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恒速压汞的特低—超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长3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32
1
作者 蔡玥 赵乐 +5 位作者 肖淑萍 张磊 龚嘉顺 孙磊 孙阳 康丽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5,113,共4页
为明确特低—超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与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首次采用恒速压汞技术,结合常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恒压压汞分析等多种测试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延长组长3超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为明确特低—超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与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首次采用恒速压汞技术,结合常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恒压压汞分析等多种测试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延长组长3超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3储层孔隙以残余粒间孔和溶蚀粒间孔为主,发育低排驱压力—粗喉道型、较低排驱压力—较粗喉道型、中排驱压力—中喉道型、较高排驱压力—较细喉道型、高排驱压力—细喉道型5种孔隙结构类型。恒速压汞测试结果表明:储层的平均孔隙半径为100~200μm,为中孔—小孔型,个别为大孔型,孔隙分布曲线偏粗态;平均喉道半径为0.2~0.7μm,主要为微细喉道,喉道分布曲线偏细态。延长组特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与孔隙半径关联性较差,主要受平均喉道半径及其分布形态的控制,并进而影响特低—超低渗透储层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速压汞特低—超低渗透储层 孔隙结构 长3油层组富县探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恒速压汞技术的特低—超低渗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特征 被引量:105
2
作者 高辉 解伟 +2 位作者 杨建鹏 张创 孙卫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6-211,214,共7页
基于恒速压汞测试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特低、超低渗砂岩储层的微观孔喉特征进行了分析,定量表征了孔喉特征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特低、超低渗储层的孔隙半径分布特征相似,介于100-200μm之间,峰值基本在140μm左右;相对于... 基于恒速压汞测试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特低、超低渗砂岩储层的微观孔喉特征进行了分析,定量表征了孔喉特征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特低、超低渗储层的孔隙半径分布特征相似,介于100-200μm之间,峰值基本在140μm左右;相对于特低渗储层而言,超低渗储层的喉道分布范围更窄,小于1μm的喉道含量较高,变化更为敏感,孔喉半径比分布范围较宽,喉道进汞饱和度受渗透率影响较大;特低、超低渗储层孔喉特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喉道上。总体毛细管压力曲线表现出3个变化阶段,渗透率不同,各阶段受孔隙和喉道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处于中后期的超低渗储层更应注重喉道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喉 储层品质 恒速 -超低渗砂岩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恒速压汞法的低渗透储层分形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时宇 齐亚东 +1 位作者 杨正明 黄延章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8-90,共3页
由于实验手段的限制,常规的孔隙分形结构研究无法得到储层孔道和喉道数量,影响了研究的可靠性。根据恒速压汞所提供的低渗透储层孔喉数量参数,分析了孔道和喉道的分布规律,推导了用分形维数表征的单个喉道渗透率贡献率、平均喉道半径以... 由于实验手段的限制,常规的孔隙分形结构研究无法得到储层孔道和喉道数量,影响了研究的可靠性。根据恒速压汞所提供的低渗透储层孔喉数量参数,分析了孔道和喉道的分布规律,推导了用分形维数表征的单个喉道渗透率贡献率、平均喉道半径以及微观均质系数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储层中孔道与喉道分布分属2个不同的体系,其中喉道分布符合分形结构,而孔道不符合。喉道分布的分形维数与渗透率相关性较差。绝大部分低渗透储层喉道分形维数越大,储层非均质性越强,开发难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速 分形 渗透储层 孔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邮凹陷南断阶特低渗透油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分类评价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桂玲 孙军昌 +2 位作者 熊生春 何英 皇甫晓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41,113,共5页
针对高邮凹陷南断阶特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较差、不同区块开发难易程度差异较大等问题,综合应用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离心实验及油水驱替等实验技术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油水渗流机理及核磁共振可动流体百分数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根据五... 针对高邮凹陷南断阶特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较差、不同区块开发难易程度差异较大等问题,综合应用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离心实验及油水驱替等实验技术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油水渗流机理及核磁共振可动流体百分数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根据五元分类系数法对不同区块进行了储层评价和分类优选。结果表明,南断阶特低渗透油藏泰州组储层物性优于阜宁组,不同渗透率储层喉道发育特征差异较大而孔道分布特征基本相同,渗透率越小则微孔隙越发育;储层主流喉道半径与渗透率之间具有较好的指数关系。泰州组和阜宁组储层可动流体百分数平均值分别为67.2%和32.9%,阜宁组可动流体百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陈2、竹墩、许庄、方巷和徐31区块。水驱过程中油相渗透率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而急剧减小,但水相渗透率增加幅度很小,水驱油效率平均值为54.1%;水驱后储层较大孔隙空间仍含有一定量残余油,而微小孔隙中的原油基本未被驱替出来。研究区特低渗透油藏不同区块储层开发难易程度从低到高依次为:竹墩区块泰州组,陈2、许庄、竹墩、方巷和徐31区块阜宁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油藏 储层评价 恒速 核磁共振 油水相渗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树林油田特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学武 杨正明 +2 位作者 刘霞霞 李树铁 孙玉平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08-510,共3页
利用恒速压汞技术对榆树林油田二、三类储层孔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类储层喉道半径较大,三类储层喉道半径细小。储层的喉道分布是决定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喉道分布差异是决定榆树林油田二、三类储层开发难度和开发效果差异的主... 利用恒速压汞技术对榆树林油田二、三类储层孔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类储层喉道半径较大,三类储层喉道半径细小。储层的喉道分布是决定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喉道分布差异是决定榆树林油田二、三类储层开发难度和开发效果差异的主要因素,三类储层动用难度大主要是由于其喉道细小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速 孔隙结构 喉道 渗透储层 榆树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喉与可动流体变化特征 被引量:19
6
作者 高辉 孙卫 +1 位作者 高静乐 宋广寿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9-93,共5页
基于核磁共振、恒速压汞实验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微观孔喉与可动流体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表明,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可动流体参数、喉道特征参数变化幅度大,孔隙参数差异小。微观孔喉对可动流体参数的... 基于核磁共振、恒速压汞实验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微观孔喉与可动流体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表明,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可动流体参数、喉道特征参数变化幅度大,孔隙参数差异小。微观孔喉对可动流体参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喉道特征的变化上,喉道半径越小,可动流体参数衰减越快。孔喉比较大、分布范围宽是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可动流体含量低,可动用程度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孔隙、喉道进汞饱和度与可动流体参数之间均表现出了非常好的相关性,表明有效孔隙、喉道体积越大,可动流体含量越高,可动用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动流体含量 孔喉 核磁共振 恒速 渗砂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储层水驱前后储层特征变化规律及机理研究——以长庆油田白209井区长6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17
7
作者 何文祥 谭文才 马超亚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59,共4页
长庆油田白209井区长6油层组储层为特低渗储层。为研究特低渗储层水驱开发后储层特征变化规律,选取该井区内相同层位、深度接近的岩心进行水驱前后储层特征变化规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水驱后粘土矿物总量减少;伊利石相对、绝对含量减少... 长庆油田白209井区长6油层组储层为特低渗储层。为研究特低渗储层水驱开发后储层特征变化规律,选取该井区内相同层位、深度接近的岩心进行水驱前后储层特征变化规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水驱后粘土矿物总量减少;伊利石相对、绝对含量减少;伊/蒙混层相对、绝对含量增加;绿泥石相对含量稍有增加、绝对含量减少。水驱后岩石的孔隙结构更加复杂,孔喉分布不集中,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增强,渗透率变差。另外,润湿性试验结果显示注水后储层空气渗透率减少,吸水量增加,吸油量减少,水润湿指数增加,油润湿指数减少,储层岩石润湿性向亲水方向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储层 试验 伊/蒙混层 孔喉结构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砂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兆林 王凤 +5 位作者 许爽 侯涛 马雄 王睿 胡桂林 吴彤 《石化技术》 CAS 2022年第10期152-154,156,共4页
以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分析为基础,通过常规压汞结合更为先进的恒速压汞测试开展安塞油田长6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精细表征,并探讨孔隙结构特征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结构可... 以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分析为基础,通过常规压汞结合更为先进的恒速压汞测试开展安塞油田长6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精细表征,并探讨孔隙结构特征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结构可划分为Ⅰ类为低排驱压力—中小孔喉型、Ⅱ类较低排驱压力—小孔喉型、Ⅲ类中排驱压力—细孔喉型、Ⅳ类高排驱压力—微孔喉型4种。孔喉平均半径、孔喉中值半径以及分选系数、最大进汞饱和度均与物性呈正相关关系,歪度系数、均值系数与物性呈负相关,退汞效率、结构系数与物性无明显相关性。恒速压汞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储层物性主要受控于喉道的大小及其分布形态,因此实现喉道的有效开发及合理保护可在低渗透储层开发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速 渗透储层 孔隙结构 安塞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方法协同表征特低渗砂岩储层全孔径孔隙结构——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砂岩储层为例 被引量:33
9
作者 欧阳思琪 孙卫 黄何鑫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5-604,共10页
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实验在表征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时存在局限性,其结果与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到的特征吻合度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更加精细地刻画孔喉分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砂岩储层样品为例,提... 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实验在表征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时存在局限性,其结果与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到的特征吻合度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更加精细地刻画孔喉分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砂岩储层样品为例,提出了多方法协同表征全孔径孔喉结构的方法。利用高压压汞所得毛管压力曲线与核磁共振联合高压压汞计算所得的伪毛管压力曲线对比,根据喉道分类分别计算吸附喉、微喉、细微喉、中细喉对应的孔隙空间的连通比。根据核磁共振实验原理,利用公式实现横向弛豫时间向孔径的转换,公式中比表面积利用高压压汞计算,弛豫率利用恒速压汞对比核磁共振T_2谱标定,将协同计算所得孔喉分布结果与对应的孔喉连通比相乘得到不同尺度喉道及孔隙连通空间分布曲线。结果显示:吸附喉连通比最低,其他类型的喉道连通比较高,且差异不大。喉道分布范围(0.003~3.661μm)较恒速压汞结果变大,孔隙半径(0.8~91.4μm)减小,孔喉比(16.4~58.6)减小,与铸体薄片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基本相符。说明多种方法协同计算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高压压汞喉道与孔隙的叠加以及恒速压汞的计算误差,更接近于储层真实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速 核磁共振 孔径分布 孔隙结构 渗透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储层驱油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庞振宇 李艳 +3 位作者 王蓓蕾 黄春霞 段伟 姚振杰 《非常规油气》 2017年第4期76-81,共6页
利用真实砂岩水驱油试验、恒速压汞、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试验手段,研究分析特低渗储层的驱替类型、剩余油赋存状态及影响驱油效率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驱替类型主要有指状驱替型、网状驱替型和均匀驱替型,残余油类型以... 利用真实砂岩水驱油试验、恒速压汞、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试验手段,研究分析特低渗储层的驱替类型、剩余油赋存状态及影响驱油效率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驱替类型主要有指状驱替型、网状驱替型和均匀驱替型,残余油类型以油膜残余油、绕流残余油为主,少见孔隙边缘及角隅残余油和卡断残余油。影响驱油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微观孔隙结构及其非均质性、水驱倍数、驱替压力。孔隙结构特征参数中,孔喉半径比与驱油效率呈负相关关系,喉道半径平均值与驱油效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孔喉半径比对驱油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在一定注水压力范围内,增大水驱倍数与注水压力,可以改善孔隙连通性,提高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驱油效率 恒速 驱替类型 孔喉半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储层压裂液稠化剂损害实验评价方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建坤 郭和坤 +3 位作者 吴春方 雷琛 万有余 赵亮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8-103,共6页
稠化剂作为水基压裂液中最主要的添加剂,关系到压裂液的增稠、流变、损害等性能,影响压裂效果。定性分析稠化剂对储层损害的原因及程度,探讨其损害机理极其重要。选用渗透率为0.164×10^(-3)~0.386×10^(-3)μm^2的砂岩气藏岩... 稠化剂作为水基压裂液中最主要的添加剂,关系到压裂液的增稠、流变、损害等性能,影响压裂效果。定性分析稠化剂对储层损害的原因及程度,探讨其损害机理极其重要。选用渗透率为0.164×10^(-3)~0.386×10^(-3)μm^2的砂岩气藏岩心为实验岩心,通过对实验液体的分解处理,结合常规流动实验手段和平行岩样比对方法,设计了研究压裂液稠化剂对储层损害机理的新方法,定性评价了胍胶压裂液中稠化剂分子引起的储层损害。研究结果表明:充分返排情况下,胍胶压裂液滤液仍会对储层造成42.2%的总损害,其中稠化剂分子引起的损害占总损害的53.8%,是胍胶压裂液对储层损害的主要因素;稠化剂分子引起的损害中,滤饼损害达到76.3%,而岩心基质损害仅占23.7%;岩心基质损害与喉道半径大小及其分布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是不可逆的永久损害,很难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液 稠化剂 渗透 砂岩气藏 储层损害 平行岩样比对 恒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合水地区长3_1储层孔喉结构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廖明光 郭芸菲 +2 位作者 姚泾利 廖纪佳 南郡祥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26,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合水地区长31低渗透砂岩储层物性差、孔喉结构复杂,存在注水开发效率低的问题,基于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技术对孔喉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镜下薄片鉴定及扫描电镜分析,探讨了微观孔喉结构的成因。结果表明:依据高压压汞...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合水地区长31低渗透砂岩储层物性差、孔喉结构复杂,存在注水开发效率低的问题,基于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技术对孔喉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镜下薄片鉴定及扫描电镜分析,探讨了微观孔喉结构的成因。结果表明:依据高压压汞实验结果可将储层孔喉发育程度分为较好、适中及较差等3类,依据恒速压汞实验结果可将储层分为Ⅰ类大孔中细喉型、Ⅱ类大孔细喉型和Ⅲ类大孔微细喉型等3类;不同孔喉结构储层孔隙特征相似,喉道特征差异明显,储层物性受单位体积有效孔隙体积与喉道参数影响,其中孔隙度主要受单位体积有效孔隙体积、单位体积有效喉道体积和单位体积有效喉道数量影响,渗透率主要受单位体积有效孔隙体积和喉道半径影响;Ⅰ类、Ⅱ类、Ⅲ类储层孔喉比依次增大,孔喉配置关系依次变差,孔喉比与渗透率负相关性好;微观孔喉结构受胶结作用、溶蚀作用控制,胶结作用越弱,溶蚀作用越强,孔喉结构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储层 恒速 孔喉结构 长31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庆地区长6储层微观孔喉特征及对物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淼 孙卫 +3 位作者 刘登科 赵煜 王斌 张帆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6年第10期106-110,共5页
为了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特征差异与物性的关系,笔者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储层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先进的恒速压汞技术,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渗透性砂岩储层的微观孔喉分布特征,... 为了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特征差异与物性的关系,笔者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储层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先进的恒速压汞技术,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渗透性砂岩储层的微观孔喉分布特征,明确了孔隙结构微观特征对储层渗流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华庆地区长6储层孔喉分布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孔隙半径分布相对集中,而喉道半径及孔喉半径比分布特征差异较明显。渗透率越低,喉道半径分布区间越小,孔喉半径比分布范围越宽,孔喉非均质性越强。对渗透率影响较大的喉道特征参数为:平均喉道半径、孔喉半径比、分选系数及主流喉道半径。说明研究区储层品质及渗流特征主要受喉道大小及分布的控制,喉道的发育程度及非均质性严重制约着长6储层的渗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速 微观孔喉 物性 渗透砂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4+5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成 郑庆华 +3 位作者 张三 柳益群 汪伶俐 梁晓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9-736,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延长组长4+5以成岩型低渗透储层为主,常规方法较难评价该类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品质。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分析等方法对影响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恒速压汞方法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延长组长4+5以成岩型低渗透储层为主,常规方法较难评价该类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品质。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分析等方法对影响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恒速压汞方法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进行了定量表征。研究表明:镇北地区长4+5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机械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越弱,长石溶蚀作用越强烈,粒间孔和溶蚀孔越发育,孔喉连通性越好,渗透率越大;微观孔隙结构和渗透率受大于0.12μm的喉道控制明显,主要表现为平均喉道半径越大,渗透率越大,孔喉半径比越小,微观孔隙结构越好,储层品质因子越大,试油产液量越高,尤其当平均喉道半径小于1.60μm时。喉道是影响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品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速 储层品质因子 微观孔隙结构 渗透储层 延长组 镇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庄油田花17断块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骆瑛 徐莎 +1 位作者 杨鹏 张亚蒲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1年第3期5-7,11,共4页
喉道分布是决定储层渗流性质的主要因素,如果储层渗透率主要由较大的喉道所贡献,那么流体的渗流通道大,渗流阻力小,渗流能力强,储层的开发潜力大。反之,如果储层渗透率主要由细小的喉道所贡献,那么流体的渗流阻力就大,渗流能力弱,储层... 喉道分布是决定储层渗流性质的主要因素,如果储层渗透率主要由较大的喉道所贡献,那么流体的渗流通道大,渗流阻力小,渗流能力强,储层的开发潜力大。反之,如果储层渗透率主要由细小的喉道所贡献,那么流体的渗流阻力就大,渗流能力弱,储层的开发难度加大。利用恒速压汞技术对花庄油田花17断块储层微观孔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17断块主流喉道半径基本小于2μm,属细微喉道,较难动用,油井自然产能低,储层为三类储层,开发难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速 微观孔隙结构 喉道半径 渗透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