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恢复地下水位生态需水量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化齐 蔡焕杰 张鑫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49,共6页
针对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地下水位持续快速下降的现状,以及所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提出了恢复地下水位生态需水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且预测出2000—2019各年恢复地下水位生态需水量。根据民勤绿洲的具体特点提出了恢... 针对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地下水位持续快速下降的现状,以及所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提出了恢复地下水位生态需水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且预测出2000—2019各年恢复地下水位生态需水量。根据民勤绿洲的具体特点提出了恢复持续下降的地下水位、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的一些可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下游地区 恢复地下水位生态需水量 生态环境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矿床疏干区地下水位恢复对岩溶塌陷作用机制的研究——以湖南宁乡大成桥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潘宗源 蒋小珍 +2 位作者 戴建玲 管振德 吴远斌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86-794,共9页
截止2016年底,大成桥疏干区在地下水位恢复过程中共发生了17起岩溶塌陷,文章结合地下水动态监测、水文地质钻探成果以及现场调查资料等,研究地下水恢复特征及其对岩溶塌陷的作用机制,为研究区塌陷的预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研... 截止2016年底,大成桥疏干区在地下水位恢复过程中共发生了17起岩溶塌陷,文章结合地下水动态监测、水文地质钻探成果以及现场调查资料等,研究地下水恢复特征及其对岩溶塌陷的作用机制,为研究区塌陷的预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溶塌陷集中在河流两岸阶地和麻枣冲沟中;岩溶塌陷发生顺序为先补给区后径流区,与地下水恢复动态过程密切相关;区内地下水恢复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不同阶段岩溶塌陷机理可分为渗流潜蚀-气爆效应,负压吸蚀效应,软化增荷-挤压-吸蚀效应和软化-崩解效应等4种力学效应组合,不同力学效应作用下的致塌模式有所不同。其中地下水位在基岩面附近4~5 m范围波动更容易引发岩溶塌陷。目前补给区地下水位标高63.95~71.8m,高于基岩面5~6m;径流区为42.8~57.7m,位于基岩面以下4~17m,因此须密切观测研究区地下水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恢复 时空演化规律 岩溶塌陷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含水层水位恢复数据的多次直线解析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建青 周宏飞 李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246-3250,共5页
提出了一种分析含水层抽水试验中水位恢复数据的新方法。在方法的建立过程中,考虑了地下水位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含水层的的释水系数和贮水系数之间可能存在着的差异。对表示水位恢复阶段降深变化表达式中的两个表达式都采用了相同的简... 提出了一种分析含水层抽水试验中水位恢复数据的新方法。在方法的建立过程中,考虑了地下水位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含水层的的释水系数和贮水系数之间可能存在着的差异。对表示水位恢复阶段降深变化表达式中的两个表达式都采用了相同的简化方式,即对由于持续抽水引起的降深项和停抽时刻开始的虚拟注水引起的降深项,均采用了保留Theis井函数的级数表达式中前三项作为其简化式,简化条件为无量纲时间u1<0.2和u2<0.2。在这样的简化条件下,建立了具有同时能够确定含水层导水系数、贮水系数和释水系数的方法。根据贮水系数和释水系数是否相等,可以判断含水层水位下降与水位恢复过程的形变是否可逆。最后,通过算例说明了方法的应用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参数 水位恢复试验 数据分析方法 多次直线解析 井函数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水位恢复数据反演越流承压含水层参数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建民 郑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02-1606,共5页
水文地质勘测中,由于水位恢复阶段没有人力和机械因素干扰,由测量数据可以画出平滑的曲线,更适宜于分析水文地质参数,但经典非稳定流Theis公式和Theis水位恢复法所依据的若干假设条件在实际中难以满足。针对越流承压含水层具有补给条件... 水文地质勘测中,由于水位恢复阶段没有人力和机械因素干扰,由测量数据可以画出平滑的曲线,更适宜于分析水文地质参数,但经典非稳定流Theis公式和Theis水位恢复法所依据的若干假设条件在实际中难以满足。针对越流承压含水层具有补给条件而很快稳定以及非稳定抽水阶段流量常"抖动"的特点,论证了利用稳定流量和Hantush-Jacob越流模型计算的可行性,并用扩展的卡尔曼滤波器反演水文地质参数,经文献中历史数据和实地抽水试验检验结果表明,由该方法反演的预测值和实测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承压含水层 单孔 水位恢复 扩展的卡尔曼滤波器 水文地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阶梯流量压水试验水位恢复的含水层参数计算 被引量:2
5
作者 韩东亚 葛晓光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38,共3页
承压含水层阶梯流量井流公式与水位恢复井流公式可解决不同流量变动条件下含水层参数求解。针对野外压水试验中流量与水压难以控制且观测精度低,但阶梯流量压水后水位恢复曲线易于准确观测的特点,根据叠加原理,从非稳定承压含水层阶梯... 承压含水层阶梯流量井流公式与水位恢复井流公式可解决不同流量变动条件下含水层参数求解。针对野外压水试验中流量与水压难以控制且观测精度低,但阶梯流量压水后水位恢复曲线易于准确观测的特点,根据叠加原理,从非稳定承压含水层阶梯流量井流基本公式中推导出阶梯流量水位恢复公式。根据现场阶梯流量压水试验资料进行了含水层参数计算,验证了公式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流量 水位恢复 含水层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稳定抽水试验水位恢复资料确定含水层参数 被引量:25
6
作者 石中平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71-74,共4页
将抽水试验水位恢复过程看成是抽水和等量注水两个相反过程的叠加 ,并根据势函数叠加原理 ,从理论上导出了利用单孔稳定抽水试验水位恢复资料求解含水层参数的新公式 ,包括导水系数(T)、渗透系数 (K )、贮水系数 (S)及重力给水系数 ( μ... 将抽水试验水位恢复过程看成是抽水和等量注水两个相反过程的叠加 ,并根据势函数叠加原理 ,从理论上导出了利用单孔稳定抽水试验水位恢复资料求解含水层参数的新公式 ,包括导水系数(T)、渗透系数 (K )、贮水系数 (S)及重力给水系数 ( μ)等。同时还导出了相对于某一稳定降深下影响半径的计算公式。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单孔抽水试验的水位恢复资料。通过对几个实例进行验算 ,并与经验法计算结果作了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 稳定抽水试验 水位恢复 含水层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观各向同性圆形基坑抽水-水位恢复试验数值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开勇 周香莲 王建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1-855,共5页
为模拟井点抽水引起的圆形基坑内外水头变化以及地面变形,考虑水力特性和力学特性的横观各向同性及地下结构物的影响,建立了轴对称柱坐标系下的饱和-非饱和土固结模型.基于该模型,模拟两组圆形基坑抽水-水位恢复试验,分别研究弹性模量... 为模拟井点抽水引起的圆形基坑内外水头变化以及地面变形,考虑水力特性和力学特性的横观各向同性及地下结构物的影响,建立了轴对称柱坐标系下的饱和-非饱和土固结模型.基于该模型,模拟两组圆形基坑抽水-水位恢复试验,分别研究弹性模量和初始饱和渗透系数的横观各向同性对水头和土体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弹性模量越大时,水头越易改变,土体位移越小;当初始饱和渗透系数越大时,水头变化量和土体位移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基坑 横观各向同性 抽水水位恢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位恢复试验数据估计含水层参数的模糊线性回归法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瑞平 常安定 +1 位作者 郭建青 康瑞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0-214,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含水层水位恢复试验数据进行含水层参数估计,为地下水含水层参数估计提供方法支持。【方法】以现有的直线拟合法为基础,应用模糊数学知识,在考虑了地下水系统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借助正态模糊线性回归推求各含... 【目的】通过分析含水层水位恢复试验数据进行含水层参数估计,为地下水含水层参数估计提供方法支持。【方法】以现有的直线拟合法为基础,应用模糊数学知识,在考虑了地下水系统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借助正态模糊线性回归推求各含水层参数对应的正态模糊数,通过相应的隶属函数最终给出了在不同置信水平下含水层参数的取值区间,并与其他方法的含水层参数估计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基于含水层水位恢复试验数据,通过模糊线性回归,得到了不同置信水平下含水层参数的取值区间,且随着置信水平的增大,参数取值区间不断缩小;实例验证及不同方法估计结果的比较表明,应用正态模糊线性回归法求解含水层参数的方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更符合实际情况。【结论】用基于水位恢复试验数据的模糊线性回归法估计含水层参数,因充分考虑了含水层参数的不确定性,故估计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参数 水位恢复试验数据 模糊线性回归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脆弱区采煤沉陷扰动下生态水位恢复程度解析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士亮 张文慧 +2 位作者 王傲 郑雨生 毛德强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9-167,共9页
生态脆弱区生态水位变异程度对区域生态地质环境保护至关重要。煤层采动下生态水位势必发生变异,当前研究集中于采动潜水渗漏下生态水位下降,极少考虑潜水不渗漏/采煤沉陷扰动下生态水位恢复程度。为此,采用地下水动力学、地下水位实测... 生态脆弱区生态水位变异程度对区域生态地质环境保护至关重要。煤层采动下生态水位势必发生变异,当前研究集中于采动潜水渗漏下生态水位下降,极少考虑潜水不渗漏/采煤沉陷扰动下生态水位恢复程度。为此,采用地下水动力学、地下水位实测、数理统计、综合分析等方法,提出以“判别煤层采动下潜水渗漏状态→实测采煤工作面生态水位变化→建立生态水位恢复程度井流解析模型→预测不同生态水位恢复时间→对比不同生态水位恢复时间解析值与实测值”为思路的解析方法,研究生态脆弱区采煤沉陷扰动下生态水位恢复程度。结果表明:(1)基于“关键层位置+薄板理论+土拱效应+下行裂隙”建立了采动覆岩–土结构下导水裂隙发育高度计算方法,克服了现有经验公式未考虑土层效应导致的预测精度不足,结合残余隔水层厚度与潜水渗漏状态,实现了采动潜水渗漏状态判别;(2)采煤沉陷扰动下实测生态水位呈现“先迅速下降–缓慢回升–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但采后生态水位不能完全恢复至采前状态;(3)建立了采煤沉陷扰动下生态水位恢复程度井流解析模型,预计生态水位3个不同恢复程度的恢复时间解析值,对比于实测值,两者时间误差均小于10%;(4)从地表地形地貌、大气降雨补给、潜水含水层补径排、矿区井下疏放水等角度探讨了采后生态水位未完全恢复至采前状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矿区 潜水渗漏状态 生态水位 井流模型 水位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邱集煤矿四五灰含水层水位恢复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礼威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55,共5页
针对邱集煤矿11#煤层掘进过程中四五灰顶板出水原因、四五灰含水层水文地质变化、重要边界条件和垂向补给通道的位置等问题,以矿区地下含水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四五灰含水层水位恢复资料,采用FEELOW软件建立了三维地下水水流数值模型模拟... 针对邱集煤矿11#煤层掘进过程中四五灰顶板出水原因、四五灰含水层水文地质变化、重要边界条件和垂向补给通道的位置等问题,以矿区地下含水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四五灰含水层水位恢复资料,采用FEELOW软件建立了三维地下水水流数值模型模拟并计算四五灰含水层疏干水量。模拟结果表明井田区域浅部四五灰富水性及渗透性较好,四五灰非均质各相异性明显,矿井东南部区域的渗透性强于东北部区域的渗透性;浅部、中部、深部四五灰含水层疏干正常水量为3620m3/h、3930m3/h、4130m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五灰含水层 地下水水流 数值模拟 水位恢复 疏干水量 邱集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近浅埋煤层开采潜水位动态相似模型试验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涛 李文平 +2 位作者 常金源 都平平 高颖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2-726,共5页
以陕北水位波动区域工作面为背景,采用设计的固液耦合模型进行相似模拟,观测了煤层回采过程中离层发育、导水裂隙带高度、关键隔水黏土层下沉量、潜水位动态变化及煤层停采后水位恢复过程,研究了水位波动区域潜水位动态变化机制。试验... 以陕北水位波动区域工作面为背景,采用设计的固液耦合模型进行相似模拟,观测了煤层回采过程中离层发育、导水裂隙带高度、关键隔水黏土层下沉量、潜水位动态变化及煤层停采后水位恢复过程,研究了水位波动区域潜水位动态变化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水位波动区域煤层回采造成基岩弹性变形和隔水黏土层塑性变形是模拟附加应力-应变场的关键,而含水砂层的水理性质是模拟采动渗流场的关键;随着煤层的回采,基岩亚关键层的依次弯曲产生离层并最终破断,而隔水黏土层伴随着覆岩的破断、垮落保持了稳定性并逐渐形成下沉盆地,潜水位随着下沉盆地的逐步形成发生周期性骤降,同时由于含水砂体的较强流动性、补给性,离层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趋于闭合,这使得潜水位进一步下降;煤层停采后,由于潜水的侧向补给,水位在初期恢复较快,后期水位恢复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浅埋煤层 水位 动态变化 水位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外水域虚拟验潮站水位推算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俞成明 王德江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3,33,共5页
港口航道图测绘期间出于潮位控制的需要,除了利用长期验潮站外需要另设其他短期/临时验潮站。如何深入利用常设短期验潮站积累的历史水位资料以有效减少验潮工作量,已成为海洋测绘实践需解决的现实课题。基于港口长期验潮站与常设短期... 港口航道图测绘期间出于潮位控制的需要,除了利用长期验潮站外需要另设其他短期/临时验潮站。如何深入利用常设短期验潮站积累的历史水位资料以有效减少验潮工作量,已成为海洋测绘实践需解决的现实课题。基于港口长期验潮站与常设短期验潮站的历史同步实测水位资料,采用潮汐差分订正与余水位传递技术,实现了一种精度可靠的港外水域虚拟验潮站水位恢复方法。归纳了港口短期验潮站进行潮汐差分订正的适用条件,列出了采用该种虚拟水位技术恢复水位方法的计算步骤。实例验证及精度评估表明,经潮汐差分订正后的虚拟验潮站采用“天文潮位+邻近验潮站传递余水位法”恢复水位的推算精度,可以满足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测绘 差分订正 水位 虚拟验潮站 恢复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下水位昼夜波动估算地下水蒸散量 被引量:2
13
作者 贾伍慧 尹立河 +3 位作者 张俊 王晓勇 徐丹丹 张燕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6-70,74,共6页
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蒸散发量(ETG)是地下水重要的源汇项之一,利用地下水位昼夜波动估算ETG具有数据获取简单、成本低、不确定参数较少等优势,其中Loheide方法精确度最高,且能够计算小时尺度的ETG。以毛乌素沙地实测地下水位为基础,改... 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蒸散发量(ETG)是地下水重要的源汇项之一,利用地下水位昼夜波动估算ETG具有数据获取简单、成本低、不确定参数较少等优势,其中Loheide方法精确度最高,且能够计算小时尺度的ETG。以毛乌素沙地实测地下水位为基础,改进了Loheide方法计算地下水蒸散发过程中水位恢复速率的计算方法,估算了小时尺度的ETG,并分析了植被生长季节ETG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利用前日20:00至05:00估算水位恢复速率可以获取精确度高的ETG;利用改进的Loheide方法估算的研究区2012年6—9月平均每日ETG分别为3.92、3.62、4.15、2.95 mm/d,该估算结果与ET0相关性较好,精确度较高;植物生长季ETG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气温、净辐射、植被蒸腾和土壤含水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Loheide方法 地下水蒸散发 地下水位昼夜波动 水位恢复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侏罗系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白垩系覆岩水资源恢复动态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雷利剑 乔伟 +3 位作者 袁中帮 牛云飞 田野 黄阳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54-1063,共10页
永陇矿区崔木煤矿特厚煤层(12~18 m)综放开采期间,顶板白垩系离层水害及相应防治水措施均对洛河组优质水资源造成较大影响,研究洛河组水位动态恢复可为煤炭资源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提供参考。利用离层发育层位判别公式和离散元软件UDEC... 永陇矿区崔木煤矿特厚煤层(12~18 m)综放开采期间,顶板白垩系离层水害及相应防治水措施均对洛河组优质水资源造成较大影响,研究洛河组水位动态恢复可为煤炭资源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提供参考。利用离层发育层位判别公式和离散元软件UDEC对离层发育位置及其动态发育过程进行分析,在采前-采动-采后水位监测、井下涌突水分析和理论分析基础上,首先通过配线法求取了洛河组水文地质参数,然后利用Theis公式建立了洛河组水位动态恢复模型,最终获得了矿井水位动态恢复时间。结果表明:洛河组底部砂砾岩与砂质泥岩界面间产生了规模较大且相对封闭的空腔型离层,工作面出水点降至最低水位可看作是虚拟抽水井以定流量Q在tp时间内抽水造成的降落漏斗,其恢复过程可理解为以流量Q继续抽水一直延续到t时刻的降深和从停抽时刻起以流量Q注水t-tp时间的水位抬升的叠加。基于修正的Theis公式得到洛河组水位降至最低点所需时间为7.9459 d,水位恢复90%所需时间为35.6090 d,与工作面实测结果相近,且洛河组水位在初始阶段恢复较快,而在后期则恢复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采煤 洛河组 离层积水 疏放水 水位恢复 Theis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源煤矿大型群孔放水试验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承斌 杨淼 骆云秀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0-33,共4页
为了查明恒源煤矿-600m水平开采受底板高承压太灰含水层的威胁情况,基于地下水井流理论,对太灰含水层进行了大型群孔干扰放水试验,并对此次放水试验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承压水完整井定流量非稳定流理论,采用配线法、Jacob直... 为了查明恒源煤矿-600m水平开采受底板高承压太灰含水层的威胁情况,基于地下水井流理论,对太灰含水层进行了大型群孔干扰放水试验,并对此次放水试验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承压水完整井定流量非稳定流理论,采用配线法、Jacob直线法和水位恢复法等方法对其水文地质参数进行计算和确定。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区域内灰岩含水层具有总体统一的地下水流场,含水层渗透性较好,部分断层起到了一定的隔水作用,径流条件较好,补给较充分,水力坡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水试验 水文地质参数 配线法 Jacob直线法 水位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曲线拟合法和Aquifertest水文地质求参 被引量:8
16
作者 杜川 梁秀娟 +2 位作者 张茜 陈章 李文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21,25,共4页
抽水试验是获取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主要方法,求参结果直接影响对调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和地下水开发利用。传统求参方法存在主观影响大、求参时间长、易受外界影响和抽水阶段数据的不足等问题。通过全程曲线拟合法和Aquifertest软... 抽水试验是获取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主要方法,求参结果直接影响对调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和地下水开发利用。传统求参方法存在主观影响大、求参时间长、易受外界影响和抽水阶段数据的不足等问题。通过全程曲线拟合法和Aquifertest软件分别从配线法和水位恢复法两个角度进行求参,并结合全程曲线拟合法确定最终取值。结果表明,采用Aquifertest软件求参便捷、准确,与水位恢复法求参结果的差异相对较小,全程曲线拟合法求参值具有唯一性和可靠性,多种方法结合求参能更真实反映水文地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试验 水文地质参数 Aquifertest软件 配线法 水位恢复 全程曲线拟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前丘陵区基岩裂隙水赋存的非均一性和易疏干性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光辉 严明疆 +2 位作者 刘春华 冯慧敏 王金哲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4-109,共6页
针对太行山东簏丘陵区地下水能否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基于探采结合的大量深井抽水及水位恢复试验资料,采用量化对比分析方法,揭示了研究区基岩裂隙水赋存非均一性和开采易疏干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仅不同井位区之间地下水赋存具有空... 针对太行山东簏丘陵区地下水能否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基于探采结合的大量深井抽水及水位恢复试验资料,采用量化对比分析方法,揭示了研究区基岩裂隙水赋存非均一性和开采易疏干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仅不同井位区之间地下水赋存具有空间非均一性,而且,各井孔内的不同深度也存在明显差异:在抽水时间小于70min时段,ZKs-3井的水位降深大于ZKs-2井的降深;70min之后,随着抽水时间增加,ZKs-2井的水位降深大于ZKs-3井的降深,且二者之差逐渐增大,表明ZKs-2井位的含水系统上部富水性较强、下部富水性较弱,ZKs-3井位的含水系统上部富水性较弱、下部富水性较强。不同井位含水系统具有不同的开采易疏干性:随着抽水试验轮次的增加,ZKs-2井的最大水位降深和水位恢复所需时间依次增加,但每次水位都能完全恢复至初始水位状态;ZKs-3井的水位未能完全恢复至初始水位状态,且至初始水位的距离依次增大,但每次水位恢复至稳定状态所用的时间没有明显变化。因此,合理设计井的结构与布局是防止山丘区地下水疏干性开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丘陵区 基岩裂隙水 水位降深与水位恢复 非均一性 易疏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井流抽水含水层参数计算及富水性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丰英 许光泉 +1 位作者 赵宏海 梁修雨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4-45,共2页
针对目前单孔稳定流求参存在的问题,在分析新生界松散含水层条件及三次降深抽水过程基础上,利用其抽水试验恢复阶段的数据,分别求得各含水层多个参数,其值真实地反映了含水层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求得降深与流量关系,通过其参... 针对目前单孔稳定流求参存在的问题,在分析新生界松散含水层条件及三次降深抽水过程基础上,利用其抽水试验恢复阶段的数据,分别求得各含水层多个参数,其值真实地反映了含水层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求得降深与流量关系,通过其参数值进行分析,间接得出各含水层的富水性程度,其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避免了单孔抽水稳定井流公式带来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段抽水试验 水位恢复 含水层参数 降深与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地质求参实际问题探讨 被引量:7
19
作者 石中平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84-87,共4页
针对野外水力试验常遇到的四种实际情况 ,根据非稳定井流理论和势函数叠加原理导出了它们各自的求参公式。对于单孔稳定抽水试验可用水位达到稳定之前的非稳定资料求参 ;而提水试验可通过把提水过程概化为连续的非稳定抽水过程 ,再利用... 针对野外水力试验常遇到的四种实际情况 ,根据非稳定井流理论和势函数叠加原理导出了它们各自的求参公式。对于单孔稳定抽水试验可用水位达到稳定之前的非稳定资料求参 ;而提水试验可通过把提水过程概化为连续的非稳定抽水过程 ,再利用其水位恢复资料求参 ;其它两种情况也是利用稳定之前的非稳定资料和水位恢复资料求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试验 提水试验 水位恢复 水位降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水安全挑战与应对战略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赵勇 王庆明 +6 位作者 王浩 何凡 李海红 翟家齐 刘蓉 胡鹏 王静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8,共11页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承载压力最大、水生态系统受损最严重的区域之一,面向地区未来发展需求,系统研判水安全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目标的科技保障。本文较为系统地梳理了有关京津冀地...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承载压力最大、水生态系统受损最严重的区域之一,面向地区未来发展需求,系统研判水安全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目标的科技保障。本文较为系统地梳理了有关京津冀地区的国家重大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生态保护要求,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水安全现状、面临的形势以及有关重大科学问题。研究表明,①水资源供需矛盾是京津冀地区水安全保障的首要问题,未来区域水资源大概率将持续衰减1×10^(9)~2×10^(9) m^(3),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需调水量为3.9×10^(9)~6×10^(9) m^(3)以保障区域水系统安全;②针对区域河湖萎缩干涸、地下水超采严重的水生态现状,提出了河湖生态保护修复布局建议,明确了分区“健康地下水位”,即在恢复地下水埋深方面,山前平原区为8~20 m、中部平原区为3~5 m、城市区为6~10 m、东部沿海区为2~3 m;③针对防洪达标率低、蓄滞洪区启用难度大等地区防洪体系的薄弱环节,可加强常态与应急统筹管理,提前布局超标洪水等应对措施。相关研究立足京津冀地区新发展方位,着力形成前瞻且可操作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京津冀地区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任务的推进实施提供基础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水安全 水资源高效利用 地下水位恢复 河湖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