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珲春敬信湿地候鸟白额雁恶臭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1
作者 马振 王隆胜 +5 位作者 唐泽宇 闵鹏飞 赵健豪 孟凡奇 薛书江 贾立军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1-469,共9页
[目的]了解中、俄、朝边境地区珲春敬信湿地候鸟携带病原菌情况,为候鸟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珲春敬信湿地采集155份候鸟白额雁新鲜粪便样本,用PBS进行稀释,接种到LB固体培养基和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培养,挑取单个菌落进行... [目的]了解中、俄、朝边境地区珲春敬信湿地候鸟携带病原菌情况,为候鸟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珲春敬信湿地采集155份候鸟白额雁新鲜粪便样本,用PBS进行稀释,接种到LB固体培养基和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培养,挑取单个菌落进行分离纯化后,采用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PCR扩增及测序等方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分离菌为革兰阴性菌,呈紫红色短杆状。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尿素、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半固体等呈阳性;硫化氢、苯丙氨酸、葡萄糖酸盐等呈阴性。PCR扩增出大小为1 500 bp的单一条带,扩增序列与NCBI中恶臭假单胞菌MZ836867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6%。系统进化树显示,分离菌与恶臭假单胞菌MZ836867属于同一个分支,说明分离菌为恶臭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等13种药物敏感;对多黏菌素B、克林霉素、亚胺培南等9种药物中介;对万古霉素、氟苯尼考、林可霉素、苯唑西林等8种药物耐药,其中对林可霉素、苯唑西林2种药物耐药性最强。[结论]本研究从珲春敬信湿地候鸟白额雁粪便中成功分离出具有耐药性的恶臭假单胞菌,为珲春敬信湿地候鸟白额雁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珲春 白额雁 恶臭假单 分离鉴定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源恶臭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分析
2
作者 赵晓伟 许瀚之 +5 位作者 黄华 张建柏 贺加贝 张岚 庄焱文 王鹤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475,共11页
为探明引起山东烟台某养殖场大菱鲆死亡的病原及特征,从患病大菱鲆分离病原,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株进行了鉴定,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药敏试验、全基因组序列等对菌株进行耐药性、致病性分析。结... 为探明引起山东烟台某养殖场大菱鲆死亡的病原及特征,从患病大菱鲆分离病原,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株进行了鉴定,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药敏试验、全基因组序列等对菌株进行耐药性、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从5尾患有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凸症状的大菱鲆肝脏、肾脏、脾脏组织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D2,为革兰氏阴性菌,其具有运动性,VP反应、甲基红反应阴性,硝酸盐还原反应、氧化酶反应阳性;经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综合生理生化指标将其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D2半致死密度为8.13×10^(7)cfu/mL;恶臭假单胞菌D2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12种抗生素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等7种抗生素耐药。恶臭假单胞菌D2全基因序列总长度为6.32 Mb,G+C含量为62.0%,共预测到5878个基因;比对到毒力因子947个,与细胞黏附、铁摄取以及分泌系统等相关;耐药基因方面,预测到恶臭假单胞菌D2携带喹诺酮类、多黏菌素类等抗生素相关耐药基因。试验明确了恶臭假单胞菌对养殖大菱鲆的感染机制,预测了其毒力因子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提出使用盐酸多西环素粉(水产用)的用药建议,为防控大菱鲆养殖中恶臭假单胞菌感染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恶臭假单 分离鉴定 全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休克蛋白调控恶臭假单胞菌对有机化合物耐受性
3
作者 李思寒 刘春立 +4 位作者 郝云鹏 白仲虎 刘秀霞 李业 杨艳坤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1,共7页
恶臭假单胞菌KT2440在内源或外源压力下表现出强大的耐受性。冷休克蛋白在极端条件下能够维持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稳定。为深入研究在有机化合物存在下细胞的耐受性,基于恶臭假单胞菌KT2440构建了敲除和过表达冷休克蛋白CspAⅠ、CspAⅡ的... 恶臭假单胞菌KT2440在内源或外源压力下表现出强大的耐受性。冷休克蛋白在极端条件下能够维持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稳定。为深入研究在有机化合物存在下细胞的耐受性,基于恶臭假单胞菌KT2440构建了敲除和过表达冷休克蛋白CspAⅠ、CspAⅡ的菌株。在紫苏醇的胁迫下,通过分光光度计和HPLC检测了细胞生长状态、半抑制浓度以及紫苏醇的产量。实验结果显示,在紫苏醇胁迫的情况下,过表达CspAⅠ的细胞的生长状态较好,其OD 600值为2.57,且回补CspAⅠ菌株的半抑制浓度是敲除菌株的1.88倍。此外,在外源添加柠檬烯催化产生紫苏醇的实验中,过表达CspAⅠ的细胞展现出最佳的生长状态,且产生的紫苏醇达到了156.49 mg/L。该结果表明冷休克蛋白的过表达有助于提高细胞对有机化合物的生存能力,并且稳定了细胞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假单 冷休克蛋白 紫苏醇 耐受性 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栖稻假单胞菌(Pseudomonas oryzihabitans)研究进展
4
作者 怀婷婷 张欣欣 +2 位作者 王鑫 马海林 司东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4期5-9,共5页
栖稻假单胞菌(P.oryzihabitans)是一类非发酵、需氧型革兰氏阴性杆菌,自1984年首次发现以来,在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登记的菌株超过1500种。这些菌株广泛存在于患病的人类和动植物体内以及土壤、水等环境中。P.oryzihabitans的一... 栖稻假单胞菌(P.oryzihabitans)是一类非发酵、需氧型革兰氏阴性杆菌,自1984年首次发现以来,在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登记的菌株超过1500种。这些菌株广泛存在于患病的人类和动植物体内以及土壤、水等环境中。P.oryzihabitans的一些菌株作为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致病菌,对人类健康和农业发展造成潜在威胁;同时,某些菌株可作为植物根际促生菌种,推动农业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对栖稻假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应用等进行综述,旨在为栖稻假单胞菌的防治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稻假单(pseudomonas oryzihabitans) 生理生化特性 致病性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臭假单胞菌HB3S-20在棉花中的定殖及诱导抗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金利容 许冬 +6 位作者 王玲 丛胜波 李文静 杨妮娜 尹海辰 黄薇 万鹏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5,共9页
植物内生菌是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生防资源。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HB3S-20是本实验室从棉花内生细菌中所筛选到的一株对棉花黄萎病具有显著防效的潜在生防菌株。本研究采用利福平抗性标记技术和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技术检... 植物内生菌是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生防资源。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HB3S-20是本实验室从棉花内生细菌中所筛选到的一株对棉花黄萎病具有显著防效的潜在生防菌株。本研究采用利福平抗性标记技术和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技术检测了菌株HB3S-20在棉花组织中的定殖动态和定殖位点,并检测了菌株HB3S-20接种棉花植株后植物防御相关酶SOD、POD和CAT酶活性的变化。利福平标记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B3S-20主要定殖于根部,棉株接种菌株HB3S-20后第3~30 d检测到棉花根部内的菌量范围为2.2×10^(4)~6.7×10^(4)cfu/g,检测到棉花茎部内的菌量为0.04×104~2.7×10^(4)cfu/g,棉花茎部内的菌量低于根部,但在叶片中未被分离到。GFP标记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B3S-20不仅能附着在棉花根系表面,还能定殖在根部维管组织中。此外,菌株HB3S-20能够提高棉花中植物防御相关酶SOD和POD的活性,说明菌株HB3S-20能够诱导棉花植株的系统抗性,增强棉花抗病性。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恶臭假单胞菌HB3S-20在棉花组织内的定殖规律及其对棉株产生的诱导抗性,为菌株HB3S-20的防病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假单 棉花 定殖 诱导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富集-荧光法快速检测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徽 郭银利 +4 位作者 彭青枝 鲁振坦 王福燕 柳迪 张苗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71-178,共8页
基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对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特异性识别和铜绿假单胞菌分泌明胶酶的特点,诱导负载GNP@FITC功能化纳米纤维膜上FITC的释放,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功能化纳米纤维膜的荧光强度,建立包装饮用... 基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对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特异性识别和铜绿假单胞菌分泌明胶酶的特点,诱导负载GNP@FITC功能化纳米纤维膜上FITC的释放,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功能化纳米纤维膜的荧光强度,建立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富集铜绿假单胞菌,250 mL饮用水中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的添加量为5.00 mg,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与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佳共培养时间为6 h,负载GNP@FITC功能化纳米纤维膜与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佳共培养时间为30 min,检验时间小于8 h,方法检出限为0.004 CFU/mL,特异性强。相较于GB 8538—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中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缩短了检测时间,且检出限能够满足监管需要,可作为传统检测方法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pseudomonas aeruginosa) 糖基功能化 磁性纳米颗粒材料 富集 荧光 快速检测 包装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臭假单胞菌F1表达P450酶催化柠檬烯生物合成紫苏醇 被引量:1
7
作者 底心怡 刘春立 +2 位作者 刘秀霞 杨艳坤 白仲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0,共7页
紫苏醇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单萜类化合物,在医药、日化、食品等行业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利用柠檬烯生物合成中的过程中存在选择性不强、底物对宿主菌株有毒性等问题。为此该文选择恶臭假单胞菌F1这种对环境具有高耐受度的菌株,构建在大肠... 紫苏醇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单萜类化合物,在医药、日化、食品等行业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利用柠檬烯生物合成中的过程中存在选择性不强、底物对宿主菌株有毒性等问题。为此该文选择恶臭假单胞菌F1这种对环境具有高耐受度的菌株,构建在大肠杆菌和恶臭假单胞菌中皆可扩增并表达目的基因的广宿主载体,过表达选择性羟化酶CymAa、CymAb,异源表达特异性氧化柠檬烯生成紫苏醇的P450酶CYP153A6,并在表达P450酶的基础上对柠檬烯底物添加浓度进行了调整,与大肠杆菌BL21(DE3)一同进行柠檬烯生物合成紫苏醇实验,并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GC-MS分别测量菌株生长状况和紫苏醇产量。最终证明了恶臭假单胞菌F1在柠檬烯浓度为10 mmol/L内的环境中具有高耐受度,且添加1 mmol/L柠檬烯底物发酵48 h后获得最高产量75.6 mg/L,最高转化率达到49.66%,缩小了生物合成紫苏醇的底物添加范围,并获得对柠檬烯具有高耐受度的发酵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醇 色素P450 CymAab 恶臭假单 广宿主载体 萜类化合物 耐受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芹酚对恶臭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
8
作者 李佳玟 吴轩 +5 位作者 潘雅洁 肖龙泉 刘达玉 王新惠 徐纲 周闯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75,共5页
以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为对象,通过测定恶臭假单胞菌生长曲线、群集性、泳动性、核酸泄漏情况及产胞外蛋白酶和生物被膜能力等指标,考察不同体积分数香芹酚对恶臭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当香芹酚体积分数≥0.015%时... 以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为对象,通过测定恶臭假单胞菌生长曲线、群集性、泳动性、核酸泄漏情况及产胞外蛋白酶和生物被膜能力等指标,考察不同体积分数香芹酚对恶臭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当香芹酚体积分数≥0.015%时,对恶臭假单胞菌的生长、运动能力、产胞外蛋白酶和生物被膜能力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当香芹酚体积分数为0.025%时,恶臭假单胞菌所产生物被膜含量比空白组极显著减少86.35%(P<0.01)。香芹酚可通过抑制生长、产生物被膜能力及运动能力破环细胞膜通透性,导致大量细胞内容物泄漏,从而对恶臭假单胞菌产生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假单 香芹酚 鲜肉保鲜 泳动性 群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鹦鹉鱼恶臭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宝峰 易伟 +1 位作者 于洁 尤宏争 《河北渔业》 2024年第12期26-30,F0002,共6页
为有助于防控恶臭假单胞菌引起的鱼病,从天津市某养殖场发病血鹦鹉(Vieja synspila♀×Amphilophus citrinellus♂)的中肾、肝脏处提取到一株细菌,并对其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人工回归感染试验以及药敏试验。病灶处分离出的病原菌... 为有助于防控恶臭假单胞菌引起的鱼病,从天津市某养殖场发病血鹦鹉(Vieja synspila♀×Amphilophus citrinellus♂)的中肾、肝脏处提取到一株细菌,并对其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人工回归感染试验以及药敏试验。病灶处分离出的病原菌命名为AC4,经人工回归感染后证明AC4具有致病性,临床症状与其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半致死浓度为3×10^(8) CFU/mL。对提取分离出来的致病菌生化鉴定后再进行16S rRNA测序,分离菌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杆状,该株分离菌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链霉素、多黏菌素B、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Vieja synspila♀×Amphilophus citrinellus♂) 恶臭假单(pseudomonas putida)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解烃类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超微结构的研究
10
作者 周宗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9-74,63,共7页
本文报道了对生长于两种培养基上的降解烃类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的电镜观察结果。实验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菌的外形与内部结构有明显的差异,生长于含有烃类基质上的实验组菌的外表有许多折皱和纤毛,菌体内有大小不等的油滴累积,... 本文报道了对生长于两种培养基上的降解烃类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的电镜观察结果。实验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菌的外形与内部结构有明显的差异,生长于含有烃类基质上的实验组菌的外表有许多折皱和纤毛,菌体内有大小不等的油滴累积,油滴没有膜的界限。某些实验组菌体细胞膜上有膨胀的突起部分。整个观察表明,实验组细菌将烃类基质由菌体表面吸收入菌体,进而在体内累积,最终由胞内酶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 pseudomonas sp 超微结构 降解 烃类基质 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 表面吸收 十六烷 不动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海洋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J-013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成 杨桥 +4 位作者 马丽艳 田晓清 陆亚男 樊成奇 黄洪亮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0-356,共7页
本研究进行了一株南极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J-013代谢产物多样性分析、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以探讨其产物结构类型。菌株NJ-013甲醇提取物经LC-TOF MS测试分析其代谢产物多样性;还经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制备得到4个化... 本研究进行了一株南极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J-013代谢产物多样性分析、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以探讨其产物结构类型。菌株NJ-013甲醇提取物经LC-TOF MS测试分析其代谢产物多样性;还经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制备得到4个化学成分;化合物结构经TOF MS、1H-和13C-NMR等波谱学方法和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J-013的代谢产物主要类型为含氮的生物碱或寡肽类,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4分别鉴定为环(4'-羟基苯丙氨酸-脯氨酸)(1)、环(4-羟基脯氨酸-亮氨酸)(2)、环(4-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3)、环(异亮氨酸-脯氨酸)(4)。结构较为复杂的微量成分尚待进一步富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微生物 假单pseudomonas SP NJ-013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鲷肠炎病原恶臭假单胞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22
12
作者 毛芝娟 王美珍 +1 位作者 陈吉刚 杨季芳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28,共6页
2008年3月,浙江省象山港养殖黑鲷暴发了严重的肠炎病情,病鱼肠道肿胀,充满黄色黏液。以ZoBell2216E平板自病鱼肠道黏液分离到4株菌BB01、BB02、BB03和BB04。通过人工感染试验验证了前3株为病原菌,其中BB01菌株96h的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4.... 2008年3月,浙江省象山港养殖黑鲷暴发了严重的肠炎病情,病鱼肠道肿胀,充满黄色黏液。以ZoBell2216E平板自病鱼肠道黏液分离到4株菌BB01、BB02、BB03和BB04。通过人工感染试验验证了前3株为病原菌,其中BB01菌株96h的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4.61×104CFU/g鱼体重。3株分离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状,氧化酶试验阳性,氧化葡萄糖,不产气,4℃生长,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利用麦芽糖、柠檬酸盐,硝酸盐降解阳性,DNA酶、乙酰胺酶阴性;与已发表的恶臭假单胞菌16SrRNA序列的同源性达99%以上;经形态和理化特性鉴定及16SrDNA序列测定,此3株菌同属于恶臭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B01对头孢类等多数抗生素种类敏感,而对氧氟沙星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 病原 恶臭假单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鲟源恶臭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杨圆圆 杨移斌 +4 位作者 曹海鹏 方伟 林汉群 杨先乐 艾晓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78-1985,共8页
对患肠炎病杂交鲟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杂交鲟肠炎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从患病杂交鲟肝、肾、脾及肠道中分离纯化病原菌,经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开展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K-B法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 对患肠炎病杂交鲟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杂交鲟肠炎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从患病杂交鲟肝、肾、脾及肠道中分离纯化病原菌,经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开展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K-B法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XY4菌株是本次引发杂交鲟病害的致病菌,其对杂交鲟的LD_(50)为1.30×10~6cfu·g^(-1)。XY4菌株理化特性与恶臭假单胞菌一致,16S rRNA序列与恶臭假单胞菌同源性为100%,综合判定XY4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XY4菌株对头孢拉定、氟苯尼考及多西环素等9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养殖时可选用对恶臭假单胞菌敏感药物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假单 杂交鲟(Huso dauricus♀×Acipenser schrenckii♂) 分离鉴定 药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嗜铁素恶臭假单胞菌A3菌株的鉴定及其对黄瓜的促生作用 被引量:20
14
作者 刘艳萍 滕松山 赵蕾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07-1514,共8页
从大棚蔬菜根际土中分离到一株嗜铁素高产菌株A3,铬天青(CAS)法定量检测其嗜铁素相对含量达93.40%,Shenker's实验确定为羧酸型嗜铁素。在不同底物诱导下,该菌株可不同程度地产生吲哚乙酸(IAA)及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并... 从大棚蔬菜根际土中分离到一株嗜铁素高产菌株A3,铬天青(CAS)法定量检测其嗜铁素相对含量达93.40%,Shenker's实验确定为羧酸型嗜铁素。在不同底物诱导下,该菌株可不同程度地产生吲哚乙酸(IAA)及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并具有一定的溶磷能力。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API系统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A3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在缺铁Hoagland营养液中添加难溶性铁及菌株A3嗜铁素发酵滤液的处理组,能够显著提高黄瓜幼苗的株高、根长、叶长、鲜重及叶绿素含量,表明菌株A3产生的嗜铁素在低铁条件下对黄瓜幼苗具有促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假单 鉴定 嗜铁素 黄瓜 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顶鹤恶臭假单胞菌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润德 王琳 +6 位作者 范欢 陈帆 苏晓健 陈丽君 程龙 郁宏伟 仲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丹顶鹤 恶臭假单 分离 生物学特性 鉴定 动物实验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酸杆菌代谢物对恶臭假单胞菌抑制活性 被引量:10
16
作者 冯晗 荣邵丰 +3 位作者 贾彩凤 常忠义 高红亮 马悦培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8-62,共5页
以化学防腐剂山梨酸钾作对照,对天然防腐剂丙酸杆菌代谢物的对恶臭假单胞菌的抑菌特性进行了研究.对比了SLB、脱脂奶粉和葡萄糖碳源培养基3种不同成分的培养基培养得到丙酸杆菌代谢物的抑菌活性,4~8 d的葡萄糖培养基的代谢物抑菌效果很... 以化学防腐剂山梨酸钾作对照,对天然防腐剂丙酸杆菌代谢物的对恶臭假单胞菌的抑菌特性进行了研究.对比了SLB、脱脂奶粉和葡萄糖碳源培养基3种不同成分的培养基培养得到丙酸杆菌代谢物的抑菌活性,4~8 d的葡萄糖培养基的代谢物抑菌效果很好,第8天达到最大值25.2 AU/mL.从抑菌效果和生产成本考虑,葡萄糖培养基均优于其他两种培养基.研究结果表明:pH值越低丙酸杆菌代谢物抑菌活性越高.在pH 5.5时,丙酸杆菌代谢物的抑菌活性最高,为26.9 A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酸杆 丙酸杆代谢物 恶臭假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对TMV具有显著拮抗活性的恶臭假单胞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9
17
作者 郭丛 杨金广 +4 位作者 申莉莉 钱玉梅 黄瑾 姜吉飞 王凤龙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60,共4页
由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引起的烟草病毒病是我国烟草上主要的病害之一,是影响我国烟草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制约因素.本研究从TMV重病区中未发病的K326烟株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对TMV具有高度拮抗活性菌株A3,用半叶法接种... 由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引起的烟草病毒病是我国烟草上主要的病害之一,是影响我国烟草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制约因素.本研究从TMV重病区中未发病的K326烟株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对TMV具有高度拮抗活性菌株A3,用半叶法接种,对TMV的抑制效果可达95%以上.利用革兰染色及其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结合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测定,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菌株A3的革兰染色为阴性,专性需氧型,能以柠檬酸盐作为碳素的营养来源,可以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具有过氧化氢酶活力,但不能分解明胶、淀粉等大分子物质;在平板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约3 mm,边缘整齐,湿润光滑,扁平突起,黏稠,呈淡红色;其16S rD-NA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假单胞菌属的细菌菌株的16S rDNA序列有98%~99%的高度相似性.结合其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的结果,判定菌株A3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并对其生产可用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普通花叶病毒 恶臭假单 抗病毒活性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臭假单胞菌对碳酸钙的诱导矿化作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韩金鑫 连宾 +2 位作者 唐源 刘世荣 龚国洪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1-688,共8页
本文研究一株分离自白云岩表面的恶臭假单胞菌DCB13菌株对CaCO3的诱导矿化作用.将恶臭假单胞菌DCB13菌株接种到修改后的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5g、CaCl2 2g、玻璃粉2g、蒸馏水1L、pH6.5~7.5)中培养7d... 本文研究一株分离自白云岩表面的恶臭假单胞菌DCB13菌株对CaCO3的诱导矿化作用.将恶臭假单胞菌DCB13菌株接种到修改后的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5g、CaCl2 2g、玻璃粉2g、蒸馏水1L、pH6.5~7.5)中培养7d,每24h取培养基上清液10mL,离心后用于测定培养液pH值、碳酸酐酶(CA)活性、HCO3^-及Ca^2+浓度,借助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能谱分析(EDS)等方法分析培养7d后培养液沉淀物中是否有CaCO3生成;用不同CaCl2浓度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该菌,培养7d后用称量法测定CaCO3的生成量,并计算Ca^2+固定为CaCO3的转化率.实验结果表明,接人恶臭假单胞菌能提高该培养液的pH值,培养液中HCO3^-及Ca^2+浓度随培养时间有显著下降的趋势,XRD、TEM均检测出培养液底部沉淀物中有生物成因CaCO3生成,Ca^2+固定为CaCO3的转化率可达25%以上.该研究结果对碳酸盐的微生物诱导合成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假单 碳酸钙 生物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土层益生菌恶臭假单胞菌TK3对双孢蘑菇的促生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琳 魏启舜 +4 位作者 周影 赵荷娟 陈悦 李辉信 郭成宝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29,107,共8页
为研究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TK3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促生作用,用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标记菌株TK3,获得的转化子TK3(rfp)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红色荧光,且转入的rfp基因未对TK3细胞产生毒性。将TK3(rfp)与双孢蘑... 为研究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TK3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促生作用,用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标记菌株TK3,获得的转化子TK3(rfp)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红色荧光,且转入的rfp基因未对TK3细胞产生毒性。将TK3(rfp)与双孢蘑菇菌丝进行共培养,发现TK3(rfp)可促进双孢蘑菇菌丝的生长并促进菌丝扭结成团。在覆土层中喷施TK3(rfp)菌液,20d后覆土层中细菌总数和TK3(rfp)数量随着TK3(rfp)喷施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TK3(rfp)能在覆土层中定殖,当喷施浓度为每克覆土107cfu时,与对照相比,双孢蘑菇子实体产量增加2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假单 红色荧光蛋白 双孢蘑菇 覆土 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草龟恶臭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方振华 代小梅 +1 位作者 丁利 洪美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115-3123,共9页
为探明海口某龟鳖养殖场送检的发病中华草龟的病原,本试验从患病中华草龟体内分离得到一株优势生长菌(命名为J1)。经菌落培养、革兰氏染色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并进行攻毒及耐药性试验验证其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 为探明海口某龟鳖养殖场送检的发病中华草龟的病原,本试验从患病中华草龟体内分离得到一株优势生长菌(命名为J1)。经菌落培养、革兰氏染色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并进行攻毒及耐药性试验验证其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圆形、光滑、湿润黏稠、灰黄色、不透明的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生理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运动性,果糖、柠檬酸盐、硝酸盐、氧化酶、接触酶和精氨酸双水解酶呈阳性,而葡萄糖产气、葡萄糖产酸、鸟氨酸脱羧酶、乳糖、麦芽糖、V-P试验等呈阴性;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分离菌株与GenBank中登录的假单胞菌同源性最高;系统进化树显示,该分离菌与恶臭假单胞菌聚为一簇;人工攻毒试验证实分离菌可使中华草龟发病并死亡,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自然发病龟相似;耐药性分析发现,分离菌株对妥布霉素、头孢拉定、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对克林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头孢克洛等多种药物耐药。本试验结果可为龟鳖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草龟 恶臭假单 分离鉴定 16S RRNA 致病性 药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