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赵阳 温文娟 +1 位作者 张学东 安风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1-306,共6页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是一种临床罕见的乳腺肿瘤,其发病率少于原发性乳腺癌的1%。由于其发病率低,且组织形态学多样,因此,为该类肿瘤的精准诊断和临床处理带来挑战。本文报道1例导管内乳头状生长模式的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同时回顾近5年...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是一种临床罕见的乳腺肿瘤,其发病率少于原发性乳腺癌的1%。由于其发病率低,且组织形态学多样,因此,为该类肿瘤的精准诊断和临床处理带来挑战。本文报道1例导管内乳头状生长模式的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同时回顾近5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恶性腺肌上皮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腺肌上皮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2
作者 裴炜 张海增 +3 位作者 石素胜 钟宇新 王翔 赵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097-1099,110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MAM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预后的特点。方法: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1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5例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的治疗结果、光镜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了...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MAM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预后的特点。方法: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1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5例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的治疗结果、光镜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并复习文献。结果:5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从27岁至74岁,中位年龄53岁,均行手术治疗。按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为Ⅰ期1例(20%),Ⅱ期4例(80%)。术后随访9~6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术后死亡1例(术后38个月死亡),其余4例仍生存,生存期9~64个月。术后出现复发转移2例,1例术后19个月出现胸壁及同侧腋下复发,其后全身骨转移;另1例为乳腺肿物扩大切除术后1个月出现切口处复发。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46个月。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组织学特点为存在上皮及肌上皮双向分化,主要为肌上皮细胞成分,同时伴有腺管状分化。免疫组化特征为肌上皮细胞对S-100阳性,Actin、SMA、Vimentin也可阳性,腺上皮细胞对CK、EMA、AE1/AE3阳性,而ER、PR、C-erbB2多为阴性。结论:乳腺肌上皮瘤的上皮、肌上皮成分均可发生恶变,同时恶变者罕见。以组织学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指标检测是确诊本病的关键。治疗应采取扩大手术切除,辅以放、化疗。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出现局部复发患者应行根治术,转移以血行转移多于淋巴结转移,出现复发及转移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恶性腺肌上皮瘤 临床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晓莉 范钦和 +1 位作者 鲍永仪 王更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38-842,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运用HE染色、镜检及免疫组化染色对3例AME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主要形态特征是由肌上皮围绕腺上皮构成的管腔所...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运用HE染色、镜检及免疫组化染色对3例AME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主要形态特征是由肌上皮围绕腺上皮构成的管腔所形成的双层套管结构。2种上皮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呈巢团状。肿块呈浸润性生长,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多见。免疫组化表达结果具有双相性,腺上皮表达CK8、CK18、EMA等,肌上皮表达SMA、S-100、p63等。肿瘤细胞ER、PR、Her-2阴性,CK5/6和(或)EGFR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具有基底样型乳腺癌的免疫表型。结论恶性AME十分罕见,应与乳腺肌上皮癌、化生癌、肉瘤等多种肿瘤相鉴别,其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是诊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恶性腺肌上皮瘤 组织学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1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庆鑫 苏东玮 +2 位作者 盛湲 王洋 施俊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47-1448,共2页
关键词 肿瘤 恶性腺肌上皮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1例
5
作者 赫淑倩 成玉霞 +1 位作者 可雪璇 孙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19-1020,共2页
患者女性,36岁,左侧乳腺外侧扪及一大小1.5 cm×1.5 cm×1 cm的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乳腺三维彩超示:左侧乳腺3点距乳头22 mm处低回声结节,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呈蟹足样,内回声不均质,见细小点状强回声。血清学检查未... 患者女性,36岁,左侧乳腺外侧扪及一大小1.5 cm×1.5 cm×1 cm的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乳腺三维彩超示:左侧乳腺3点距乳头22 mm处低回声结节,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呈蟹足样,内回声不均质,见细小点状强回声。血清学检查未发现异常指标。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癌,遂行左侧乳腺改良根治术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腺肌上皮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恶性腺肌上皮瘤 分子表型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6
作者 姚少波 张晓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40-1041,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MAM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MAME行HE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肿瘤主要由内层的腺上皮细胞及外层的肌上皮细...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MAM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MAME行HE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肿瘤主要由内层的腺上皮细胞及外层的肌上皮细胞组成,呈双层套管状结构。免疫表型:肌上皮细胞CK5/6、p63、SMA、Calponin均(+),腺上皮细胞CK18(+),两种细胞ER、PR及C-erbB-2均(-)。结论 MAME临床罕见,其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是诊断关键,应注意与乳腺恶性肌上皮瘤、乳腺化生性癌、乳腺肉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恶性腺肌上皮瘤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4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7
作者 王仁庆 孟刚 沈婷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5年第8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乳腺恶性AME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及NGS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平均年龄54岁,均...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乳腺恶性AME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及NGS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平均年龄54岁,均为女性,肿块最大径2~4 cm。镜下肿瘤形态较为多样,低倍镜下肿瘤主要呈弥漫片状、实性多结节状及导管内乳头状浸润性生长。4例均观察到肌上皮围绕腺上皮构成的管腔所形成的双层套管结构,3例显示肌上皮过度生长且恶变,1例示腺上皮及肌上皮均恶变。高倍镜下见过度增生的肌上皮肿瘤细胞胞质丰富、透明,细胞轻-中度异型,细胞呈上皮样及梭形,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见。腺上皮及肌上皮均恶变的AME显示异型腺上皮呈不规则腺体样浸润性生长,腺管周围可见外侧的透亮肌上皮不对称性增生。4例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肿瘤性坏死。免疫表型:腺上皮CK8、CK7和EMA均阳性,肌上皮SMA、S-100和p63部分阳性。ER、PR均阴性,4例HER2分别为0、0、1+、1+;CK5/6显示两种上皮均有不同程度阳性,可能提示具有基底样型乳腺癌的免疫表型,Ki67增殖指数20%~40%。2例行二代基因测序,1例显示HRAS基因及PIK3CA错义突变。另1例显示FGFR2错义突变。2例均未发现ER阴性乳腺癌中常见的TP53突变。结论乳腺恶性AME罕见,组织学形态多变且较为复杂,应与乳腺肌上皮癌、恶性叶状肿瘤、化生性癌及肉瘤等多种肿瘤相鉴别,其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是诊断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恶性腺肌上皮瘤 上皮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