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恒电位法的阀冷却系统铝散热器腐蚀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望平 郑丰 +5 位作者 郝良收 杨跃辉 葛梦昕 李道豫 王圣平 樊友平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5-181,共7页
目前高压直流输电阀冷却系统普遍存在均压电极结垢问题,严重的甚至影响高压直流系统的正常运行。从均压电极结垢的源头即散热器的腐蚀出发,以安顺换流站的换流阀的内冷水系统为对象,基于电化学原理、恒电位法和测试技术,分析铝散热器的... 目前高压直流输电阀冷却系统普遍存在均压电极结垢问题,严重的甚至影响高压直流系统的正常运行。从均压电极结垢的源头即散热器的腐蚀出发,以安顺换流站的换流阀的内冷水系统为对象,基于电化学原理、恒电位法和测试技术,分析铝散热器的腐蚀机理,从温度、悬浮树脂浓度、水流速、溶解氧浓度和PH值5个方面讨论铝散热器腐蚀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得出了抑制铝散热器腐蚀的各因素最佳值,并建设性地提出了改善阀冷系统限制其腐蚀结垢的方法,为解决南方电网其他换流站内冷却水系统的腐蚀结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散热器 腐蚀机理 恒电位法 极化曲线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电位法低浓度苯胺的电化学聚合研究
2
作者 肖跃武 张祖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1852-1856,共5页
对恒电位法低浓度苯胺的电化学聚合进行了研究,推导了受扩散和电极反应同时控制的聚合电流方程式,成功地进行了验证,并对与聚合反应有关的电化学参量a_A、k'_s、D_R进行了测定.
关键词 恒电位法 电化学聚合 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电位阶跃法研究贮氢合金MlNi_(3.75)Co_(0.65)Mn_(0.4)Al_(0.2)中氢的扩散行为 被引量:4
3
作者 原鲜霞 徐乃欣 《电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45-451,共7页
本文用恒电位阶跃法研究了不同放电深度 (DOD)和不同温度下贮氢合金MlNi3.75Co0 .6 5Mn0 .4 Al0 .2 中氢的扩散行为 .结果表明 :室温下该合金中氢的扩散系数随DOD的增大而增大 ,在5 0 %DOD的该合金中 ,氢的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本文用恒电位阶跃法研究了不同放电深度 (DOD)和不同温度下贮氢合金MlNi3.75Co0 .6 5Mn0 .4 Al0 .2 中氢的扩散行为 .结果表明 :室温下该合金中氢的扩散系数随DOD的增大而增大 ,在5 0 %DOD的该合金中 ,氢的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扩散活化能为 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氢合金 扩散系数 电位阶跃 镍氢电池 放电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电流计时电位溶出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瑞 田秋霖 +1 位作者 涂志文 周勤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00-201,共2页
采用玻碳电极 氯化银参比电极 铂对电极三电极系统的恒电流微分计时电位溶出分析 ,在0 .1mol·L- 1HNO3 0 .0 0 5mol·L- 1KNO3介质中 ,银在 - 0 .340V左右呈现良好的氧化溶出峰 ,用此峰可进行银的微分计时电位溶出分析。在 2... 采用玻碳电极 氯化银参比电极 铂对电极三电极系统的恒电流微分计时电位溶出分析 ,在0 .1mol·L- 1HNO3 0 .0 0 5mol·L- 1KNO3介质中 ,银在 - 0 .340V左右呈现良好的氧化溶出峰 ,用此峰可进行银的微分计时电位溶出分析。在 2 .5~ 12 0 μg·L- 1范围内银浓度与峰高呈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为 0 .9992 ,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银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微分计时电位溶出 玻碳电极 环境水样 痕量分析 污染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薄膜的恒电位诱导组装法制备及光学性能
5
作者 董征 刘青 +7 位作者 苏革 柳伟 曹立新 王景 贾波 赵莉丽 宋美芹 刘晓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2期30-33,共4页
采用恒电位诱导组装法,在40℃、2.5V恒电位条件下,在FTO导电玻璃上制备硅薄膜,并分别通过循环伏安曲线(CV)、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对硅薄膜的生长条件、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 采用恒电位诱导组装法,在40℃、2.5V恒电位条件下,在FTO导电玻璃上制备硅薄膜,并分别通过循环伏安曲线(CV)、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对硅薄膜的生长条件、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溶液中用于模板剂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浓度高于其临界胶束浓度并且在一定的正硅酸四乙酯(TEOS)浓度时,才可以得到岛粒状的硅薄膜。由荧光光谱可知,组装成的硅薄膜经过焙烧,可生成氧缺位的SiOx薄膜,其中x≤2。由于氧缺位,在3.8eV光的激发下有2.5eV的光致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位诱导组装 硅薄膜 光学性能 SI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电位库仑法研究硫在有机溶剂中的还原过程
6
作者 谢乃贤 黄义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8年第10期1088-1090,共3页
实验证明,第1步还原E1/2=-0.96V(文中所有的电位均相对于Ag参比电极);第2步E1/2=-1.56V。该体系的特征是伴随的均相反应具有较低的速率常数,在一般的循环伏安法扫描时间内很难觉察到均相反应的进行。若采取时间窗较长的实验方法,将有利... 实验证明,第1步还原E1/2=-0.96V(文中所有的电位均相对于Ag参比电极);第2步E1/2=-1.56V。该体系的特征是伴随的均相反应具有较低的速率常数,在一般的循环伏安法扫描时间内很难觉察到均相反应的进行。若采取时间窗较长的实验方法,将有利于观察伴随均相反应的动力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的还原反应 电位库仑 有机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法制备无机酸掺杂聚苯胺膜及其耐腐蚀性能研究
7
作者 付超 张咏琪 +2 位作者 李磊 刘畅 张宏霞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65-3171,共7页
通过电化学方法在金属表面沉积无机酸掺杂聚苯胺膜,能够有效增强金属的防腐蚀性。掺杂无机酸的种类及不同的电化学制备方法对聚苯胺的结构及防腐性能有显著影响。采用电化学工作站三电极系统在304不锈钢(304 stainless steel,304SS)或IT... 通过电化学方法在金属表面沉积无机酸掺杂聚苯胺膜,能够有效增强金属的防腐蚀性。掺杂无机酸的种类及不同的电化学制备方法对聚苯胺的结构及防腐性能有显著影响。采用电化学工作站三电极系统在304不锈钢(304 stainless steel,304SS)或ITO导电玻璃表面,分别通过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和恒电位法(potentiostatic method,PM)合成硝酸、硫酸及盐酸掺杂的聚苯胺。对聚苯胺的结构进行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并对聚苯胺膜在硫酸溶液中动电位极化曲线及阻抗图谱的分析表明,利用循环伏安法在0.5 mol/L硫酸溶液中得到的掺杂聚苯胺膜抗腐蚀性能最佳,而硫酸和硝酸摩尔比为4∶1的混合酸掺杂制备的聚苯胺也具备优良的金属防腐性能,这是由不同无机酸掺杂聚苯胺的形态结构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无机酸 循环伏安 恒电位法 防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铜的恒电流计时电位溶出法测定
8
作者 陈阳 王俭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30-530,534,共2页
关键词 尿铜 电流计量电位溶出 测定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纳米粒子的电化学形貌调控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9
作者 周容平 郭忠龙 +1 位作者 殷博 朱继华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0-174,共5页
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沉积法成功制备出不同形貌的过渡金属Fe基纳米粒子催化剂,并深入探讨了Fe基纳米粒子表面电沉积的早期生长过程及机制,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化学阻抗谱等技术对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恒电... 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沉积法成功制备出不同形貌的过渡金属Fe基纳米粒子催化剂,并深入探讨了Fe基纳米粒子表面电沉积的早期生长过程及机制,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化学阻抗谱等技术对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恒电位法制备得到的Fe纳米粒子分布均匀且具有立方体结构,其修饰的玻碳电极电活性面积达到1.485 cm^(2),是裸玻碳电极的22倍。对邻苯二酚(CC)和对苯二酚(HQ)的电催化性能实验表明,恒电位法制备得到的Fe纳米粒子修饰电极对HQ和CC的氧化峰电流信号明显高于循环伏安法制备的Fe纳米粒子修饰电极,同时恒电位法得到的Fe纳米粒子修饰电极对两种酚类物质的氧化电位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纳米粒子 电沉积 形貌控制 恒电位法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蚀合金临界点蚀温度标准试验方法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万章 孔韦海 张强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5-109,共5页
对失重法、恒电位法和动电位法三种标准临界点蚀温度(CPT)测定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三种试验方法的特点及适应性,着重研究了不同试验环境和方法对S22053双相不锈钢CPT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试验条件及判定发生点蚀的临界条件有所不同... 对失重法、恒电位法和动电位法三种标准临界点蚀温度(CPT)测定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三种试验方法的特点及适应性,着重研究了不同试验环境和方法对S22053双相不锈钢CPT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试验条件及判定发生点蚀的临界条件有所不同,三种测试方法测得的S22053双相不锈钢的CPT不同,分别为35.6,53.1,55.0℃。失重法采用的试验环境最苛刻,测得的CPT远低于恒电位法和动电位法测得的,且测试时间长,对于单一材料的点蚀形成过程不能准确地描述,但对设备要求低,且操作简单;动电位法和恒电位法对设备要求高,尤其是恒电位法,其升温速率和溶液中的温度梯度对试验结果均存在影响,但二者的测量参数都可较准确地反映材料形成稳态点蚀的临界条件;且恒电位法还具有试样数量少、测试时间短及测得的CPT为一个具体的数值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点蚀温度 失重 电位 恒电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在聚苯胺修饰分散铂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都君华 李伟善 +3 位作者 李红 黄启明 陈红雨 南俊民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5期183-185,196,共4页
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法在铂电极上分别制备了分散铂电极、聚苯胺修饰电极及聚苯胺修饰分散铂电极。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制备电极在0.5mol/LH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以及对甲醇氧化的催化行为。分散铂电极对甲醇氧化的最大电流是4.29mA... 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法在铂电极上分别制备了分散铂电极、聚苯胺修饰电极及聚苯胺修饰分散铂电极。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制备电极在0.5mol/LH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以及对甲醇氧化的催化行为。分散铂电极对甲醇氧化的最大电流是4.29mA,是基体电极(0.069mA)的62.2倍。聚苯胺修饰分散铂电极对甲醇氧化的最大电流(10.2mA)是基体电极的148.0倍,分散铂电极的2.4倍。分散铂对甲醇氧化的催化作用不仅仅是铂面积增大的结果,还存在纳米效应。聚苯胺修饰铂电极对甲醇氧化的催化除存在铂进一步分散使面积进一步增大的因素外,还存在铂与聚苯胺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电极 电催化氧化 循环伏安 恒电位法 甲醇 聚苯胺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化热镀锌镀层结构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红 袁明生 +1 位作者 温乃盟 程国平 《腐蚀与防护》 CAS 2002年第10期436-440,共5页
用恒电位法,采取足够低的电位扫描速度,测定镀层的极化曲线,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合金化热镀锌镀层组织。
关键词 合金化 热镀锌 镀层结构 电化学 研究 恒电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在聚苯胺修饰分散铂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都君华 李伟善 李红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78-83,共6页
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法在铂电极上分别制备了分散铂电极、聚苯胺修饰电极及聚苯胺修饰分散铂电极.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制备电极在0 5mol/LH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以及对甲醛氧化的催化行为.分散铂电极对甲醛氧化的最大电流是6 48mA,... 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法在铂电极上分别制备了分散铂电极、聚苯胺修饰电极及聚苯胺修饰分散铂电极.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制备电极在0 5mol/LH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以及对甲醛氧化的催化行为.分散铂电极对甲醛氧化的最大电流是6 48mA,是基体电极(0 075mA)的86 4倍.聚苯胺修饰分散铂电极对甲醛氧化的最大电流(15 12mA)是基体电极的201 6倍,分散铂电极的2 3倍.分散铂对甲醛氧化的催化作用不仅仅是铂面积增大的结果,还存在纳米效应.聚苯胺修饰铂电极对甲醛氧化的催化除存在铂进一步分散使面积进一步增大的因素外,还存在铂与聚苯胺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电催化氧化 聚苯胺修饰分散铂电极 循环伏安 恒电位法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修饰铂电极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易德莲 秦晓蓉 +2 位作者 刘娟 曹淑超 伍林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59-62,共4页
采用恒电位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酸性水溶液中苯胺在铂电极上电化学聚合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初步探讨了聚合机理。结果表明,用恒电位法合成聚苯胺(PAn)时,电位应控制在0.70~0.85V之间,且苯胺的聚合反应是通过阳离子自由基中间体进行的;... 采用恒电位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酸性水溶液中苯胺在铂电极上电化学聚合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初步探讨了聚合机理。结果表明,用恒电位法合成聚苯胺(PAn)时,电位应控制在0.70~0.85V之间,且苯胺的聚合反应是通过阳离子自由基中间体进行的;用循环伏安法制备PAn膜时,扫描上限一般不超过0.90V。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影响PAn电化学行为的因素及电化学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恒电位法 循环伏安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合成氧化钴/聚苯胺复合膜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牟世辉 林雪 郝建军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25,41,共5页
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对电化学合成氧化钴/聚苯胺复合膜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电化学测试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氧化钴/聚苯胺复合膜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恒电位法制备氧化钴/聚苯胺膜微观呈现为规则片... 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对电化学合成氧化钴/聚苯胺复合膜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电化学测试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氧化钴/聚苯胺复合膜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恒电位法制备氧化钴/聚苯胺膜微观呈现为规则片状形貌,膜层覆盖均匀,其腐蚀电位-0.04 V,腐蚀电流47.42μA,10%HCl点滴腐蚀时间达382 s,10%NaOH点滴腐蚀时间达到364 s,中性盐雾实验48 h未见锈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电位法 氧化钴 耐蚀性 聚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Fe(Ⅲ)in Na_(2)SiO_(3)-SiO_(2)-Fe_(2)O_(3)molten salt
16
作者 FENG Sen ZHANG Jun-jie +4 位作者 DIOP Mouhamadou Aziz LIU Ai-min WANG Zhao-wen BOCA Miroslav SHI Zhong-n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3024-3033,共10页
The high-temperature requirement for liquid iron smelting via molten oxide electrolysis presents significant challenges.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Fe(Ⅲ)in a novel low-temperature electro... The high-temperature requirement for liquid iron smelting via molten oxide electrolysis presents significant challenges.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Fe(Ⅲ)in a novel low-temperature electrolyte,Na_(2)SiO_(3)-SiO_(2)-Fe_(2)O_(3),utilizing cyclic voltammetry and square wave voltammetry techniques.The results show that Fe(Ⅲ)reduction occurs in two steps:Fe(Ⅲ)+e^(−)→Fe(Ⅱ),Fe(Ⅱ)+2e^(−)→Fe,and that the redox process of Fe(Ⅲ)/Fe(Ⅱ)at the tungsten electrode is an irreversible reaction controlled by diffusion.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Fe(Ⅲ)in the molten Na_(2)SiO_(3)-SiO_(2)-Fe_(2)O_(3)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1248–1278 K are between 1.86×10^(−6)cm^(2)/s and 1.58×10^(−4)cm^(2)/s.The diffusion activation energy of Fe(Ⅲ)in the molten salt is 1825.41 kJ/mol.As confirmed by XRD analysis,potentiostatic electrolysis at−0.857 V(vs.O_(2)/O_(complex)^(2-))for 6 h produces metallic iron on the cath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ten oxide electrolysis(MO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cyclic voltammetry potentiostatic electrolysis diffusion coefficients Fe(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亚硝酸根离子浓度监测仪的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秦云 许晴空 贾德存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98-500,共3页
亚硝酸盐是水产养殖中一项关键的水质指标,传统检测方法难以实现在线监测。本研究以三电极体系电化学传感器为基础,采用恒电位法设计了一种新型水环境亚硝酸根离子浓度监测仪。仪器能够适配碳糊电极等多种工作电极,为解决电极一致性不... 亚硝酸盐是水产养殖中一项关键的水质指标,传统检测方法难以实现在线监测。本研究以三电极体系电化学传感器为基础,采用恒电位法设计了一种新型水环境亚硝酸根离子浓度监测仪。仪器能够适配碳糊电极等多种工作电极,为解决电极一致性不好的问题设计了在线校准功能。通过试验可知,监测仪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在2 mmol/L量程范围内误差小于0.037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根 电化学传感器 三电极 恒电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19)H_(42)NBr对电合成氧化钴/聚苯胺复合膜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郝建军 牟世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14-218,共5页
目的研究电化学合成氧化钴/聚苯胺复合膜时,添加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_(19)H_(42)NBr)的含量对氧化钴/聚苯胺复合膜微观形貌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在硫酸钴-硫酸混合液与苯胺-硫酸混合液按照体积比1∶1配制的电解液中,采用恒电... 目的研究电化学合成氧化钴/聚苯胺复合膜时,添加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_(19)H_(42)NBr)的含量对氧化钴/聚苯胺复合膜微观形貌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在硫酸钴-硫酸混合液与苯胺-硫酸混合液按照体积比1∶1配制的电解液中,采用恒电位法合成氧化钴/聚苯胺复合膜,添加不同量的C_(19)H_(42)NBr,获得不同耐蚀性的氧化钴/聚苯胺复合膜。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结合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加速腐蚀试验等方法对膜层的耐腐蚀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恒电位法合成的氧化钴/聚苯胺复合膜中,氧化钴以晶体形式存在。随着C_(19)H_(42)NBr添加量的增加,膜层的微观形貌由不致密、不规则的片状形貌逐渐变为均匀、致密、规则的片状形貌,再变为带有裂纹的整体片状形貌。未添加C_(19)H_(42)NBr得到的氧化钴/聚苯胺复合膜的自腐蚀电流密度为4.742×10-6 A/cm2,自腐蚀电位为-0.46 V。添加0.3 g/L的C_(19)H_(42)NBr后,试样的自腐蚀电流密度为2.622×10-7 A/cm2,自腐蚀电位为-0.069 V,10%HCl点滴腐蚀时间达483 s,中性盐雾实验56 h未见锈蚀。随着C_(19)H_(42)NBr添加量的增加,试样耐蚀性先提高后降低。结论 C_(19)H_(42)NBr的加入对电化学合成氧化钴/聚苯胺复合膜的作用明显,对复合膜的微观形貌及耐蚀性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电位法 氧化钴 耐蚀性 聚苯胺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W-P合金在铁上电沉积时阴极极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牛立斌 《电镀与精饰》 CAS 2006年第3期41-43,共3页
用恒电位法研究了在硫酸盐体系中电沉积N i-W-P合金时的阴极极化行为,得出在镀液中不同组分对阴极极化的影响不同,加入H8C6O7可提高阴极极化,加入N aH2PO2.H2O可使极化减小,对二次电流的分布不利,在保证镀层中磷含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 用恒电位法研究了在硫酸盐体系中电沉积N i-W-P合金时的阴极极化行为,得出在镀液中不同组分对阴极极化的影响不同,加入H8C6O7可提高阴极极化,加入N aH2PO2.H2O可使极化减小,对二次电流的分布不利,在保证镀层中磷含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N aH2PO2.H2O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P合金 阴极极化 恒电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_2H_4OH)_3对电合成氧化钴/聚苯胺复合膜腐蚀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牟世辉 林雪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共4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三乙醇胺(N(C_2H_4OH)_3)对恒电位法合成氧化钴/聚苯胺复合膜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加速腐蚀实验等方法对膜层的耐腐蚀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恒电位法合成的氧化钴/聚苯胺复合膜中,...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三乙醇胺(N(C_2H_4OH)_3)对恒电位法合成氧化钴/聚苯胺复合膜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加速腐蚀实验等方法对膜层的耐腐蚀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恒电位法合成的氧化钴/聚苯胺复合膜中,氧化钴以晶体形式存在,三乙醇胺的加入使复合膜的微观形貌由不致密不规则的片状形貌,转变为均匀致密的片状形貌。三乙醇胺加入2 g/L时,复合膜的自腐蚀电流达到9.09×10^(-7)A/cm^2,自腐蚀电位达到-0.152 V,10%HCl点滴腐蚀时间达496 s,10%NaOH点滴实验时间467 s,中性盐雾实验48 h未见锈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电位法 氧化钴 耐蚀性 聚苯胺 三乙醇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