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地下空间恢复韧性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路德春 廖英泽 +4 位作者 曾娇 江媛 王国盛 秦博宇 杜修力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4,共7页
防灾减灾理念及其运用在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安全保障作用,但在自然风险和工程安全风险交织的背景下,无法全面满足城市地下空间未来发展需求;转向以“适灾”为导向的韧性防灾减灾理念,重视城市地下空间的灾后恢复韧性,... 防灾减灾理念及其运用在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安全保障作用,但在自然风险和工程安全风险交织的背景下,无法全面满足城市地下空间未来发展需求;转向以“适灾”为导向的韧性防灾减灾理念,重视城市地下空间的灾后恢复韧性,成为未来发展亟需。本文分析了恢复韧性的内涵和影响因素,从工程、非工程角度阐述了国内外恢复韧性相关研究;重点从结构体系、评价方法、管理机制、空间规划、应急预案等方面,剖析了我国城市地下空间韧性发展现状。研究提出了“三阶段+评价体系”的城市地下空间恢复韧性发展策略,将灾后恢复过程划分为应急救援、恢复重建、规划适应三阶段,分别给出各阶段的恢复目标并为城市地下空间恢复韧性评价体系建设提供依据。研究建议,健全城市地下空间管理规章与应急预案,提高城市地下空间韧性规划水平,推动城市地下空间管理智能化,以促进城市地下空间恢复过程的有序与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防灾减灾 适灾 恢复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天气下含多海上风电场的输配电网分布式韧性恢复调度
2
作者 梁宇涛 林舜江 +2 位作者 俞晓峰 赖信 刘明波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7-458,I0013-I0018,共18页
台风等极端天气灾害给含大量海上风电场(offshore wind farms,OWFs)的输配电网中重要负荷的安全可靠供电带来很大挑战。为了保障灾后重要负荷的快速恢复供电,首先,基于台风天气下强风和雷击造成的故障场景,建立了一个含多OWFs的输配电... 台风等极端天气灾害给含大量海上风电场(offshore wind farms,OWFs)的输配电网中重要负荷的安全可靠供电带来很大挑战。为了保障灾后重要负荷的快速恢复供电,首先,基于台风天气下强风和雷击造成的故障场景,建立了一个含多OWFs的输配电网的韧性恢复调度模型。模型中以最小化总恢复调度成本为目标,全面考虑了输电网、配电网和OWFs中的多种恢复措施,协调优化各种可调度资源,以快速恢复重要负荷的供电,提升台风天气下系统的韧性。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交替迭代的自适应交替方向乘子法将所建立的含大量离散变量的韧性恢复调度模型分解为输电网、每个配电网和每个OWF多个子优化模型的分布式求解,以高效获得最优韧性恢复调度方案。最后,对接入了2个配电网和2个OWFs的修改IEEE 39节点系统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配电网 海上风电场 台风天气 韧性恢复调度 分布式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基础设施韧性发展现状及策略 被引量:9
3
作者 廖英泽 王国盛 +1 位作者 李喆 江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83-1190,共8页
韧性已成为我国新时代城市的新理念,提升城市地下基础设施韧性水平对韧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明确了韧性的内涵,总结了国内外单体建筑和基础设施系统两个尺度的韧性评价方法。结合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韧性... 韧性已成为我国新时代城市的新理念,提升城市地下基础设施韧性水平对韧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明确了韧性的内涵,总结了国内外单体建筑和基础设施系统两个尺度的韧性评价方法。结合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韧性理念下存在的短板,提出既有和新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韧性发展实施路径。对于既有城市地下基础设施,首要任务是评价其功能,建立韧性评价方法;对于新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关键是融合韧性理念的规划和设计,明确恢复路径。最后提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韧性发展策略,从设施、管理、文化、经济和智能5个维度提出相应建议:提升既有和新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韧性;健全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应急管理机制,加强主动管理理念;提升全社会人民韧性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优化地下空间布局,设立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应急专项资金;推进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智能化,辅助管理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基础设施 韧性城市 抗力韧性 恢复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壤区自然灾害刚弹韧性社会评估——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康 岳辉 +4 位作者 梁裕宁 吴丽君 朱萱 钟子豪 丁国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2-280,共9页
[目的]探索建设更加强健、有效的自然灾害刚弹韧性社会途径,为南方红壤区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南方红壤区典型受灾区福建省长汀县为例,从刚性抵御、弹性管控、韧性恢复3个维度构建了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 [目的]探索建设更加强健、有效的自然灾害刚弹韧性社会途径,为南方红壤区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南方红壤区典型受灾区福建省长汀县为例,从刚性抵御、弹性管控、韧性恢复3个维度构建了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评价了2006—2019年长汀县的自然灾害刚弹韧性社会综合水平及一级指标间的耦合协调性,并进行障碍度因子分析。[结果]①长汀县的自然灾害刚弹韧性社会水平经历了由缓慢下降到显著增长的演化过程,在2006—2019年增长了0.4616,总体呈现显著增长趋势。②长汀县自然灾害刚弹韧性社会的刚性抵御水平、弹性管控水平和韧性恢复水平总体呈现显著增长趋势,仅韧性恢复指数在2006—2010年呈明显下降趋势,由0.4020下降至0.2809。③在各项评价指标中,灾害监测能力、治安管理水平、第三产业比重、碳储存能力的下降以及水源涵养功能的减退是限制长汀县自然灾害刚弹韧性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结论]从刚性抵御、弹性管控、韧性恢复3个维度对南方红壤区进行评估能较为有效、准确地反映该地区的自然灾害刚弹韧性社会综合水平。同时,应补齐发展短板,避免自然灾害刚性韧性社会出现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抵御 弹性管控 韧性恢复 自然灾害刚弹韧性社会 福建省长汀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役反应堆压力容器退火处理技术的应用
5
作者 李承亮 陈骏 +2 位作者 邓小云 刘飞华 束国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232-235,241,共5页
介绍了核电站在役反应堆压力容器退火处理技术的原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讨论了退火后材料的韧性恢复程度与再辐照脆化速度两项退火处理的关键参数,展示了退火处理的工程实施方案,比较了俄罗斯与美国设计的反应堆压力容器在实施退火处理... 介绍了核电站在役反应堆压力容器退火处理技术的原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讨论了退火后材料的韧性恢复程度与再辐照脆化速度两项退火处理的关键参数,展示了退火处理的工程实施方案,比较了俄罗斯与美国设计的反应堆压力容器在实施退火处理时的主要差异项,最后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在条件成熟时可适度开展一些必要基础研究工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压力容器 辐照脆化 退火处理技术 韧性恢复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