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悬浮溶胀法合成接枝聚丙烯 被引量:8
1
作者 邬润德 童筱莉 杨正龙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2-66,共5页
用BPO作引发剂以水相悬浮溶胀法合成接枝聚丙烯 ,研究了反应条件、组分等因素对PP的接枝率 (Gr)和接枝效率 (Ge)的影响 ,发现溶胀剂、悬浮剂、引发剂、催化剂是该接枝物的主要影响因素。用此方法接枝的聚丙烯有工艺简单 ,接枝率高 ,聚... 用BPO作引发剂以水相悬浮溶胀法合成接枝聚丙烯 ,研究了反应条件、组分等因素对PP的接枝率 (Gr)和接枝效率 (Ge)的影响 ,发现溶胀剂、悬浮剂、引发剂、催化剂是该接枝物的主要影响因素。用此方法接枝的聚丙烯有工艺简单 ,接枝率高 ,聚丙烯降解程度小等优点 ,用它作PP/CaCO3 、PP/PA6、PP/MBS体系的相容剂 ,测试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很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接枝共聚 悬浮溶胀接枝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溶胀法制备CPE-g-GMA接枝共聚物 被引量:6
2
作者 宫峰 谷庆风 何培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18,22,共4页
采用叔丁醇与水构成的复合分散体系,乙酸乙酯为溶胀剂,通过悬浮溶胀聚合的方法合成了接枝共聚物——氯化聚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CPE-g-GMA),考察了分散体系各组分配比,单体、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接枝率和接枝效... 采用叔丁醇与水构成的复合分散体系,乙酸乙酯为溶胀剂,通过悬浮溶胀聚合的方法合成了接枝共聚物——氯化聚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CPE-g-GMA),考察了分散体系各组分配比,单体、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并对接枝物的结构进行了红外表征。结果表明,GMA单体可以接枝到CPE主链上,并且在最优聚合条件下接枝率可达37%(接枝效率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乙烯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悬浮溶胀 接枝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聚乙烯/氯乙烯悬浮溶胀接枝共聚聚合温度-压力-转化率模型
3
作者 包永忠 修永浩 +1 位作者 翁志学 黄志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0-64,共5页
根据氯乙烯(VC)在气相、水相、聚氯乙烯(PVC)富相、氯化聚乙烯(CPE)相和单体富相的分配,建立了CPE/VC悬浮溶胀接枝共聚聚合温度-压力-转化率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共聚体系VC临界转化率和临界转化率后VC转化率的预测,实现聚合终点的控制。... 根据氯乙烯(VC)在气相、水相、聚氯乙烯(PVC)富相、氯化聚乙烯(CPE)相和单体富相的分配,建立了CPE/VC悬浮溶胀接枝共聚聚合温度-压力-转化率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共聚体系VC临界转化率和临界转化率后VC转化率的预测,实现聚合终点的控制。模型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聚合体系中CPE含量增加,VC临界转化率和一定压降时的转化率减小,这是由于VC在单位质量CPE中的溶胀量大于VC在PVC中的溶胀量所致。实验测定的不同CPE含量或压降时的VC聚合转化率与模型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乙烯 氯乙烯 悬浮溶胀接技共聚 聚合温度 转化率 接枝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悬浮溶胀接枝共聚——复合分散体系的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徐昊 包永忠 +1 位作者 黄志明 翁志学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58-1861,共4页
为了提高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AN-CPE-St)悬浮溶胀接枝共聚的稳定性和制备颗粒特性良好的共聚树脂,研究了聚乙烯醇/活性磷酸钙(PVA/HAP)复合分散体系在悬浮共聚合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共聚树脂的颗粒特性和分散剂在树脂颗粒中的分布,... 为了提高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AN-CPE-St)悬浮溶胀接枝共聚的稳定性和制备颗粒特性良好的共聚树脂,研究了聚乙烯醇/活性磷酸钙(PVA/HAP)复合分散体系在悬浮共聚合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共聚树脂的颗粒特性和分散剂在树脂颗粒中的分布,阐明复合分散体系的分散和稳定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当PVA或HAP分散剂单独使用时,聚合都出现产物结块现象.当PVA/HAP质量比为1.0∶2.2时,共聚树脂颗粒规整,粒度适宜.随着复合分散体系用量的增加,共聚树脂的平均粒径减小,而AN-St共聚物细粒子增多.PVA/HAP复合使用时,可在分散油相表面形成双层保护膜,对分散油相起胶体保护和机械隔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 悬浮溶胀接枝共聚 活性磷酸钙 聚乙烯醇 复合分散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马来酸酐悬浮溶胀接枝氯乙烯共聚物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余鹏 王雅玲 +4 位作者 赵永禄 张亚刚 郝涛 余东栋 陈绪煌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33,共5页
通过悬浮溶胀接枝共聚法制备了含有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接枝氯乙烯共聚物(SMA-g-VC)的聚氯乙烯(PVC)树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证实SMA-g-VC共聚物的存在,测定了共聚产物中SMA的接枝率,并研究了共聚产物的微观形貌、热性能、力学... 通过悬浮溶胀接枝共聚法制备了含有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接枝氯乙烯共聚物(SMA-g-VC)的聚氯乙烯(PVC)树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证实SMA-g-VC共聚物的存在,测定了共聚产物中SMA的接枝率,并研究了共聚产物的微观形貌、热性能、力学性能和耐热性。结果表明,随着SMA投料比增加,SMA接枝率增加幅度变缓,树脂颗粒也逐渐增大且表面附生较多的小颗粒。含有SMA-g-VC共聚物的PVC树脂出现3个玻璃化转变温度,且随着SMA投料比增加,SMA-g-VC组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随着SMA投料比增加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冲击强度随着SMA投料比的增加而降低,而维卡耐热温度随着SMA投料比增加而大幅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聚氯乙烯 悬浮溶胀接枝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溶胀悬浮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涂瑞丽 李雁 +1 位作者 李璐 解新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78-981,共4页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是一种具有特异性识别性能的新型高分子材料。种子溶胀悬浮聚合法所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微球可应用于极性环境中,能够满足诸如酶模拟等实际应用环境的要求。本文综述了几种不同的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种子溶胀悬浮...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是一种具有特异性识别性能的新型高分子材料。种子溶胀悬浮聚合法所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微球可应用于极性环境中,能够满足诸如酶模拟等实际应用环境的要求。本文综述了几种不同的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种子溶胀悬浮聚合法,并对其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种子溶胀悬浮聚合 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法合成聚丙烯接枝丙烯酸 被引量:19
7
作者 邬润德 童筱莉 杨正龙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85-89,共5页
用过氧化二苯甲酰作引发剂以水相悬浮法合成聚丙烯接枝丙烯酸。通过反应条件、组分等因素对PP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研究 ,确定较佳配比工艺条件 :溶胀时间 80min;反应温度 90℃ ;反应时间90min ;在氮气气氛中 ,丙烯酸 7% ;过氧化二... 用过氧化二苯甲酰作引发剂以水相悬浮法合成聚丙烯接枝丙烯酸。通过反应条件、组分等因素对PP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研究 ,确定较佳配比工艺条件 :溶胀时间 80min;反应温度 90℃ ;反应时间90min ;在氮气气氛中 ,丙烯酸 7% ;过氧化二苯甲酰 3 .3 % ;二甲苯 2 5% ;水和聚丙烯的重量比为 3∶1 ;若加入适量催化剂 ( 1 -1 .7% )异氰尿酸三烯丙酯能显著提高接枝率。用此PP -g-AA作PP/CaCO3 、PP/PA6复合物的相容剂 ,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很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接枝共聚 悬浮溶胀接枝 丙烯酸 聚丙烯接枝丙烯酸 共混改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立永 曾令刚 +1 位作者 裴广玲 成国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0-61,共2页
微球型分子印迹聚合物近年来尤其引人注目。主要评述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特殊性能及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模板 制备 分散聚合 沉淀聚合 多步溶胀悬浮聚合 模板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PE/PS互聚物的制备及其发泡行为研究
9
作者 侯荣杰 倪忠斌 +3 位作者 曾佳 朱相苗 东为富 陈明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5-69,共5页
采用溶胀悬浮聚合法制备低密度聚乙烯/聚苯乙烯(LDPE/PS)互聚物,研究了苯乙烯(St)溶胀LDPE的条件以及聚合温度、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含量、聚合时间对LDPE/PS互聚物的影响。结果表明:St溶胀LDPE的最佳条件为温度40℃、溶胀时间150m... 采用溶胀悬浮聚合法制备低密度聚乙烯/聚苯乙烯(LDPE/PS)互聚物,研究了苯乙烯(St)溶胀LDPE的条件以及聚合温度、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含量、聚合时间对LDPE/PS互聚物的影响。结果表明:St溶胀LDPE的最佳条件为温度40℃、溶胀时间150min;在聚合温度90℃、聚合时间9h、引发剂BPO质量分数为1%条件下,St转化率高达90%。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证明LDPE/PS互聚物中含有低密度聚乙烯接枝聚苯乙烯(LDPE-g-PS)共聚物,其质量分数为1.21%;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PS以不规则的颗粒状分布在LDPE基体中。LDPE/PS互聚物用超临界CO2发泡,在发泡压力2.5MPa、发泡温度120℃条件下,互聚物具有良好的发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胀悬浮聚合 LDPE/PS互聚物 相容性 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