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取代苯基-5-(3′-吲哚基)-异噁唑啉衍生物的谱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晓河 常俊标 +1 位作者 程森祥 王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0-73,共4页
现代红外光谱技术以其分析速度快、重现性好、成本低、且不消耗样品等特点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章利用傅里叶红外技术,研究了9种含有吲哚基和苯基的3-取代苯基-5-(3′-吲哚基)-异噁唑啉衍生物的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规律,指出了这类... 现代红外光谱技术以其分析速度快、重现性好、成本低、且不消耗样品等特点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章利用傅里叶红外技术,研究了9种含有吲哚基和苯基的3-取代苯基-5-(3′-吲哚基)-异噁唑啉衍生物的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规律,指出了这类化合物不同取代基对红外吸收谱带的影响;同时,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3-取代苯基-5-(3′-吲哚基)-异噁唑啉衍生物的1H NMR的共振谱带做了全面的归属,其化学位移的变化规律与红外光谱一致,为这类化合物的结构与谱学研究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噁唑衍生物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α-氰基肉桂酸乙酯/N-溴代苯甲酰胺合成2-噁唑啉衍生物 被引量:1
2
作者 惠文萍 刘德娥 +1 位作者 侯丹 陈战国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57-767,共11页
作为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合成新的2-噁唑啉衍生物以及发展其新的合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α-氰基肉桂酸乙酯衍生物为底物,以N-溴苯甲酰胺为反应试剂,在无水碳酸钠(相对于底物3为110%摩尔分数)促进下,在丙酮溶剂中,室温下,建立了合成相... 作为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合成新的2-噁唑啉衍生物以及发展其新的合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α-氰基肉桂酸乙酯衍生物为底物,以N-溴苯甲酰胺为反应试剂,在无水碳酸钠(相对于底物3为110%摩尔分数)促进下,在丙酮溶剂中,室温下,建立了合成相应2-噁唑啉衍生物的新方法,共合成了11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由核磁共振波谱仪(~1H NMR,^(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确认。结果显示,各种α-氰基肉桂酸乙酯衍生物(3a^3k)可被顺利的转化成相应的2-噁唑啉衍生物(5a^5k)。在室温下,丙酮作溶剂,以Na_2CO_3为促进剂时,相应产物的最高收率可达90%。不仅α-氰基肉桂酸乙酯衍生物(3)可被用作该反应的底物,而且α-乙氧甲酰基肉桂酸乙酯(6)也适用于该反应。实验结果还证明,除了N-溴代苯甲酰胺外,N-溴代对硝基苯甲酰胺(8)及N-溴代乙酰胺(9)也适用该反应,证明该方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该机理支持了形成2-噁唑啉衍生物的区域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氰基肉桂酸乙酯 N-溴本甲酰胺 噁唑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作用机制的氨基恶唑啉呫吨类BACE1抑制剂的分子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倩 高庆平 +3 位作者 李丹 刘莉 李燕 杨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40-746,共7页
天冬氨酰蛋白酶(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 1,BACE1)作为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潜在靶点,其抑制剂的开发已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以59个氨基恶唑啉呫吨类BACE1抑制剂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分子相似性指... 天冬氨酰蛋白酶(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 1,BACE1)作为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潜在靶点,其抑制剂的开发已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以59个氨基恶唑啉呫吨类BACE1抑制剂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comparative molecular similarity index,Co MSIA)和分子对接方法,深入挖掘影响抑制剂活性的特征结构,以及抑制剂与BACE1间的结合模式和作用力类型,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新型抑制剂并预测其活性。Co MSIA模拟结果表明,由立体场、静电场、疏水场和氢键供体场4个场组合建立的构效关系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0.48,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ncv2=0.94,外部预测相关系数Rpre2=0.85;通过分子对接,发现抑制剂占据了靶标的S3、S1和S2'位点,与BACE1之间的结合主要是通过氢键作用力和π-π堆积作用实现的;占据S2'位点的R取代基是立体场、静电场和疏水场影响的敏感区域,氨基恶唑啉核心官能团是氢键供体场的敏感区域。基于以上分析获得的抑制剂特征结构信息及其与蛋白质受体的作用机制,成功设计出了新的分子并预测了抑制活性。实验所得模型和信息,为后续新型BACE1抑制剂的结构优化和改造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恶唑呫吨类衍生物 BACE1抑制剂 特征结构 相互作用机制 分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油脂肪酸组成分析和甘三酯结构判定 被引量:16
4
作者 傅伟昌 顾小红 +2 位作者 陶冠军 汤坚 蒋再良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6期964-968,982,共6页
采用2-氨基-2-甲基丙醇(2-amino-2-methylpropanol,AMP)衍生化、GC/MS法分析桐油的脂肪酸组成:软脂酸3.41%,硬脂酸3.71%,油酸7.07%,亚油酸7.51%,亚麻酸1.31%,十八碳共轭三烯酸73.19%,未定出成分3.80%;采用RP-HPLC/APCI-MS法分离桐油中... 采用2-氨基-2-甲基丙醇(2-amino-2-methylpropanol,AMP)衍生化、GC/MS法分析桐油的脂肪酸组成:软脂酸3.41%,硬脂酸3.71%,油酸7.07%,亚油酸7.51%,亚麻酸1.31%,十八碳共轭三烯酸73.19%,未定出成分3.80%;采用RP-HPLC/APCI-MS法分离桐油中的甘三酯组分,并根据特定甘三酯断裂生成的特征甘二酯离子的丰度比初步判定主要甘三酯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油 甘三酯 共轭三烯酸 GC/MS 恶唑啉衍生物 RP—HPLC/APCI—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癞葡萄籽油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傅伟昌 盘赛昆 +2 位作者 顾小红 汤坚 蒋再良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9-82,共4页
采用2-氨基-2-甲基丙醇(AMP)衍生化,GC/MS法分析癞葡萄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为:软脂酸1.65%,硬脂酸31.78%,油酸5.52%,亚油酸3.86%,十八碳共轭三烯酸55.13%,未定出成分2.07%。癞葡萄籽油的主要成分为十八碳脂肪酸,其中十八碳不饱... 采用2-氨基-2-甲基丙醇(AMP)衍生化,GC/MS法分析癞葡萄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为:软脂酸1.65%,硬脂酸31.78%,油酸5.52%,亚油酸3.86%,十八碳共轭三烯酸55.13%,未定出成分2.07%。癞葡萄籽油的主要成分为十八碳脂肪酸,其中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占64.51%。AMP衍生化GC/MS法可对不饱和脂肪酸双键的位置准确定位,将癞葡萄籽油中的3种共轭三烯酸的顺反异构体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癞葡萄籽油 苦瓜 共轭三烯酸 GC/MS 噁唑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