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及其中国适用 被引量:25
1
作者 马松建 潘照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0-129,共10页
无论是在弥补我国现行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缺陷、应对和预防司法实践中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势,还是完善青少年刑事司法体系等方面,英美法系国家的“恶意补足年龄”规则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现有刑事政策、司法制度以及... 无论是在弥补我国现行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缺陷、应对和预防司法实践中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势,还是完善青少年刑事司法体系等方面,英美法系国家的“恶意补足年龄”规则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现有刑事政策、司法制度以及实践经验,都为“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引入和适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结合历史文化背景、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本文认为可以从适用范围、恶意认定、恶意的证明标准和补充沉默权的立法规定等方面结合我国现有制度和实践基础进行具体改良设计,并对现行法律制度予以完善,以此来保障规则的顺利、高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补足年龄规则 刑事责任年龄 未成年人 少年司法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反思与重塑:“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本土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谭建宏 狄小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80,共14页
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治理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普遍性难题,“恶意补足年龄”规则作为英美法系国家及地区在长期历史实践中探索出的制度性解决方案,对我国极具参考价值。围绕“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本土化能否实现对我国低龄化... 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治理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普遍性难题,“恶意补足年龄”规则作为英美法系国家及地区在长期历史实践中探索出的制度性解决方案,对我国极具参考价值。围绕“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本土化能否实现对我国低龄化犯罪的有效矫治展开探讨,通过考察“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发展沿革、理论实质及实践运行情况,分析研判引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本土化实施可能带来的风险,最终从主体、罪行及程序的适用范围,“恶意”的认定方式及证明标准,法律条文设计及刑罚制度配套等方面进行改良设计,以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恶意补足年龄”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补足年龄规则 犯罪低龄化 刑事责任年龄 未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