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梁斜拉桥施工最大单悬臂阶段抖振响应及减振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胡旭辉 杨申云 +1 位作者 李郁林 王骑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28,共8页
为确保大跨度组合梁斜拉桥主梁最大单悬臂阶段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施工安全,对该阶段主梁的抖振响应及其减振措施进行研究。以某主跨650m的组合梁斜拉桥为背景,采用CQC(完全二次型组合法)计算施工最大单悬臂阶段主梁抖振响应,结果表明在20... 为确保大跨度组合梁斜拉桥主梁最大单悬臂阶段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施工安全,对该阶段主梁的抖振响应及其减振措施进行研究。以某主跨650m的组合梁斜拉桥为背景,采用CQC(完全二次型组合法)计算施工最大单悬臂阶段主梁抖振响应,结果表明在20m/s风速下主梁悬臂端竖向抖振加速度超过限值。提出采用柔性拉索连接两悬臂端的“软连接”减振措施。对6种不同“软连接”方式的减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软连接”可通过联动作用使悬臂端的振动相互制约,可有效降低悬臂端竖向和横向抖振响应;空间交错组合连接减振效果最好,竖向和横向振幅分别降低35%和62%,平面交错连接次之,竖向和横向振幅分别降低35%和31%;“软连接”缆索长度增长后,减振效果会显著降低,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组合梁 抖振响应 悬臂端“软连接” 施工最大单悬臂阶段 减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