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恶势力犯罪的基本特点及量刑与法律控制——以刑事判决书为样本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潘金贵 李国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119-128,共10页
恶势力犯罪具有成员相对固定、组织规模较小以及近半数成员有前科劣迹的组织结构特点和实施罪种多元化、侵害法益聚合化的行为特点。同时,恶势力犯罪还具有组织存续时间较短、犯罪事实明确的危害性特点。恶势力犯罪的量刑受是否主犯、... 恶势力犯罪具有成员相对固定、组织规模较小以及近半数成员有前科劣迹的组织结构特点和实施罪种多元化、侵害法益聚合化的行为特点。同时,恶势力犯罪还具有组织存续时间较短、犯罪事实明确的危害性特点。恶势力犯罪的量刑受是否主犯、是否赔偿或取得被害人谅解、组织存续时间等因素影响,其中犯罪人是否属于主犯、是否赔偿或取得被害人谅解等是影响量刑的主要因素。总体而言,恶势力犯罪量刑的罪刑均衡性较低。受恶势力'标签效应'等因素作用,是否立功、是否自首等因素对量刑的影响微弱。鉴于此,恶势力犯罪的法律控制应坚持打早打小与强化社会支持系统并重的方案,应酌量增加量刑影响因素中的法律成分,并准确评价各项影响因素的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势力犯罪 扫黑除 量刑 罪刑均衡 犯罪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黑恶势力犯罪基础问题的重新审视--以共同犯罪与有组织犯罪为界域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海滢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1-78,共8页
黑恶势力犯罪追求非法控制社会的天性,决定了对其治理必然具有政治与法律双重意义。在不断完善黑恶势力犯罪治理的法律体系,推进黑恶势力犯罪治理的广度与深度的同时,有必要重新审视其间涉及的基础问题。在厘清黑恶势力犯罪与共同犯罪... 黑恶势力犯罪追求非法控制社会的天性,决定了对其治理必然具有政治与法律双重意义。在不断完善黑恶势力犯罪治理的法律体系,推进黑恶势力犯罪治理的广度与深度的同时,有必要重新审视其间涉及的基础问题。在厘清黑恶势力犯罪与共同犯罪、有组织犯罪的关系的基础之上,明确普通恶势力、恶势力犯罪集团、黑社会性质组织之间的关联与界分,重视预防刑法视域下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的刑法评价对黑恶势力犯罪治理的影响。这些问题是治理黑恶势力犯罪的基础,对其深化研究也将有助于此次专项斗争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 恶势力犯罪集团 势力 有组织犯罪 共同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组织犯罪、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和流氓恶势力犯罪的特征及其认定 被引量:6
3
作者 胡敏 万富海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61-65,共5页
有组织犯罪、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和流氓恶势力犯罪 ,是“严打”整治斗争中要重点打击的犯罪。正确把握这类犯罪的特征 ,界定其相互间的区别 ,对依法“从重、从快”打击犯罪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结合办案实际 ,对这类犯罪的主要特征、... 有组织犯罪、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和流氓恶势力犯罪 ,是“严打”整治斗争中要重点打击的犯罪。正确把握这类犯罪的特征 ,界定其相互间的区别 ,对依法“从重、从快”打击犯罪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结合办案实际 ,对这类犯罪的主要特征、区别及如何认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组织犯罪 团伙犯罪 流氓恶势力犯罪 犯罪特征 黑社会性质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势力犯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震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28,共9页
恶势力犯罪具有组织、行为和危害后果三个方面的特征,不需要具备“过渡性”特征;分为恶势力团伙犯罪和恶势力集团犯罪。目前,实务界对恶势力犯罪三特征中部分术语的认识仍有分歧,导致恶势力犯罪认定标准不一致、侦查取证难度大等问题。... 恶势力犯罪具有组织、行为和危害后果三个方面的特征,不需要具备“过渡性”特征;分为恶势力团伙犯罪和恶势力集团犯罪。目前,实务界对恶势力犯罪三特征中部分术语的认识仍有分歧,导致恶势力犯罪认定标准不一致、侦查取证难度大等问题。因此,需要释明恶势力犯罪立法中意思模糊的术语,确立恶势力犯罪的认定标准,提高实务部门办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完善证人保护制度,构建恶势力犯罪定罪处罚的标准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势力 恶势力犯罪 司法认定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势力犯罪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
5
作者 李小强 金雅兰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8-101,共4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农村恶势力犯罪是影响和谐平安农村建设的毒瘤。农村恶势力犯罪具有主体成份复杂、犯罪故意的突发性、犯罪行为的公开性、发展成势的渐进性等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农村恶势力犯罪是影响和谐平安农村建设的毒瘤。农村恶势力犯罪具有主体成份复杂、犯罪故意的突发性、犯罪行为的公开性、发展成势的渐进性等特点。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控制功能下降、打击惩治不力、宗族关系的消极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薄弱等是恶势力犯罪猖獗的主要原因。只有切实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村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大打击力度、加强农村警务建设,才能遏制农村恶势力犯罪恶性发展的态势,促进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实现农村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恶势力犯罪 特点 影响 成因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势力入刑之合理性思考与具体设计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利子平 薛力铭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1-77,共7页
恶势力作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雏形,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关于办理恶势力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扫黑除恶"的紧张形势,但是想要达到治本的效果,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因此,基于填补刑法立法缺陷... 恶势力作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雏形,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关于办理恶势力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扫黑除恶"的紧张形势,但是想要达到治本的效果,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因此,基于填补刑法立法缺陷和实现对黑恶势力阶梯式打击的需求,有必要将恶势力纳入刑法领域,而且,我国现行的刑事政策和司法解释已为恶势力入刑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将恶势力纳入刑法,可使恶势力这一概念更具明确性,实现罪当其罚,进而避免恶势力犯罪的拔高认定。具体完善方案可在刑法中增设"组织、领导、参加恶势力罪",从而实现对恶势力犯罪的精准打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势力犯罪 合理性 具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