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恶性混合型生殖细胞源性肿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1
作者 钟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79-80,86,共3页
1975年至1992年我院收治卵巢恶性混合型生殖细胞源性肿瘤9例,占卵巢恶性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的10.34%。混合成分中,多为内胚窦瘤、其次为无性细胞瘤及绒癌,以两种成分的混合型多见。治疗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首次彻底手术与正确分期... 1975年至1992年我院收治卵巢恶性混合型生殖细胞源性肿瘤9例,占卵巢恶性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的10.34%。混合成分中,多为内胚窦瘤、其次为无性细胞瘤及绒癌,以两种成分的混合型多见。治疗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首次彻底手术与正确分期及联合应用含铂类的化疗,可改善卵巢混合型恶性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恶性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PF在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潘强锋(综述) 宣兰兰(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是一种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健康领域的一大威胁。软骨素聚合因子(CHPF)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关键分子,在硫酸软骨素(CS)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在多种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升高。C... 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是一种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健康领域的一大威胁。软骨素聚合因子(CHPF)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关键分子,在硫酸软骨素(CS)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在多种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升高。CHPF在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中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发挥其功能,包括调控细胞增殖、促进肿瘤转移,参与多个信号转导通路,进而影响细胞的功能。此外,CHPF还可以通过CS及其衍生物间接干扰肿瘤微环境(TME)及肿瘤转移。这些机制使CHPF在肿瘤的多重调控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综合评述了CHPF在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未来的研究工作、临床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素聚合因子 硫酸软骨素 上皮恶性肿瘤 靶向治疗 肿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英丽 朱笕青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05-807,共3页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alignant ovarian germ cell tumors,MOGCTs)来源于胚胎性腺的原始生殖细胞,在亚洲及我国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2%~25%,多发于青少年女性和儿童。
关键词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保留生育功能 治疗 原始生殖细胞 卵巢恶性肿瘤 青少年女 cell 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7例CT及MRI诊断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孟颖 梁宇霆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0-804,共5页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alignant ovarian germ cell tumors,MOGCTs)较为少见,占卵巢所有恶性肿瘤的2%~3%[1],包括卵黄囊瘤、胚胎性癌、未成熟畸胎瘤、无性细胞瘤、非妊娠性绒毛膜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等[2]。既往文献[3 4]报道多为...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alignant ovarian germ cell tumors,MOGCTs)较为少见,占卵巢所有恶性肿瘤的2%~3%[1],包括卵黄囊瘤、胚胎性癌、未成熟畸胎瘤、无性细胞瘤、非妊娠性绒毛膜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等[2]。既往文献[3 4]报道多为个案报道或临床诊疗相关,影像表现方面的总结较少。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点,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在实际工作中准确诊断的经验及误诊的教训,提高对此类卵巢肿瘤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细胞 卵黄囊瘤 未成熟畸胎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影像表现 个案报道 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5
作者 路明 陈红姗 +5 位作者 韩翔 杨薇 朱翔 朱红 贺蓓 姚婉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4-578,共5页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primary malignant mediastinal germ cell tumor,PMMGCT)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例PMMGC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复习文献。结果病例1,男性,22岁,咳嗽、呼吸困难5个月,胸部CT显示前纵隔巨大肿物,血β...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primary malignant mediastinal germ cell tumor,PMMGCT)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例PMMGC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复习文献。结果病例1,男性,22岁,咳嗽、呼吸困难5个月,胸部CT显示前纵隔巨大肿物,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升高,超声引导穿刺病理为精原细胞瘤。病例2,男性,20岁,胸痛10 d,胸部CT显示前纵隔巨大肿物,血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明显升高,CT引导穿刺病理为纵隔卵黄囊瘤。回顾文献,PMMGCT多见于青年男性,症状缺乏特异性,胸部CT可见巨大肿物多位于前纵隔,内部可见低密度囊性改变和钙化。精原细胞瘤血β-HCG升高,卵黄囊瘤血AFP明显升高。PMMGCT对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敏感,首选含铂类的联合化疗,后可辅以手术或放射治疗清除残留病灶。结论 PMMGCT临床罕见,呼吸科和放射科医师应提高认识,为患者争取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肿物 原发纵隔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突触核蛋白是一种反应性滤泡树突状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卡波西肉瘤、良性和恶性血管源性肿瘤的新标记物 被引量:1
6
作者 田智丹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6-116,共1页
突触核蛋白组成了一个仅存在于脊椎动物的小的可溶性神经蛋白质家族,其作用是促使突触前神经终端的囊泡快速释放神经递质。生物化学研究结果显示α-Synuclein表达于骨髓的正常巨核细胞和红系幼稚细胞以及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和红细胞中。
关键词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突触核蛋白 血管肿瘤 卡波西肉瘤 α-Synuclein 反应 标记物 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作为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和间皮瘤的标记:262例血管内皮源性及1640例非血管源性肿瘤免疫组化研究
7
作者 郎志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31-1031,共1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是KDR基因编码的、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的V型酪氨酸激酶受体,对VEGF通路信号起反应并调节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VEFGR2主要表达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及血管源性肿瘤,也有大量表达于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是KDR基因编码的、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的V型酪氨酸激酶受体,对VEGF通路信号起反应并调节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VEFGR2主要表达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及血管源性肿瘤,也有大量表达于乳腺癌、结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及尿路上皮癌的报道,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肿瘤 免疫组化 内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受体 皮瘤 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调控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相关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鲁婷玮 张建军 陈万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9-664,共6页
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分泌的胞外小囊泡,在细胞之间发挥着传递信息的作用,通过物质的转运来调节各种细胞的生理和病理功能。有研究表明,外泌体直接或通过中间细胞作用于恶性肿瘤细胞,进而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 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分泌的胞外小囊泡,在细胞之间发挥着传递信息的作用,通过物质的转运来调节各种细胞的生理和病理功能。有研究表明,外泌体直接或通过中间细胞作用于恶性肿瘤细胞,进而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与肿瘤细胞源性外泌体(tumor-derived exosomes,TDEXs)的相互作用和调控机制成为研究热点。在肿瘤微环境中,TDEXs可以作用于NK细胞,改变NK细胞与其他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NK细胞对恶性肿瘤细胞的免疫防御减弱和免疫耐受产生。该文综述了不同恶性肿瘤组织中TDEXs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肿瘤细胞外泌体 自然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阴阳理论探讨中医药通过调节髓源性抑制细胞抑制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玉 王财东 +2 位作者 苟涛 肖海娟 司海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2-147,共6页
目前虽然对恶性肿瘤诊疗手段在不断提高,但患者死亡率却不降反升,根本原因在于对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认识的仍不够深入。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生存的重要场所,干预肿瘤微环境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意义。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目前虽然对恶性肿瘤诊疗手段在不断提高,但患者死亡率却不降反升,根本原因在于对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认识的仍不够深入。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生存的重要场所,干预肿瘤微环境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意义。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是组成肿瘤微环境的关键成分,具有免疫抑制性。正常情况下MDSCs在机体内含量极低,但在肿瘤微环境可大量存在,它能通过抑制T细胞、NK细胞、DC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免疫活性以及参与构成转移前生态位(the pre-metastatic niche, PMN)等方式介导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中医认为阴阳失和是肿瘤发生的基本病机,阴阳调和则病瘥。近年多个研究表明中药单体或复方可凭借其阴阳偏性抑制MDSCs的扩增与活化。从阴阳理论出发就近年中医药对MDSCs的调节作用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细胞 恶性肿瘤 免疫抑制 中医药 阴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源性卒中合并隐匿性躯体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琳佳 刘文宏 +2 位作者 董健 杨帆 虞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多支血管分布区脑梗死预测隐源性卒中合并隐匿性躯体恶性肿瘤(occult systemic malignancy,OSM)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83例隐源性卒中患者,合并OSM组9例,非合并OSM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多支血管分布区脑梗死预测隐源性卒中合并隐匿性躯体恶性肿瘤(occult systemic malignancy,OSM)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83例隐源性卒中患者,合并OSM组9例,非合并OSM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多支血管分布区脑梗死与OSM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非OSM隐源性卒中患者相比,OSM组患者年龄偏大(66.8±7.5 vs.56.4±15.7,P=0.004),CONUT评分偏高[3(1,3)vs.1(0,2),P=0.011],血红蛋白偏低(127.9±19.8vs.143.6±17.7,P=0.015),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例(77.7%vs.13.5%,P<0.001)及多支血管分布区脑梗死比例(100%vs.23.0%,P<0.001)明显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OR=26.250,95%CI:3.041~226.604,P=0.003)是隐源性卒中患者合并OSM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隐匿性卒中合并OSM患者的临床特点表现在年龄偏大、营养状态偏低、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脑梗死病灶常分布在多支血管供血区。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临床早期识别隐匿性卒中患者中的O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恶性肿瘤 D-二聚体 高凝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原发性血管源性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浩 胡桂周 +2 位作者 邹丹凤 佘凤华 陈卫国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9期1079-1083,共5页
目的:探讨四肢原发性血管源性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四肢原发性血管源性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1例四肢原发性血管源性恶性肿瘤中8例位于软组织,3例位于骨骼。位于软组... 目的:探讨四肢原发性血管源性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四肢原发性血管源性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1例四肢原发性血管源性恶性肿瘤中8例位于软组织,3例位于骨骼。位于软组织者的影像表现:X线平片及CT上病灶多表现为较大软组织肿块,3例瘤内可见点片状、条索样钙化影,3例侵犯相邻骨质;T1WI图像上肿瘤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不均匀强化。位于骨组织者的影像表现:2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中心发病,2例X线可见地图样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肿瘤呈皂泡状膨胀性生长,瘤内可见不规则钙化影;肿瘤呈等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四肢原发性血管源性恶性肿瘤相对少见,其瘤内钙化、CT与MRI增强扫描表现对判定肿瘤起源有一定提示作用,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 血管恶性肿瘤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疗在颅底腺源性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许宁 郑磊 +5 位作者 张杰 黄明伟 刘树铭 吕晓鸣 石妍 张建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8-801,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侵犯颅底区的腺源性恶性肿瘤的初步疗效,并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纳入患者24例,肿瘤病理学类型包括腺样囊性癌、腺泡细胞癌、多形性腺瘤恶变、黏液表皮样癌、腺癌、肌上皮癌。侵犯部... 目的:评价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侵犯颅底区的腺源性恶性肿瘤的初步疗效,并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纳入患者24例,肿瘤病理学类型包括腺样囊性癌、腺泡细胞癌、多形性腺瘤恶变、黏液表皮样癌、腺癌、肌上皮癌。侵犯部位包括前颅底、中颅底、侧颅底3个区域中的1个或多个,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以1~1.5 cm间距、CT、个体化导板以及术中导航系统或联合引导布放粒子,处方剂量60~160 Gy。治疗后定期复查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统计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评价治疗的安全性,并分析年龄、病理学类型、侵犯部位、肿瘤最大径及有无放疗史是否为预后相关因素。结果:随访时间3~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无失访,总生存率41.7%,局部复发率25.0%,远处转移率37.5%,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9%、67%、24%;出现4级放疗反应者2例;有局部复发者生存率低于无复发者(P=0.047),有、无远处转移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649),肿瘤最大径为预后相关因素(OR=0.106)。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肿瘤组织间植入治疗颅底腺源性恶性肿瘤微创、安全有效,预后与局部复发及肿瘤最大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放射粒子 近距离放疗 颅底区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非上皮性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现状与挑战
13
作者 杨洁 向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3-596,共4页
卵巢非上皮性恶性肿瘤约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的10%[1],主要包括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mGCT)和性索间质肿瘤(sex cord stromal tumor,SCST)。卵巢mGCT和恶性SCST的年发病率分别为3.7/100万和2.1/100万[1]。卵巢mGC... 卵巢非上皮性恶性肿瘤约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的10%[1],主要包括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mGCT)和性索间质肿瘤(sex cord stromal tumor,SCST)。卵巢mGCT和恶性SCST的年发病率分别为3.7/100万和2.1/100万[1]。卵巢mGCT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的5%和青春期前卵巢恶性肿瘤的80%,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女性中,通常在35岁以下发病。而恶性SCST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恶性肿瘤 青少年女 上皮恶性肿瘤 青春期前 索间质肿瘤 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CT 现状与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预测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后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曲靓靓 王莉 杨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61-663,共3页
研究血清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预测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将行PICC、符合纳入标准的526例恶性肿瘤患者根据PICC后10~15 d内是否发生血栓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中PDGF等指标... 研究血清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预测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将行PICC、符合纳入标准的526例恶性肿瘤患者根据PICC后10~15 d内是否发生血栓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中PDG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PICC后血栓组患者血清中PDGF含量明显高于无血栓组患者,且明显高于PICC前,提示PDGF含量增高可能与血栓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长因子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血栓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春林 李峰娟 郭红霞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22-525,共4页
关键词 卵巢恶性肿瘤 传统方法治疗 保留生育功能 妇科恶性肿瘤 生殖细胞肿瘤 生活质量 组织学类型 交界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胆子乙醇提取物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史艳芬 李晶 +1 位作者 李玉林 李荣贵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8-611,F0002,共5页
目的:观察鸦胆子乙醇提取物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介导细胞迁移的影响,阐明其起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细胞转染技术将人PDGFRβ表达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不表达PDGFRβ的PAE细胞,G418抗性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的... 目的:观察鸦胆子乙醇提取物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介导细胞迁移的影响,阐明其起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细胞转染技术将人PDGFRβ表达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不表达PDGFRβ的PAE细胞,G418抗性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株,采用RT-PCR法检测PDGFRβ的表达;用细胞损伤修复实验观察细胞损伤24 h完全修复所需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最低浓度;划痕实验观察加入不同浓度鸦胆子乙醇提取物24 h后,计算细胞迁移的抑制率及鸦胆子发挥抑制作用的主要成分溶于乙醇溶液的浓度。结果:RT-PCR检测转染组细胞表达PDGFRβ;细胞损伤修复实验检测细胞损伤24 h完全修复所需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最低浓度为10μg.L-1;划痕实验检测随着鸦胆子乙醇提取物(70%乙醇溶液)浓度的增加,对细胞迁移的抑制率增加(P<0.05),呈剂量效应关系;50%乙醇提取物和25%乙醇提取物(浓度≤10μg.L-1)对细胞迁移抑制不明显,鸦胆子乙醇提取物浓度>10μg.L-1主要导致细胞死亡。结论:鸦胆子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DGFRβ介导的细胞迁移来实现的,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更易溶于70%的乙醇溶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乙醇提取物 恶性肿瘤 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选择 被引量:3
17
作者 成科 李志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90-893,共4页
卵巢恶性肿瘤包含不同的组织病理类型,绝大部分为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而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性索间质瘤和癌肉瘤相对少见。卵巢癌起病较隐匿,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分期较晚,常伴卵巢外的种植或转移;另外由于卵巢恶性肿瘤病理类型... 卵巢恶性肿瘤包含不同的组织病理类型,绝大部分为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而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性索间质瘤和癌肉瘤相对少见。卵巢癌起病较隐匿,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分期较晚,常伴卵巢外的种植或转移;另外由于卵巢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复杂,各自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点,且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也各具差异,因此,临床处理上也较困难。治疗方面,确定分期的手术、肿瘤细胞减灭术以及化疗无疑是最常见的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靶向治疗在晚期卵巢癌的治疗中也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此外,放射治疗也是卵巢癌的局部治疗手段之一,其最初仅用于不能手术切除患者,随后应用于各期别的术后治疗,并且对于放射线高度敏感的无性细胞瘤和颗粒细胞瘤显示了很好的疗效。本文就卵巢恶性肿瘤的放疗选择以及一些新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恶性肿瘤 放射治疗 晚期卵巢癌 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组织病理类型 不能手术切除 肿瘤细胞减灭术 卵巢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期前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治原则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海静 张国楠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90-893,共4页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青春期前 诊治原则 宫颈鳞状细胞 阴道横纹肌肉瘤 卵巢生殖细胞肿瘤 卵巢上皮 子宫内膜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恶性肿瘤化疗的相关定义和策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浩 中国胸腺瘤协作组全体成员 +4 位作者 Daniel Gomez Ritsuko Komaki James Yu Hitoshi Ikushima Andrea Bezjak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6-121,共6页
胸腺恶性肿瘤是少见的上皮源性肿瘤,但部分肿瘤侵袭性强且治疗效果不佳[1]。胸腺瘤多发于前纵隔,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根治性治疗方式[1]。然而,30%的患者确诊时即为进展期胸腺瘤,包括侵犯邻近脏器,向胸膜、心包播散,以及胸腔外脏器... 胸腺恶性肿瘤是少见的上皮源性肿瘤,但部分肿瘤侵袭性强且治疗效果不佳[1]。胸腺瘤多发于前纵隔,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根治性治疗方式[1]。然而,30%的患者确诊时即为进展期胸腺瘤,包括侵犯邻近脏器,向胸膜、心包播散,以及胸腔外脏器的转移。对于进展期胸腺瘤,化疗有两个明确目的,其一是降低肿瘤负荷为后续手术或放疗创造机会,其二是延长疾病的控制时间。对于术后复发可以采取相同的化疗策略。尽管胸腺癌发病率很低,但诊断时多已是晚期,全身性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化疗 恶性肿瘤 胸腺瘤 上皮肿瘤 手术切除 肿瘤侵袭 全身治疗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恶性肿瘤143例临床病理分析
20
作者 耒婷 蒋庆春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12-14,共3页
卵巢恶性肿瘤143例临床病理分析耒婷,蒋庆春200082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卵巢恶性肿瘤是妇女常见疾病之一。在妇科疾病中。卵巢肿瘤的患病率约4.3%~23.9%,而其中卵巢恶性肿瘤约占10%左右[1],近年来有上升趋... 卵巢恶性肿瘤143例临床病理分析耒婷,蒋庆春200082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卵巢恶性肿瘤是妇女常见疾病之一。在妇科疾病中。卵巢肿瘤的患病率约4.3%~23.9%,而其中卵巢恶性肿瘤约占10%左右[1],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国内卵巢恶性肿瘤占整个卵巢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恶性肿瘤 临床病理分析 卵巢肿瘤 卵巢癌 组织学类型 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妇科疾病 原发卵巢恶性肿瘤 早期诊断 转移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