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悬浮液等离子喷涂的Ba(Mg_(1/3)Ta_(2/3))O_(3)悬浮液制备及涂层组织结构 被引量:3
1
作者 曹毓鹏 赵王鑫 +6 位作者 李立 马新野 郑晓霞 刘义 李文辉 宁先进 王全胜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3-502,共10页
【目的】常规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新型热障涂层陶瓷层候选材料Ba(Mg_(1/3)Ta_(2/3))O_(3)(BMT)涂层应变容限较低。【方法】基于悬浮液等离子喷涂技术(SPS),以乙醇为分散介质,聚丙烯酸(PAA)、聚乙烯亚胺(PEI)和聚乙二醇(PEG)为分散剂,借... 【目的】常规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新型热障涂层陶瓷层候选材料Ba(Mg_(1/3)Ta_(2/3))O_(3)(BMT)涂层应变容限较低。【方法】基于悬浮液等离子喷涂技术(SPS),以乙醇为分散介质,聚丙烯酸(PAA)、聚乙烯亚胺(PEI)和聚乙二醇(PEG)为分散剂,借助机械球磨制备了不同成分配比的BMT悬浮液。通过重力沉降观察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Zeta电位仪对悬浮液的分散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分散剂种类及添加量对BMT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SPS沉积了BMT涂层,对涂层的物相结构、表面形貌和截面组织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分散剂PEI在BMT颗粒表面吸附能够提高其Zeta电位,增强颗粒间斥力,并提供空间位阻作用,相比PAA和PEG,BMT悬浮液可以获得更好的分散效果。同时,添加PEI的BMT悬浮液黏度较低(介于1.5~2mPa·s),适用于SPS.由SPS制备的BMT涂层基本维持了BMT的物相结构,涂层呈现明显的柱状晶组织,且随悬浮液固含量的提高,涂层沉积效率增加,所形成的柱状晶体积更大,符合高应变容限涂层的组织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Mg_(1/3)Ta_(2/3))O_(3)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 分散剂 稳定性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枪基距对悬浮液等离子喷涂YSZ组织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刘保侠 张盟 +5 位作者 周绪强 牛云松 黄迪 杨沁乾 鲍泽斌 朱圣龙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02-207,217,共7页
目的研究三电极悬浮液等离子喷涂不同枪基距对涂层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在DZ411高温合金表面制备铂铝涂层后,配制纳米氧化钇稳定氧化锆悬浮液,采用AXIALⅢ型悬浮液等离子喷涂设备,高能喷涂8YSZ热障涂层,探索不同枪基距对热障涂层组织结... 目的研究三电极悬浮液等离子喷涂不同枪基距对涂层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在DZ411高温合金表面制备铂铝涂层后,配制纳米氧化钇稳定氧化锆悬浮液,采用AXIALⅢ型悬浮液等离子喷涂设备,高能喷涂8YSZ热障涂层,探索不同枪基距对热障涂层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YSZ沉积态和退火态陶瓷涂层的组织结构。结果喷涂所得的YSZ热障涂层呈花菜状,涂层均为非平衡t'相微纳米组织结构。随着喷枪与基体之间的距离增加,所获涂层的结晶度较好,粗糙度逐渐提高,菜花状颗粒尺度逐渐增大,涂层内部孔洞数量逐渐增加。涂层在1100℃退火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剥落、界面剥离以及横纵向裂纹搭接的现象。仅枪基距为105mm的YSZ涂层孔洞数量最多,且退火后并未出现明显的涂层剥离现象。结论利用三电极等离子喷涂纳米YSZ悬浮液获得花菜状热障涂层,探讨了枪基距的不同对涂层组织结构的影响,涂层厚度的增加使得涂层结晶程度增加、孔隙高、裂纹少,且膜基界面的热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 热障涂层 花菜状 枪基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制备Y_(2)O_(3)涂层及耐等离子刻蚀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马文 申喆 +3 位作者 刘琪 高元明 白玉 李荣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9-936,共8页
随着高端芯片竞争的白热化,Y_(2)O_(3)涂层作为等离子体刻蚀工艺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逐渐成为科研热点。利用悬浮液等离子喷涂(Suspension Plasma Spraying,SPS)在铝合金表面制备Y_(2)O_(3)涂层,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涂层的物相... 随着高端芯片竞争的白热化,Y_(2)O_(3)涂层作为等离子体刻蚀工艺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逐渐成为科研热点。利用悬浮液等离子喷涂(Suspension Plasma Spraying,SPS)在铝合金表面制备Y_(2)O_(3)涂层,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涂层的物相组成、力学性能、显微形貌和介电强度等的影响;在CF4/Ar/O_(2)氟等离子体环境中对Y_(2)O_(3)涂层分别刻蚀30、60、120 min后,分析了Y2O3涂层微观孔隙率对刻蚀速率的影响。最优工艺1(喷涂距离80 mm、送液速率35 mL/min、雾化气流速15 L/min、横向移枪速率700 mm/s、纵向移动步进1 mm/step)制备的Y2O3涂层的显微硬度为(3.78±0.36)GPa,孔隙率为(2.35±0.24)%,结合强度为(36.0±3.6)MPa,介电强度为(29.74±2.01)kV/mm。在CF4/Ar/O_(2)组成的混合等离子气体中,Y_(2)O_(3)涂层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Ar+对涂层强烈冲击、轰击诱导,使表面化学键断裂;CF_(2)^(*)和F^(*)使Y_(2)O_(3)不断被刻蚀,生成的YF3附着在涂层表面;同时Ar+不断对涂层表面进行物理冲击,去除YF3层,少量残余在涂层表面的YF3被氧化形成了YOF,最终导致涂层刻蚀率低至(11.48±5.21)nm/min。高致密性、低孔隙率、高均匀性的Y_(2)O_(3)涂层可以有效提高零件的耐等离子刻蚀性能,对半导体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 Y_(2)O_(3)涂层 孔隙率 等离子刻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高效制备TiO_(2)涂层及其光催化性能
4
作者 崔赛楠 范秀娟 +6 位作者 尹辉俊 李双建 张小峰 何春艳 宋琛 邓春明 毛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9-219,共11页
目的 解决TiO_(2)粉末催化剂在污水净化过程中易沉降和难回收问题,同时提高TiO_(2)在可见光条件下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速率。方法采用悬浮液等离子喷涂(SPS)技术,以H2为辅助气体制备TiO_(2)涂层,借助H2将高温等离子体焰流中熔融态TiO_(2)中... 目的 解决TiO_(2)粉末催化剂在污水净化过程中易沉降和难回收问题,同时提高TiO_(2)在可见光条件下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速率。方法采用悬浮液等离子喷涂(SPS)技术,以H2为辅助气体制备TiO_(2)涂层,借助H2将高温等离子体焰流中熔融态TiO_(2)中的Ti4+还原成Ti3+。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等对TiO_(2)粉末以及所制备涂层的结构形貌、物相组成、元素价态、光学特性进行分析。以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使用光化学反应仪测试粉末和涂层的光催化性能。结果TiO_(2)涂层表面呈现由熔融和半熔融颗粒组成的“喀斯特”微观形貌,表面粗糙度为2.94μm,孔隙率为10.2%。TiO_(2)粉末物相为纯锐钛矿,涂层物相由锐钛矿、金红石相及TiO_(2)-x相组成。TiO_(2)涂层中Ti3+的存在使其带间隙减小0.6eV。在紫外光条件下,TiO_(2)粉末的催化速率为0.00348,而涂层的催化速率为0.00345。在可见光条件下,粉末的催化速率与亚甲基蓝的光解速率相近,涂层的催化速率是0.00307。结论通过SPS技术成功制备了TiO_(2)光催化涂层,其在可见光条件下的催化性能较粉末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 TiO_(2)涂层 微观结构 物相组成 带间隙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制备的热障涂层微观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7
5
作者 孟晓明 叶卫平 +3 位作者 程旭东 闵捷 向泓宇 张朴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3-148,共6页
以纳米8wt.%Y2O3-ZrO2(YSZ)粉末为原料制备悬浮液,并将悬浮液喂料进行等离子喷涂制备热障涂层.采用XRD,SEM分析涂层的相组成与显微组织.结果表明:涂层中的晶粒保持在纳米尺度,涂层的相结构稳定.涂层表面覆盖着致密的扁平粒子组织,扁平... 以纳米8wt.%Y2O3-ZrO2(YSZ)粉末为原料制备悬浮液,并将悬浮液喂料进行等离子喷涂制备热障涂层.采用XRD,SEM分析涂层的相组成与显微组织.结果表明:涂层中的晶粒保持在纳米尺度,涂层的相结构稳定.涂层表面覆盖着致密的扁平粒子组织,扁平粒子的平均等效直径为1.7 um,厚度均处在纳米尺寸.涂层内部为非层状结构,分布有大量的孔隙.这些组织和结构使得涂层具有优良的抗热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sps) 热障涂层 XRD SEM 热震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铝悬浮液浓度对等离子喷涂涂层构建的影响
6
作者 樊湘芳 邱长军 陈勇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9-32,共4页
采用纳米氧化铝(粉末直径约20nm)悬浮液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SPS)制备了含纳米结构的涂层.采用理论计算、SEM分析的方法研究纳米氧化铝悬浮液浓度对涂层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铝悬浮液浓度对粒子直径的分布,喷涂悬浮液所需的等离... 采用纳米氧化铝(粉末直径约20nm)悬浮液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SPS)制备了含纳米结构的涂层.采用理论计算、SEM分析的方法研究纳米氧化铝悬浮液浓度对涂层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铝悬浮液浓度对粒子直径的分布,喷涂悬浮液所需的等离子能量,涂层表面粗糙度以及涂层显微结构都有显著的影响,降低悬浮液浓度有利于获得精细的涂层结构,但喷涂效率降低,优化的悬浮液浓度(质量分数,%)在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铝 悬浮液浓度 等离子喷涂 涂层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与常规等离子喷涂纳米结构陶瓷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许艳华 李强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6,共6页
采用悬浮液等离子喷涂(SPS)和常规等离子喷涂(CPS)2种工艺制备纳米结构ZrO2/Y2O3涂层。利用XRD和SEM分析涂层的物相和微观组织,同时使用韦伯分布函数对涂层的显微硬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SPS制备的纳米结构ZrO2/... 采用悬浮液等离子喷涂(SPS)和常规等离子喷涂(CPS)2种工艺制备纳米结构ZrO2/Y2O3涂层。利用XRD和SEM分析涂层的物相和微观组织,同时使用韦伯分布函数对涂层的显微硬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SPS制备的纳米结构ZrO2/Y2O3涂层为粒状结构,涂层致密且没有观察到显微裂纹。单个层片直径在0.3~4μm之间,平均晶粒尺寸51.8nm。CPS制备的纳米结构ZrO2/Y2O3涂层由部分熔化区和全熔区组成,部分熔化区保持纳米结构。2种方法制备的涂层物相均为亚稳四方相。CPS纳米结构涂层的显微硬度韦伯图呈双态分布,其中全熔区显微硬度较高,离散性大,而部分熔化区显微硬度低,离散性较小。SPS涂层显微硬度离散性比CPS全熔区小,表明SPS涂层组织更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 纳米结构 氧化锆涂层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和乙醇悬浮液等离子喷涂SOFC电解质层的工艺及涂层特点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董丽娟 李强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37,共6页
选用水和乙醇两种溶剂配置悬浮液,研究了分散剂PAA含量对(Ce0.80Gd0.20)O1.9(GDC)悬浮液粘度的影响和pH值对GDC颗粒Zeta电位的影响。采用固相质量分数为10%的GDC悬浮液等离子喷涂制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层。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 选用水和乙醇两种溶剂配置悬浮液,研究了分散剂PAA含量对(Ce0.80Gd0.20)O1.9(GDC)悬浮液粘度的影响和pH值对GDC颗粒Zeta电位的影响。采用固相质量分数为10%的GDC悬浮液等离子喷涂制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层。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分别分析了喷涂前后GDC的相结构、电解质层微观组织及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水悬浮液优化参数PAA质量分数为2.5%,pH=10;乙醇悬浮液优化参数为:PAA质量分数为2.0%,pH=10。在相同喷涂工艺下,乙醇悬浮液得到的电解质层结构更精细,由图像分析法得水和乙醇悬浮液得到电解质层的孔隙率分别为5.64%和1.25%。GDC喷涂前后没有相结构的变化,但是晶粒有长大,并且在喷涂过程中氧化铈发生烧损,水和乙醇悬浮液制备的电解质层中氧化铈分别烧损了15.8%和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液 等离子喷涂 燃料电池 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制备FHA/CS复合涂层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生健 白玉 +2 位作者 迟柏祥 尹雪 马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40-346,共7页
目的采用悬浮液等离子喷涂技术(SPS)在纯钛表面制备氟代羟基磷灰石/硅酸钙(FHA/CS)生物复合涂层。方法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仪(EDS)对复合涂层的物相组成、组织结构和显微形貌进... 目的采用悬浮液等离子喷涂技术(SPS)在纯钛表面制备氟代羟基磷灰石/硅酸钙(FHA/CS)生物复合涂层。方法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仪(EDS)对复合涂层的物相组成、组织结构和显微形貌进行分析。通过动电位极化测试和体外生物活性测试,分析复合涂层在模拟体液(SBF)中的腐蚀行为和类骨磷灰石形成能力。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分析涂层中Ca^2+的释放行为,评估复合涂层的化学稳定性。采用划痕法表征涂层的结合强度。结果SPS制备的复合涂层具有粗糙的表面和层片堆叠结构。涂层中FHA和CS两相分布均匀,结晶性良好。复合涂层临界载荷达到111.43N,比单一FHA涂层提高62.5%。与纯钛相比,涂层样品具有较高的腐蚀电位(Ecorr)和较低的腐蚀电流密度(Jcorr)。在SBF溶液中浸泡3天,涂层样品表面被类骨磷灰石完全覆盖。ICP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中Ca^2+释放速率低于单一CS涂层。结论通过SPS在纯钛表面制备的FHA/CS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耐腐蚀性能和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复合涂层中FHA组分的存在有利于提高涂层的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代羟基磷灰石 硅酸钙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 化学稳定性 结合强度 体外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袁涛 王世兴 +1 位作者 何箐 梁立康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27,共10页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SPS)解决了纳米尺度粉末输送困难的问题,在热喷涂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介绍了悬浮液等离子喷涂的原理和特点,综述了不同工艺条件对热障涂层结构的影响:降低弧电压的波动可以提高SPS工艺的可控性;降低喷枪功率、降低悬...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SPS)解决了纳米尺度粉末输送困难的问题,在热喷涂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介绍了悬浮液等离子喷涂的原理和特点,综述了不同工艺条件对热障涂层结构的影响:降低弧电压的波动可以提高SPS工艺的可控性;降低喷枪功率、降低悬浮液浓度、增大喷涂距离,可实现涂层由垂直裂纹结构向柱状晶结构的演变;降低表面粗糙度可提高柱状晶的均匀性;溶剂为乙醇、溶质粒度分布合理的悬浮液更容易获得柱状晶结构。总结了SPS制备热障涂层产生垂直裂纹结构和类柱状晶结构的机理,认为在相同表面粗糙度下,熔滴尺寸和切向速度是影响涂层结构的关键。SPS-8YSZ涂层的隔热性能和热循环性能较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 热障涂层 工艺 沉积机理 性能 8YS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料等离子喷涂制备功能涂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耿欣 李大玉 张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28,共3页
液料等离子喷涂主要包括溶液前驱体等离子喷涂和悬浮液等离子喷涂两种,简要介绍了液料等离子喷涂的原理与特点,着重描述了液料等离子喷涂技术在制备热障涂层、生物陶瓷涂层、光催化涂层、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涂层和气敏涂层方面的最... 液料等离子喷涂主要包括溶液前驱体等离子喷涂和悬浮液等离子喷涂两种,简要介绍了液料等离子喷涂的原理与特点,着重描述了液料等离子喷涂技术在制备热障涂层、生物陶瓷涂层、光催化涂层、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涂层和气敏涂层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液料等离子喷涂不仅解决了传统等离子喷涂的细粉输送难题,还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沉积效率高和涂层结构精细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先进功能涂层的设计与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料等离子喷涂 溶液等离子喷涂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 功能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等离子喷涂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喆 杜令忠 +4 位作者 兰昊 黄传兵 张伟刚 王斌利 张会盈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36-346,352,共12页
随着航空航天等高精尖技术的发展,涂层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受到广泛关注。高性能涂层材料应用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可以提高效率、减少能源损失、增加使用寿命。与传统的大气等离子体喷涂(APS)技术相比,液相喷涂技术可以制备出纳米或亚微米级... 随着航空航天等高精尖技术的发展,涂层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受到广泛关注。高性能涂层材料应用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可以提高效率、减少能源损失、增加使用寿命。与传统的大气等离子体喷涂(APS)技术相比,液相喷涂技术可以制备出纳米或亚微米级多孔结构涂层。综述了液相喷涂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喷涂形成机理、溶液的制备、涂层的微观结构及热稳定性能进行了分类讨论。首先,介绍了液相喷涂中悬浮液等离子喷涂(SPS)和溶液前驱体等离子喷涂(SPPS)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进行比较说明;其次,对液相喷涂涂层的形成机理、溶液的制备以及工艺参数,对喷涂过程中液滴移动轨迹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不同涂层的组织结构、热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通过优化工艺条件,改善涂层的微观结构和性能,提高液相喷涂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等离子喷涂 微观结构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 溶液前驱体等离子喷涂 沉积效率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钕铁硼磁体等离子喷涂-晶界扩散氧化镝研究
13
作者 赵鹏翔 白玉 +4 位作者 马文 尹雪 王誉 娄树普 王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5-331,共7页
目的采用悬浮液等离子喷涂技术,在烧结Nd-Fe-B磁体表面制备结构完整、厚度可控、结合力较强的Dy_(2)O_(3)涂层,并通过晶界扩散提高Nd-Fe-B磁体的矫顽力。方法制备Dy_(2)O_(3)悬浮液,在烧结Nd-Fe-B表面,利用悬浮液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Dy_(... 目的采用悬浮液等离子喷涂技术,在烧结Nd-Fe-B磁体表面制备结构完整、厚度可控、结合力较强的Dy_(2)O_(3)涂层,并通过晶界扩散提高Nd-Fe-B磁体的矫顽力。方法制备Dy_(2)O_(3)悬浮液,在烧结Nd-Fe-B表面,利用悬浮液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Dy_(2)O_(3)涂层。利用激光粒度仪测试粉体粒度。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对Dy_(2)O_(3)涂层的显微形貌、组织结构和物相组成进行分析。通过涂层附着力自动划痕仪测试涂层的结合力。利用NIM-2000H自动磁性能测量仪对烧结Nd-Fe-B磁体的磁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875℃的晶界扩散Dy_(2)O_(3)使磁体的矫顽力从1161.19 kA/m增加到1277.74 kA/m,剩磁下降0.01 T。矫顽力得到较高提升,且剩磁略微下降。SEM和EDS分析结果表明,晶界组织形貌的改善和(Nd,Dy)_(2)Fe_(14)B外延层的形成是矫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结论证实了悬浮液等离子喷涂-晶界扩散技术能够控制涂层厚度,绿色高效地制备高矫顽力烧结Nd-Fe-B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FE-B磁体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 晶界扩散 扩散温度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硒双掺羟基磷灰石涂层体外矿化性能及抗菌性能研究
14
作者 王家琪 白玉 +2 位作者 李婷 高元明 马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10-218,共9页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抗菌能力和骨骼矿化能力的HA涂层,探究在Se/P(物质的量比)为0.15时,不同掺F量对涂层抗菌能力和矿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Se共掺羟基磷灰石悬浮液(Se-F-HA),经洗涤和过滤将其固含量调整至10%,通过悬浮液...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抗菌能力和骨骼矿化能力的HA涂层,探究在Se/P(物质的量比)为0.15时,不同掺F量对涂层抗菌能力和矿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Se共掺羟基磷灰石悬浮液(Se-F-HA),经洗涤和过滤将其固含量调整至10%,通过悬浮液等离子喷涂技术(SPS),在医用金属钛表面沉积Se-F-HA涂层,通过XRD、XPS、SEM-EDS对涂层进行表征。以体外矿化实验和抗菌实验评价涂层矿化能力和抗菌能力。结果XRD表明3种涂层均为HA相,F、Se并未引起HA相变;EDS和XPS表明F、Se成功进入HA晶格,元素并未发生明显氧化。矿化实验表明,随着掺F量的增加,涂层失重减少,形成矿化层速率加快,磷灰石密度增加。矿化5 d后Se-1.5FHA涂层增重0.013 g/cm^(2),矿化后3种涂层Ca/(Se+P)(物质的量比)值均高于1.67,表明涂层表面吸附Ca^(2+)、PO_(4)^(3-),形成Ca/P(物质的量比)大于1.67的磷灰石层。抗菌实验表明,Se-F-HA涂层对细菌增殖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F、Se可以促进HA涂层的矿化,F可以有效降低SeHA溶解度。Se-FHA涂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增殖起到明显抑制作用,相较于HA组,Se-1.5FHA组细菌数量下降了近2个数量级,为骨缺损提供了具有良好抗菌能力和骨骼矿化能力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涂层 氟硒双掺羟基磷灰石 矿化性能 矿化过程 抗菌性能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结构热障涂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亮亮 孟惠民 唐静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5-114,共10页
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制备纳米结构热障涂层的三种方法,即大气等离子喷涂、溶液前驱体等离子喷涂和悬浮液等离子喷涂,并对这三种方法的工艺过程、制备原理、涂层的微观结构特征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最后,总结了纳米结构热障涂层研究目... 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制备纳米结构热障涂层的三种方法,即大气等离子喷涂、溶液前驱体等离子喷涂和悬浮液等离子喷涂,并对这三种方法的工艺过程、制备原理、涂层的微观结构特征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最后,总结了纳米结构热障涂层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 热障涂层 等离子喷涂 溶液前驱体 悬浮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障涂层微-纳分级微观结构制备及其抗CMAS润湿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焕杰 王卫泽 俞泽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8-605,共8页
通过悬浮液等离子喷涂技术(SPS)在常规大气等离子(APS)热障涂层表面构建了具有微-纳双尺度的表面微观结构,比较了高温下熔融CMAS(Calcium-Magnesium-Alumina-Silicate)在两种涂层表面上的润湿行为差异,从实验和理论角度分析了表面微观... 通过悬浮液等离子喷涂技术(SPS)在常规大气等离子(APS)热障涂层表面构建了具有微-纳双尺度的表面微观结构,比较了高温下熔融CMAS(Calcium-Magnesium-Alumina-Silicate)在两种涂层表面上的润湿行为差异,从实验和理论角度分析了表面微观结构差异对涂层抗CMAS润湿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得益于涂层表面微-纳分级微观结构,SPS涂层的抗CMAS润湿性能较常规APS涂层的抗CMAS润湿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在1300℃下热处理5 min后,熔滴在SPS涂层上的润湿角为115.1°,而熔融CMAS在常规APS涂层的润湿角为52.1°;热处理10 min后,熔融CMAS在SPS涂层上的润湿角为68.2°,是常规APS涂层上润湿角的3.2倍。此外,SPS涂层疏松多孔的微观结构特征有利于空气的储存,在熔体润湿涂层表面过程中可起到支撑液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 CMAS腐蚀 抗润湿性能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 微-纳分级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