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4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腺肌病恶变再认识
1
作者 郭银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3-196,共4页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的良性疾病,多见于30~50岁。随着对子宫腺肌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子宫腺肌病恶变(endometrial cancer arising in adenomyosis,EC-AIA)受到重视。EC-AIA患病率低,多为病例报道,但EC-AIA仍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临床问题,重...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的良性疾病,多见于30~50岁。随着对子宫腺肌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子宫腺肌病恶变(endometrial cancer arising in adenomyosis,EC-AIA)受到重视。EC-AIA患病率低,多为病例报道,但EC-AIA仍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临床问题,重要的是EC-AIA没有特异性症状和有效辅助检查手段,临床诊断困难,不易早期发现且容易漏诊、误诊和延迟诊断,需要不断总结再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endometrial cancer arising in adenomy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响应螺噁嗪掺杂长余辉发光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2
作者 王小艳 杨书康 +2 位作者 肖国威 杜金梅 许长海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针对目前发光纤维颜色单一、制备工艺复杂等问题,将具有光响应的光致变色分子螺噁嗪(SPO)和长余辉材料间苯二甲酸(IPA)通过简单的掺杂方式引入聚氨酯纺丝液中,利用湿法纺丝制备兼具光致变色和长余辉发光特性的光刺激响应型发光纤维。研... 针对目前发光纤维颜色单一、制备工艺复杂等问题,将具有光响应的光致变色分子螺噁嗪(SPO)和长余辉材料间苯二甲酸(IPA)通过简单的掺杂方式引入聚氨酯纺丝液中,利用湿法纺丝制备兼具光致变色和长余辉发光特性的光刺激响应型发光纤维。研究结果表明:间苯二甲酸可作为优异的磷光供体材料掺杂进聚氨酯赋予其长余辉发光特性;当间苯二甲酸的添加量为聚氨酯纺丝液质量的12.5%时,聚氨酯纤维的长余辉发光性能最佳;利用SPO的光致变色特性调控纤维长余辉发光颜色,纤维经紫外光照射后迅速从无色变为蓝色,关闭紫外光后,其展现出蓝色渐变为绿色的动态长余辉特性,发光持续时间约7 s。相较于传统的发光纤维,此纤维既兼具了光致变色的可视化,又在时间尺度上调控了其动态多色的长余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光致变色 螺噁嗪 间苯二甲酸 湿法纺丝 发光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悲哀”的善与“过度”的恶——影片《消失的她》的伦理性反思
3
作者 许晋通 袁智忠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5年第2期149-152,共4页
“善”与“恶”作为伦理学中最基本的道德范畴,作用于人以及个体行为的道德评价。电影《消失的她》作为一部以揭露人性为标榜的悬疑作品,裹挟了复杂的伦理场与善恶观。不难发现,它在叙事上通过“悲哀的善”而表达了“过度的恶”,徘徊于... “善”与“恶”作为伦理学中最基本的道德范畴,作用于人以及个体行为的道德评价。电影《消失的她》作为一部以揭露人性为标榜的悬疑作品,裹挟了复杂的伦理场与善恶观。不难发现,它在叙事上通过“悲哀的善”而表达了“过度的恶”,徘徊于影像伦理的底线。本文立足于伦理学视野的电影批评维度,旨在刨除《消失的她》外在的票房神话与热门话题争议,针对其整体价值选择与意义指向的原罪性进行伦理反思,力图为今后的电影创作者们提供一条关于荧幕表现中善恶尺度把握与道德内涵思量的伦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失的她 夫妻伦理 个体道德 人性 诗性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克莱《屠场》中的人性之恶与伦理反思
4
作者 庞好农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84-93,F0003,共11页
《屠场》从物化之恶、平庸之恶和无良人格之恶等方面描写了美国20世纪初经济转型时期的种种丑恶现象,引起美国社会各界关注食品安全和劳资问题。辛克莱从政商关系、劳资关系和情感关系三个方面揭露了系统力量之下的物化之恶,抨击了政治... 《屠场》从物化之恶、平庸之恶和无良人格之恶等方面描写了美国20世纪初经济转型时期的种种丑恶现象,引起美国社会各界关注食品安全和劳资问题。辛克莱从政商关系、劳资关系和情感关系三个方面揭露了系统力量之下的物化之恶,抨击了政治腐败、政商勾结和垄断资本对美国劳动者基本人权和人格尊严的践踏,然后,他从工贼、体力从业者和房地产经纪人等的不良行为,探究了平庸之恶的反文明性、反社会性和反伦理性。最后,妒忌型无良人格、贪财型无良人格和贪色型无良人格在危害人们生存环境的过程中暴露出以害人为乐的丑恶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普顿·辛克莱 《屠场》 物化之 平庸之 无良人格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恶的论证:荀子的经验类比
5
作者 何远长 《逻辑学研究》 2025年第1期36-50,共15页
逻辑与人性学说是荀子研究中的重要部分,但对二者的研究缺乏交集,由此导致对体现荀子逻辑思想的素材的忽视,对“性恶”的说明则依赖概念的抽象辨析。但回到文本可发现,诉诸经验的类比是荀子论证人性的主要方式,即通过与植物生长、产品... 逻辑与人性学说是荀子研究中的重要部分,但对二者的研究缺乏交集,由此导致对体现荀子逻辑思想的素材的忽视,对“性恶”的说明则依赖概念的抽象辨析。但回到文本可发现,诉诸经验的类比是荀子论证人性的主要方式,即通过与植物生长、产品制作和人工培育这三类经验事态做类比,谈论“人之性恶”的三种意义:顺是之恶、矫正之恶、后天积恶。可见,基于逻辑论证的研究更有利于说明相关的思想问题,即“性恶”的多义性取决于对不同经验素材的类比;而把思想学说纳入逻辑研究的视野也更有利于拓宽对中国逻辑的理解,即类比的论证与说服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逻辑 论证 类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结构视角下教育的“平庸之恶”困境
6
作者 潘香夷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34-140,共7页
汉娜·阿伦特的“平庸之恶”概念呈现了人类无思考、无判断力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正蔓延在教育场域中,成为教育的困境。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行为是文化结构中的表层体现,对行为的深层理解还应走向文化结构的核心层,即关于生命的答案。... 汉娜·阿伦特的“平庸之恶”概念呈现了人类无思考、无判断力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正蔓延在教育场域中,成为教育的困境。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行为是文化结构中的表层体现,对行为的深层理解还应走向文化结构的核心层,即关于生命的答案。从文化结构的视角建构对“平庸之恶”的认识,其表层、中间层与核心层分别指向“无思”的行为实践、“利己”的价值判断与“无人”的生命回应。教育“平庸之恶”的困境为:“螺丝钉”式的“无思”行为、被压迫的“服从”倾向和“无人”以致生命意义的迷失。破解教育“平庸之恶”困境的文化方案为:通过唤醒多元意识、培养平等思想、激活人性灵魂,来建构成己成人的教育、追寻人之为人的教育、回归心中有人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结构 教育 平庸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山药粥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剖宫产后气虚证患者恶露不绝疗效观察
7
作者 郑胜侠 赵丙花 +1 位作者 胡宁宁 陈蕾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山药粥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剖宫产后气虚证患者恶露不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剖宫产后恶露不绝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黄芪山药粥联合中药穴位... 目的:观察黄芪山药粥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剖宫产后气虚证患者恶露不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剖宫产后恶露不绝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黄芪山药粥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恶露情况、气虚证单项指标评分、子宫复旧相关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止例数较对照组增多(P<0.05),止血时间较对照组降低(P<0.01);两组患者气虚血瘀证单项症状评分均降低(P<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子宫三径和减少(P<0.01),子宫下降幅度增加(P<0.01),治疗组子宫复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8%(51/52),高于对照组的84.62%(44/52)(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黄芪山药粥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可促进剖宫产后恶露不绝气虚证患者止血及子宫复旧,改善中医证候,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不绝 气虚证 穴位贴敷 黄芪山药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日本动画《怪化猫》惩恶扬善主题的解读
8
作者 胡隽月 尹子念 彭心怡 《今古文创》 2025年第8期81-83,共3页
日本动画《怪化猫》融合了充满神秘色彩的妖怪文化、浮世绘与恐怖悬疑等要素,获得广泛关注与好评。本文以《怪化猫》为研究对象,从惩恶扬善的角度解读作品中怪力乱神的故事,以期拨开人性迷雾、重新审视人心的善与恶。
关键词 《怪化猫》 日本动画 妖怪文化 扬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尾部巨大畸胎瘤恶变1例报告
9
作者 耿胜 睢桂茗 +3 位作者 李庭军 李青龙 郑林岗 吴政谦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22-23,共2页
畸胎瘤(fetalteratoma)是儿童常见的生殖细胞肿瘤,多发生在人体中线部位,其中以骶尾部畸胎瘤(sacrococcygeal teratoma,SCT)最为常见。SCT多见于新生儿,女性多见^([1]),发病率约为1/40000-1/15000,男女比例约为1:3,由于产前超声及MRI等... 畸胎瘤(fetalteratoma)是儿童常见的生殖细胞肿瘤,多发生在人体中线部位,其中以骶尾部畸胎瘤(sacrococcygeal teratoma,SCT)最为常见。SCT多见于新生儿,女性多见^([1]),发病率约为1/40000-1/15000,男女比例约为1:3,由于产前超声及MRI等检查手段的丰富,大多数SCT在产前即可诊断^([2]),但有时亦会被误诊为肛周脓肿^([3])。成年人SCT较为少见,大多数病程短的SCT为良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恶变概率也随之上升^([4]),且可能会合并感染^([5])。同时也有大量研究对其他部位的畸胎瘤进行的治疗和特点分析^([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尾部巨.大畸胎瘤 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8.75%噁酮·锰锌水分散粒剂对柑桔黑点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蒲占湑 季卫东 +2 位作者 黄振东 董方圆 李红叶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47,共5页
柑桔黑点病(由Diaporthe citri引起)是危害柑桔果实商品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每年需要喷施4~5次杀菌剂进行防治。为明确68.75%噁酮·锰锌水分散粒剂(6.25%噁唑菌酮和62.5%代森锰锌的混剂)对柑桔果实黑点病的防治效果,分别在浙江黄岩... 柑桔黑点病(由Diaporthe citri引起)是危害柑桔果实商品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每年需要喷施4~5次杀菌剂进行防治。为明确68.75%噁酮·锰锌水分散粒剂(6.25%噁唑菌酮和62.5%代森锰锌的混剂)对柑桔果实黑点病的防治效果,分别在浙江黄岩和常山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发现,黄岩试验点68.75%噁酮·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全程5次用药对黑点病的防治效果为84.79%,常山试验点800倍液全程4次用药对黑点病的防治效果为74.10%,效果不亚于常规推荐的杀菌剂代森锰锌。认为,生产中采用68.75%噁酮·锰锌水分散粒剂500~800倍液在柑桔谢花2/3进行第1次树冠喷雾,此后隔20~25 d喷1次,共喷4~5次,可有效防治柑桔黑点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黑点病 噁酮·锰锌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噁嗪与木质素磺酸钠协同阻燃聚酯复合材料的性能分析
11
作者 周杰 徐豫松 +1 位作者 张涛 张先明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80-187,共8页
为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阻燃性能,以苯并噁嗪(BOZ)和木质素磺酸钠(SLS)为改性材料,制备了以PET为基体的聚酯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聚酯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通过热失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极限氧指数(LOI)测试和垂... 为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阻燃性能,以苯并噁嗪(BOZ)和木质素磺酸钠(SLS)为改性材料,制备了以PET为基体的聚酯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聚酯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通过热失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极限氧指数(LOI)测试和垂直燃烧实验(UL-94)表征聚酯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阻燃性能,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分析残炭情况,并使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力学性能。结果表明:BOZ和SLS在PET基体中没有出现明显的团聚现象;当BOZ和SLS的质量比为1∶0.5、总添加量(质量分数)为10%时,聚酯复合材料的结晶度、熔融温度和残炭量相比纯PET均有所提高;聚酯复合材料的LOI值提高到了26.4%,UL-94等级达到了V-1等级,燃烧时的熔体滴落被有效抑制;残炭分析结果表明,聚酯复合材料的阻燃遵循凝聚相阻燃机理;聚酯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相比纯PET有所下降,但聚酯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相比纯PET有所提高。该研究可为聚酯复合材料的阻燃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噁嗪 木质素磺酸钠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复合材料 热性能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拉与太阳》中的科技恶托邦与人性乌托邦
12
作者 刘可欣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8期28-31,共4页
石黑一雄的《克拉拉与太阳》以科幻为基本框架,描绘了科技在社会系统各领域所引起的震荡与变动,对人类与技术之间的关系问题展开了思考和讨论。小说从社会生活和人类身体两个方面展现了未来社会的科技恶托邦景象,在温情敦睦的情感基调... 石黑一雄的《克拉拉与太阳》以科幻为基本框架,描绘了科技在社会系统各领域所引起的震荡与变动,对人类与技术之间的关系问题展开了思考和讨论。小说从社会生活和人类身体两个方面展现了未来社会的科技恶托邦景象,在温情敦睦的情感基调和童话般的奇幻色彩背后,乃是近未来世界的荒诞与残酷。同时,小说肯定了人类本性中的可贵品质,并提出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智能时代建立人性乌托邦的可能性。独立个体应以彼此联结、建立深度情感关系的方式来抵御外部世界的风险与威胁,从而获得独一无二的生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克拉拉与太阳》 科技托邦 后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噁霉灵微球剂制备及对黄瓜猝倒病的防治效果
13
作者 高瑞 王磊 +8 位作者 闫芃坤 马英剑 于萌 潘寿贺 王寅敏 赵锐 郭鑫宇 徐勇 吴学民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0-1093,1052,共15页
为研制开发环保低毒、生物可降解、具有缓释功能的微球剂型,本研究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京尼平为交联剂,以水溶性杀菌剂噁霉灵(hymexazol)为模式药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成功制备了京尼平交联壳聚糖微球,并通过包封和吸附两种方式实现... 为研制开发环保低毒、生物可降解、具有缓释功能的微球剂型,本研究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京尼平为交联剂,以水溶性杀菌剂噁霉灵(hymexazol)为模式药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成功制备了京尼平交联壳聚糖微球,并通过包封和吸附两种方式实现了对噁霉灵的负载。通过载药量测试、释放试验以及土柱淋溶试验,明确了噁霉灵微球剂(MS)的最佳载药方式,通过离体杀菌试验和盆栽试验评估了噁霉灵微球剂的生物活性,同时测试了京尼平交联壳聚糖微球的细胞毒性以及噁霉灵微球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采用包封载药方式制备的噁霉灵微球剂粒径为6.42μm,载药量为15.87%,12 h累计释放率为71.56%,缓释效果显著,并具有pH响应释放的特性。在相同有效成分含量下,噁霉灵微球剂对瓜果腐霉病菌的活性与传统噁霉灵水剂相当。土壤处理表明,噁霉灵微球剂在土壤中的持留性明显优于噁霉灵水剂,7 d内流失量仅为67.69%。相较于水剂,噁霉灵微球剂在更低浓度下对由瓜果腐霉病菌引起的黄瓜猝倒病防治效果更佳。此外,所制备的京尼平交联壳聚糖微球相较于传统交联剂制备的戊二醛交联壳聚糖微球表现出较低的细胞毒性,且以其为载体制备的噁霉灵微球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显著低于水剂。研究表明,所制备噁霉灵微球剂是一种环保、高效、低毒且具有缓释功能的土壤处理制剂,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微球 京尼平 响应释放 噁霉灵 黄瓜猝倒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恶变风险评估模型的创建及验
14
作者 刘学谦 蒋东 +3 位作者 贺良 刘振 赵义军 刘付宝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93-97,125,共6页
目的研究术前与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恶变相关的危险因素,构建IPMN恶变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性能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筛选后纳人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IPMN患... 目的研究术前与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恶变相关的危险因素,构建IPMN恶变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性能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筛选后纳人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IPMN患者98例,定为训练组;纳人同期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PMN患者52例,定为验证组。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训练组中筛选出与IPMN恶变相关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基于验证组数据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通过C指数、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训练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主胰管扩张≥1Omm、强化附壁结节、肿瘤最大直径≥30mm及血清CA19-9升高是IPMN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纳人这些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组C指数为0.834(95%CI:0.744~0.924),验证组C指数为0.847(95%CI:0.733~0.960)。绘制R0C曲线,约登指数最大时的模型总分最佳截止值为124.0分,此时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8%和71.0%。校准曲线表现出较好的拟合度,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准度和灵敏度。结论主胰管扩张≥10mm、强化附壁结节、肿瘤最大直径≥30mm及血清CA19-9升高是IPMN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IPMN恶性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变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基因增强的“善恶交织”及其“扬善抑恶”之道 被引量:2
15
作者 陶应时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0,共8页
人类基因增强能从本质上突破自然人体的生物限制与功能缺陷,实现人的生理能力与精神能力的双重超越。然而,人类基因增强却呈现一种“善恶交织”的二重性特征:一方面具有更好满足人的“适应性需要”与“发展性需要”、促进人类种族的整... 人类基因增强能从本质上突破自然人体的生物限制与功能缺陷,实现人的生理能力与精神能力的双重超越。然而,人类基因增强却呈现一种“善恶交织”的二重性特征:一方面具有更好满足人的“适应性需要”与“发展性需要”、促进人类种族的整体进化与发展、改善人类的“缺陷结构”与生存质量等福祉效应;另一方面又存在让“制造工具的人”物化为“作为原材料的人”、加剧“社会分化”并形成人类文明史上新的不平等、产生“超能物种”取代人类成为地球新的“主宰者”等负面后果。只有构建以“跨代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的治理方略、确立以后代人“开放的未来之权利”为边界的开发限度、遵循以基础性和平等性为基准的公正分配原则,才是促进人类基因增强“扬善抑恶”的有效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基因增强 交织 福祉效应 负面后果 扬善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之善恶判断与尼采的伦理观念
16
作者 俞兆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8,共9页
清末民初,鲁迅因心态上的“绝望”,对旧有伦理准则产生怀疑,传统的善变成了恶,而习俗的恶则变成了善。这一善恶的价值重置,源自尼采的“重估一切价值”对传统伦理观念的颠覆。鲁迅揭示了“看客”“奴才式的破坏者”“合群的自大者”这... 清末民初,鲁迅因心态上的“绝望”,对旧有伦理准则产生怀疑,传统的善变成了恶,而习俗的恶则变成了善。这一善恶的价值重置,源自尼采的“重估一切价值”对传统伦理观念的颠覆。鲁迅揭示了“看客”“奴才式的破坏者”“合群的自大者”这些类型的“平庸之恶”,对“国民性”的“弱点”起到刮骨疗毒功效。鲁迅进而揭示了令人更为惊惧恐怖的传统习俗之“恶”,它不但形成外在伦理法规,还潜移默化为“集体无意识”,渗入国民的精神内里,即构成“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它杀人不见血迹,夺魂不见影踪,如同“铁屋”般笼罩着你。鲁迅这一反陈规旧习的善恶判断,深隐着尼采反世俗的愤激与颠覆性的伦理叛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尼采 重置 平庸之 传统习俗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恶血归肝”理论从疏肝逐瘀探讨精索静脉曲张的辨证治疗 被引量:2
17
作者 谷雨芃 息金波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92-295,共4页
精索静脉曲张是男科常见病,是指精索内蔓状静脉丛异常迂曲增粗、扩张和伸长。该病在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的同时,因其能导致男性不育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中医学“恶血归肝”理论源自李杲《医学发明》,该理论以恶血为核心,以肝为关键,强... 精索静脉曲张是男科常见病,是指精索内蔓状静脉丛异常迂曲增粗、扩张和伸长。该病在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的同时,因其能导致男性不育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中医学“恶血归肝”理论源自李杲《医学发明》,该理论以恶血为核心,以肝为关键,强调了恶血与肝之间密切的联系。笔者认为“恶血归肝”理论与精索静脉曲张在发生发展和病机演变方面存在相关性,故基于“恶血归肝”理论,论述恶血、肝之病理生理与精索静脉曲张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笔者认为“恶血归肝”是精索静脉曲张的基本病机,病机演变过程包括:“元气虚损,血行不畅”是发病基础,“恶血内生,肝脉不通”是中心环节,“积恶成毒,耗血伤精”是病进之因。据此,笔者立“疏肝逐瘀”为治疗大法,以“补虚培元,调气和血;调肝逐瘀,以通为用;祛瘀解毒,养血益精”为治则,分期辨治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归肝 精索静脉曲张 肝郁血瘀 疏肝逐瘀法 筋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腮腺巨大多形性腺瘤恶变1例
18
作者 李科 李子慧 +1 位作者 寇家豪 孙国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4-656,共3页
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唾液腺肿瘤之一,然而特别巨大的多形性腺瘤伴恶变较为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77岁男性左腮腺巨大多形性腺瘤恶变患者的诊治经过,查体见一大小约20.0 cm×18.0 cm×18.0 cm的肿物,手术完整切除肿物。
关键词 腮腺 多形性腺瘤 巨大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富氮稠环型1,2,5-噁二唑类含能盐的合成及性能
19
作者 李涛 易文斌 于琼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5-622,共8页
以5,6-二肼基-[1,2,5]噁二唑并[3,4-b]吡嗪(1)为原料合成了5,5′-(肼-1,2-二亚基亚胺)双(5,7-2H‑[1,2,5]噁二唑并[3,4-e][1,2,4]三唑并[4,3-a]吡嗪-8(4H)-亚胺)高氯酸盐(2)和5,5′-(二氮烯-1,2-二亚基)双([1,2,5]噁二唑并[3,4-e][1,2,4... 以5,6-二肼基-[1,2,5]噁二唑并[3,4-b]吡嗪(1)为原料合成了5,5′-(肼-1,2-二亚基亚胺)双(5,7-2H‑[1,2,5]噁二唑并[3,4-e][1,2,4]三唑并[4,3-a]吡嗪-8(4H)-亚胺)高氯酸盐(2)和5,5′-(二氮烯-1,2-二亚基)双([1,2,5]噁二唑并[3,4-e][1,2,4]三唑并[4,3-a]吡嗪-8(7H)-亚胺)硝酸盐(3)两种富氮含能盐。采用核磁共振(NM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EA)、X-射线单晶衍射(XRD)等多种手段对含能离子盐2和3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其热分解行为,运用BAM标准测试方法获得摩擦感度和撞击感度,同时基于等键反应方程与EXPLO5软件预测其爆轰性能。结果表明,化合物2和3的晶体均属于单斜晶系,分别属于Pn和P21/n空间群,二者的晶体结构中阳离子部分具有良好的平面性,晶体堆积图中观察到了大量氢键。化合物2和3的热分解温度分别为154℃和130℃,理论爆速分别为7722 m·s^(-1)和8008 m·s^(-1),理论爆压分别为26.3 GPa和28.4 GPa,摩擦感度均为360 N,撞击感度均大于40 J。化合物2和3在爆轰性能、摩擦感度、撞击感度性能上均优于传统炸药T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噁二唑 三唑 吡嗪 含能离子盐 富氮稠环 晶体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a]吩恶嗪基功能染料制备及其在改性涤纶织物上的应用
20
作者 韩画宇 杨文龙 +2 位作者 王甫 胡柳 胡毅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8-136,共9页
为通过简单的方法赋予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织物功能性,合成了新型光功能性苯并[a]吩恶嗪基阳离子染料,将其应用于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织物的染色,使染色织物兼具功能性。首先合成了5-二乙氨基-2-亚硝基苯酚盐酸盐中间体,进一步与盐酸萘乙... 为通过简单的方法赋予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织物功能性,合成了新型光功能性苯并[a]吩恶嗪基阳离子染料,将其应用于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织物的染色,使染色织物兼具功能性。首先合成了5-二乙氨基-2-亚硝基苯酚盐酸盐中间体,进一步与盐酸萘乙二胺或N-丙基-1-萘胺经亲核取代反应,制备了5-乙二氨基-9-(二乙氨基)苯并[a]吩恶嗪氯化铵(N1)和5-丙氨基-9-(二乙氨基)苯并[a]吩恶嗪氯化铵(N2)2种染料。选取5-氨基-9-(二乙氨基)苯并[a]吩恶嗪硫酸铵(硫酸耐尔蓝,N3)作对比,探究3种染料的光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对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织物的染色性能,研究染色织物的荧光和光动力性能。结果表明:分子末端为丙氨基的染料N2对织物的上染率极高(99.65%),染色织物具有较好的匀染性,呈现强红色荧光,且各项色牢度均达到4~5级;3种染料染色织物均具有光驱动活性氧产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 苯并[a]吩 功能染料 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 荧光 光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