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恢复生长法和组织褐变法比较几种苹果矮化砧木抗寒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同生 赵国栋 +2 位作者 张新生 李春敏 付友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25,共3页
应用恢复生长法和组织褐变法比较了9种苹果矮化砧木的抗寒性。结果表明:9种矮化砧木萌芽率和冻害指数在各个降温阶段的差异明显,‘GM256’‘辽砧2号’‘77-34’的萌芽率相对较高,降低幅度小;各矮化砧木的冻害指数随着处理温度降低而增加... 应用恢复生长法和组织褐变法比较了9种苹果矮化砧木的抗寒性。结果表明:9种矮化砧木萌芽率和冻害指数在各个降温阶段的差异明显,‘GM256’‘辽砧2号’‘77-34’的萌芽率相对较高,降低幅度小;各矮化砧木的冻害指数随着处理温度降低而增加,以‘SH18’‘SH3’冻害指数最大。通过隶属函数法计算各矮化砧木萌芽率和冻害指数的平均隶属度,得出9种矮化砧木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辽砧2号’>‘GM256’>‘77-34’>‘Mark’>‘SH6’>‘SH40’>‘SH38’>‘SH18’>‘SH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矮化砧木 抗寒性 恢复生长法 冻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酿酒葡萄品种抗寒性比较 被引量:37
2
作者 马小河 唐晓萍 +4 位作者 董志刚 赵旗峰 李晓梅 王敏 任瑞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为了研究现阶段山西省主要酿酒葡萄品种的抗寒力表现,探讨葡萄枝条相关理化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以国家果树种质太谷葡萄资源圃保存的6个酿酒品种为试材,应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计算供试品种的半致死温度(LT50),结合低温处理后供试... 为了研究现阶段山西省主要酿酒葡萄品种的抗寒力表现,探讨葡萄枝条相关理化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以国家果树种质太谷葡萄资源圃保存的6个酿酒品种为试材,应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计算供试品种的半致死温度(LT50),结合低温处理后供试品种芽段萌发率调查结果,综合评价供试品种的抗寒性强弱;同时研究了葡萄枝条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在低温胁迫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根据半致死温度推测得到的酿酒葡萄品种抗寒性排序为:霞多丽>赤霞珠>贵人香>西拉>梅露辄>品丽珠,与低温胁迫后芽段萌发率的排序结果(霞多丽≈赤霞珠>西拉>贵人香>梅露辄>品丽珠)基本吻合;大多数葡萄品种枝条丙二醛、脯氨酸含量伴随低温胁迫呈现规律变化,-20℃时丙二醛含量与相对电解质渗出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43。6个酿酒葡萄品种中,霞多丽、赤霞珠抗寒性表现较强,西拉、贵人香居中,梅露辄、品丽珠抗寒性表现最弱;丙二醛可作为葡萄抗寒性鉴定一个比较可靠的理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电导 恢复生长法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叶杨×胡杨6个杂交种抗寒性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9
3
作者 张东亚 赵蕾 +1 位作者 孙守文 陶秀冬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1-714,共4页
【目的】评价几个优良密叶杨(Populus talassicaKom.)×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杂交种的抗寒能力。【方法】对其一年生休眠枝条进行了低温胁迫试验,采用电导法拟合Logistic方程得出半致死温度(LT50),用恢复生长法进行验证。... 【目的】评价几个优良密叶杨(Populus talassicaKom.)×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杂交种的抗寒能力。【方法】对其一年生休眠枝条进行了低温胁迫试验,采用电导法拟合Logistic方程得出半致死温度(LT50),用恢复生长法进行验证。【结果】8个供试树种中,胡杨的抗寒性最强,6个密叶杨×胡杨杂交种中,胡杂-1和胡杂-2的抗寒性较强,胡杂-35最弱。恢复生长法得到的出芽率排序与半致死温度排序具有一致性。【结论】胡杂-1和胡杂-2具有较好的抗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叶杨×胡杨杂交种 电解质渗出率 LT50 恢复生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砧木及酿酒品种抗寒性比较 被引量:57
4
作者 许宏 王孝娣 +2 位作者 邹英宁 杜中军 翟衡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3年第6期20-23,共4页
利用电解质外渗率法和恢复生长法对11个葡萄砧木品种(3309C、5BB、河岸、110R、Fercal、SO4、1103P、8B、贝达、MRH20、Beaument)和5含酿酒葡萄品种(霞多丽、西拉、赤霞珠、梅鹿辄、香百川)的抗寒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葡萄砧木的抗... 利用电解质外渗率法和恢复生长法对11个葡萄砧木品种(3309C、5BB、河岸、110R、Fercal、SO4、1103P、8B、贝达、MRH20、Beaument)和5含酿酒葡萄品种(霞多丽、西拉、赤霞珠、梅鹿辄、香百川)的抗寒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葡萄砧木的抗寒性明显强于酿酒品种。不同砧木及酿酒品种的抗寒性也存在着明显差别,砧木抗寒性强弱依次为贝达>MRH20、5BB>110R>3309C>SO4>Fercal>河岸葡萄、8B>Beaumont、1103P;酿酒葡萄品种抗寒性强弱依次为香百川>霞多丽、赤霞珠>西拉>梅鹿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砧木 酿酒品种 抗寒性 电解质外渗率 恢复生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新疆主栽果树树种抗寒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蕾 杜研 +3 位作者 刘珩 安鹭 卢明艳 张东亚 《防护林科技》 2017年第10期24-26,共3页
以新疆9个常见果树的1年生休眠枝条为试材,在低温胁迫下测定其电解质渗出率,用Logistic曲线拟合求出拐点温度即半致死温度作为各试材抗寒力评价的参考指标。结果表明:9个树种中西梅和砀山梨的抗寒性最强,黄连木最弱。抗寒性由强至弱为西... 以新疆9个常见果树的1年生休眠枝条为试材,在低温胁迫下测定其电解质渗出率,用Logistic曲线拟合求出拐点温度即半致死温度作为各试材抗寒力评价的参考指标。结果表明:9个树种中西梅和砀山梨的抗寒性最强,黄连木最弱。抗寒性由强至弱为西梅>砀山梨>库尔勒香梨>枣>扎343>新新2>温185>阿月浑子>黄连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 抗寒性 半致死温度 恢复生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叶矮樱越冬防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锐 《中国城市林业》 2013年第5期55-57,共3页
本研究的目的在揭示低温对紫叶矮樱生理活动的影响机理,找出最佳防寒技术措施,解决其在北方冬季栽培的技术难题,促进其在我国的生产和利用。室内实验在-25℃下,规定时间梯度,利用褐变观察法和恢复生长法测定紫叶矮樱抗寒性。室外实验分... 本研究的目的在揭示低温对紫叶矮樱生理活动的影响机理,找出最佳防寒技术措施,解决其在北方冬季栽培的技术难题,促进其在我国的生产和利用。室内实验在-25℃下,规定时间梯度,利用褐变观察法和恢复生长法测定紫叶矮樱抗寒性。室外实验分别对紫叶矮樱进行根颈培土树干裹草处理、喷防冻液处理、树干涂白处理、风障处理、未做防护处理,观察其生长萌动状况和冻伤情况。文中最终得出紫叶矮樱越冬防寒技术序列以防寒效果排序为根颈培土树干裹草技术、风障处理技术、喷防冻液技术、树干涂白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叶矮樱 褐变观察 恢复生长法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川红叶小檗和紫叶小檗抗寒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昕蔓 苏安然 +3 位作者 李玉言 金卓颖 冀伟 王进茂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1年第1期89-94,共6页
以冰川红叶小檗和紫叶小檗当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于12月和3月测定其7个处理温度(4℃、-10℃、-20℃、-30℃、-35℃、-40℃、-50℃)下的相对电导率、电阻抗参数值以及3个处理温度(-10℃、-20℃、-40℃)下的萌芽率,并对电导法、电阻抗图... 以冰川红叶小檗和紫叶小檗当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于12月和3月测定其7个处理温度(4℃、-10℃、-20℃、-30℃、-35℃、-40℃、-50℃)下的相对电导率、电阻抗参数值以及3个处理温度(-10℃、-20℃、-40℃)下的萌芽率,并对电导法、电阻抗图谱法及恢复生长法的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低温处理下的冰川红叶小檗当年生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均低于紫叶小檗;12月份冰川红叶小檗当年生枝条用相对电导率,胞外电阻率(r e)及低频电阻率(r 1)拟合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4.84℃、-31.46℃和-29.47℃,紫叶小檗拟合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8.37℃、-27.12℃和-26.07℃。3月份冰川红叶小檗当年生枝条用相对电导率,胞外电阻率(r e)及低频电阻率(r1)拟合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1.94℃、-29.94℃和-27.98℃,紫叶小檗拟合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6.84℃、-26.08℃和-25.43℃,证明冰川红叶小檗的半致死温度均低于紫叶小檗的半致死温度;12月份不同低温处理下的当年生枝条冰川红叶小檗的萌芽率为85.79%、74.33%和14.77%,紫叶小檗的萌芽率为75.74%、57.65%和8.06%;3月份不同低温处理下的当年生枝条冰川红叶小檗的萌芽率为88.80%、77.77%和16.16%,紫叶小檗的萌芽率为78.92%、68.37%和12.38%。由此表明,冰川红叶小檗的萌芽率均高于紫叶小檗,冰川红叶小檗的抗寒性高于紫叶小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Berberis) 抗寒性 电导 电阻抗图谱 恢复生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市八种彩叶树种冻害调查研究
8
作者 才燕 董然 +2 位作者 刘晓嘉 赵春莉 齐园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108-111,共4页
为促进长春彩叶树种有效利用,选取寒地城市长春市8种常用的彩叶树种(紫叶稠李、紫叶水蜡、金叶风箱果、金叶山梅花、金叶榆、紫叶李、金丝龙爪柳和金山绣线菊)为试验材料,以乡土树种水蜡作对照,初春取茎尖作超薄切片电镜透射观察,测定... 为促进长春彩叶树种有效利用,选取寒地城市长春市8种常用的彩叶树种(紫叶稠李、紫叶水蜡、金叶风箱果、金叶山梅花、金叶榆、紫叶李、金丝龙爪柳和金山绣线菊)为试验材料,以乡土树种水蜡作对照,初春取茎尖作超薄切片电镜透射观察,测定其相关生理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冻害级别和受冻情况。第二年天气回暖时对其材料采集地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观察调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8种彩叶树种冻害情况为紫叶水蜡<紫叶李<紫叶稠李<金叶风箱果<金山绣线菊<金叶榆<金丝龙爪柳<金叶山梅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叶树种 冻害 生长恢复 膜透性 组织活力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品种抗寒性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启翔 《北京林业学院学报》 1985年第2期47-56,共10页
用电导法和生长法测定了梅花38个主要代表品种的抗寒性,并对梅花的系统、类、型的抗寒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杏梅系统比真梅系统抗寒,真梅系统的直脚梅类和垂枝梅类比龙游梅类抗寒。在直脚梅类的六个型中,玉蝶型和绿萼型抗寒性较强,... 用电导法和生长法测定了梅花38个主要代表品种的抗寒性,并对梅花的系统、类、型的抗寒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杏梅系统比真梅系统抗寒,真梅系统的直脚梅类和垂枝梅类比龙游梅类抗寒。在直脚梅类的六个型中,玉蝶型和绿萼型抗寒性较强,朱砂型抗寒弱。垂枝梅类的‘骨红垂枝’同直脚梅类的朱砂型抗寒性相似。对梅花品种抗寒性的季节性变化、同型及同品种在不同栽培地区的差异及其枝条脱水等也进行了一些讨论。提出了在北京地区引种栽培梅花的几点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 品种 抗寒性 比较分析 电导 生长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