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风险模型联合三维能量超声模型对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癌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丽 郭艳平 +4 位作者 全诗敏 杨婷 赵娟 裴美丽 杨筱凤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23-927,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风险模型联合三维能量超声模型对绝经后出血(PMB)女性子宫内膜癌(EC)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9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PMB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104例,EC组36... 目的:探讨恶性风险模型联合三维能量超声模型对绝经后出血(PMB)女性子宫内膜癌(EC)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9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PMB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104例,EC组36例;另选择同期妇科查体正常的绝经后女性38例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2~4月就诊的69例PMB患者为模型验证对象。以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子宫内膜厚度(ET)、反复阴道流血和糖尿病史建立恶性风险模型,以子宫内膜体积(V)、血管形成指数(VI)、血流指数(FI)以及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构建三维能量超声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预测方法的价值,并对恶性风险模型联合三维能量超声模型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和重复性进行验证。结果:①EC组患者子宫内膜超声指标ET、V、VI、FI、VFI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良性病变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超声指标中FI对EC的预测价值最大(AUC=0.86),其次为VI(AUC=0.84)、VFI(AUC=0.82),三维能量超声模型总分4~8分,截断评分值≥6分时对EC的预测价值最大(AUC=0.87)。③恶性风险模型总分0~9分,截断评分值≥4分时对EC的预测价值最大(AUC=0.80)。④两种模型联合应用预测价值(AUC=0.94)显著高于恶性风险模型(Z=3.126,P=0.039)和三维能量超声模型(Z=2.970,P=0.043);而恶性风险模型与三维能量超声模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74,P=0.092)。⑤69例PMB验证对象采用联合模型进行预测验证,AUC=0.89,灵敏度为95.48%,特异度为83.97%,与模型建立时联合ROC曲线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08,P=0.126),具有可重复性。结论:恶性风险模型联合三维能量超声模型对PMB女性EC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提高诊断效果,但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风险模型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 绝经后出血 子宫内膜癌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超声联合恶性风险模型在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卢潘萍 廖予妹 张喆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724-1729,1740,共7页
背景随着子宫内膜癌(EC)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升高,如何早期有效筛查EC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联合恶性风险模型在绝经后出血(PMB)女性EC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PMB就诊的患者16... 背景随着子宫内膜癌(EC)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升高,如何早期有效筛查EC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联合恶性风险模型在绝经后出血(PMB)女性EC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PMB就诊的患者168例。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136例和EC组32例。患者均行阴道三维超声检查,使用VOCAL软件计算子宫内膜体积(EV)、血管形成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子宫内膜厚度(ET)、阴道出血、年龄、体质指数(BMI)和糖尿病史计算恶性风险模型评分。绘制三维超声、恶性风险模型、二者联合预测PMB女性E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EC组患者BMI、反复出血频率高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P<0.05);EC组患者ET、EV大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VI、FI、VFI高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P<0.05)。三维超声(即EV、VI、FI、VFI联合)、恶性风险模型及二者联合预测PMB女性EC的AUC分别为0.883〔95%CI(0.817,0.949)〕、0.723〔95%CI(0.629,0.817)〕、0.949〔95%CI(0.908,0.989)〕。三维超声联合恶性风险模型预测PMB女性EC的AUC高于三维超声、恶性风险模型(Z值分别为4.762、2.613,P值分别为0.032、0.018)。三维超声联合恶性风险模型预测PMB女性EC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84.4%、96.3%、0.807。结论三维超声联合恶性风险模型预测PMB女性EC的价值较高,在临床筛查工作中可以初步分流部分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妇科肿瘤 子宫出血 绝经后期 三维检查 多普勒 恶性风险模型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HE4及ROMA指数变化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艳君 杜秀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213-215,219,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卵巢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及卵巢癌恶性风险模型(ROMA)指数变化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选择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0例卵巢癌患者作为恶性组,另选取同... 目的:研究老年卵巢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及卵巢癌恶性风险模型(ROMA)指数变化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选择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0例卵巢癌患者作为恶性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2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良性组,选取来院参加健康体检的92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3组均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HE4、CA125水平及阳性率,并分析ROMA指数值联合评估卵巢癌风险性。结果:3组相比,恶性组患者的血清CA125、HE4水平及ROMA指数均明显高于良性组及对照组(P<0.05),良性组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良性组HE4水平及ROMA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对比,恶性组患者血清CA125、HE4水平及ROMA指数阳性率分别为76.4%、92.7%、96.4%,高于良性组的28.3%、18.3%、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效能相比,CA125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性、敏感度均低于HE4,联合计算的ROMA指数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性、敏感度高于单一诊断。结论:老年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HE4水平及ROMA指数均明显高于老年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女性,且联合诊断阳性率最高,具有高敏感性及高特异性,可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卵巢癌 糖类抗原125 人附睾分泌蛋白4 卵巢癌恶性风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A_(125)、HE4以及ROMA指数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3
4
作者 王丹 代晶 +2 位作者 潘长清 王平 张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4-316,共3页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_(125))及卵巢癌风险预测模型(ROMA)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化学发光法检测53例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2014年卵巢癌分期Ⅰ、Ⅱ期卵巢癌患者及54例卵巢...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_(125))及卵巢癌风险预测模型(ROMA)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化学发光法检测53例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2014年卵巢癌分期Ⅰ、Ⅱ期卵巢癌患者及54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血清HE4及CA_(125)水平,根据受试者绝经情况,通过计算ROMA指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卵巢癌检测HE4、CA_(125)水平及ROMA指数分别为416.19±134.04 pmol/L、895.97±252.16 U/ml及(59.10±4.49)%;卵巢良性肿瘤组分别为33.61±3.07 pmol/L、33.98±4.99 U/ml及(20.08±5.07)%,卵巢癌组血清HE4、CA_(125)水平及ROMA指数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E4、CA_(125)水平和ROMA指数对卵巢癌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92.45%、69.81%、96.23%,特异度分别为79.63%、70.37%、81.48%,ROC-AUC分别为0.943、0.803、0.975。结论:联合检测HE4和CA_(125)计算ROMA指数对卵巢癌早期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附睾蛋白4 糖类抗原125 卵巢癌 卵巢恶性肿瘤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