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恒电流充电曲线技术测量碳钢接地网腐蚀速率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秀丽 杨妮 +1 位作者 骆平 王应高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90-95,共6页
接地网的腐蚀检测可以有效避免由地网腐蚀而引起的电力系统事故的发生,而恒电流充电曲线技术可以快速测量碳钢接地网的腐蚀速率。该文采用限流传感器测量了接地网金属试样在施加不同阶跃电流和不同埋地面积下的恒电流充电曲线,由充电曲... 接地网的腐蚀检测可以有效避免由地网腐蚀而引起的电力系统事故的发生,而恒电流充电曲线技术可以快速测量碳钢接地网的腐蚀速率。该文采用限流传感器测量了接地网金属试样在施加不同阶跃电流和不同埋地面积下的恒电流充电曲线,由充电曲线解析软件得到了试样的极化电阻,通过分析阶跃电流值对极化电阻值的影响以及不同阶跃电流下的响应电位与稳态电位差值的对数和时间的线性相关性,研究了使极化在线性区内的阶跃电流范围;通过分析接地网碳钢试样极化电阻值随试样埋入土壤中面积变化曲线,确定了传感器的有效限流面积。研究表明,施加的阶跃电流值控制在45μA左右时,既保证了极化电位在线性区范围内,又减小了体系响应电位的测量误差;限流传感器的有效测试面积约为20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地网 土壤腐蚀 电流阶跃技术 极化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脉冲恒电流极化技术测量金属腐蚀速率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正宝 林可 杨璋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4年第S1期7-12,共6页
描述了单脉冲但电流极化技术测量金属腐蚀速率的基本原理。研制了微机控制的单脉冲恒电流极化仪,并开发了软件系统。使用这套装置测定了碳钢在中性介质和添加缓蚀剂的中性介质中的腐蚀速率。测量结果和用其他方法所得结果相吻合。
关键词 单脉冲电流极化技术 金属 腐蚀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酸钡薄膜的室温电化学制备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陈连平 肖定全 +4 位作者 毕剑 余萍 杨祖念 于光龙 朱建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7-128,132,共3页
采用恒电流型电化学技术在室温环境下制备出了结晶良好的致密的钼酸钡薄膜;深入研究了沉积时间、pH值对薄膜生长的影响,找到了比较适宜的制备工艺;分析讨论了沉积时间对晶格常数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溶液的碱度调控在13~14之间时,可... 采用恒电流型电化学技术在室温环境下制备出了结晶良好的致密的钼酸钡薄膜;深入研究了沉积时间、pH值对薄膜生长的影响,找到了比较适宜的制备工艺;分析讨论了沉积时间对晶格常数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溶液的碱度调控在13~14之间时,可以通过阳极氧化法得到结晶良好的BaMoO4薄膜;当电流密度为1mA/cm2及电极间距为2cm时,如果要得到致密的薄膜,沉积时间必须在100min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电流技术 电化学 钼酸钡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制备Ba_(1-x)Sr_xWO_4薄膜的工艺研究及分析表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毕剑 肖定全 +5 位作者 高道江 余萍 朱建国 陈连平 杨祖念 张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5-227,230,共4页
 采用恒电流技术直接在金属钨片上制备了白钨矿结构的Ba1-xSrxWO4晶态薄膜;讨论了电流密度、酸度、温度、电解液浓度等工艺条件对薄膜形成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薄膜的晶相;扫描电镜(SEM)研究了薄膜的表面形貌;X射线光电子...  采用恒电流技术直接在金属钨片上制备了白钨矿结构的Ba1-xSrxWO4晶态薄膜;讨论了电流密度、酸度、温度、电解液浓度等工艺条件对薄膜形成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薄膜的晶相;扫描电镜(SEM)研究了薄膜的表面形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薄膜的成分与价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上述工艺条件可以控制沉积薄膜的质量;在室温附近、较低的电流密度、pH值在12~13范围内时,能够制备出结晶良好、表面均匀的Ba1-xSrxWO4固溶体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1-xSrxWO4薄膜 电化学 制备 恒电流技术 XRD SEM XPS 光电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电化学制备钨酸钡多晶薄膜形貌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金晓玲 余萍 +3 位作者 肖定全 陈连平 杨祖念 毕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30-1032,1035,共4页
采用恒电流电化学技术,在一定浓度Ba(OH)2溶液中,于室温环境下在金属钨片上制备了BaWO4多晶薄膜。利用XRD和SEM测试手段分析表征了薄膜的晶相和表面形貌;对比讨论了金属钨片表面质量、电流密度以及溶液浓度对沉积薄膜的表面形貌及晶粒... 采用恒电流电化学技术,在一定浓度Ba(OH)2溶液中,于室温环境下在金属钨片上制备了BaWO4多晶薄膜。利用XRD和SEM测试手段分析表征了薄膜的晶相和表面形貌;对比讨论了金属钨片表面质量、电流密度以及溶液浓度对沉积薄膜的表面形貌及晶粒生长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制得的BaWO4多晶薄膜均具有单一的四方相结构;衬底表面质量对沉积薄膜的表面平整度有很大的影响;电流密度的大小影响晶粒几何尺寸;晶粒显露面族及几何外形因溶液浓度的改变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WO4 恒电流技术 电化学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钨矿结构Ba_(1-x-y)Sr_xCa_yMoO_4晶态薄膜电化学制备机制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祖念 高道江 +4 位作者 毕剑 余萍 陈连平 于光龙 肖定全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4-707,共4页
基于本项目组采用恒电流技术直接在金属钼片上以电化学方法制备具有白钨矿结构的钡、锶、钙(包括其复合体系)钼酸盐(Ba1-x-ySrxCayMoO4)薄膜的实验研究结果,分析了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功能薄膜中的成膜机制,讨论了晶态薄膜电化学制备过... 基于本项目组采用恒电流技术直接在金属钼片上以电化学方法制备具有白钨矿结构的钡、锶、钙(包括其复合体系)钼酸盐(Ba1-x-ySrxCayMoO4)薄膜的实验研究结果,分析了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功能薄膜中的成膜机制,讨论了晶态薄膜电化学制备过程中的电流密度、电解液酸度、沉积温度和溶液浓度等工艺条件对薄膜形成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对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相关薄膜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结构 电化学制备 机制分析 晶态 电化学方法 研究结果 恒电流技术 复合体系 成膜机制 功能薄膜 电流密度 制备过程 工艺条件 溶液浓度 沉积温度 项目组 钼酸盐 电解液 膜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Mn_(0.8)Fe_(0.2)PO_4/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苏婧 吴兴隆 郭玉国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48-1254,共7页
结合溶胶-凝胶和高温固相合成方法成功制备了橄榄石结构的LiMn0.8Fe0.2PO4/C固溶体材料, 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结果表明纳米尺度的LiMn0.8Fe0.2PO4颗粒均匀分散于原位形成的碳导电... 结合溶胶-凝胶和高温固相合成方法成功制备了橄榄石结构的LiMn0.8Fe0.2PO4/C固溶体材料, 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结果表明纳米尺度的LiMn0.8Fe0.2PO4颗粒均匀分散于原位形成的碳导电网络中。将该纳米复合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 充放电曲线中除了对应于Fe3+/Fe2+电对的较短平台(-3.5 V vs Li+/Li)外, 更高电压的长平台(-4.1 V vs Li+/Li)对应于LiMn0.8Fe0.2PO4晶格中Mn随Li+脱出嵌入的氧化还原反应, 该高的电压平台可明显提高相应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此外, 使用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GITT)和电化学阻抗谱(EIS)详细研究了LiMn0.8Fe0.2PO4/C电极中锂的化学扩散行为, GITT和EIS所得的锂化学扩散系数DLi分别为5×10-15 - 1×10-14 cm2/s和1.27×10-13 - 2.11×10-13 cm2/s。研究结果表明, DLi值随测试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工作温度来改善该类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n0 8Fe0 2PO4 C纳米复合材料 电流间歇滴定技术 电化学阻抗谱 锂化学扩散系数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四棱柱状LiFePO4/Ag/RGO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均青 陈俊辉 +2 位作者 余毛省 侯晶晶 卑凤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5-118,124,共5页
以乙二醇作溶剂,采用溶剂热法,调节不同pH,合成了不同形貌的磷酸铁锂(LiFePO4)纳米材料。对其进行银(Ag)/氧化石墨烯(GO)的复合,制得正四棱柱状LiFePO4/Ag/RGO三元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pH条件下合成的LiFePO4/Ag/... 以乙二醇作溶剂,采用溶剂热法,调节不同pH,合成了不同形貌的磷酸铁锂(LiFePO4)纳米材料。对其进行银(Ag)/氧化石墨烯(GO)的复合,制得正四棱柱状LiFePO4/Ag/RGO三元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pH条件下合成的LiFePO4/Ag/RGO三元复合材料均为橄榄石晶型LiFePO4,在pH=10,0.2C倍率放电条件下,LiFePO4/Ag/RGO三元复合材料的放电比容量达到154.06mAh/g,1C条件下5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在9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pH 磷酸铁锂 电化学性能 电流充放电技术 银/氧化石墨烯的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