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恒温隔绝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被引量:8
1
作者 李传友 曾宝锋 +7 位作者 赵燕英 汤承 陈娟 刘骥 朱成林 曾英杰 于基成 唐俊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9-345,共7页
建立一种恒温隔绝式聚合酶链式反应(insulated isotherm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iiPCR)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根据nuc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并探索针对食品样品快速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模板DNA的方法;通过优化引物... 建立一种恒温隔绝式聚合酶链式反应(insulated isotherm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iiPCR)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根据nuc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并探索针对食品样品快速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模板DNA的方法;通过优化引物、探针及模板的用量,对iiPCR的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进行评价,并利用该方法和传统PCR方法对人工污染样品和实际采集食品样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表明:水浴法因操作简便、耗时短、仪器要求不高,适合快速提取模板DNA;建立的iiPCR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且与其他菌无交叉反应;对人工污染猪肉样品和牛奶样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iiPCR方法可在培养至第6小时完成检测,检出限为10^(3) CFU/mL和10^(2) CFU/mL,传统PCR方法8 h后完成检测,检出限为10^(5) CFU/mL;针对实际采集的食物样品,验证实验表明iiPCR方法在培养至第6小时的检出结果与传统PCR在培养至第12小时以及传统培养方法培养至第16小时的检出结果一致。证明建立的iiPCR方法能够更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温隔绝式聚合酶链式反应 金黄色葡萄球菌 DNA提取 nuc基因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精准定量检测羊肉中掺杂猪肉 被引量:26
2
作者 任君安 邓婷婷 +2 位作者 黄文胜 葛毅强 陈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1-316,共6页
以羊和猪的单拷贝持家基因DNA复制蛋白A1为靶基因设计合成了适用于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理论推导获得了单位质量两种肉基因拷贝数之比的固定值,并进行了验证,据此将样品中羊肉和猪肉的拷贝数转换为相对质量... 以羊和猪的单拷贝持家基因DNA复制蛋白A1为靶基因设计合成了适用于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理论推导获得了单位质量两种肉基因拷贝数之比的固定值,并进行了验证,据此将样品中羊肉和猪肉的拷贝数转换为相对质量分数,从而建立了羊肉中掺杂猪肉的精准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羊肉中掺杂猪肉的含量检测,猪肉的最低定量限为1%,在5%~80%范围内绝对误差小于±1.30%,相对误差小于±10%,定量结果准确、重复性高,可以为肉类掺假的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 猪肉 精准定量 微滴数字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和鉴别犬瘟热病毒强、弱毒株的复合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司微 崔尚金 +1 位作者 张洪英 刘立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2-226,共5页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基因组全序列,选择CDV强、弱毒株间有区别保守区设计了一对通用引物P1和P4,并在该对引物跨越区域的内部设计了CDV强毒株特异性引物P2及弱毒株特异性引物P3,用引物P1/P4进行RT...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基因组全序列,选择CDV强、弱毒株间有区别保守区设计了一对通用引物P1和P4,并在该对引物跨越区域的内部设计了CDV强毒株特异性引物P2及弱毒株特异性引物P3,用引物P1/P4进行RT-PCR,然后用引物P2/P3/P4进行复合套式PCR,建立了一种能区分CDV强、弱毒株的复合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的鉴别诊断方法。应用该方法从CDV强、弱毒株的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了大小为247bp和177bp的特异性片段,从两种病毒基因组混合物中扩增出了大小为247bp和177bp的两条特异性片段,与犬细小病毒、犬腺病毒、犬冠状病毒、狂犬病病毒、新城疫病毒的细胞培养物以及正常细胞对照组进行复合RT-nPCR扩增时均为阴性。对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采集的20份疑似CDV病料进行的检测结果表明,有15份类似CDV强毒,5份类似CDV弱毒。本研究建立的复合RT-nPCR可以有效检测CDV感染,能够将强、弱毒株区分开,可用于临床快速检测、流行病学监测以及追踪疫苗免疫效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复合反转录-套聚合链式反应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定量检测牛肉制品中的猪源性成分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立兵 石蕊寒 +7 位作者 项佳林 孙晓霞 付琦 王金凤 周巍 王素华 郭春海 王建昌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9-34,共6页
参照GB/T 25165—2010《明胶中牛、羊、猪源性成分的定性检测方法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法》,以牛的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基因和猪的朊蛋白(prion protein,PRNP)基因2种核基因为靶基因合成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理论推导单位质量... 参照GB/T 25165—2010《明胶中牛、羊、猪源性成分的定性检测方法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法》,以牛的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基因和猪的朊蛋白(prion protein,PRNP)基因2种核基因为靶基因合成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理论推导单位质量牛肉的GH基因与猪肉PRNP基因拷贝数之比为一固定值,通过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方法对该固定值进行检测和验证,并以该固定值对牛肉/猪肉人工混合样本和市售牛肉制品中的猪肉成分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牛肉中掺杂猪肉质量分数在5%~99%范围内时,检测结果绝对误差小于1.28%,变异系数小于6.5%,猪肉成分的回收率为99.09%~102.80%;20份牛肉制品中,4份检出猪肉成分,其中3份的相对含量为29.19%~98.15%,1份为0.12%(低于本方法检出限5%)。因此,dd PCR方法可以较好地应用于牛肉制品中掺杂猪肉成分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滴数字聚合链式反应 牛肉 猪肉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对香肠制品中鸡、猪、牛源性成分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立兵 陈敏娜 +6 位作者 孙晓霞 张亦琴 付琦 钱云开 周巍 郭春海 王建昌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1-56,共6页
为实现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定量检测,基于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以鸡的转化生长因子β-3基因、猪的朊蛋白基因和牛的生长激素基因为靶基因,建立香肠制品中鸡、猪、牛源性成分... 为实现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定量检测,基于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以鸡的转化生长因子β-3基因、猪的朊蛋白基因和牛的生长激素基因为靶基因,建立香肠制品中鸡、猪、牛源性成分的定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ddPCR方法特异性强,能特异性检测相应的鸡、猪、牛源性成分;根据肉粉质量(mg)与DNA质量浓度(ng/μL)、DNA质量浓度(ng/μL)与基因拷贝数浓度(copies/μL)之间的线性关系,得到鸡肉粉、猪肉粉和牛肉粉质量(x1)与基因拷贝数浓度(y 2)之间的关系式为:鸡:x1=n×y2/273.946-n/886.557+0.216;猪:x1=n×y2/64.950+n/60.644+0.215;牛:x1=n×y2/62.839+n/12.646+1.218(n为稀释倍数);基于建立的ddPCR方法对64份市售不同种类香肠样品进行检测,在1份原料标识仅为“猪肉”的香肠中检出鸡源性成分含量为18.68%。本研究建立的ddPCR方法能够实现香肠中鸡、猪、牛源性成分的准确定量检测,并可以此判断“蓄意掺假”或“无意带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滴数字聚合链式反应 鸡、猪、牛源性成分 定量分析 肉类掺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肉制品中鸭源性成分的定量检测 被引量:7
6
作者 刘立兵 员丽娟 +4 位作者 陈敏娜 王金凤 付琦 孙晓霞 王建昌 《肉类研究》 2021年第3期30-32,33,34,共5页
为实现肉制品中鸭源性成分的定量检测,基于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技术,以鸭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基因为靶基因,建立肉制品中鸭源性成分的定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d... 为实现肉制品中鸭源性成分的定量检测,基于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技术,以鸭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基因为靶基因,建立肉制品中鸭源性成分的定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ddPCR方法能特异性检测鸭源性成分,灵敏性为11.1 copies/μL;根据鸭肉粉质量(mg)与DNA质量浓度(ng/μL)、DNA质量浓度(ng/μL)与鸭GH基因拷贝数浓度(copies/μL)之间的线性关系,建立鸭肉粉质量(x)与鸭GH基因拷贝数浓度(y)之间的关系式为x=(n×y)/725.046-n/1317.06+0.153;模拟混合样本中鸭肉粉质量分数5%-100%时,鸭源性成分检测的绝对误差均小于±1.52%,变异系数均小于10.38%,回收率为98.35%~125.32%;在88份商品化肉制品中,11份肉制品中检出鸭源性成分,检出率为12.5%,且鸭源性成分含量为18.6%~87.4%。本研究所建立的鸭源性成分ddPCR方法有较好的准确性和较强的适用性,能够应用于肉制品中鸭源性成分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制品 鸭源性成分 生长激素基因 微滴数字聚合链式反应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温热隔绝式PCR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娟 卞国志 +1 位作者 王贵平 袁建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4-118,共5页
由于常规PCR所使用的加热机制为热传导的热循环仪,需要一个精密的数字控制器来快速加热和冷却样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开发一种快速、便携式的核酸检测PCR平台。而自然对流作为另一种热转换方式,能促进液体自发反复循环以提... 由于常规PCR所使用的加热机制为热传导的热循环仪,需要一个精密的数字控制器来快速加热和冷却样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开发一种快速、便携式的核酸检测PCR平台。而自然对流作为另一种热转换方式,能促进液体自发反复循环以提供工作所需的变性、退火和延伸温度,在核酸检测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恒温热隔绝式PCR(insulated isothermal PCR,iiPCR)就是采用Rayleigh-Be′nard自然对流原理,利用仪器底部单一热源对特殊聚碳酸酯毛细反应管底部的紫铜圈接触加热,毛细管上部置入隔热挡板,上下的温度差从而使毛细管内部流体对流自发形成可供PCR扩增反应的连续的温度梯度,LED屏上直接显示检测结果。与传统的PCR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特异性强、仪器成本低等优点,已开始运用于临床各种病原体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 瑞利-本纳德对流 恒温隔绝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FV核酸防污染恒温隔绝式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8
作者 陈雪蓉 徐林 +2 位作者 王远微 汤承 岳华 《四川畜牧兽医》 2022年第8期33-36,共4页
本研究基于UNG酶的生物学特性(能特异性识别并切割DNA分子中出现的尿嘧啶核苷),在PCR反应体系中引入UNG酶,使用农业农村部172号公告推荐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引物和探针,通过对上下游引物、探针、Taq酶等反应体系的优化,建立防污染的恒... 本研究基于UNG酶的生物学特性(能特异性识别并切割DNA分子中出现的尿嘧啶核苷),在PCR反应体系中引入UNG酶,使用农业农村部172号公告推荐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引物和探针,通过对上下游引物、探针、Taq酶等反应体系的优化,建立防污染的恒温隔绝式荧光PCR(ii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优化后的iiPCR方法特异性好,只扩增出ASFV的特异片段,对猪瘟病毒、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猪细小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等病原不能检出,检测下限为25.5拷贝/μL;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5%。该方法对实验室环境及操作人员的要求不严格,对PCR反应的反应性、便捷性和时效性无影响,也不影响后续实验,同时可以解决阳性对照物及扩增产物对PCR扩增体系污染的问题,减少假阳性的出现,提高检测方法的可靠性,为ASFV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ASFV) UNG 防污染 恒温隔绝荧光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嵌入式ARM的微流控PCR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帅 胡志刚 +3 位作者 杜喆 祖向阳 王新征 马蓓蓓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79,83,共5页
为了实现微流控设备功能的集成化、提高交互系统的可操作性,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ARM的微流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控制系统及上位机软件的设计方案。系统硬件采用多个嵌入式ARM控制器与功能模块相互协调,制定可扩展的通信机制和协议,实现... 为了实现微流控设备功能的集成化、提高交互系统的可操作性,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ARM的微流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控制系统及上位机软件的设计方案。系统硬件采用多个嵌入式ARM控制器与功能模块相互协调,制定可扩展的通信机制和协议,实现微流控PCR检测过程中的流路运动、温度控制、荧光信号采集等功能的集成控制。采用Qt结合SQLite数据库设计了上位机软件,利用多线程和节点映射,实现对硬件模块的协调控制以及检测信息存储。实验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人机交互效果好,可操作性高,满足微流控PCR的集成功能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ARM 微流控聚合链式反应 控制系统 上位机软件 Qt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滴式数字PCR技术定量检测发酵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被引量:28
10
作者 周巍 李月华 +5 位作者 孙勇 李永波 张涛 刘琼 张岩 王丽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87-291,共5页
基于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 PCR)技术,建立发酵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为目的片段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通过活菌提取和ddPCR方法... 基于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 PCR)技术,建立发酵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为目的片段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通过活菌提取和ddPCR方法对靶标基因的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实验,并对定量结果进行分析。本研究建立了发酵乳中ddPCR技术定量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检测特异性良好,检测灵敏度为3.3×10~1 CFU/g,定量的偏差率为+10.18%,证明了ddPCR用于绝对定量检测的可行性,为其他食品污染菌和致病菌标准化控制体系提供有益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滴数字聚合链式反应技术 发酵乳 定量检测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环介导恒温扩增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杨吉飞 关贵全 +9 位作者 刘志杰 汪月凤 李有全 马米玲 刘爱红 任巧云 苟惠天 杜鹏飞 罗建勋 殷宏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7-12,共6页
本研究基于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vp72基因设计引物,建立了能够快速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将LAMP与OIE参考的PC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并且应用LAM... 本研究基于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vp72基因设计引物,建立了能够快速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将LAMP与OIE参考的PC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并且应用LAMP对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提供的非洲猪瘟病毒17个毒株的基因组以及国内收集的50份猪的基因组、30份蜱的基因组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设计的引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所建立的LAMP能够成功扩增非洲猪瘟病毒17个毒株的基因组,而野外收集的猪和蜱的基因组检测均为阴性。因此,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能够用于非洲猪瘟的快速诊断以及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 聚合链式反应 非洲猪瘟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套式PCR扩增SRY基因序列鉴定牛胚胎性别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12
作者 白文林 尹荣焕 +3 位作者 孙明亮 周晨阳 纪英卓 罗光彬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6-409,共4页
应用源自牛X和Y染色体同源区的1对外引物P1、P2及其各自特异区的2对内引物P3、P4和P5、P6,进行嵌套式PCR反应,对中国荷斯坦公、母牛静脉血样DNA及牛胚胎样DNA进行特异性条带的嵌套式PCR扩增,并对外、内嵌套式引物的PC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 应用源自牛X和Y染色体同源区的1对外引物P1、P2及其各自特异区的2对内引物P3、P4和P5、P6,进行嵌套式PCR反应,对中国荷斯坦公、母牛静脉血样DNA及牛胚胎样DNA进行特异性条带的嵌套式PCR扩增,并对外、内嵌套式引物的PC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以准确鉴定牛早期胚胎性别。结果表明,在优化了的PCR反应体系下,中国荷斯坦公牛DNA样品得到178bp和262bp的两个条带,而母牛仅得到262bp的1个条带;静脉血样DNA性别鉴定结果与实际性别相符率为100%,表明本试验建立的体系完全可以用于牛早期的胚胎性别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胚胎 嵌套聚合链式反应分子标记 SRY基因 性别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羊乳粉的微滴式数字PCR定量分析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晨 史国华 +6 位作者 张瑞 张涛 严陶陶 陈勃旭 张子仑 张岩 周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341-345,共5页
基于市场上对乳品溯源技术的迫切需求,以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羊乳粉中的乳源进行准确判别。基因检测技术对判别乳源来源方面克服了成分复杂、检测时间长等的缺点,更加精准地针对本源进行检测,减少了误判的可能性。本实验以... 基于市场上对乳品溯源技术的迫切需求,以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羊乳粉中的乳源进行准确判别。基因检测技术对判别乳源来源方面克服了成分复杂、检测时间长等的缺点,更加精准地针对本源进行检测,减少了误判的可能性。本实验以羊乳粉质量、DNA质量浓度及其拷贝数为实验指标,建立了以羊乳粉拷贝数与质量的关系式,准确地判断出羊乳粉的质量,其公式为M=(C-4.75)/3.56,其中,M代表羊乳粉的质量(mg),C代表每微升的拷贝数(copies/μL),该方法的建立对现有市场上的羊乳粉定量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乳粉 微滴数字聚合链式反应 掺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锦鲤暴发病病原的nested-PCR鉴定 被引量:61
14
作者 刘荭 史秀杰 +1 位作者 高隆英 江育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4-418,共5页
为了查明锦鲤暴发性疾病的病因 ,将患病锦鲤的脑、肝、脾和肾等组织悬液接种到CO、CK和EPC等鱼类细胞系中培养 ,均未发现细胞病变 ;从病灶中取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培养 ,证明锦鲤有副溶血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制备锦鲤疱疹病毒 (... 为了查明锦鲤暴发性疾病的病因 ,将患病锦鲤的脑、肝、脾和肾等组织悬液接种到CO、CK和EPC等鱼类细胞系中培养 ,均未发现细胞病变 ;从病灶中取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培养 ,证明锦鲤有副溶血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制备锦鲤疱疹病毒 (KHV)的 2对引物KHV9/ 5F和KHV9/ 5R ,KHV1和KHV2 ,用嵌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 (nested -PCR)在脑和脾脏组织的抽提物中扩增出长度为 4 12bp的特异性的DNA片段。将该片段的nested -PCR扩增产物纯化后 ,克隆、测序。用NCBI -Blast软件将测序结果在Genebank中进行搜寻、比较 ,结果发现与注册号为AF4 1180 3的KHV基因序列的一部分片段有 99%的同源性。因此初步判断这次锦鲤暴发性疾病是由KHV引起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暴发病 病原 nested-PCR鉴定 嵌套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3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艳英 高桂生 +4 位作者 高光平 史秋梅 张贵贤 田和杰 李秋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5-209,共5页
本研究旨在比较3种检测猪瘟病毒方法的优缺点。应用反转录—复合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荧光抗体法、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3种方法,分别对30份疑似猪瘟病料中的猪瘟病毒进行检测。试验结果显示,RT-nPCR方法检出阳性样品数为11份... 本研究旨在比较3种检测猪瘟病毒方法的优缺点。应用反转录—复合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荧光抗体法、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3种方法,分别对30份疑似猪瘟病料中的猪瘟病毒进行检测。试验结果显示,RT-nPCR方法检出阳性样品数为11份,荧光抗体法为13份,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为8份;3种方法检测全为阳性8份,全为阴性17份。试验结果表明,荧光抗体检测法所需时间较短,但需要经验比较丰富人员来判定结果,且存在假阳性结果,敏感性比较差;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诊断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简便快速,且适合基层的应用,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就是敏感性较低;RT-nPCR检测法具有快速、敏感等优点,但需一定仪器设备及成熟的技术方法。RT-nPCR还能区分待检样品为疫苗毒株(弱毒)还是野毒株感染(强毒),这是其他2种方法所不可比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 荧光抗体法 反转录—复合套聚合链式反应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疫苗毒株和流行毒株RT-n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旭锦 朱小甫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5-341,共7页
为给临床快速鉴别诊断猪瘟提供技术依据,根据GenBank公布的CSFV全基因序列,结合猪瘟序列测定结果,针对NS5B基因区域设计2条通用外扩引物、2条通用内扩引物和1条疫苗毒株特异性内扩引物,建立一种可鉴别猪瘟疫苗毒株和流行毒株的RT-nPCR... 为给临床快速鉴别诊断猪瘟提供技术依据,根据GenBank公布的CSFV全基因序列,结合猪瘟序列测定结果,针对NS5B基因区域设计2条通用外扩引物、2条通用内扩引物和1条疫苗毒株特异性内扩引物,建立一种可鉴别猪瘟疫苗毒株和流行毒株的RT-nPCR诊断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从HCLV株扩增出2条大小分别为261bp和157bp的片段,可从Shimen、SXYL2006、GX54和SD2002等流行毒株扩增出1条261bp的片段,其他几种常见猪病毒检测均呈阴性;灵敏度试验表明,检测的cDNA质量浓度极限为3.4×10-7 pg/L;116份临床样品中有37份样品检测呈阳性,阳性率为32%;分析部分阳性病料E2基因序列也证实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说明:建立的RT-nPCR鉴别诊断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能直观区分猪瘟疫苗毒株和流行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 反转录-复合套聚合链式反应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膜炎症者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研究
17
作者 吴青平 郑新永 +3 位作者 郑红 李雯 毛祖红 邱昆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4-124,126,共2页
关键词 结膜炎症 支原体感染 衣原体感染 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牛群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18
作者 李斌 苏乾莲 +9 位作者 赵武 秦毅斌 梁家幸 何颖 梁保忠 严子斌 覃勇 韦建华 段群棚 许力匆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1年第10期46-48,共3页
为了解广西牛群中戊型肝炎(HE)的感染状况,应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对采自广西8个市牛群的粪、肝样品进行了戊型肝炎病毒(HEV)RNA检测。结果从广西6个市牛粪样品中检出HEV阳性率为19.13%(35/183),从4个市牛肝样品中检出... 为了解广西牛群中戊型肝炎(HE)的感染状况,应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T-nPCR)对采自广西8个市牛群的粪、肝样品进行了戊型肝炎病毒(HEV)RNA检测。结果从广西6个市牛粪样品中检出HEV阳性率为19.13%(35/183),从4个市牛肝样品中检出HEV的阳性率为20%(5/25),8个市牛粪、牛肝样品中HEV的总阳性率为19.23%(40/208)。表明广西受检牛群中存在HEV感染,应重视牛HE这一新发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戊型肝炎病毒 反转录-套聚合链式反应 人畜共患传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稻65及其杂交后代的RAPD分析
19
作者 郭晓丽 白丽荣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4519-4521,共3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从分子水平检测旱稻65(Oryza.sativa L.cv.upland rice 65)及杂交后代间的遗传差异。采用20对随机引物对两者基因组DNA进行RAPD-PCR扩增。结果表明,RAPD共扩增出15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有33个,占总位...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从分子水平检测旱稻65(Oryza.sativa L.cv.upland rice 65)及杂交后代间的遗传差异。采用20对随机引物对两者基因组DNA进行RAPD-PCR扩增。结果表明,RAPD共扩增出15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有33个,占总位点的20.75%。旱稻65和杂交后代之间存在RAPD多态性,表明旱稻65和杂交后代之间DNA水平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65(Oryza SATIVA L cv UPLAND rice 65) 杂交后代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 聚合链式反应(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双重ddPCR的肉制品中牛源性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熊苏玥 李家鹏 +7 位作者 李金春 韦忆萱 许随根 刘睿茜 陈曦 王守伟 曲超 乔晓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18-324,共7页
将低价肉类原料掺入高价肉制品是一种典型的肉类掺假方式,为准确鉴别牛肉及牛肉制品的真伪,建立一种基于双重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的牛源性成分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对14种动物的Be... 将低价肉类原料掺入高价肉制品是一种典型的肉类掺假方式,为准确鉴别牛肉及牛肉制品的真伪,建立一种基于双重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的牛源性成分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对14种动物的Beta-actin单拷贝基因序列进行分析,设计牛源性特异性引物、探针与动物源性成分通用引物、探针并建立双重ddPCR体系,推导出牛源性成分质量与其特异性扩增拷贝数之间的计算公式,对牛源性成分进行定量检测该方法得到牛源性成分质量M_(牛)(mg)与其特异性扩增拷贝数浓度C_(牛)(copies/μL)之间的计算公式为M_(牛)=0.033C_(牛)+2.37,对已知牛肉质量的混合肉样品与不同部位的牛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牛肉定量检测值与实际质量基本一致。同时拷贝数相对含量可辅助判断肉制品中是否存在非牛源性的其他动物源性成分掺假。对市售样品的检测发现,存在目标肉样含量不达标以及不同程度的动物源性成分等掺假现象,说明该检测方法可为牛肉制品掺假量化判定和混合源性产品分级鉴定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源性成分 双重微滴数字聚合链式反应 定量检测 肉类掺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