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化铁正极材料的恒电位电解合成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蒋庆来 杨娟 唐晶晶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29,共7页
氟化铁(FeF_(3))材料因高电压、高容量和低成本等特点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但其高绝缘特性严重制约了储锂性能的有效发挥,而纳米结构化可缩短锂离子扩散路径,有效提升铁基氟化物的电化学活性,但目前合成法技术依赖于复杂... 氟化铁(FeF_(3))材料因高电压、高容量和低成本等特点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但其高绝缘特性严重制约了储锂性能的有效发挥,而纳米结构化可缩短锂离子扩散路径,有效提升铁基氟化物的电化学活性,但目前合成法技术依赖于复杂液相反应与高温处理,难以产业化生产。本研究采用恒电位电解在氟化氢铵(NH_(4)HF_(2))溶液中直接合成纳米氟化铁正极材料,并通过极化曲线与循环伏安技术解析金属铁在氟化氢铵溶液中的电化学氧化路径,得到以下主要结论。极化曲线与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0.58 V(Fe-2e→Fe^(2+))与0.01 V(Fe^(2+)-e→Fe^(3+))为特征氧化电位峰值;在25℃下,控制阳极电位于0.01 V恒电位电解1 h合成氟化铁材料,该材料一次颗粒呈粒状和针状,粒径小于100 nm;该合成材料在2~4.5 V电压范围内,0.1 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20.2 mAh/g,循环1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1.5%,达到碳包覆材料的同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氟化铁 纳米结构化 恒电位电解合成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铕多孔硅的恒电位电解法制备及其光致发光 被引量:2
2
作者 龚孟濂 曾春莲 +3 位作者 石建新 黄伟国 谢国伟 郑婉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50-753,共4页
首次报道掺稀土多孔硅的恒电位电解法和稀土硝酸盐-支持电解质-非乙醇有机溶剂的电解体系.这一新方法和新体系具有易于控制电解产物,可掺入高浓度稀土(1021/cm3以上),自主控制掺入稀土的浓度并显著增强多孔硅室温光致发... 首次报道掺稀土多孔硅的恒电位电解法和稀土硝酸盐-支持电解质-非乙醇有机溶剂的电解体系.这一新方法和新体系具有易于控制电解产物,可掺入高浓度稀土(1021/cm3以上),自主控制掺入稀土的浓度并显著增强多孔硅室温光致发光的优点.研究了溶剂、外加电压、Eu(NO3)3浓度及电解时间对多孔硅(PS)室温光致发光的影响,优化了恒电位电解法制备掺铕多孔硅的条件,获得了室温光致发光强度高于多孔硅的PS∶Eu,实验发现,掺Eu后波长蓝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硅 恒电位电解 光致发光 铕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Fe(Ⅲ)in Na_(2)SiO_(3)-SiO_(2)-Fe_(2)O_(3)molten salt
3
作者 FENG Sen ZHANG Jun-jie +4 位作者 DIOP Mouhamadou Aziz LIU Ai-min WANG Zhao-wen BOCA Miroslav SHI Zhong-n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3024-3033,共10页
The high-temperature requirement for liquid iron smelting via molten oxide electrolysis presents significant challenges.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Fe(Ⅲ)in a novel low-temperature electro... The high-temperature requirement for liquid iron smelting via molten oxide electrolysis presents significant challenges.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Fe(Ⅲ)in a novel low-temperature electrolyte,Na_(2)SiO_(3)-SiO_(2)-Fe_(2)O_(3),utilizing cyclic voltammetry and square wave voltammetry techniques.The results show that Fe(Ⅲ)reduction occurs in two steps:Fe(Ⅲ)+e^(−)→Fe(Ⅱ),Fe(Ⅱ)+2e^(−)→Fe,and that the redox process of Fe(Ⅲ)/Fe(Ⅱ)at the tungsten electrode is an irreversible reaction controlled by diffusion.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Fe(Ⅲ)in the molten Na_(2)SiO_(3)-SiO_(2)-Fe_(2)O_(3)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1248–1278 K are between 1.86×10^(−6)cm^(2)/s and 1.58×10^(−4)cm^(2)/s.The diffusion activation energy of Fe(Ⅲ)in the molten salt is 1825.41 kJ/mol.As confirmed by XRD analysis,potentiostatic electrolysis at−0.857 V(vs.O_(2)/O_(complex)^(2-))for 6 h produces metallic iron on the cath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ten oxide electrolysis(MO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cyclic voltammetry potentiostatic electrolysis diffusion coefficients Fe(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溶解钛金属直接水解法制备纳米TiO_2 被引量:36
4
作者 周幸福 褚道葆 +4 位作者 韩爱杰 顾家山 林昌健 田中群 谭建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7-371,共5页
Metallic titanium was electrochemically dissoluted in absolute ethanol in the presence of Et4N· Br(as electro conductive additive),The electrolyte solution was then directly hydrolysized to obtain nanocrystalline... Metallic titanium was electrochemically dissoluted in absolute ethanol in the presence of Et4N· Br(as electro conductive additive),The electrolyte solution was then directly hydrolysized to obtain nanocrystalline TiO2.The powder obtained was calcined at 720℃ for 1 h.FT IR,Raman spectra,XRD and TEM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 and particle size of the powder.Studies showed that the nanocrystalline TiO2 prepared by this method was of monocline structure with high textural stability and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of 10- 20 nm,and its Raman spectra showed a shift of about 25 cm- 1.The experiments also showed that the product yield could be improved by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under 50- 60℃ ,selecting R4N· Br as conductive additive and preventing titanium anode from being passivated.The electrochemical dissolution of metal anode may be recommanded as a promising technique for the synthesis of nano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阳极 二氧化钛纳米材料 钛配乙酯 水解 拉曼光谱 电化学溶解 恒电位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甲酰胺中钬镍合金的电沉积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宇 刘冠昆 +1 位作者 何凤荣 童叶翔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研究了在二甲基甲酰胺 (DMF)体系中钬的电还原及钬与镍的电解共沉积 .结果表明,由于微量水在电极上还原形成不溶的导电性差的膜层,使钬单独沉积很困难 .恒电位电解用于制备钬镍合金, EDAX,SEM和 XRD用于分析镀层,得到了黑色粘附性... 研究了在二甲基甲酰胺 (DMF)体系中钬的电还原及钬与镍的电解共沉积 .结果表明,由于微量水在电极上还原形成不溶的导电性差的膜层,使钬单独沉积很困难 .恒电位电解用于制备钬镍合金, EDAX,SEM和 XRD用于分析镀层,得到了黑色粘附性好的非晶态钬镍合金镀层,钬的含量可高达 72.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电位电解 二甲基甲酰胺 钬镍合金 电解共沉积 合金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气敏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26
6
作者 胡茜 葛思擘 +1 位作者 王伊卿 李伟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7-78,共2页
主要介绍了电化学气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详细阐述了气敏传感器中的恒电位电解式传感器的结构以及应用电路。利用不同的恒电位电解式传感器能检测酸性、碱性毒气的特点,设计了主动式送风防毒面具的控制系统,成功实现了在不同环境... 主要介绍了电化学气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详细阐述了气敏传感器中的恒电位电解式传感器的结构以及应用电路。利用不同的恒电位电解式传感器能检测酸性、碱性毒气的特点,设计了主动式送风防毒面具的控制系统,成功实现了在不同环境下的过滤通道的切换,从而达到了过滤毒气的目的。此控制系统结构设计巧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敏传感器 恒电位电解式传感器 防毒面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Ⅲ)离子在LiCl-KCl熔盐中的电化学行为及Dy-Ni金属间化合物的选择性制备(英文)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梅 孙婷婷 +3 位作者 刘斌 韩伟 孙扬 张密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9-314,共6页
采用循环伏安、方波伏安和开路计时电位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Dy(III)离子在Li Cl-KCl共晶盐中的电化学行为及Dy-Ni合金形成的电化学机理.循环伏安和方波伏安法研究表明,Dy(III)离子的电化学还原过程为三个电子转移的一步反应.与惰性W电极... 采用循环伏安、方波伏安和开路计时电位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Dy(III)离子在Li Cl-KCl共晶盐中的电化学行为及Dy-Ni合金形成的电化学机理.循环伏安和方波伏安法研究表明,Dy(III)离子的电化学还原过程为三个电子转移的一步反应.与惰性W电极相比,Dy(III)离子在Ni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曲线多出了三对氧化还原峰,是由于Dy与Ni形成了合金化合物,导致Dy(III)离子在活性Ni电极发生了欠电位沉积.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附带能量散射谱(EDS)对恒电位(-1.6,-1.8和-2.0 V)电解制备的Dy-Ni合金进行分析,分别获得了DyNi_5,Dy_2Ni_7和DyNi_2金属间化合物.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电位进行恒电位电解可以有选择性地制备不同的金属间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i金属间化合物 电化学行为 氯化物熔盐 恒电位电解 镍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PbO_2电极在测定COD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谢天 旦德忠 王斌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7-40,共4页
以Ti/PbO2电极作为工作阳极组成的三电极系统,用葡萄糖配制了一系列COD浓度的标准溶液,采用恒电位电解,用测定工作电极上电流的变化值来测定COD的大小。实验确定的最佳测定条件为工作电压1.8V、电解液浓度0.03mol/L、测定时间2.5min;最... 以Ti/PbO2电极作为工作阳极组成的三电极系统,用葡萄糖配制了一系列COD浓度的标准溶液,采用恒电位电解,用测定工作电极上电流的变化值来测定COD的大小。实验确定的最佳测定条件为工作电压1.8V、电解液浓度0.03mol/L、测定时间2.5min;最佳再生条件为再生液浓度0.2mol/L、再生时间2min;COD测定最佳范围为50~350mg/L。发现对葡萄糖水溶液的电解如控制在以上条件下,其COD的浓度值与工作电极上电流的变化值将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并通过对已知浓度标准溶液的测定表明该方法对COD测定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PbO2电极 COD 恒电位电解 电流测定 环境监测 化学需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Cl-KCl熔盐体系中镨(Ⅲ)在镍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梅 李炜 +2 位作者 韩伟 张密林 颜永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662-2667,共6页
采用循环伏安、方波伏安、计时电位和开路计时电位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Pr(Ⅲ)离子在共晶LiClKCl熔盐中Ni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Pr-Ni合金化机理.结果表明,Pr(Ⅲ)离子的电化学还原过程为三电子转移的一步反应.与惰性Mo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曲... 采用循环伏安、方波伏安、计时电位和开路计时电位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Pr(Ⅲ)离子在共晶LiClKCl熔盐中Ni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Pr-Ni合金化机理.结果表明,Pr(Ⅲ)离子的电化学还原过程为三电子转移的一步反应.与惰性Mo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曲线相比,Pr(Ⅲ)离子在活性Ni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上还出现了4对氧化还原峰,表明Pr(Ⅲ)离子在Ni电极上发生欠电位沉积,是由于生成不同的Pr-Ni金属间化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等对恒电位电解的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不同电位下进行恒电位电解时,每个电位上只得到一种Pr-Ni金属间化合物,分别为Pr Ni2,Pr Ni3,Pr2Ni7和Pr Ni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行为 电位沉积 恒电位电解 镨-镍金属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电化学还原-化学发光法测定铀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玲娟 杜建修 +1 位作者 李建军 吕九如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8-350,353,共4页
采用恒电位电解技术,使不具发光活性的铀(Ⅵ),通过自制的流通式碳电解池后,在-0.70V(vs,Ag/AgCl)电位下在线还原为铀(Ⅲ),铀(Ⅲ)与鲁米诺在碱性条件下产生化学发光,从而建立了铀的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方法的线... 采用恒电位电解技术,使不具发光活性的铀(Ⅵ),通过自制的流通式碳电解池后,在-0.70V(vs,Ag/AgCl)电位下在线还原为铀(Ⅲ),铀(Ⅲ)与鲁米诺在碱性条件下产生化学发光,从而建立了铀的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6~1.0×10^-2g·L^-1,检出限2×10^-7g·L^-1,RSD为2.5%(n=13)。该方法用于合成海水中铀的测定,回收率为98.0%~10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恒电位电解还原 铀(Ⅵ Ⅲ) 化学发光法 流动注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III)离子在LiCl-KCl熔体中Bi膜W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姜涛 彭述明 +4 位作者 李梅 裴婷婷 韩伟 孙杨 张密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08-1714,共7页
采用循环伏安、方波伏安、计时电位和开路计时电位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Pr(III)离子在Li Cl-KCl-Bi Cl_3熔体中W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循环伏安和方波伏安的研究表明,Pr在预先沉积的Bi膜电极上发生欠电位沉积是由于生成了Pr-Bi金属间化合物... 采用循环伏安、方波伏安、计时电位和开路计时电位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Pr(III)离子在Li Cl-KCl-Bi Cl_3熔体中W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循环伏安和方波伏安的研究表明,Pr在预先沉积的Bi膜电极上发生欠电位沉积是由于生成了Pr-Bi金属间化合物,导致Pr(III)在Bi膜电极上的还原电位比在W电极上还原电位更正。从开路计时电位曲线可以观察到两相共存的Pr-Bi金属间化合物的两个平台。利用开路计时电位计算了723-873 K温度范围内Pr在Pr-Bi合金中的活度和偏摩尔Gibbs自由能以及Pr-Bi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Gibbs自由能。通过恒电位电解,在液态Bi电极上得到了Pr-Bi合金,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附带能量散射谱(ED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到的Pr-Bi金属间化合物为Pr Bi_2和Pr 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行为 Pr-Bi金属间化合物 电位沉积 热力学性质 恒电位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LiCl-KCl共晶熔体中电化学制备钬镍金属间化合物(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梅 孙婷婷 +4 位作者 韩伟 王珊珊 张密林 颜永得 张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7-182,共6页
采用循环伏安、方波伏安和开路计时电位等方法研究了Ho(Ⅲ)离子在LiCl-KCl共晶熔体中的电化学行为及Ho-Ni合金化机理。在惰性W电极上,Ho(Ⅲ)离子在-2.06 V(vs Ag/Ag Cl)发生电化学还原,该还原过程为3个电子转移的一步反应。与惰性W电极... 采用循环伏安、方波伏安和开路计时电位等方法研究了Ho(Ⅲ)离子在LiCl-KCl共晶熔体中的电化学行为及Ho-Ni合金化机理。在惰性W电极上,Ho(Ⅲ)离子在-2.06 V(vs Ag/Ag Cl)发生电化学还原,该还原过程为3个电子转移的一步反应。与惰性W电极上的循环伏安相比,Ho(Ⅲ)离子在活性Ni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上还出现了3对氧化还原峰,是Ho与Ni形成了金属间化合物,导致了Ho(Ⅲ)离子在活性Ni电极发生了欠电位沉积。在不同的电位进行恒电位电解制备的3个不同的Ho-Ni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等测试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3种合金分别是Ho2Ni17,Ho Ni5和Ho Ni23种合金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行为 钬-镍合金化合物 恒电位电解 镍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Ni合金膜在有机溶剂中的电沉积制备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高仁 童叶翔 刘冠昆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97-1301,共5页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电解法探讨了室温条件下LiClO4二甲基亚砜 (DMSO)体系中Bi Ni合金膜的电化学制备 ;利用SEM ,EDS和XRD分析了沉积膜的微观表面形貌 ,组成和相结构 ;研究了沉积电位、电流密度、主盐浓度以及NiCl2 与Bi(NO3 ) 3 的...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电解法探讨了室温条件下LiClO4二甲基亚砜 (DMSO)体系中Bi Ni合金膜的电化学制备 ;利用SEM ,EDS和XRD分析了沉积膜的微观表面形貌 ,组成和相结构 ;研究了沉积电位、电流密度、主盐浓度以及NiCl2 与Bi(NO3 ) 3 的浓度比对沉积膜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Bi(NO3 ) 3 NiCl2 LiClO4DMSO体系中 ,控制恰当的体系组成和沉积条件 ,可得到表面均匀、附着力强、有金属光泽的灰色非晶态Bi Ni合金膜 ,其中Ni的质量分数可达 1.82 %~ 38.0 8% ,合金膜在 2 6 8℃热处理 1h后 ,可形成晶态的Bi Ni合金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Ni合金膜 有机溶剂 电沉积 制备 循环伏安法 恒电位电解 DM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Pt修饰电极的电色效应及其在滴定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钟平 黄承玲 王青豪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595-596,599,共3页
采用恒电位电解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苯胺修饰电极 (PAn/Pt) ,循环伏安法分析表明 ,该电极在无机酸溶液中是电活性的 ,且随着颜色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电位响应 ,应用于滴定分析中具有灵敏度高、不污染溶液等特点 ,是一种有价值的显色指示电极。
关键词 循环伏安法 PAn/Pt修饰电极 电色效应 滴定分析 聚苯胺修饰铂电极 恒电位电解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亚砜中Er-Co合金膜的电化学制备
15
作者 李高仁 袁定胜 +2 位作者 童叶翔 刘冠昆 徐常威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5-126,共2页
研究了室温条件下ErCl3 _CoCl2 _LiClO4 _二甲基亚砜 (DMSO )体系中的Er_Co在铜电极上的共沉积 ,利用恒电位电解法制备出了Er的不同质量百分含量的Er_Co合金膜 .0 0 8mol/LErCl3 _0 1mol/LCo Cl2 _0 1mol/LLiClO4 _二甲基亚砜溶液在 ... 研究了室温条件下ErCl3 _CoCl2 _LiClO4 _二甲基亚砜 (DMSO )体系中的Er_Co在铜电极上的共沉积 ,利用恒电位电解法制备出了Er的不同质量百分含量的Er_Co合金膜 .0 0 8mol/LErCl3 _0 1mol/LCo Cl2 _0 1mol/LLiClO4 _二甲基亚砜溶液在 - 2 5 8V (vsSCE)时恒电位电解得到了表面均匀、附着力好、有金属光泽的黑色沉积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积 恒电位电解 二甲基亚砜 Er-Co合金膜 组成 形态 电化学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亚砜中电沉积La-Co合金膜的研究(英文)
16
作者 袁定胜 黄开胜 +1 位作者 刘冠昆 童叶翔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4-87,共4页
研究在非水溶剂二甲亚砜中电沉积La-Co合金膜.体系中加入柠檬酸为络合剂,聚乙醇-l000 为添加剂,用于改善沉积层的质量.在沉积过程中,应用了恒电位电解技术和脉冲电解技术.所得La-Co合金膜的表面是光滑,致密,粘... 研究在非水溶剂二甲亚砜中电沉积La-Co合金膜.体系中加入柠檬酸为络合剂,聚乙醇-l000 为添加剂,用于改善沉积层的质量.在沉积过程中,应用了恒电位电解技术和脉冲电解技术.所得La-Co合金膜的表面是光滑,致密,粘附性好和有金属光泽.恒电位电解技术沉积得到的La-Co合金膜中La的质量分数是22.42%~50.29%.脉冲电解技术沉积得到的La-Co合金膜中La的质量分数是1.46%~42.63%.脉冲电解技术沉积得到的La-Co合金膜通过电镜观察发现金属粒子的大小约为 10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亚砜 镧-钴合金膜 电沉积 恒电位电解技术 脉冲电解技术 络合剂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处理氯消毒自动监控报警系统
17
作者 刘甜甜 施云波 修德斌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49,共3页
氯气自动监控报警系统是针对水处理过程氯泄漏问题所研制的。该系统以恒电位电解式传感器为检测前端,以MSP430F149单片机作为核心处理芯片,设计恒电位电路,信号调理电路,二阶报警电路,控制电路及人机监控界面。系统测量范围为0~20 ppm(... 氯气自动监控报警系统是针对水处理过程氯泄漏问题所研制的。该系统以恒电位电解式传感器为检测前端,以MSP430F149单片机作为核心处理芯片,设计恒电位电路,信号调理电路,二阶报警电路,控制电路及人机监控界面。系统测量范围为0~20 ppm(1 ppm=10-6),测量精度达到0.1 ppm.通过实验测试,自动监测系统达到预期的要求,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造纸,水处理等作业现场,能够满足监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电位电解式传感器 自动监控 报警电路 串口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SO和DMSO-尿素体系中制备Pr-Co合金膜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豪 黄开胜 +1 位作者 袁定胜 刘冠昆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38,共4页
研究了室温条件下CoCl2_Pr(CH3SO3)3_TBAP(高氯酸四丁基铵)_DMSO(二甲基亚砜)体系中的Pr_Co在铜电极上的共沉积,选定一系列的阴极电位进行恒电位电解,制备出w(Pr)=38%~42%的Pr_Co合金膜。向DMSO中添加4 0mol·L-1尿素,发现混... 研究了室温条件下CoCl2_Pr(CH3SO3)3_TBAP(高氯酸四丁基铵)_DMSO(二甲基亚砜)体系中的Pr_Co在铜电极上的共沉积,选定一系列的阴极电位进行恒电位电解,制备出w(Pr)=38%~42%的Pr_Co合金膜。向DMSO中添加4 0mol·L-1尿素,发现混合体系的熔点从18 54℃下降至5 35℃,电导率上升,电沉积效果明显提高。通过EDAX分析了合金膜的组成及形态,发现在添加尿素体系中制备出来的Pr_Co合金膜的表面更光滑致密,膜中w(Pr)在18%~2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亚砜 DMSO 镨钴合金 共沉积 恒电位电解 尿素 高氯酸四丁基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