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变刚度悬臂式双排抗滑桩水平推桩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叶金铋
俞缙
林植超
周先齐
刘士雨
涂兵雄
-
机构
厦门理工学院
华侨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厦门路桥工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出处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93-201,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79093,51874144)
厦门理工学院高层次人才项目(YKJ15040R)
+1 种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A类项目(JAT160368)
厦门市科学计划项目(3502Z20183071)
-
文摘
双排抗滑桩常用于加固大型滑坡,其中悬臂式双排抗滑桩由于施工便利,受到工程界广泛重视。已有研究表明,后排桩承受的滑坡推力大于前排桩,是困扰设计的重要问题。文章借鉴变刚度调平设计原理,通过改变前后排桩间距实现前后排桩刚度的调整,设计了变刚度悬臂式双排抗滑桩支护形式,并进行了室内水平推桩模型试验,得到桩顶及坡顶位移、桩身弯矩以及滑体内土压力分布。结果表明:水平推桩模式下,桩顶位移和桩身弯矩随荷载增大而增大,模型边坡沿着滑动面破坏,根据桩顶的荷载-位移曲线,双排桩在推力作用下的发展过程被划分为三个阶段;适度增大前排桩的桩间距并不会明显降低双排抗滑桩的临界荷载;采用变刚度调平设计悬臂式双排抗滑桩,前排作用被充分调动,前后排最大弯矩差值变小;双排抗滑桩存在明显的三维土拱效应,在推力方向上被划分为后排桩后土拱效应、桩排间土拱效应、前排桩前土拱效应,在深度方向上,滑体中部土拱效应与滑体下部有所不同;适度扩大前排桩的间距,桩排间土体保持稳定,未见土体绕流现象,桩排间土拱效应作用明显。
-
关键词
悬臂式双排抗滑桩
变刚度调平设计
水平推桩
土拱效应
模型试验
-
Keywords
cantilever double row anti-slide pile
optimum design method bosed on variable rigidity
horizontal pushing method
soil arching effect
model test
-
分类号
TU473.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
-
题名双排桩桩排间土拱效应的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 2
-
-
作者
申永江
杨明
项正良
郑茂营
徐伟国
文康
-
机构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住建局
-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4,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02171)
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2013T00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M521556)
-
文摘
双排抗滑桩是治理大型滑坡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对单排桩桩后土拱效应的研究较多,但对桩排间岩土体中土拱效应的研究还比较少。桩排间土拱效应是滑坡推力在前后排桩之间传递的媒介。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桩排间岩土体中应力的转移与重分布,并探讨桩间距与桩宽之比以及桩排距对桩排间土拱效应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发现,在合适的滑坡推力作用下,桩排间岩土体中能够出现土拱效应;随着桩间距与桩宽之比或桩排距的增大,桩排间土拱效应将会消失。在双排桩的设计中,应选择合适的桩排距和桩间距,建议桩间距取2~3倍的桩宽,桩排距取2倍的桩截面高度。
-
关键词
滑坡推力
悬臂式双排抗滑桩
滑坡
-
Keywords
landslide thrust
cantilever double-row anti-sliding piles
landslide
-
分类号
TU473.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