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另行诉讼”抑或“恢复执行”?——论执行和解争议的救济方式 被引量:4
1
作者 田海鑫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7年第7期74-80,共7页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并不能解决所有因履行执行和解协议而产生的争议。在执行和解的事项超出了原裁判中的诉讼请求、执行和解涉及第三方权益、当事人因达成执行和解而不能适用执行程序、执行和...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并不能解决所有因履行执行和解协议而产生的争议。在执行和解的事项超出了原裁判中的诉讼请求、执行和解涉及第三方权益、当事人因达成执行和解而不能适用执行程序、执行和解协议履行完毕后产生争议等四种情况下,执行和解争议具有可诉性。申请执行人主张因受欺诈、胁迫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时,不应恢复执行,而应另行诉讼。应当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多数情况下另行诉讼与恢复执行二者能够殊途同归。此外,允许对执行和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也是立法的应予完善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和解 另行诉讼 恢复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恢复执行期限计算方法的价值取向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剑明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73-75,共3页
我国法院执行机关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第267条规定的理解和实践操作均存在分歧,这一分歧不仅造成执法的不统一现象,同时,也使执行申请人的实体权益受到限制或... 我国法院执行机关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第267条规定的理解和实践操作均存在分歧,这一分歧不仅造成执法的不统一现象,同时,也使执行申请人的实体权益受到限制或剥夺。从理论上深入剖析该问题发现,这一分歧关系到诉讼执行程序的设计、制定和操作过程应否追求诉讼价值取向的平衡和目标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执行期限 计算方法 价值取向 民事诉讼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执行程序中的举证义务 被引量:1
3
作者 奚强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8,共2页
关键词 执行程序 执行 被申请人 举证义务 当事人举证 执行工作 民诉法 生效法律文书 法律后果 恢复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执行和解的审查与效力 被引量:1
4
作者 卢青梅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8-48,共1页
执行和解的审查与效力卢青梅(黄浦区人民法院):执行和解是在执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处分自己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行为,常见有三种:一是被执行人暂无履行义务的能力需延期或分期履行的;二是申请执行人撤销部分申请;三是采取以物... 执行和解的审查与效力卢青梅(黄浦区人民法院):执行和解是在执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处分自己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行为,常见有三种:一是被执行人暂无履行义务的能力需延期或分期履行的;二是申请执行人撤销部分申请;三是采取以物抵债或作价还款的办法变通执行,若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和解 和解协议 双方当事人 原生效法律文书 申请执行 强制执行 人民法院 法律效力 诉讼权利 恢复执行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