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引流方式在恶性输尿管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李虎子 郭志 +1 位作者 司同国 王海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76-779,共4页
目的评价输尿管支架置入术(IUS)及经皮肾穿刺造瘘(PCN)治疗对恶性输尿管梗阻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改善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其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回顺分析75例恶性输尿管梗阻致肾积水肾功能不全患者治疗经过,分别采用逆行输尿管支... 目的评价输尿管支架置入术(IUS)及经皮肾穿刺造瘘(PCN)治疗对恶性输尿管梗阻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改善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其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回顺分析75例恶性输尿管梗阻致肾积水肾功能不全患者治疗经过,分别采用逆行输尿管支架置入术、顺行输尿管支架置入术、经皮肾穿刺造瘘术。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查肌酐、尿素、肾盂分离、生活质量变化,总结PCN及IUS适应证的选择。结果治疗后肾盂分离、肌酐、尿素分别由(2.76±1.25)cm、(377±236)mmol/L、(19.1±8.4)mmol/L下降至(1.32±0.60)cm(P<0.01)、(149±106)mmol/L(P<0.01)、(12.9±6.6)mmol/L(P<0.01);生活质量评分分别南86.2±9.8下降至84.4±9.2(P<0.01)。结论 IUS和PCN对于恶性输尿管梗阻引起的肾积水、肾功能不全、生活质量下降均有改善作用,需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及意愿等选择不同的引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输尿管梗阻 肾功能不全 肾穿刺造瘘 输尿管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放置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输尿管梗阻 被引量:1
2
作者 钱晟 颜志平 罗剑钧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96-396,共1页
患者女,38岁.胃低分化黏液腺瘤胃大部切除术后1年,因右下腹不适1个月余入院.
关键词 支架置入术 动脉灌注化疗 恶性输尿管梗阻 综合疗法 B超定位 肾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术式在缓解恶性输尿管梗阻疗效中的对比研究
3
作者 张国庆 邹忠林 邓远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17-1021,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输尿管梗阻(malignant ureteral obstruction,MUO)现有的临床治疗方案和经验,讨论恶性输尿管梗阻时使用经皮肾脏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nephrostomy,PN)或输尿管支架置入术(ureteral stenting,US)的临床适用范围,明确2种... 目的:探讨恶性输尿管梗阻(malignant ureteral obstruction,MUO)现有的临床治疗方案和经验,讨论恶性输尿管梗阻时使用经皮肾脏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nephrostomy,PN)或输尿管支架置入术(ureteral stenting,US)的临床适用范围,明确2种术式在缓解恶性输尿管梗阻时肾功能损伤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诊断为恶性输尿管梗阻的患者,严格筛选纳入及排除标准后共有76例患者入组并随机分为PN组(n=22)与US组(n=54),对患者基本特征及围术期、术后半年随访数据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以反映肾功能在2组中的差异,采用SPSS 21.0版本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P=0.017)、手术侧肾积水程度(P=0.000)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前3 d比较尿素氮(P=0.002)、血肌酐(P=0.003),术后1 d尿素氮(P=0.017)、血肌酐(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 d与术后6个月2组患者在肾功能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输尿管梗阻以宫颈癌多发,其次为位膀胱癌、结直肠癌等。US可选择梗阻或积水较轻、慢性输尿管梗阻、肾功能损伤较轻的患者,可作为缓解输尿管梗阻的首选治疗方案。PN临床常对中至重度肾积水、肾功能损伤较重或者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恶性输尿管梗阻患者进行治疗,可作为US失败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输尿管梗阻 肾功能不全 经皮肾脏穿刺引流 输尿管支架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和输尿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输尿管梗阻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柏金明 周正东 +2 位作者 周芬 何汀 张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5-127,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和输尿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输尿管梗阻的疗效。方法:2012年9月—2015年9月,对恶性输尿管梗阻患者随机采用输尿管内支架置入术(IUS组)39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PCN组)35例。统计置管失败率、感染性休克及病理... 目的:比较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和输尿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输尿管梗阻的疗效。方法:2012年9月—2015年9月,对恶性输尿管梗阻患者随机采用输尿管内支架置入术(IUS组)39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PCN组)35例。统计置管失败率、感染性休克及病理性利尿发生率等资料,定期随访泌尿系彩超、血清肌酐、置管移位滑脱、置管感染、梗阻复发等。结果:PCN组住院时间与IU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7±2.16)d vs.(5.97±1.80)d,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病理性利尿、置管移位滑脱及置管感染;随访示IUS组肾皮质厚度和血清肌酐水平[(16.41±2.88)mm,(170.7±98.35)μmol/L]较术前[(13.54±3.17)mm,(233.0±146.8)μmol/L]明显改善(P<0.05);同样,PCN组肾皮质、血清肌酐[(16.89±2.53)mm,(151.6±74.34)μmol/L]较术前[(13.77±3.05)mm,(213.2±142.5)μmol/L]也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PCN组置管失败率、梗阻复发率及肉眼血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IU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恶性输尿管梗阻治疗方法,是对输尿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有效补充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输尿管梗阻 经皮肾穿刺造瘘术 输尿管内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