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酸对恒电荷土壤表面电荷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廖丽霞 胡红青 贺纪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66-870,共5页
低分子量有机酸在土壤中随着各种有机物的分解和生物的生命活动不断形成、转化并累积,形成一些较高浓度的有机酸微区,影响养分的生物有效性和根际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随着根际化学的兴起,根际土壤化学和元素行为越来越引起广大土壤科学工... 低分子量有机酸在土壤中随着各种有机物的分解和生物的生命活动不断形成、转化并累积,形成一些较高浓度的有机酸微区,影响养分的生物有效性和根际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随着根际化学的兴起,根际土壤化学和元素行为越来越引起广大土壤科学工作者的关注[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电荷土壤 有机酸 表面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电荷土壤及可变电荷土壤与离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ⅢCu^(2+)和Zn^(2+)的吸附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明岗 季国亮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5-231,共7页
研究了3种典型可变电荷土壤和4种典型恒电荷土壤在不同pH和不同浓度下单纯及共存体系中Cu2 + 和Zn2 + 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两类土壤对Cu2 + 或Zn2 + 的吸附量均随平衡浓度增加而增大,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当Cu2 + 、Zn2 +... 研究了3种典型可变电荷土壤和4种典型恒电荷土壤在不同pH和不同浓度下单纯及共存体系中Cu2 + 和Zn2 + 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两类土壤对Cu2 + 或Zn2 + 的吸附量均随平衡浓度增加而增大,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当Cu2 + 、Zn2 + 浓度一定时,pH升高使Cu2 + 、Zn2 + 吸附量增大,但当pH >5时,Cu2 + 、Zn2 + 吸附量随pH变化甚微,出现一个接近最大吸附量的“平台”。当添加Cu2 + 、Zn2 + 浓度相同,但二种离子的总浓度不同时,平衡液的Cu2 + /Zn2 + 浓度比均小于1,说明两类土壤对Cu2 + 的吸附选择性大于Zn2 + ,且这种趋势不因pH和离子浓度而改变。当Cu2 + 、Zn2 + 共存时,使可变电荷土壤的Zn2 + 吸附量减小约70 % ,是恒电荷土壤降低量的约1.5倍;可变电荷土壤吸附一个Cu2 + 或Zn2 + 时所释放H+ 的平均数,明显大于恒电荷土壤者,说明可变电荷土壤对Cu2 + 及Zn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电荷土壤 可变电荷土壤 ZN^2+ CU^2+ 浓度 吸附特征 添加 吸附量 吸附等温式 吸附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电荷土壤胶体对Cu^(2+)、Pb^(2+)的静电吸附与专性吸附特征 被引量:41
3
作者 杨亚提 张一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2-109,共8页
供试土壤胶体对Cu2 +、Pb2 +的吸附强度用pH50 值表示 ,其大小次序为 :土 >黄绵土、黑垆土 >黄褐土。离子强度实验和表面络合反应机制证明恒电荷土壤胶体对Cu2 +、Pb2 +的吸附含有专性吸附 ,n值可作为判断专性吸附与静电吸附比... 供试土壤胶体对Cu2 +、Pb2 +的吸附强度用pH50 值表示 ,其大小次序为 :土 >黄绵土、黑垆土 >黄褐土。离子强度实验和表面络合反应机制证明恒电荷土壤胶体对Cu2 +、Pb2 +的吸附含有专性吸附 ,n值可作为判断专性吸附与静电吸附比例的特征值 ,低pH值时 ,以水解 -络合吸附为主 ;高pH值时 ,以水解 -络合与沉淀吸附为主。静电吸附和专性吸附的比例与pH有关 ,各土壤胶体专性吸附百分数大小为 :黄褐土 >土 >黑垆土 >黄绵土。不同土壤胶体在同一介质中对Cu2 +、Pb2 +的固有络合常数logKintM 值及固有络合ΔG m 负值大小次序与吸附强度大小一致。在定pH定浓条件下 ,考虑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时 ,土壤胶体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过程可用BDM等温式描述。供试土壤胶体对Cu2 +、Pb2 +专性吸附ΔG m 的大小与固有络合ΔG m 接近且大小次序也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电荷土壤胶体 CU^2+ PB^2+ 静电吸附 专性吸附特征 表面络合 重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电解质体系下恒电荷土壤胶体扩散双电层中滑动层厚度的计算 被引量:2
4
作者 丁武泉 朱启红 +6 位作者 王磊 罗雅雪 李强 朱华玲 胡斐南 朱龙辉 李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9-868,共10页
土壤胶体颗粒表面滑动层厚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参数。利用Gouy-Chapman理论推导得到单一电解质体系中滑动层厚度计算公式,测得三种紫色土胶体颗粒表面电位值和ζ电位值,通过计算得到滑动层厚度值。结果表明:(1)在2∶1型电解质体系中三种... 土壤胶体颗粒表面滑动层厚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参数。利用Gouy-Chapman理论推导得到单一电解质体系中滑动层厚度计算公式,测得三种紫色土胶体颗粒表面电位值和ζ电位值,通过计算得到滑动层厚度值。结果表明:(1)在2∶1型电解质体系中三种紫色土胶体表面电位和zeta电位绝对值均远低于1∶1型电解质体系,两种单一电解质体系下三种紫色土表面电位值随电解质浓度变化差异要远大于zeta电位值;(2)两种单一电解质体系下三种紫色土胶体滑动层均离双电层中Stern层较远,而与Gouy层靠近,并且在2∶1电解质体系中的滑动层厚度要远低于1∶1电解质体系;(3)三种紫色土胶体颗粒随着电解质浓度升高,其滑动厚度均变薄。不同表面电位土壤胶体颗粒,在电解质浓度较低时,它们的滑动层厚度差异显著;当电解质浓度较高时,它们的滑动层厚度之间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层厚度 恒电荷土壤 胶体颗粒 表面电位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电荷土壤及可变电荷土壤与离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Ⅱ.共存体系中Cl^-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6
5
作者 徐明岗 季国亮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1-169,共9页
对 3种可变电荷土壤和 4种恒电荷土壤在陪伴阳离子分别为Na+、K+、NH+4 、Mg2 +、Ba2 +、Al3+和共存SO2 -4下Cl- 的吸附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供试土壤的Cl-吸附量顺序均为AlCl3>BaCl2 和MgCl2 >KCl和NH4 Cl>NaCl,其中可变... 对 3种可变电荷土壤和 4种恒电荷土壤在陪伴阳离子分别为Na+、K+、NH+4 、Mg2 +、Ba2 +、Al3+和共存SO2 -4下Cl- 的吸附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供试土壤的Cl-吸附量顺序均为AlCl3>BaCl2 和MgCl2 >KCl和NH4 Cl>NaCl,其中可变电荷土壤的差异较大。不同电解质溶液中Cl- 吸附量的顺序与土壤所带正电荷量的顺序一致。Langmuir方程的K值较小 ,且在不同介质中的差异不大。随SO2 -4浓度的增大 ,可变电荷土壤对Cl- 的吸附量减少 ,平衡液的pH值增大 ,而恒电荷土壤则变化甚微 ,说明共存的SO2 -4使可变电荷土壤的表面负电荷增加 ,但对恒电荷土壤则影响不大。这些结果说明 ,Cl- 以电性吸附的机理不因介质而变。可变电荷土壤在一价阳离子存在时 ,除土壤本身所带的正电荷外 ,还有一价阳离子吸附后产生的正电荷以及由此引起的对Cl- 的协同吸附。在二、三价阳离子存在时 ,还有Cl- 的离子对吸附 ,而恒电荷土壤在所有介质中 ,似乎总是以与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可变电荷土壤 恒电荷土壤 离子 氯离子 相互作用 共存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电荷土壤和可变电荷土壤动电性质的研究 Ⅰ.阳离子吸附和pH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成保 季国亮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54-360,共7页
本工作研究了阳离子吸附和pH对恒电荷土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和黑土)和可变电荷土壤(砖红壤)动电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砖红壤在不同溶液中的ζ电位随pH升高由正值变为负值,均有一个等电点(IEP);pH>5时,在不同溶液之... 本工作研究了阳离子吸附和pH对恒电荷土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和黑土)和可变电荷土壤(砖红壤)动电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砖红壤在不同溶液中的ζ电位随pH升高由正值变为负值,均有一个等电点(IEP);pH>5时,在不同溶液之间砖红壤ζ电位的变化顺序为:MnCl2>ZnCl2≥CaCl2>NaCl。作为恒电荷土壤的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和黑土在不同溶液中的ζ电位均为负值,没有等电点;ζ电位-pH曲线的形状随土壤、电解质和pH而异。阳离子吸附后使土壤粘粒的ζ电位正移。阳离子专性吸附对ζ电位的贡献△ζ在不同土壤、不同离子之间的顺序如下:砖红壤K+<Zn2+<Ca2+<Cu2+<Mn2+,黄棕壤和黑土Ca2+<K+<Mn2+<Cu2+<Z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吸附 PH 恒电荷土壤 可变电荷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电荷土壤与可变电荷土壤对Cl^-和NO_3^-吸附的差异及其机理
7
作者 徐明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2-28,共7页
对 3种可变电荷土壤和 4种恒电荷土壤在不同 pH、不同浓度、不同相伴阴阳离子下混合体系中Cl-和NO-3的吸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在Cl-和NO-3 共存体系中 ,Cl-比例增大使可变电荷土壤Na+ 吸附量及OH-释放量增加 ,而对恒电荷土壤影响不... 对 3种可变电荷土壤和 4种恒电荷土壤在不同 pH、不同浓度、不同相伴阴阳离子下混合体系中Cl-和NO-3的吸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在Cl-和NO-3 共存体系中 ,Cl-比例增大使可变电荷土壤Na+ 吸附量及OH-释放量增加 ,而对恒电荷土壤影响不大。Cl-和NO-3 吸附量随平衡Cl-和NO-3 浓度增加而增大 ,随pH升高而减少。但恒电荷土壤在上述各种条件下对Cl-和NO-3 吸附均相同 ,而可变电荷土壤对Cl-吸附量大于NO-3 的吸附量 ;NO-3 、Cl-的选择系数为 0 5 1~ 0 78,Cl-和NO-3 的相对吸附量分别为 5 6 9%和 43 1%。在不同相伴阳离子下 ,可变电荷土壤平衡溶液Cl-/NO-3 比值均小于 1,且为Na+ >K+ >Ca2 + >Mg2 + >Fe3 + ;而恒电荷土壤Cl-/NO-3比值为 1左右 ,且不受阳离子类型的影响。由此认为 ,Cl-和NO-3 在两类土壤中均以电性吸附为主 ,恒电荷土壤对Cl-和NO-3 的亲合力及吸附机理相同 ;而可变电荷土壤对Cl-的亲合力 >NO-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 NO3^- 竞争吸附 可变电荷土壤 恒电荷土壤 氯离子 硝酸根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有机酸对恒电荷和可变电荷土壤吸附Cu^(2+)的影响 被引量:31
8
作者 胡红青 刘华良 贺纪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2-237,共6页
以恒电荷土壤(黄褐土和黄棕壤)和可变电荷土壤(红壤和砖红壤)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乙酸、草酸、酒石酸和柠檬酸对土壤吸附重金属铜离子(Cu2 + )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酒石酸浓度下,土壤对酒石酸的吸附量依次为黄棕壤(2 1 8mmolkg-1) >... 以恒电荷土壤(黄褐土和黄棕壤)和可变电荷土壤(红壤和砖红壤)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乙酸、草酸、酒石酸和柠檬酸对土壤吸附重金属铜离子(Cu2 + )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酒石酸浓度下,土壤对酒石酸的吸附量依次为黄棕壤(2 1 8mmolkg-1) >红壤(15 4mmolkg-1) >砖红壤(9 5mmolkg-1) ,土壤吸附有机酸后负电荷量增加,相同条件下增幅为砖红壤>红壤>黄棕壤;无有机酸配体时,供试土壤对Cu2 + 的吸附量为黄褐土>黄棕壤>砖红壤>红壤;加入有机酸时,随有机酸浓度增高,土壤对Cu2 + 的吸附一般表现为“峰”形曲线,峰所对应的有机酸浓度因有机酸类型而异,且随土壤可变电荷性质增强而增高;土壤吸附有机酸后对Cu2 + 的次级吸附不同于有机酸与铜共存时的竞争吸附,且因土壤性质表现迥异。这些结果意味着在存在有机酸配体的根际环境中,恒电荷土壤与可变电荷土壤对Cu2 + 的吸附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红壤 可变电荷土壤 黄棕壤 有机酸 恒电荷土壤 土壤吸附 黄褐土 Cu^2+ 重金属离子 吸附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