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自然灾害灾后响应能力评价与地域差异 被引量:39
1
作者 王静爱 施之海 +2 位作者 刘珍 吕红峰 周洪建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3-27,共5页
灾后恢复是减灾管理的重要环节。从灾害系统角度界定了恢复性的概念;构建了由地均粮食产量、单位面积上拥有的病床床位数、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地均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收入、基本建设投资和综合通行能力等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灾后恢复是减灾管理的重要环节。从灾害系统角度界定了恢复性的概念;构建了由地均粮食产量、单位面积上拥有的病床床位数、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地均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收入、基本建设投资和综合通行能力等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灾后恢复能力指数模型;对全国县域单元进行了灾后恢复能力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灾后恢复能力指数Z值呈现“东高西低”的地域差异;贫困县域Z值普遍偏低,西藏、新疆西部、西南云贵地区、北方农牧交错带应是当前进行恢复能力建设的重点区域;城市Z值普遍较高,其地域差异与城市经济水平相对应。研究结果可为自然灾害救助区划提供依据,为减灾县域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恢复响应 恢复能力指数 地域差异 中国 自然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