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恶性皮肤肿瘤患者临床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安齐 杨圣菊 +3 位作者 张丽丽 任旭琦 朱烽莉 曹双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783-3787,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恶性皮肤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恶性皮肤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其中老年(≥60岁)恶性皮肤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类、病理分型及病变部位的...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恶性皮肤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恶性皮肤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其中老年(≥60岁)恶性皮肤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类、病理分型及病变部位的特点,并与非老年(<60岁)恶性皮肤肿瘤患者进行对比。结果265例老年及30例非老年恶性皮肤肿瘤患者分别纳入病例组及对照组。与非老年患者相比较,老年恶性皮肤肿瘤患者具有明显的自身临床特征,肿瘤组织学分类、病理分型及分布部位与非老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恶性皮肤肿瘤患者的组织学分类主要为表皮肿瘤(89.43%);病理分型主要为非黑色素瘤性恶性皮肤肿瘤(95.47%),其中又以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为主;主要发病部位为头面部(75.85%),其次为四肢(14.34%),再次为躯干与肛门生殖器(均为4.91%)。不同病理亚型的老年恶性皮肤肿瘤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段及部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恶性皮肤肿瘤患者的组织学分类、病理类型及分布部位均具有显著自身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分类主要为表皮肿瘤,主要病理亚型为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好发于头面部,提示对于老年患者的头面部的新生肿物应及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恶性皮肤肿瘤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8例恶性皮肤肿瘤及癌前病变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子莲 张倩 +2 位作者 吴雯婷 张春雷 马川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2-606,共5页
目的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恶性皮肤实体肿瘤以及癌前病变的发病特点,为其可能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提供线索。方法采用系统性回顾的方法对2013至2016年间518例恶性皮肤实体肿瘤以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非黑... 目的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恶性皮肤实体肿瘤以及癌前病变的发病特点,为其可能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提供线索。方法采用系统性回顾的方法对2013至2016年间518例恶性皮肤实体肿瘤以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非黑素瘤性皮肤肿瘤(non-melanoma skin cancer,NMSC)共343例,癌前病变162例,NMSC中基底细胞癌206例、鳞状细胞癌73例、角化棘皮瘤47例,基底细胞癌、各亚型鳞状细胞癌门诊就诊比例呈逐年升高。NMSC男女比例差异不大,均以老年人(≥60岁)为主。基底细胞癌好发于头面部(79.6%),以鼻部为著,侵袭性鳞癌好发于头面部(61.1%),原位鳞癌好发于躯干(34.6%)。癌前病变中日光性角化最多。结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NMSC门诊就诊比逐年升高,以头面部基底细胞癌增长最快,且以老年患者为主,提示关注环境危险因素(紫外线、汽车尾气、PM2.5)对恶性皮肤肿瘤发病的影响,以及早期预防教育、早期筛查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皮肤肿瘤 癌前病变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诱导的DNA损伤促进皮肤恶性肿瘤发生的研究现状
3
作者 张博源 姚志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8-232,共5页
皮肤恶性肿瘤包括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和黑色素瘤,发病率高,给人类健康和医疗系统带来了沉重负担,其相关研究工作十分重要。紫外线辐射是皮肤恶性肿瘤的首要危险因素,其主要致癌机制为紫外线诱导DNA损伤导致关键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积累,... 皮肤恶性肿瘤包括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和黑色素瘤,发病率高,给人类健康和医疗系统带来了沉重负担,其相关研究工作十分重要。紫外线辐射是皮肤恶性肿瘤的首要危险因素,其主要致癌机制为紫外线诱导DNA损伤导致关键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积累,从而促使相关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最终形成恶性肿瘤。了解紫外线诱导DNA损伤并促进皮肤恶性肿瘤发生的具体过程将为相关研究的突破提供帮助。基于此,该文围绕紫外线诱导DNA损伤的机制、紫外线诱导的DNA损伤的修复机制、紫外线诱导的DNA损伤与三大皮肤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肿瘤 紫外线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切除联合局部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元元 杨亚东 +5 位作者 高杨 杨洋 寇慧玲 杨云川 李国灵 鲁元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2-684,共3页
目的评价手术联合局部光动力疗法在皮肤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优势以及对手术方式的改进。方法入选病例包括基底细胞癌32例、鲍温病13例、湿疹样癌8例、鳞癌5例,均行手术切除病灶后辅助局部光动力学治疗。局部光动力疗法采用5-ALA作为光敏剂... 目的评价手术联合局部光动力疗法在皮肤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优势以及对手术方式的改进。方法入选病例包括基底细胞癌32例、鲍温病13例、湿疹样癌8例、鳞癌5例,均行手术切除病灶后辅助局部光动力学治疗。局部光动力疗法采用5-ALA作为光敏剂,在避光条件下将10%的5-ALA乳液均匀涂抹于肿瘤病灶表面,持续敷药4 h。用波长为635 nm的激光照射病灶部位,光照剂量为120 J/cm2,每一部位照射时间为15 min。手术后辅助光动力学治疗3次,每次治疗间隔2周,治疗后2周复诊,照相,比较治疗前后的皮损,评价治疗效果。术后长期随访,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后,所有病例在半年时无一例复发;随访1年时,8例湿疹样癌中5例复发,5例鳞癌中2例复发,其他病例未见复发。结论局部光动力疗法作为皮肤肿瘤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可减少肿瘤病灶的切除范围,在手术难度极大的肿瘤病例治疗中有积极意义,但在降低复发率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光动力 皮肤恶性肿瘤 5-ALA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两医院1905例皮肤恶性肿瘤回顾分析 被引量:74
5
作者 高天文 孙东杰 +13 位作者 李春英 何弘 李青 刘友生 刁庆春 黄高升 郝飞 钟白玉 马福成 柳凤轩 闫小初 刘东梅 刘玉峰 刘荣卿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 :通过统计和分析中国西部的西安西京医院及重庆西南医院诊治的皮肤恶性肿瘤的基本临床资料 ,为了解中国西部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提供线索。方法 :收集、统计和分析两所医院 1981至 2 0 0 0年经病理确诊的皮肤恶性肿... 目的 :通过统计和分析中国西部的西安西京医院及重庆西南医院诊治的皮肤恶性肿瘤的基本临床资料 ,为了解中国西部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提供线索。方法 :收集、统计和分析两所医院 1981至 2 0 0 0年经病理确诊的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共纳入皮肤恶性肿瘤患者 190 5例 ,其中鳞状细胞癌 5 6 0例(2 9.4 % )、基底细胞癌 5 34例 (2 8.0 % )、皮肤恶性黑素瘤 30 5例 (16 .0 % )。 (2 ) 190 5例皮肤恶性肿瘤的患者中 ,80年代 5 91例 ,90年代 1314例 ,占同期由于各种疾病行病理活检患者总数的比例分别为 0 .34%及 0 .5 8% ;此 2 0年间因各种疾病行病理活检的患者总数年均增长 1.6 % ,而皮肤恶性肿瘤患者活检数年均增长 3.5 % ,其中皮肤恶性黑素瘤年增长 3.9%。 (3) 30 5例皮肤恶性黑素瘤中 ,肢端恶性黑素瘤占 6 3.3%。与非肢端恶性黑素瘤相比 ,肢端恶性黑素瘤患者年龄大、外伤比例高、男性多见。 (4 ) 30 5例皮肤恶性黑素瘤中 ,6 4例 (2 1% )原发部位有明确外伤史 ,4 7例 (15 .4 % )源于先天性小痣。结论 :中国皮肤恶性肿瘤的构成比以及发生部位、年龄等与白色人种有很大差异。2 0年来 ,中国皮肤恶性肿瘤特别是皮肤恶性黑素瘤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外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肿瘤 恶性黑素瘤 患者 医院 病理活检 回顾分析 先天性 总数 结论 中国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316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娜 张良 陈柳青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56-459,共4页
目的:分析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资料,了解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本院2007年—2016年组织病理诊断为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病例资料,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入选3163例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患者,癌前病变患者共592例(占18.... 目的:分析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资料,了解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本院2007年—2016年组织病理诊断为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病例资料,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入选3163例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患者,癌前病变患者共592例(占18.72%),确诊恶性肿瘤的共2399例(占75.85%),少见肿瘤27例(0.85%),转移癌39例(1.23%),淋巴系统肿瘤106例(3.35%);男女性别无差异;60岁以上年龄段患者占比最高。在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方面,皮肤常见恶性肿瘤符合率为59.61%,附属器肿瘤符合率为3.7%。结论:在皮肤肿瘤的诊治过程中,提高诊断率,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性应用是未来皮肤科医生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前病变 皮肤恶性肿瘤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hs外科手术治疗颜面皮肤恶性肿瘤31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万苗坚 赖维 +5 位作者 苏向阳 龚子鉴 马寒 邵春奎 黄涛 李连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12-613,共2页
目的:探讨颜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的皮肤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应用Mohs外科手术切除25例颜面皮肤基底细胞癌和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结果:31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其中采用局部转移皮瓣者16例,全厚皮片移植者10例,其余患者采用直接缝合。... 目的:探讨颜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的皮肤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应用Mohs外科手术切除25例颜面皮肤基底细胞癌和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结果:31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其中采用局部转移皮瓣者16例,全厚皮片移植者10例,其余患者采用直接缝合。术后随访4~26个月,患者均对手术后的外形满意,美容效果好,眼、耳、鼻未见损害,肿瘤无复发。结论:Mohs外科手术治疗颜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具有损伤小、美容效果好、复发率低和安全性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Mohs 恶性肿瘤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Ⅱ型受体(CB2)在人皮肤及皮肤恶性肿瘤的组织分布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梓纲 赵华 李恒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研究大麻CB2受体在人皮肤及皮肤恶性肿瘤的组织分布。方法:用兔抗人CB2受体抗体做免疫组化,检测人类皮肤及皮肤恶性肿瘤组织CB2受体表达分布情况。结果:CB2受体在人类皮肤及皮肤恶性肿瘤均有表达分布,且皮肤恶性肿瘤的CB2受体过度... 目的:研究大麻CB2受体在人皮肤及皮肤恶性肿瘤的组织分布。方法:用兔抗人CB2受体抗体做免疫组化,检测人类皮肤及皮肤恶性肿瘤组织CB2受体表达分布情况。结果:CB2受体在人类皮肤及皮肤恶性肿瘤均有表达分布,且皮肤恶性肿瘤的CB2受体过度表达。结论:大麻素受体CB2的表达与皮肤恶性黑素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素受体 皮肤恶性肿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病理学在皮肤恶性肿瘤术前手术范围评估中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雷山川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病理学检查在皮肤科常见3种恶性肿瘤根治术术前评估切除范围确定方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术前皮肤外科医师有诊断、治疗目的多点取材作常规及免疫病理组织活检并结合显微镜阅片观察、评估肿瘤组织浸润距远端距离与深度来... 目的:探讨免疫病理学检查在皮肤科常见3种恶性肿瘤根治术术前评估切除范围确定方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术前皮肤外科医师有诊断、治疗目的多点取材作常规及免疫病理组织活检并结合显微镜阅片观察、评估肿瘤组织浸润距远端距离与深度来指导评估手术切除范围,同时在术后对切除的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免疫病理学检查在31例皮肤恶性肿瘤手术边界评估中,乳房外Paget病意义最大,其次为基底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结论:HE染色虽然可用于评估,但结合免疫组化染色评估肿瘤浸润边界范围具有更高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 术前评估 浸润 皮肤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恶性肿瘤及其它皮肤疾病中p53的表达
10
作者 单葵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21-323,共3页
关键词 皮肤恶性肿瘤 P53基因 基因突变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真皮填充结合负压引流修复老年皮肤恶性肿瘤术后深度创面 被引量:6
11
作者 邓志云 何效东 +2 位作者 崔泉 赵晓雷 杨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9-542,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填充结合负压引流修复老年皮肤恶性肿瘤术后深度创面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7月至2014年2月对34例老年皮肤恶性肿瘤患者行病灶扩大切除(部分加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并用人工真皮填充封闭深度创面后负压引流12...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填充结合负压引流修复老年皮肤恶性肿瘤术后深度创面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7月至2014年2月对34例老年皮肤恶性肿瘤患者行病灶扩大切除(部分加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并用人工真皮填充封闭深度创面后负压引流12~16 d,然后行大张自体皮片移植等治疗,总结患者创面的修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4例患者经扩大切除病灶处理创面得到修复,无创面严重感染发生,修复后创面皮肤质量、外观良好。结论:人工真皮填充结合负压引流能有效解决皮肤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深部组织暴露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真皮 皮肤恶性肿瘤 负压引流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皮瓣在耳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12
作者 刘言军 储九圣 +4 位作者 毛明荣 黄永久 徐六英 丁悦 庞秀红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6-949,共4页
目的总结转移皮瓣在耳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9例因耳周皮肤恶性肿瘤术后皮肤缺损采用转移皮瓣进行修复的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龄52... 目的总结转移皮瓣在耳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9例因耳周皮肤恶性肿瘤术后皮肤缺损采用转移皮瓣进行修复的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龄52~98岁,均值76.6±11岁;肿瘤位于耳前区11例、耳上区3例、耳下区3例及耳后区2例,肿瘤大小约1.0×1.0 cm~3.5×4.5 cm;皮肤缺损均采用转移皮瓣修复:单转移皮瓣7例,双转移皮瓣12例,皮瓣大小约1.5×1.5 cm~4.5×5.5 cm。结果随访10~36月,无肿瘤复发,所有修复皮瓣均成活,无并发症,术后瘢痕不明显。结论转移皮瓣方法简单、愈合良好,术后无明显瘢痕及耳廓畸形,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修复耳周皮肤缺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皮瓣 耳廓 皮肤恶性肿瘤 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皮肤病高频皮肤超声诊断专家共识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航 +1 位作者 卢漫 冉梦龙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8期23-28,共6页
高频皮肤超声技术是传统超声技术的延伸,20 ~ 75 MHz的高频超声拥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适合皮肤组织的穿透深度,在皮肤科疾病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对于各种良/恶性皮肤肿瘤,高频超声可以提供丰富的无创诊断依据,并且可以提供肿瘤... 高频皮肤超声技术是传统超声技术的延伸,20 ~ 75 MHz的高频超声拥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适合皮肤组织的穿透深度,在皮肤科疾病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对于各种良/恶性皮肤肿瘤,高频超声可以提供丰富的无创诊断依据,并且可以提供肿瘤累及范围、浸润深度等信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对于一些炎症性疾病,高频超声可以对其累及范围进行检测,并提供治疗前后疾病发展转归的客观信息。随着高频超声设备的进一步普及,其在皮肤科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见皮肤 高频超声 超声诊断 恶性皮肤肿瘤 皮肤科疾病 专家 超声技术 炎症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及黑素瘤1792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焦亚宁 葛新红 +2 位作者 董灵娣 侯晶梅 喻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7-79,共3页
皮肤起源于外胚叶及中胚叶,组织结构异常复杂.且皮肤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器官。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各种组织均可异常形成肿瘤。尤其是皮肤恶性肿瘤,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经对宁夏地区皮肤... 皮肤起源于外胚叶及中胚叶,组织结构异常复杂.且皮肤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器官。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各种组织均可异常形成肿瘤。尤其是皮肤恶性肿瘤,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经对宁夏地区皮肤肿瘤的发病情况进行了整体的分析(包括临床上常见的良性、癌前期病变以及恶性皮肤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肿瘤 宁夏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856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刘梅 朱红 +1 位作者 尹新江 何春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99-1101,共3页
目的总结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特点,为进一步提高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皮肤科自1980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856例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494例皮肤基... 目的总结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特点,为进一步提高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皮肤科自1980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856例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494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中,男260例,女234例;平均(60.88±21.32)岁,≥50岁者占83.00%;肿瘤个数为1个者420例(85.02%);发病部位位于光暴露部位的肿瘤数为543个(91.57%)。362例皮肤鳞癌患者中,男217例,女145例;平均(62.96±27.86)岁,≥50岁者占87.85%;肿瘤个数为1个者340例(93.92%);发病部位位于光暴露部位的肿瘤个数为365个(94.07%)。结论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非黑素性皮肤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肿瘤 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信号通路与恶性黑色素瘤浸润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园园 王义善 +2 位作者 王鑫 杨柯 杨桂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2-323,共2页
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来源于神经嵴的黑色素细胞,是致死性最大的皮肤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极高.常隐匿发生,临床发现时多已转移,放化疗效果差,治疗难度大。目前因皮肤癌死亡的患者中,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占80%。近年来,随着我国... 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来源于神经嵴的黑色素细胞,是致死性最大的皮肤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极高.常隐匿发生,临床发现时多已转移,放化疗效果差,治疗难度大。目前因皮肤癌死亡的患者中,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占80%。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增长最快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浸润转移 AKT信号通路 P13K 皮肤恶性肿瘤 黑色素细胞 恶性程度 临床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自体荧光检测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林秀美 章一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1-256,共6页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组织学改变既可能为局部病变,也可以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反应。皮肤内的部分分子可以吸收特定波长的激发光并发射波长更长的发射光,这些分子被称为内源性荧光团,产生的发射光即为皮肤自体荧光(skin autofluoresce...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组织学改变既可能为局部病变,也可以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反应。皮肤内的部分分子可以吸收特定波长的激发光并发射波长更长的发射光,这些分子被称为内源性荧光团,产生的发射光即为皮肤自体荧光(skin autofluorescence,SAF)。不同的内源性荧光团具有其特定的荧光光谱。皮肤发生病理改变后,皮肤内的某些内源性荧光团的含量会发生变化,甚至产生新的内源性荧光团。SAF检测技术是一种无创、便捷、低成本、无毒性和不良反应的光学检测手段,包括自体荧光显像和自体荧光光谱分析。它通过分析皮肤不同内源性荧光团的荧光强度以及激发光和发射光的光谱,评估皮肤的病理改变,在多种皮肤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且独特的作用,特别是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后长期随访评估。目前,SAF技术可用于鉴别银屑病、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多种炎症性皮肤病以及监测治疗效果,定量评估皮肤伤口愈合及瘢痕纤维化情况并预测形成瘢痕的类型,量化或校准皮肤老化及光老化,鉴别诊断不同种类皮肤良恶性肿瘤和在外科手术中指导皮肤肿瘤切除范围等。除皮肤病领域外,由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产生的SAF还可以作为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等多种系统疾病的风险分级指标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SAF检测技术的原理,对以往SAF检测技术在各类皮肤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回顾和总结,介绍了其在其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并对SAF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展望,以期为相关医学领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自体荧光 荧光光谱 炎症性皮肤 皮肤恶性肿瘤 伤口愈合 老化 光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多糖通过circ_0014130/miR-127-5p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丁蕾 白慧英 严玉月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3-357,共5页
皮肤鳞状细胞癌是一种皮肤恶性肿瘤,病情发展快,可发生多处转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研究发现中药具有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作用[1-2]。红花多糖是中药红花最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已被证实具有抗肿瘤作用;如红花多糖可抑制胃癌MGC-80... 皮肤鳞状细胞癌是一种皮肤恶性肿瘤,病情发展快,可发生多处转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研究发现中药具有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作用[1-2]。红花多糖是中药红花最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已被证实具有抗肿瘤作用;如红花多糖可抑制胃癌MGC-803细胞、乳腺癌MDA-MB-435细胞的增殖[3-4]。红花多糖还可抑制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5]。然而红花多糖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肿瘤 红花多糖 皮肤鳞状细胞癌 中药红花 诱导细胞凋亡 乳腺癌 活性成分 细胞的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全国皮肤外科及美容技术学习班通知
19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7-197,共1页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皮肤外科的发展,提高广大皮肤外科医生的业务水平,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主办、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承办的全国皮肤外科及美容技术学习班将于2010年4月12—14日在江苏南通举办。届时将邀请国内临床一线的皮肤外科...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皮肤外科的发展,提高广大皮肤外科医生的业务水平,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主办、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承办的全国皮肤外科及美容技术学习班将于2010年4月12—14日在江苏南通举办。届时将邀请国内临床一线的皮肤外科专家就皮肤外科及美容技术进行系统的讲座,重点涵盖皮肤外科手术技巧,皮肤恶性肿瘤、瘢痕疙瘩、白癜风外科治疗,皮肤老化,形体雕塑,皮肤填充剂及毛发移植等,并设经典或疑难皮肤外科手术病例展示。该项目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授予国家I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10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外科手术 技术学习班 美容技术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中国医学科学院 大学附属医院 皮肤恶性肿瘤 继续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全国皮肤外科及美容技术学习班通知
20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2-252,共1页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皮肤外科的发展,提高广大皮肤外科医生的业务水平,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主办、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承办的全国皮肤外科及美容技术学习班将于2010年4月12—14日在江苏南通举办。届时将邀请国内临床一线的皮肤外科...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皮肤外科的发展,提高广大皮肤外科医生的业务水平,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主办、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承办的全国皮肤外科及美容技术学习班将于2010年4月12—14日在江苏南通举办。届时将邀请国内临床一线的皮肤外科专家就皮肤外科及美容技术进行系统的讲座,重点涵盖皮肤外科手术技巧,皮肤恶性肿瘤、瘢痕疙瘩、白癜风外科治疗,皮肤老化,形体雕塑,皮肤填充剂及毛发移植等,并设经典或疑难皮肤外科手术病例展示。该项目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授予国家Ⅰ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10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外科手术 技术学习班 美容技术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中国医学科学院 大学附属医院 皮肤恶性肿瘤 继续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