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被动卷入到主动生长--“‘求真悟道’2024年教育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培训有感
1
作者 徐瑛 《教育视界》 2024年第22期42-45,共4页
参加《教育研究与评论》编辑部、《教育视界》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求真悟道’2024年教育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之后,结合教研员身份生发诸多思考,带领一线教师向专家学习,招募艺术教师“艺起读”“艺起研”“艺起写”,唤醒教师读的深情... 参加《教育研究与评论》编辑部、《教育视界》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求真悟道’2024年教育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之后,结合教研员身份生发诸多思考,带领一线教师向专家学习,招募艺术教师“艺起读”“艺起研”“艺起写”,唤醒教师读的深情、研的热情、写的激情。具体措施有:朋友圈共读,让教师从“被动参与”到“主动阅读”;老中青共研,让教师从“单兵作战”到“抱团发展”;跨时空共写,让教师从“漫无目的”到“主动思考”。通过共读、共研、共写,教师从“被动卷入”到“主动生长”,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实现专业自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真悟道 教师发展 朋友圈共读 老中青共研 跨时空共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电影《岩中花树》透视当今中国之影人“悟道” 被引量:2
2
作者 仲呈祥 苏米尔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4,共4页
由电影《百鸟朝凤》的编剧肖江虹先生独立编剧执导的影片《岩中花树》讲述了明代哲学家、"心学"代表王阳明被贬谪至黔、龙场悟道的故事。龙场悟道虽有后人的渲染成分,但王阳明在黔地"顿悟"确实标志着阳明心学的诞生。作为一部小成... 由电影《百鸟朝凤》的编剧肖江虹先生独立编剧执导的影片《岩中花树》讲述了明代哲学家、"心学"代表王阳明被贬谪至黔、龙场悟道的故事。龙场悟道虽有后人的渲染成分,但王阳明在黔地"顿悟"确实标志着阳明心学的诞生。作为一部小成本电影,《岩中花树》将王阳明觉悟式的抽象思维过程以影像的具象形式传达,在思想上体现了创作者的"知行合一"与文化自觉,在艺术上是一次开拓性的影像实验,实属难能可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悟道 电影 中国 《百鸟朝凤》 龙场悟道 阳明心学 王阳明 思维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阳明子“龙场悟道”的非学术寓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韩东育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0-67,共8页
关于阳明子“龙场悟道”的非学术寓义韩东育"龙场悟道",历来被视为阳明哲学发展的转捩点,这是不刊之论。但是,这种转变,除却其学术上的价值外,似乎更潜伏着某种非学术的动因和寓义。而且,一定程度上讲,这种非学术的因素,才真... 关于阳明子“龙场悟道”的非学术寓义韩东育"龙场悟道",历来被视为阳明哲学发展的转捩点,这是不刊之论。但是,这种转变,除却其学术上的价值外,似乎更潜伏着某种非学术的动因和寓义。而且,一定程度上讲,这种非学术的因素,才真实而不动声色地规定了阳明哲学的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龙场悟道 学术 朱子学 格物致知之旨 阳明学 《明儒学案》 格君心之非 王守仁 黄宗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阳明“龙场悟道”中的君子之学发微——以龙场四学记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胜军 《贵州文史丛刊》 2018年第4期18-25,共8页
君子之学是王阳明"龙场悟道"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在龙冈书院三学记《何陋轩记》《君子亭记》《宾阳堂记》和为最初悟道之地所作的《玩易窝记》之中。君子之学不同于仙人的逍遥避世,也不同于圣人的不学而知,它是以与书院教育... 君子之学是王阳明"龙场悟道"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在龙冈书院三学记《何陋轩记》《君子亭记》《宾阳堂记》和为最初悟道之地所作的《玩易窝记》之中。君子之学不同于仙人的逍遥避世,也不同于圣人的不学而知,它是以与书院教育直接相关的功夫和实践为特征的。龙场四学记展示了王阳明对君子之学的诠释,包括文质相资、德操时容相济、洗心求明、居易俟命等。王阳明君子之学的形成是其在龙场解决内心矛盾冲突的产物,是书院教育的逻辑结果。君子之学还深刻影响到王阳明化民成俗的底层路线、重质反文的教法和史观、格物致知的实践取径、心体光明的生命体验等方面,是阳明心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理论源头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龙冈书院 君子 龙场悟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场悟道后阳明禅诗之新变 被引量:1
5
作者 侯丹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9-14,共6页
从正德元年(1506)到正德十年(1515),王阳明经历了弹劾刘瑾、贬谪龙场、再入仕途的宦海事变。其中,龙场悟道不仅是其学术思想上的转折点,也是其文学创作上的转折点。此期阳明禅诗呈现出三点新变:一者以儒家意象、典故入诗,儒禅交融,更显... 从正德元年(1506)到正德十年(1515),王阳明经历了弹劾刘瑾、贬谪龙场、再入仕途的宦海事变。其中,龙场悟道不仅是其学术思想上的转折点,也是其文学创作上的转折点。此期阳明禅诗呈现出三点新变:一者以儒家意象、典故入诗,儒禅交融,更显圆通;二者讲学诗出现,心学与禅学结合,更显老成;三者以"色相"、"本来面目"、"悟"等禅语入诗,诗歌的禅学意味愈加浓厚。此三点新变体现出阳明援儒入佛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龙场悟道 诗歌 佛禅意蕴 新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灵云禅师桃花悟道公案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胜珍 《五台山研究》 2009年第2期18-21,共4页
灵云志勤禅师的桃花悟道公案,因为生动活泼,独树一帜,成为历代公案的典型代表,深刻影响了后世禅学界,甚至文学界。此则公案不仅揭示了悟道机缘对禅宗修持的重要性,而且还告诫修禅之人:开悟见道,并非修行的极致,尚须后继工夫。
关键词 灵云禅师 桃花悟道公案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竞赛工作经验漫谈——半争胜负,半悟道 被引量:1
7
作者 胡爱彬 《化学教与学》 2010年第8期57-58,共2页
回顾近几年我校化学竞赛工作,我作为一名参与竞赛的教练员深深感到:竞赛工作是半争胜负,半悟道。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我校的竞赛之路:
关键词 化学竞赛 工作经验 胜负 悟道 教练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每一位学生的思考真的发生——“求真悟道”互动研讨之三
8
作者 周卫东 贲友林 潘小福 《教育视界》 2019年第24期4-8,共5页
周卫东:今天下午的这场互动研讨,将聚焦于"思考"。相对于"倾听""表达"这两个关键词,我觉得"思考"这个关键词应该更加有价值和意义。我们知道,数学最本质的特点就是思考,在座的老师应该都有发言... 周卫东:今天下午的这场互动研讨,将聚焦于"思考"。相对于"倾听""表达"这两个关键词,我觉得"思考"这个关键词应该更加有价值和意义。我们知道,数学最本质的特点就是思考,在座的老师应该都有发言权,话题会更多一些,交流会更深刻一些。接下来,我们从三个板块展开。我也整理了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求真",第二个是"问策",第三个是"悟道"。我们远道而来的潘小福老师,理论功底特别厚实,他对小学数学前瞻性课堂包括"学为中心"的课堂的研究特别深入,我们首先听听他的真知灼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学为中心 老师 关键词 周卫东 求真 悟道 互动研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听为何,倾听何为——“求真悟道”互动研讨之一
9
作者 贲友林 张齐华 +1 位作者 朱国荣 郭庆松 《教育视界》 2019年第16期8-15,共8页
2019年6月1日—3日,由《教育研究与评论》与本刊共同主办的"求真悟道"2019全国小学数学教育论坛,在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成功举行。围绕本次论坛的主题"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学习",从"倾听""表达&... 2019年6月1日—3日,由《教育研究与评论》与本刊共同主办的"求真悟道"2019全国小学数学教育论坛,在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成功举行。围绕本次论坛的主题"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学习",从"倾听""表达""思考"三个维度(每半天研讨一个维度),多位名师先分别执教研究课,再与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位参会代表一起进行现场互动研讨,对课堂教学开展具体而微的靶向式研究。主办方根据现场互动的录音,整理出三篇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悟道 求真 教育论坛 小学数学 教育研究 课堂学习 课堂教学 主办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碧岩录》看文字禅的悟道实质
10
作者 谢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523-527,共5页
真正的悟道与“悟”的对象无关,而是一种“悟”的“姿态”。这种姿态的实质是享受型的、诗性的人生态度,具有“非压抑”的心理学内涵。在具体交往领域中,它能够自由发挥成各种形态的机锋,但这些机锋具有共同的“及时”、“恰当”的行为... 真正的悟道与“悟”的对象无关,而是一种“悟”的“姿态”。这种姿态的实质是享受型的、诗性的人生态度,具有“非压抑”的心理学内涵。在具体交往领域中,它能够自由发挥成各种形态的机锋,但这些机锋具有共同的“及时”、“恰当”的行为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岩录 文字禅 悟道 姿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悟道与机缘
11
作者 范迪安 《中国书画》 2014年第2期102-103,共2页
艺术批评中常有一种奇怪的现记——面对一件艺术作品,人们往往难以在同一领域中找到恰当的评语,然而隔山有知音,在相邻的领域中我们却可能掂出更能说明问题的参照对象。
关键词 悟道 艺术作品 艺术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位感、悟道与素描教学——从黄显之先生的教学理念谈起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载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9-152,共4页
本文从解析黄显之先生的素描教学理念入手,论述"方位感"在素描教学中的作用和入门训练要求,以及随之拓展后可能得到的感悟启示;同时,促进学子悟道于艺术和人生,才能使其身心真正步入艺术殿堂。
关键词 素描教学 方位感 艺术能力 悟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感于中国当代意象风景油画中的“参禅悟道”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培 《美术大观》 2013年第1期33-33,共1页
在经济一体化、竞争全球化进程中,生活在消费时代的人们把生命也作为消费的对象,而精神却迷失了归所。我们无数次在心中找寻"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诗意境界。我们期待有一种艺术能引领我们去探索与自己... 在经济一体化、竞争全球化进程中,生活在消费时代的人们把生命也作为消费的对象,而精神却迷失了归所。我们无数次在心中找寻"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诗意境界。我们期待有一种艺术能引领我们去探索与自己最切近、最饱满的精神之源,以引领我们步入禅定自在的精神家园,去安息疲于奔命与消费的灵魂。与此同时,那勾起人们灵魂记忆的体现民族精神"尚意崇境"的意象风景油画不期然间向我们翩然走来;而对禅道思想的重温,也使我们仿佛进入人类伊甸园般的悠然自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油画 中国当代 意象 悟道 参禅 消费时代 精神家园 经济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西部、新书写与行者文化——读徐兆寿《西行悟道》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天豪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4-129,共6页
徐兆寿的《西行悟道》问世以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文坛反响巨大。《西行悟道》让文坛对西部文化有了新的定位和认识。鉴于这部书的重要意义,各类研讨会上都提到了一些全新概念,如“新西部”(杨庆祥语)、“新的文化大散文”(张清华语)。... 徐兆寿的《西行悟道》问世以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文坛反响巨大。《西行悟道》让文坛对西部文化有了新的定位和认识。鉴于这部书的重要意义,各类研讨会上都提到了一些全新概念,如“新西部”(杨庆祥语)、“新的文化大散文”(张清华语)。“新西部”书写成为2021年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清华 文化大散文 徐兆寿 杨庆祥 西行 文学现象 悟道 行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与问中重新发现徐兆寿——《西行悟道》笔谈
15
作者 何平 宋明炜 +3 位作者 张定浩 丛治辰 曾攀 唐翰存 《艺术广角》 2023年第2期126-136,共11页
对传统文化的重新梳理和解读是徐兆寿先生一直以来所专注的一个方向,在西北这座精神的高原之上,他默默地为此做着卓越的努力,成果斐然。从《荒原问道》到《鸠摩罗什》《问道知源》,再到最新出版的著作《西行悟道》,他从西北出发,以笔为... 对传统文化的重新梳理和解读是徐兆寿先生一直以来所专注的一个方向,在西北这座精神的高原之上,他默默地为此做着卓越的努力,成果斐然。从《荒原问道》到《鸠摩罗什》《问道知源》,再到最新出版的著作《西行悟道》,他从西北出发,以笔为羽,穿大河,越群山,在这辽阔的旷野之上,用文字为我们重新建构中华古老的文明,特别是在当下的语境之下,如何拨开现代性的迷雾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徐兆寿用自己的作品为我们给出了可信的答案,他的新作《西行悟道》就是为此发出的一种呼声和呐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兆寿 《鸠摩罗什》 西行 悟道 重新建构 现代性 呐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文人以禅自释的心性论略——以悟道诗词为例
16
作者 王丽萍 严铭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67-69,共3页
参禅悟道本是禅家之事,但在宋代,文人喜禅成了风尚。本文意在通过对宋代文人的悟道诗词的解读来论述他们以禅自释的心性特点,揭示一代文人学士为解脱人生忧苦而表现出的放达情怀和生命境界的提升。
关键词 宋代文人 以禅自释 悟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的多种可能性——看黑泽明电影《罗生门》悟道
17
作者 冯志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43-43,共1页
电影,就是用最认真的态度做出来的最虚假的东西,这种虚假有时跟真的一样。电影是虚像,生活是虚像,人心是虚像,这,就是真相。
关键词 电影艺术 悟道 虚像 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剧情中的佛道色彩及悟道人物分析
18
作者 王建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9-50,共2页
20年前王扶林执导的电视剧《红楼梦》在观众心中最为根深蒂固,该剧对其演员的选择,角色的塑造,情节的安排等堪称经典。笔者在欣赏该剧的同时,发现剧中人物的人生中充斥了佛、道的精神与色彩,有着注定的人生轨迹。于是,笔者将部分演员所... 20年前王扶林执导的电视剧《红楼梦》在观众心中最为根深蒂固,该剧对其演员的选择,角色的塑造,情节的安排等堪称经典。笔者在欣赏该剧的同时,发现剧中人物的人生中充斥了佛、道的精神与色彩,有着注定的人生轨迹。于是,笔者将部分演员所刻画的悟道人物罗列出来,初步对其进行相关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悟道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拈花一笑说桃夭——从桃花意象之开拓看灵云悟道偈的诗学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向阳 《中国韵文学刊》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其先得物候,乃能占却诗中三分春色。桃本与上古神话牵连极深,及陶氏《桃花源诗》暨刘义庆《幽明录》"刘阮入天台"故事为之推波助澜,桃花遂成为道家仙境之恒见意象。然而不论东土西天,桃花并...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其先得物候,乃能占却诗中三分春色。桃本与上古神话牵连极深,及陶氏《桃花源诗》暨刘义庆《幽明录》"刘阮入天台"故事为之推波助澜,桃花遂成为道家仙境之恒见意象。然而不论东土西天,桃花并不见重于佛教。唐宋之际,禅宗大兴,桃花也由隐而显。灵云悟道,桃花又染三分禅趣,分得曹溪一滴法乳,沾溉衲僧非一二也。以此因缘,旧时桃花,竟成禅门新典。禅师偈中,诗人笔下,桃花遂生出新面目,别具一种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 意象 灵云悟道 诗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阳明与儒学复兴运动──纪念王氏“龙场悟道”490周年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雁南 《贵州文史丛刊》 1999年第4期27-30,共4页
关键词 王阳明 龙场悟道 儒学复兴 学术思想体系 复兴儒学 学为主体 宋明理学 外来文化 主体精神 思想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