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麻术后患者转运安全现状与临床工作人员运动性疲劳的关系
1
作者 吴莉萍 龚茹洁 +1 位作者 孙育红 巫雅萍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期88-93,共6页
目的调查全麻术后患者转运安全性现状,探讨其与临床工作人员运动性疲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8~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403例全麻术后患者,按照患者转运安全性的评判标准,分为风险组(转运存在风险,n=46)... 目的调查全麻术后患者转运安全性现状,探讨其与临床工作人员运动性疲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8~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403例全麻术后患者,按照患者转运安全性的评判标准,分为风险组(转运存在风险,n=46)和安全组(转运安全,n=357);按照患者转运后引流管滑脱情况,分为滑脱组(n=38)和未滑脱组(n=365)。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与搬运时间,观察转运前后生命体征、氧饱度和疼痛变化,分析转运安全性的影响因素;选择参与上述403例患者转运的工作人员(1209名临床工作人员),采用主观疲劳量表进行测评,分析其与转运安全性的相关性。结果全麻术后患者搬运时间为(53.98±6.67)s,临床工作人员运动性疲劳总体得分为(13.12±2.60)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手术部位、搬运时间与疼痛变化幅度是全麻术后患者转运发生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工作人员在风险组患者的运动性疲劳得分高于安全组,在滑脱组患者的运动性疲劳得分高于未滑脱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转运前后心率与收缩压变化幅度与临床工作人员的运动性疲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全麻术后患者存在中低水平的转运风险,性别、手术部位、搬运时间与疼痛变化幅度是患者转运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人员的运动性疲劳总体处于中高水平,且与患者的转运安全性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手术 患者转运 临床工作人员 运动性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患者转运的跨区域动态协同应急物流选址-分配优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龙圣杰 张得志 +1 位作者 李双艳 李双琳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1401,共11页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多个受灾地区之间跨区域应急资源配置的现实需求,研究考虑患者转运的跨区域动态协同应急物流选址−分配优化问题,构建跨区域的患者转运与应急资源协同配置两阶段优化决策模型。模型第1阶段优化确定患者动态变化与...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多个受灾地区之间跨区域应急资源配置的现实需求,研究考虑患者转运的跨区域动态协同应急物流选址−分配优化问题,构建跨区域的患者转运与应急资源协同配置两阶段优化决策模型。模型第1阶段优化确定患者动态变化与相应医院数量及其选址,第2阶段优化确定应急物资配送中心选址与应急物资分配。该优化模型同时考虑应急物流总成本(包括设施固定成本与运营成本)与转运时间2个优化目标,且考虑多周期动态变化的实际需求。针对上述优化模型特征,设计嵌入模型预测控制(MPC)方法的改进遗传算法。该算法将每个决策周期分为3个环节:1)疾病扩散预测环节,即每个周期开始时对疾病发展趋势进行预测;2)应急决策规划及实施环节,根据规划窗口的预测数据制定并实施应急选址−分配方案;3)数据更新与动态调整环节,即每个执行周期结束时,根据实际执行数据制定下一个周期决策。3个环节交互进行,相互迭代直到完成整个规划时期。最后,以贵州省跨区域的应急资源协同配置优化为例,验证所提优化模型及其求解算法的有效性。研究发现:与各区域独自应急相比,跨区域动态协同应急方案在转运时间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能有效降低应急成本,能够高效率地利用应急设施为感染患者提供救治。研究成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多区域之间的协同应急资源配置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物流 协同应急 患者转运 应急资源 选址-分配 动态调整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和5M1E分析法在提升住院患者转运安全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3
作者 王玉琴 梁添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4-28,共5页
案例背景:在临床医疗过程中,经常需要将患者从一个科室或者部门转运到另外一个科室或部门,进行各种辅助检查或住院治疗等。对于急、危、重患者而言,病情危重、转运中颠簸、过床等原因,转运过程中存在一些难以预计的危险因素,可导致病情... 案例背景:在临床医疗过程中,经常需要将患者从一个科室或者部门转运到另外一个科室或部门,进行各种辅助检查或住院治疗等。对于急、危、重患者而言,病情危重、转运中颠簸、过床等原因,转运过程中存在一些难以预计的危险因素,可导致病情变化,转运中受抢救环境限制,可能给患者带来灾难性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转运 转运流程 失效模式 危重患者 效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 Sigma优化术后入SICU患者转运安置流程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皎 张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6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6Sigma优化术后入SICU患者转运安置流程的效果。方法运用6Sigma管理体系中的DMAIC(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模型,通过头脑风暴法、绘制过程图、因果关系矩阵图、失效模式分析,找出改进关键问题,优化术后入SICU患者转运安... 目的探讨6Sigma优化术后入SICU患者转运安置流程的效果。方法运用6Sigma管理体系中的DMAIC(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模型,通过头脑风暴法、绘制过程图、因果关系矩阵图、失效模式分析,找出改进关键问题,优化术后入SICU患者转运安置流程。结果优化流程前后转运安置时间由(26.45±5.18)min缩至(17.88±5.11)min,患者生命体征明显波动率由9.51%降至4.74%,医护满意率由77.78%升至93.18%,优化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采用6Sigma方法优化术后入SICU患者转运安置流程,可缩短转运时间,减少转运安置过程中对患者的不利因素,提高医护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 SIGMA 患者转运安置 SICU 流程改进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颤器及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朴京华 冯小平 任青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2期199-200,共2页
关键词 危重病医学 患者转运 便携式呼吸机 除颤器 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 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专科病房 救治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SBAR式交接表用于急诊患者转运 被引量:22
6
作者 蒋国娥 范志红 +1 位作者 赵辉 严芳琴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5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SBAR式交接表在急诊科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急诊转运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交接,观察组采用自制SBAR式交接表规范患者转出交接流程。结果观察组交接不良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 目的探讨SBAR式交接表在急诊科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急诊转运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交接,观察组采用自制SBAR式交接表规范患者转出交接流程。结果观察组交接不良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管路脱出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交接医护人员对交接工作的各项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SBAR式交接表的应用规范了急诊患者交接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促进了患者安全与团队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患者 患者转运 SBAR式交接表 患者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全麻术后患者转运的安全护理
7
作者 胡传美 丁玉华 汪宇虹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4年第9期56-58,共3页
总结了全静脉气管内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转运的风险因素和患者安全转运的措施。主要包括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和转运风险、严格掌握转运指征、周密的物品准备、转运人员的技术水平、病情观察及应急处理能力,细致全面地交接患者等方... 总结了全静脉气管内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转运的风险因素和患者安全转运的措施。主要包括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和转运风险、严格掌握转运指征、周密的物品准备、转运人员的技术水平、病情观察及应急处理能力,细致全面地交接患者等方面。认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技术日趋成熟,但术后安全转运十分重要。转运途中时间虽然很短,但仍可能发生各种意外。只有在规范转运流程下进行转运风险评估、预见性护理、重视支持协作及规范交接,才能保证全麻术后患者转运安全,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 全身麻醉 患者转运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 被引量:46
8
作者 辛键 辛美蓉 赖晓荣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15期1397-1399,共3页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工作中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比较实施前后转运交接缺陷及纠纷的发生率、转运交接记录单合格率、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无缝隙护...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工作中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比较实施前后转运交接缺陷及纠纷的发生率、转运交接记录单合格率、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转运交接缺陷与纠纷的发生率由实施前的6.79%下降到实施后1.14%,转运交接记录单合格率由实施前的84.2%提高到98.9%,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从89.7%提高到9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使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的各个环节更加顺畅,降低了转运交接缺陷与纠纷的发生率,提升了转运交接质量,提高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隙护理管理 急诊危重患者 患者转运交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转运时头部朝向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杜萍 柴茂 汪小海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6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转运时头部体位的朝向对其心率、血压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头部朝前组(A组)和头部朝后组(B组)各60例,A组根据患者的年龄将18~60岁划为A1组,>60岁划为A2组2个亚组各30例,...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转运时头部体位的朝向对其心率、血压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头部朝前组(A组)和头部朝后组(B组)各60例,A组根据患者的年龄将18~60岁划为A1组,>60岁划为A2组2个亚组各30例,B组按相同的方法分为B1组与B2组各30例。在控制各组转运过程中病床行驶速度保持一致的情况下,记录患者在转运前、转运后(即到达手术室时)的心率、血压,并记录患者此次转运过程的舒适度。结果四组患者转运后心率较转运前均显著增快(P<0.05);转运前后血压变化无显著差异;四组患者转运过程的舒适度及下次转运的朝向选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93.3%患者对于下次转运时的转运方向表示无所谓。结论术前转运时患者的头部朝向对患者的舒适度无显著影响,心率增快可能与患者心理紧张有关,需在转运过程中进行心理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期手术 患者转运 头部朝向 心率 血压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冠心病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无缝隙交接技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旭 于水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147-149,共3页
目的总结急诊冠心病患者在由急诊室至监护病房转运中的交接技术以及护理要点的临床实践经验。方法通过规定和不断完善门急诊与科室之间的患者交接制度,完善转运流程,制定交接班制度的具体内容,充分准备转运中必要的设备和仪器设施,加强... 目的总结急诊冠心病患者在由急诊室至监护病房转运中的交接技术以及护理要点的临床实践经验。方法通过规定和不断完善门急诊与科室之间的患者交接制度,完善转运流程,制定交接班制度的具体内容,充分准备转运中必要的设备和仪器设施,加强转运患者的相关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方法。结果充分保证了门急诊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在运往导管室、监护室及其他检查科室过程中的安全,最大程度减少缩短交接班时间,提高专业人员工作效率,给予危重患者最及时最有效最安全的手术治疗以及护理措施。结论制定交接班制度具体内容,对于冠心病危重症患者的门急诊转运,急救以及手术治疗预后效果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冠心病 患者转运 安全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估-合作模式在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桂芬 廖燕 胡雪珍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21期1960-1962,共3页
目的运用评估-合作模式更好地优化病房与医院中央运输之间的工作流程,保证患者的安全转运。方法根据患者转运指南和医院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患者检查评估表",首先由主管护士评估患者病情,确定运输方式,并做好患者受检的健康宣教... 目的运用评估-合作模式更好地优化病房与医院中央运输之间的工作流程,保证患者的安全转运。方法根据患者转运指南和医院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患者检查评估表",首先由主管护士评估患者病情,确定运输方式,并做好患者受检的健康宣教,其次由中央运输科的工人根据护士评估结果选择运输工具陪检。结果在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的基础上,有效节约了人力成本。结论评估-合作模式可有效保证患者检查安全,提高了中央运输工作的效率和服务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估-合作模式 护士评估 中央运输 转运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远程转运患者的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天琴 张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9期149-150,共2页
近几年来,扬州市急救中心所承担的远距离(100km以上)转运患者的任务量逐年增加,2008年其远程转送患者比例达1.7%。其中危重患者转运量呈上升趋势,转运的病种也出现多样化,专科患者逐渐增多。面对这种现象,对于急救中心的院外急救、护送... 近几年来,扬州市急救中心所承担的远距离(100km以上)转运患者的任务量逐年增加,2008年其远程转送患者比例达1.7%。其中危重患者转运量呈上升趋势,转运的病种也出现多样化,专科患者逐渐增多。面对这种现象,对于急救中心的院外急救、护送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远距离转送患者,病种多样,病情危重,伤势复杂,加之途中情况多变,只有充分考虑患者在长途转诊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制订好转运预案,做好转运前准备、转运中救治、护理和意外故障处理、转运后交接等,才能确保将患者安全转运到目的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 转运患者 转运预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接送患者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海洋 徐梅 李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0-743,共4页
目的:介绍手术室接送患者信息系统的设计背景、实施过程与实施后的效果。方法:以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原手术患者接送流程为设计基础,针对薄弱环节、关键节点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手术室接送患者信息系统。将该院2017年6月的2 450例手术患... 目的:介绍手术室接送患者信息系统的设计背景、实施过程与实施后的效果。方法:以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原手术患者接送流程为设计基础,针对薄弱环节、关键节点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手术室接送患者信息系统。将该院2017年6月的2 450例手术患者分为传统接送组与信息化接送组。结果:两组在护士抄写患者信息时间、工人登记工作量时间、患者术前等待时间等方面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应用手术室接送患者信息系统可确保相关信息真实、准确,有效提高手术患者转运效率,为更加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手术室护理 患者转运 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1
14
作者 宋晓莉 薛冰 +1 位作者 侯莹 孟庆义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4期72-72,共1页
回顾性总结急诊科 3 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价值。认为 ,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能降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在急性期的病死率 ,重点在于 :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 ,防止意外 ;早期诊断 ,缓解疼痛 ;严密监测血压 ;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护理 急诊 血压 患者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吸痰装置在转运及应急情况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静 汪佳盈 胡凯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17期1583-1583,共1页
临床吸痰常用中心负压吸引器或电动吸引器进行吸痰,而转运途中若需要吸痰,则常应用50mL注射器接吸痰管进行应急抽吸,但由于注射器头与吸痰管接口处不匹配,衔接不牢,效果较差,易污染手及吸痰管,无菌操作难以保证,且不能一人独立完成,负... 临床吸痰常用中心负压吸引器或电动吸引器进行吸痰,而转运途中若需要吸痰,则常应用50mL注射器接吸痰管进行应急抽吸,但由于注射器头与吸痰管接口处不匹配,衔接不牢,效果较差,易污染手及吸痰管,无菌操作难以保证,且不能一人独立完成,负压大小也难以控制。为此,笔者采用电动吸乳器连接一次性痰液收集器,效果良好,可在中心负压吸引器突然中断的应急情况中使用,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吸乳器 吸痰 患者转运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妥善转运急诊病人 提高抢救成功率
16
作者 吴海燕 《淮海医药》 2002年第3期240-240,共1页
关键词 急诊病人 急诊室 医院 护理 患者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新型氧气枕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敏玲 李宁 刘小敏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8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自制新型氧气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院内转运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氧气袋,观察组使用新型氧气枕,比较两组转运途中氧气实际流量,患者的舒适度和护士满意度。结果两组氧气流量及患者舒适度... 目的探讨自制新型氧气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院内转运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氧气袋,观察组使用新型氧气枕,比较两组转运途中氧气实际流量,患者的舒适度和护士满意度。结果两组氧气流量及患者舒适度,护士认为氧气枕流量控制、携带及固定方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新型氧气枕具有流量控制准确、安全方便等优点,能满足临床转运患者吸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新型氧气枕 患者转运 氧气吸入 舒适 安全 革新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大规模搬迁的组织与护理管理 被引量:9
18
作者 顾平 戴新娟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6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大规模搬迁的组织实施与护理管理。方法成立搬迁管理小组;护理部统筹安排,积极参与、组织与实施搬迁计划,加强转运过程中抢救预案、病情观察与处理,确保住院患者安全。结果2周内有效安全地完成782例患者及大... 目的探讨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大规模搬迁的组织实施与护理管理。方法成立搬迁管理小组;护理部统筹安排,积极参与、组织与实施搬迁计划,加强转运过程中抢救预案、病情观察与处理,确保住院患者安全。结果2周内有效安全地完成782例患者及大批医疗设备转运,未发生医疗护理安全差错事故。结论事前充分评估,实施过程中严谨有序,搬迁后及时组织全院护理行政查房、实施规范化管理是实现综合性医院大规模安全搬迁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甲等医院 患者转运 搬迁管理小组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创伤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金龙 张玉宝 崔友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7-107,共1页
关键词 颅脑创伤 重症颅脑疾病 呼吸道通畅 治疗 急性 现场救治 院前急救 患者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科护士职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敏 陈庆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0-53,共4页
目的了解麻醉科护士职业认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心理资本问卷和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对311名麻醉科护士进行调查,对麻醉科护士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麻醉科护士职业认同感总分为(82.57... 目的了解麻醉科护士职业认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心理资本问卷和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对311名麻醉科护士进行调查,对麻醉科护士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麻醉科护士职业认同感总分为(82.57±13.17)分,心理资本总分为(78.16±14.58)分。麻醉科护士职业认同与心理资本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资本、工作满意度和是否参与患者转运是麻醉科护士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麻醉科护士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应积极引导护士,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并通过优化工作内容和增强护士满意度等措施,提高麻醉科护士的职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护士 职业认同 心理资本 工作满意度 患者转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