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悟理证道”者:流连而不执着于人生的生命主体--废名现代诗歌主体论
1
作者 李嫣红 韩凤鸣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2,共9页
1930年代初,三十而立的废名受儒家“成人”说的启示,“立志”求人生意义。为此,他终止小说创作,转到他认为更重要的悟理证道事业上去,潜心于佛学经典,变成一个悟理证道者。与此同时,放弃小说创作的废名一改1920年代胡适“尝试集”风格... 1930年代初,三十而立的废名受儒家“成人”说的启示,“立志”求人生意义。为此,他终止小说创作,转到他认为更重要的悟理证道事业上去,潜心于佛学经典,变成一个悟理证道者。与此同时,放弃小说创作的废名一改1920年代胡适“尝试集”风格的白话诗创作,转而创作了大量现代派诗歌,这些诗歌是他关于“成人”思考的记录,是他悟理证道的方式。废名现代诗歌创作主体是流连而不执着于人生的生命主体:流连是情怀,不执着是智慧。流连而不执着于人生的生命主体观,其底色是绝对否定前提下的相对肯定,这是废名对佛教世界观、人生观的体认;其现实基础是废名自己作为一个有着一定成就、获得广泛称赞的文学家的事实。流连而不执着于人生是废名既成之我(文学家废名)与重构之我(“成人”追求)的协调。废名通过读佛书悟理证道,完成了从作家到哲人的蜕变。其诗是哲人之诗,是其哲思的结果,反映了废名这一阶段的思想动态和人格面貌,是其作为悟理证道者的生命观照及展开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诗歌 悟理证道 生命主体 哲人之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