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齐口裂腹鱼幼鱼疲劳后游泳特性恢复状况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蔡露 刘国勇 +3 位作者 Rachel Taupier 涂志英 石小涛 黄应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93-998,共6页
以中国地质公园(神农架)野生动物繁育基地提供的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幼鱼(体长为14.0—17.5 cm,体重为39.6—65.6 g)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鱼类游泳特性(Swimming performance)研究装置,运用递增流速法(Stepped velocity te... 以中国地质公园(神农架)野生动物繁育基地提供的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幼鱼(体长为14.0—17.5 cm,体重为39.6—65.6 g)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鱼类游泳特性(Swimming performance)研究装置,运用递增流速法(Stepped velocity test),研究了鱼类疲劳后20d和40d的游泳特性恢复状况。结果表明:(1)在20d内齐口裂腹鱼临界游泳速度(Critical swimming speed,Ucrit)相比于初次测试(20d前)有所降低,20d内的恢复状况较差;而在40d后,临界游泳速度已经基本恢复到最初状况,40d内的恢复状况较好。(2)疲劳后鱼类游泳效率显著下降,并且在40d后无法恢复正常。虽然40d后速度指数低于20d后速度指数,40d后游泳效率高于20d后游泳效率,但是相对于初次测试,40d后游泳效率恢复效果并不明显。(3)齐口裂腹鱼在疲劳后40d内,恢复能力(Recovery capability)无法恢复到正常状况,但由于3次测试中疲劳后过量耗氧(Excess post-exercise oxygen cost,EPOC)波动并不大,说明疲劳对其恢复能力影响并不大。(4)20d后和40d后无氧呼吸时间均较第一次测试时提前,说明疲劳损伤对其有氧呼吸能力产生了持续影响。(5)疲劳对鱼类生态行为(Ecological behavior)影响不明显。研究有利于为鱼道建设提供基础资料,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口裂腹鱼 游泳特性 疲劳 恢复状况 临界游泳速度 生态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水环境中芦苇幼苗对两种底质的生理响应及其恢复状况 被引量:6
2
作者 柏祥 陈开宁 +3 位作者 任奎晓 黄蔚 陈效民 杨华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2-570,共9页
探讨湿地植物对淹水的响应及其恢复生长状况对于湖泊湿地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为对象,研究其在湖泊沉积物(LS)和农田土壤(AS)两种底质上完全淹水一个月内每隔5 d其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rChlc)、丙二醛含量(M... 探讨湿地植物对淹水的响应及其恢复生长状况对于湖泊湿地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为对象,研究其在湖泊沉积物(LS)和农田土壤(AS)两种底质上完全淹水一个月内每隔5 d其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rChlc)、丙二醛含量(MDA)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并分别于淹水后的10、20和30 d对其恢复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缓苗期间生长于LS上芦苇的rChlc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均高于生长于AS上的,淹水后rChlc逐渐下降,20 d后下降趋势更加明显,30 d时LS和AS上芦苇叶片的rChlc分别下降了40.82%和39.49%,MDA则逐渐升高,且生长于AS上的要高于LS上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Y也均逐渐下降,且总体上与rChlc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LS上芦苇叶片的快速光响应曲线(RLCs)在淹水后缓慢下降,至25 d后下降明显,而AS上的则在15 d后即显著下降.淹水胁迫解除后,两种底质上芦苇的rChlc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均逐渐升高,总体上AS上芦苇的增幅大于LS上的,但LS上的各指标仍大于AS上的,而MDA逐渐下降,同样AS上的降幅要大于LS上的;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芦苇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的时间有所增加,淹水30 d的芦苇叶片凋落并萌发出新叶和新的植株,同时LS上芦苇的恢复时间要短于AS上的.可见,淹水抑制了幼苗期芦苇的生长,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抑制程度逐渐加重;淹水时间短时芦苇能较快地恢复生长,淹水时间长时则需要长出新叶和萌发出新的植株来适应生长,同时营养状况良好的底质在增加芦苇耐淹性及加快其淹水后的恢复生长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 芦苇 叶绿素荧光 恢复状况 巢湖 底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低强度有氧运动对中老年韧带松弛恢复状况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丘志康 安彦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7-151,共5页
选择某大型综合医院骨科20名符合标准的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成有氧运动组和对照组,有氧运动组受试者进行12周低强度有氧运动,对照组在实验期间不进行任何运动,饮食与有氧运动组相同。对照组受试者体成分各项指标实验前... 选择某大型综合医院骨科20名符合标准的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成有氧运动组和对照组,有氧运动组受试者进行12周低强度有氧运动,对照组在实验期间不进行任何运动,饮食与有氧运动组相同。对照组受试者体成分各项指标实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氧运动组受试者体重、BMI与对照组和实验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脂百分比和VO_(2max)与对照组和实验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10周低强度有氧运动训练后,有氧运动组韧带紧张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氧运动组ADT和Lachman2度与3度例数明显低于实验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氧运动组ADT和Lachman1度例数明显低于实验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有氧运动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和ROM评分明显高于实验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长期低强度有氧运动有助于中老年韧带松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低强度有氧运动 中老年 韧带松弛 恢复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平县矿区植被恢复状况调查研究
4
作者 隋艳红 常立儒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7期144-145,共2页
通过对辽宁省建平县矿区植被恢复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建平县矿区植被恢复工作的经验与技术措施,方案合理可行,措施科学得当。针对存在认识不足和管理不力等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建平县 矿区 植被恢复状况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湖南泸溪椪柑受冻害特点分析及恢复状况
5
作者 李德金 杨伟军 +3 位作者 周海生 陈怀明 谭育莲 张大东 《湖南农业科学》 2008年第6期124-126,共3页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南方出现了较大强度的低温雨雪天气,致使湖南椪柑主产区泸溪县果园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冻害。通过调查分析,并根据笔者的生产管理经验,采取了积极的技术自救,使受灾果园树势恢复,有效减少了受灾损失。
关键词 泸溪椪柑 冻害特点 恢复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鲜珍馐话鲥鱼
6
作者 潘春华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10期62-63,共2页
鲥鱼被列为长江“四鲜”之首,由于多种原因,其一度濒临灭绝。本文概述了鲥鱼的生物特性和历史趣事,并对资源恢复状况作一简要介绍,以期更多人认识鲥鱼、保护鲥鱼。俗话说:“宁吃鲥鱼一口,不吃草鱼一篓。”鲥鱼,古称“魱鱼”,体扁而长,... 鲥鱼被列为长江“四鲜”之首,由于多种原因,其一度濒临灭绝。本文概述了鲥鱼的生物特性和历史趣事,并对资源恢复状况作一简要介绍,以期更多人认识鲥鱼、保护鲥鱼。俗话说:“宁吃鲥鱼一口,不吃草鱼一篓。”鲥鱼,古称“魱鱼”,体扁而长,色白如银,风姿绰约,腹部具棱鳞,上颌有一缺刻,下颌中间有一突起,鳞片脂肪丰腴,肉质细嫩,味极鲜美,是名贵食用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极鲜 生物特性 食用鱼 鲥鱼 濒临灭绝 恢复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羊围产期饲养管理技术
7
作者 成清萍 《农村新技术》 2024年第10期28-29,共2页
母羊作为提高羊群繁殖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群体,其围产期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围产期是母羊生理状态最为敏感和脆弱的时期,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直接影响到母羊的分娩顺利程度、羔羊的出生质量和成活率,以及母羊产后的恢复状况。因此,深... 母羊作为提高羊群繁殖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群体,其围产期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围产期是母羊生理状态最为敏感和脆弱的时期,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直接影响到母羊的分娩顺利程度、羔羊的出生质量和成活率,以及母羊产后的恢复状况。因此,深入研究母羊围产期饲养管理技术,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饲养管理方案,对于提高母羊繁殖性能、保障羔羊健康成长、促进母羊产后快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管理技术 繁殖效率 围产期 出生质量 羔羊 快速恢复 母羊 恢复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伏阵列建设对荒漠草地植物群落自然恢复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8
作者 吴彤 段媛媛 +3 位作者 李捷 李婕娜 王小正 郭正刚 《草业科学》 2025年第9期2178-2189,共12页
光伏电站建设时受损植被和土壤的恢复是光伏电站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陕西省靖边县建成的“伊当湾100 MW光伏电站”为试验区,分析了光伏建设及其不同光伏阵列类型对植物群落和土壤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植物群落盖度、地上生物... 光伏电站建设时受损植被和土壤的恢复是光伏电站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陕西省靖边县建成的“伊当湾100 MW光伏电站”为试验区,分析了光伏建设及其不同光伏阵列类型对植物群落和土壤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植物群落盖度、地上生物量和Shannon-Wiener指数在板间和未干扰区(CK)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植物群落的盖度、地上生物量和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为板下显著低于未干扰区(P<0.05);土壤容重和含水量在板下显著提高(P<0.05),板间土壤有机碳和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P<0.05)。盖度、地上生物量、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表现为平单轴跟踪光伏阵列板下显著高于固定可调光伏阵列(P<0.05),而两类光伏阵列的板间表现无显著差异。有机碳含量表现为平单轴跟踪光伏阵列板下显著高于固定可调跟踪光伏阵列板下(P<0.05),但两类阵列在板间的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差异。植物群落恢复状况和土壤质量恢复综合评价均表现为板间高于板下。综上,光伏阵列的板下和板间应该依照恢复程度的不同分类施策,平单轴跟踪光伏阵列更有利于荒漠草地的生态恢复。本研究为荒漠草地光伏电站建设中光伏阵列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建设 植物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植被恢复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