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恒压-恒流充电容量比值法测定石墨电极中的锂离子扩散系数 被引量:10
1
作者 唐新村 何莉萍 +1 位作者 陈宗璋 夏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05-709,共5页
通过球形扩散模型推导了恒压-恒流充电容量比(简称RPG)与石墨电极中锂离子固相扩散系数的关系,给出了一种测量锂离子在石墨负极中固相扩散系数的新方法即RPG法.理论结果表明固相扩散系数D与RPG值q,颗粒半径R和恒流充电时间tG有关.当q≤... 通过球形扩散模型推导了恒压-恒流充电容量比(简称RPG)与石墨电极中锂离子固相扩散系数的关系,给出了一种测量锂离子在石墨负极中固相扩散系数的新方法即RPG法.理论结果表明固相扩散系数D与RPG值q,颗粒半径R和恒流充电时间tG有关.当q≤0.5时,其关系式可通过最小方差线性化拟合为D=R2/(15.36qtG)(q≤0.5).实验结果表明,RPG法具有非常好的重现性,不同恒流充电电流和时间下测得1.5V(vsLi/Li+)的锂离子固相扩散系数值均在1.060×10-10cm2·s-1左右.采用RPG法对石墨电极在1.0~2.5V(vsLi/Li+)高电压区的锂离子固相扩散系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1.0~2.5V的高电压区,随着电压的升高,D值从4.292×10-10cm2·s-1减小到1.219×10-11cm2·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压-充电容量比值 测定 石墨电极 锂离子 固相扩散系数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恒压恒流混合补偿拓扑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晓燕 王鹤霖 +3 位作者 贾海涛 卢庆轩 张民 张海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3-351,共9页
提出一种由光伏供能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其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EV)的恒流(CC)和恒压(CV)充电拓扑结构,只需调整继电器的开关状态,即可实现电感电容器-电感电容器(LCC-LCC)的CC输出和电感电容串联(LCC-S)的CV输出。与其他拓扑相比,无需... 提出一种由光伏供能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其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EV)的恒流(CC)和恒压(CV)充电拓扑结构,只需调整继电器的开关状态,即可实现电感电容器-电感电容器(LCC-LCC)的CC输出和电感电容串联(LCC-S)的CV输出。与其他拓扑相比,无需冗余元件,且在工作过程中开关频率固定,具有较高的误差容限。所提出的拓扑结构还能实现双向CC和CV充电,而无需在一次侧和二次侧之间进行通信。为验证拓扑结构的有效性,在实验室中搭建6 kW样机,其最大有效率为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电动汽车 充电 恒压充电 混合补偿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恒流/恒压方式的锂电池充电保护芯片设计 被引量:19
3
作者 胡清琮 陈琛 +4 位作者 王菁 张鲁 陈东坡 梁斌 何乐年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2-635,共4页
针对锂电池的充电保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恒流/恒压充电方式的充电器芯片的设计方法.电路采用电流镜结构为主体,以多控制参数竞争方法对输出PMOS管的栅极进行控制,实现了恒定电流充电、恒定电压充电和高温调节控制模式,以及各模式之间... 针对锂电池的充电保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恒流/恒压充电方式的充电器芯片的设计方法.电路采用电流镜结构为主体,以多控制参数竞争方法对输出PMOS管的栅极进行控制,实现了恒定电流充电、恒定电压充电和高温调节控制模式,以及各模式之间的平稳过渡.芯片采用CSMC公司的0.6μm双层多晶硅双层金属CMOS混合信号模型设计和流片.仿真及测试结果表明,该电路可实现各充电模式及模式之间的平稳过渡,充电完成后电池电压为4.14-4.22 V,满足±1%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充电保护 /恒压模式 温度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原边互感识别功能的恒流恒压无线充电系统开发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文杰 秦伟 +2 位作者 宋建成 吝伶艳 毕鲁飞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60,共9页
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电池先恒流后恒压充电的需求,根据补偿网络工作的特性,结合充电安全性的要求,设计了基于LCC-LCC/S混合补偿网络的无线充电系统方案。在恒流充电模式下,副边采用LCC补偿拓扑。在恒压充电模式下,副边采用串联补偿拓扑。... 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电池先恒流后恒压充电的需求,根据补偿网络工作的特性,结合充电安全性的要求,设计了基于LCC-LCC/S混合补偿网络的无线充电系统方案。在恒流充电模式下,副边采用LCC补偿拓扑。在恒压充电模式下,副边采用串联补偿拓扑。在此基础上,针对静态充电技术中容易出现两侧线圈偏移的问题,提出了根据原边逆变器输出电流和互感的内在电路关系自动识别互感值,再移相调节输出的高频电压,从而保持额定充电电流和电压的方法。最后,搭建了恒流输出5 A、恒压输出200 V的无线充电系统样机对设计的系统方案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以通过切换副边补偿网络,自动稳定地切换充电模式,且线圈发生偏移之后仍然可以实现额定电流和电压充电。该系统省去了原、副边之间的无线通信,允许两侧传输线圈有较大的偏移量,运行安全性高,电路结构和控制策略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充电系统 充电 恒压充电 线圈偏移 自动识别 移相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补偿参数的IPT恒流恒压电池充电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麦瑞坤 陈阳 刘野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5816-5821,6024,共6页
为了简化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电池充电系统原边与副边电路的设计和控制复杂性,该文提出通过在原边电路加入一个附加电容和一个半导体开关的方法实现对电池恒流恒压切换充电,无需调节逆变器直流输入电压、原边移... 为了简化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电池充电系统原边与副边电路的设计和控制复杂性,该文提出通过在原边电路加入一个附加电容和一个半导体开关的方法实现对电池恒流恒压切换充电,无需调节逆变器直流输入电压、原边移相控制及副边加入调压电路。恒流模式时,配置的补偿电容完全补偿原边线圈;恒压模式时,只需一个开关切出或者切入附加电容。该方法只需简单的通信(用于充电模式切换),没有复杂的控制策略,结构简单,成本低。实验表明,所提出方法输出的恒流和恒压随着电池等效负载电阻改变而轻微变化,但结果仍然满足电池充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 输出 恒压输出 电池充电 串串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补偿网络电流分析的恒压恒流无线充电系统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乐 程冰 +1 位作者 何良宗 刘厚轩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110,共10页
为了避免民用飞机机载设备与电源插拔过程中带来电火花的危险,并提高设备充电的便利性,采用了无线充电方式为其进行供电。在恒压恒流无线充电系统中,补偿网络支路电流大小不仅决定功率器件成本,也与系统损耗直接相关。因此,对补偿网络... 为了避免民用飞机机载设备与电源插拔过程中带来电火花的危险,并提高设备充电的便利性,采用了无线充电方式为其进行供电。在恒压恒流无线充电系统中,补偿网络支路电流大小不仅决定功率器件成本,也与系统损耗直接相关。因此,对补偿网络电流优化,是实现高效无线电能传输的重要途径。首先分析了低阶网络的回路电流关系,得到了回路电流最小的条件,进一步推广到高阶网络,获得最优补偿网络电流一般性方法。其次,在分析原副边完全对称补偿网络具有实现恒压或恒流的基础上,得到一系列恒压恒流拓扑,并结合最优补偿网络电流方法对拓扑进行参数设计,同时采用原边电流检测方法进行恒压恒流切换,避免了原副边之间的通信。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电流优化方法和负载无关实现方法,结果表明,所述拓扑具有很好的恒压恒流输出特性,同时电流优化方法能大幅度减小回路电流应力,从而提高系统传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充电 恒压 零相角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发射侧T/F变结构补偿网络的恒压/恒流无线充电系统 被引量:23
7
作者 谭平安 廖佳威 +2 位作者 谭廷玉 宋彬 邓怡萌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8-257,共10页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锂电池以其优越的性能得到市场的青睐。为满足锂电池充电过程中对恒流和恒压的实际需求,提升充电的灵活性与安全性,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发射侧T/F变结构补偿网络的恒压/恒流无线充电系统。首先剖析在不同电源输...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锂电池以其优越的性能得到市场的青睐。为满足锂电池充电过程中对恒流和恒压的实际需求,提升充电的灵活性与安全性,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发射侧T/F变结构补偿网络的恒压/恒流无线充电系统。首先剖析在不同电源输入工况下串联-串联(S-S)型补偿网络的基本输出特性,同时结合高阶补偿网络的构造机理,借此衍生出适用于锂电池无线充电的变结构补偿网络的设计思想。在此基础上,利用等效电路分别建立恒压和恒流充电模式的分析模型,推导实现系统恒定输出和维持零相角状态的基本条件,揭示系统增益与变结构补偿网络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阐明基于发射侧电流大小的充电模式切换方法。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变结构补偿网络的恒压/恒流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参数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充电 恒压 变结构补偿 零相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结构补偿网络的WPT恒流/恒压充电系统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德玉 秘锡鸿 +2 位作者 傅超伟 胡挺 赵清林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5,共7页
针对电动汽车充电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的网络补偿技术,研究了一种LCC-LCC/S型变结构补偿网络。通过开关控制,能够将松耦合变压器的原/副边补偿网络由恒流源-恒流源特性,切换为恒流源-恒压源特性,从而实现变化负载工况下的恒流或恒压输... 针对电动汽车充电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的网络补偿技术,研究了一种LCC-LCC/S型变结构补偿网络。通过开关控制,能够将松耦合变压器的原/副边补偿网络由恒流源-恒流源特性,切换为恒流源-恒压源特性,从而实现变化负载工况下的恒流或恒压输出,用以满足动力电池的充电需求。针对变结构切换过程中硬开关能量冲击导致的高电压应力问题,本文提出了根据电流极性切换开关的控制策略,进一步优化了开关切换时序,实现模式切换的平滑过渡。最后搭建一个1 kW等级的实验样机,输入为400 V稳压源、输出为模拟电池假负载;利用定宽定频控制实现了10 A恒流输出及105 V恒压输出,在负载变化扰动下的稳态输出波动较小,且实现了逆变器的零电压开通。通过模式切换暂态冲击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案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充电 WPT LCC-LCC/S变结构补偿网络 -恒压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流-恒压模式控制的锂电池充电器的设计 被引量:8
9
作者 徐静萍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1-295,共5页
设计了一款恒流-恒压充电模式控制的锂离子电池充电器,当电池电压低于2.9 V时,充电器提供涓流充电模式;当电池电压高于2.9 V时,充电器提供恒流充电模式;当电池电压达到4.2 V时,实现恒压充电模式对充电器的控制,充电电流减小。对主要子... 设计了一款恒流-恒压充电模式控制的锂离子电池充电器,当电池电压低于2.9 V时,充电器提供涓流充电模式;当电池电压高于2.9 V时,充电器提供恒流充电模式;当电池电压达到4.2 V时,实现恒压充电模式对充电器的控制,充电电流减小。对主要子模块的电路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与仿真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均能够在不采用任何补偿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电路采用CSMC公司的0.6μm B iCMOS工艺模型,基于Cadence仿真平台对电路进行了前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5 V电源电压下,涓流充电电流为50 mA,恒流充电电流为502 mA,最终电池电压为4.202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压 锂电池充电 双极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中继线圈结构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流/恒压输出方法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永洪 黎祎阳 +2 位作者 杨斌 陈阳 麦瑞坤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47-154,共8页
在高压杆塔在线监测设备的电池充电过程中,为了兼顾充电速度与安全,常采用恒流/恒压充电方式。文中基于多中继线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提出一种仅切换一次系统工作频率便能实现恒流/恒压输出的方法,该方法无需复杂的控制和额外的元件。... 在高压杆塔在线监测设备的电池充电过程中,为了兼顾充电速度与安全,常采用恒流/恒压充电方式。文中基于多中继线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提出一种仅切换一次系统工作频率便能实现恒流/恒压输出的方法,该方法无需复杂的控制和额外的元件。首先,分析得到恒流、恒压与系统系数矩阵之间的定量关系;然后,采用迭代算法确定各个补偿参数的数值,使得系统在两个不同的频率点上可以分别实现恒流或恒压输出;最后,切换系统的工作频率,即可从恒流输出模式切换到恒压输出模式。实验结果表明,在负载大范围变化时,电流增益和电压增益仅略微变化,且在整个充电过程中几乎没有无功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监测设备 无线充电 无线电能传输 多中继线圈 恒压 零相角 切换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副边可变电容的IPT恒流恒压充电系统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乔 李明轩 +3 位作者 杨斌 陈阳 麦瑞坤 李伟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5741-5749,共9页
为了减少基于感应电能传输技术的变补偿拓扑充电系统的开关器件和无源元件数量,同时保证系统恒压充电时有相对较高的效率,该文基于串/串并补偿拓扑,在副边电路增加一个交流开关和一个附加电容,通过切换开关的关断改变副边串联补偿电容,... 为了减少基于感应电能传输技术的变补偿拓扑充电系统的开关器件和无源元件数量,同时保证系统恒压充电时有相对较高的效率,该文基于串/串并补偿拓扑,在副边电路增加一个交流开关和一个附加电容,通过切换开关的关断改变副边串联补偿电容,从而实现系统的恒流恒压切换。该方法无需原副边通信及复杂的控制电路,系统结构简单,所需元件较少。在恒流模式充电阶段系统输入阻抗呈感性,能实现零电压开关;在恒压模式充电阶段输入阻抗为纯阻性,几乎没有无功功率输入。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的输出恒流和输出恒压在电池等效负载变化的同时有细微的波动,但实验结果仍然满足对电池充电的要求;此外,系统恒流时最高效率为92.2%,恒压时最高效率为9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 串/串并补偿拓扑 恒压 电池充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流/恒压输出切换方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姚友素 曾明 +1 位作者 李刚 王懿杰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7,共10页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常用来为电池进行无线充电。为满足电池充电需求,提出一个能够实现恒流/恒压输出切换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采用优化的LCC/S拓扑结构,仅需一个切换开关即可实现恒流/恒压输出切换,所提切换方法具有切换过程连续、切换开...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常用来为电池进行无线充电。为满足电池充电需求,提出一个能够实现恒流/恒压输出切换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采用优化的LCC/S拓扑结构,仅需一个切换开关即可实现恒流/恒压输出切换,所提切换方法具有切换过程连续、切换开关电压应力小、全负载范围零电压开通等优点。分析了恒流、恒压补偿拓扑的输出特性,提出了综合考虑元件电压应力和系统损耗的松耦合变压器电气参数设计方法。为验证理论分析,搭建了输出功率范围为18~180 W的实验平台,所用松耦合变压器的外尺寸为200×200×10 mm ^(3),恒定输出电压为60 V,恒定输出电流为3 A,工作频率为85 kHz,传输距离为70 mm,恒压和恒流模式下系统最高效率分别为93.4%和9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恒压切换 电池充电 补偿参数设计 平面方形耦合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管多重并联恒流恒压无线充电实验平台设计
13
作者 丁祥昱 王春芳 +2 位作者 魏芝浩 李卓玥 罗海云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0-175,182,共7页
采用全桥逆变电路的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powertransfer,WPT)系统存在直通问题,采用单管逆变电路的WPT功率有限。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单管多重并联结构的恒流恒压WPT方案,并搭建实验平台验证其有效性。首先,使用S-LCL/S补偿网络实现恒流... 采用全桥逆变电路的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powertransfer,WPT)系统存在直通问题,采用单管逆变电路的WPT功率有限。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单管多重并联结构的恒流恒压WPT方案,并搭建实验平台验证其有效性。首先,使用S-LCL/S补偿网络实现恒流恒压输出,并通过Saber仿真系统搭建了单管多重并联恒流恒压无线充电系统模型;然后,使用Maxwell有限元法对磁耦合器进行仿真设计,并借助仿真结果搭建实验平台,验证方案的正确性。该实验平台包括多种硬件和软件,可以加深学生对电力电子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充电 单管逆变电路 多重并联 输出 恒压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具有恒流恒压输出自切换特性的电动汽车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拓扑 被引量:35
14
作者 吴丽君 李冠西 +1 位作者 张朱浩伯 马皓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3781-3790,共10页
电动汽车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具有安全可靠、便捷等优点。该文根据电动汽车车载锂电池的充电特性,通过对松散耦合变压器及补偿电路特性的研究,提出一种由一次侧串联二次侧串联(PS-SS)补偿拓扑和一次侧串联二次侧LCL(PS-SLCL)补偿拓扑所... 电动汽车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具有安全可靠、便捷等优点。该文根据电动汽车车载锂电池的充电特性,通过对松散耦合变压器及补偿电路特性的研究,提出一种由一次侧串联二次侧串联(PS-SS)补偿拓扑和一次侧串联二次侧LCL(PS-SLCL)补偿拓扑所组成的无线电能传输电路拓扑。该拓扑随着锂电池负载的变化,其充电模式从恒流模式自动切换到恒压模式,同时在整个充电过程中可以实现逆变器的软开关。该文基于此新型补偿拓扑的输出特性及工作模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拓扑参数和变压器模型进行设计。通过构建仿真模型,验证了电路拓扑的恒流与恒压输出特性。最后搭建了一套功率为1kW的样机,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拓扑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无线充电 恒压输出 自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绕组变压器与倍压整流器级联的电池均衡充电器研究
15
作者 吴冬春 朱飞 唐佳维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4-252,共9页
储能电池由数量庞大的低压电池单元构成,由于单元特性差异导致各电池单元的荷电状态存在差异,使得部分单元在充电过程中出现过充现象。基于此,提出1种基于多绕组变压器+倍压整流器的电池均衡充电器,并与集中无源均衡充电器的特性进行了... 储能电池由数量庞大的低压电池单元构成,由于单元特性差异导致各电池单元的荷电状态存在差异,使得部分单元在充电过程中出现过充现象。基于此,提出1种基于多绕组变压器+倍压整流器的电池均衡充电器,并与集中无源均衡充电器的特性进行了比较。对所提均衡充电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得到其等效电路,并对其缓冲电感与变压器的匝比设计进行了优化。同时,提出单电压环的控制策略,实现了恒流、恒压两阶段充电,并分析了单元间电压差异大小对变压器工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充电器可有效实现电池单元的充电与均衡功能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电 均衡器 倍压整级联 恒压充电 等效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补偿网络输出特性研究
16
作者 王嘉辉 吝伶艳 +2 位作者 张文杰 田嘉琛 秦伟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3-141,共9页
通常无线充电系统需要在传输线圈两侧连接补偿网络来满足恒流/恒压充电的要求。许多补偿拓扑都可以实现恒流/恒压输出,但不同补偿拓扑的恒流/恒压输出特性不同。为了给工程应用和系统优化提供依据,基于当前的研究水平,分别对串-串(serie... 通常无线充电系统需要在传输线圈两侧连接补偿网络来满足恒流/恒压充电的要求。许多补偿拓扑都可以实现恒流/恒压输出,但不同补偿拓扑的恒流/恒压输出特性不同。为了给工程应用和系统优化提供依据,基于当前的研究水平,分别对串-串(series-series,SS)与双LCC补偿拓扑的恒流输出特性和S-LCC与LCC-S补偿拓扑的恒压输出特性展开分析。根据电流控制电压源表示的电路模型,分析了这几种补偿拓扑的工作原理和参数条件。研究了寄生阻抗对输出电流(电压)输出特性的影响,发现了互感和补偿参数对输出电流(电压)随负载电阻的变化率的影响规律,并且分析了不同补偿网络各自适合使用的场景。最后,在实验平台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充电系统 补偿拓扑 输出 恒压输出 寄生阻抗 互感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氧化银电池恒压充电的性能研究
17
作者 李广森 《电源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6-217,共2页
探讨了采用锌 氧化银电池做UPS电源 ,在恒压充电电压与放电电压极其接近的情况下 ,能否保证足够的充电效率 ,能否提供足够的充电容量。并对充电电流的变化做了一些粗略的分析 ,计算出恒压充电的容量 ,将其与正常的恒流充电比较 ,解决... 探讨了采用锌 氧化银电池做UPS电源 ,在恒压充电电压与放电电压极其接近的情况下 ,能否保证足够的充电效率 ,能否提供足够的充电容量。并对充电电流的变化做了一些粗略的分析 ,计算出恒压充电的容量 ,将其与正常的恒流充电比较 ,解决了某工程用锌 氧化银电池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氧化银电池 恒压充电 充电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配置充电电流的变结构无线充电系统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麦瑞坤 张友源 +3 位作者 陈阳 寇志豪 何正友 李伟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335-3343,共9页
该文基于双LCL拓扑电路提出了在副边电路增加两个开关和一个附加电容的方法,实现单个逆变器对多个电动自行车充电,且不同充电电流的电动自行车可以共享充电桩,提高充电桩的使用率。通过切换开关和附加电容可改变谐振电路拓扑,实现恒流... 该文基于双LCL拓扑电路提出了在副边电路增加两个开关和一个附加电容的方法,实现单个逆变器对多个电动自行车充电,且不同充电电流的电动自行车可以共享充电桩,提高充电桩的使用率。通过切换开关和附加电容可改变谐振电路拓扑,实现恒流或恒压输出的相互转换。此外,该方法还具有以下明显优点:无需原副边通信和复杂的控制电路,系统复杂性低,几乎没有无功输入。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该文搭建了充电电压48V、充电电流分别为2A和4A的实验原理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满足上述要求且能够提高充电桩的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 LCL拓扑 充电 恒压充电 共享充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效快速的VRLA电池充电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静瑾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33-434,共2页
在研究了电动自行车用阀控铅酸(VRLA)蓄电池分段恒流充电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常规分段恒流充电法与快速分段恒流充电法的比较可见:由于后者提高了充电电流,从而使充电时间缩短到小于150 min,同时电池的循环寿命达到大于250次,但也造成... 在研究了电动自行车用阀控铅酸(VRLA)蓄电池分段恒流充电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常规分段恒流充电法与快速分段恒流充电法的比较可见:由于后者提高了充电电流,从而使充电时间缩短到小于150 min,同时电池的循环寿命达到大于250次,但也造成了电池正极板腐蚀的提早发生。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充电方法———高效分段恒流充电法。该方法仍采用三段恒流充电,不同于快速分段恒流充电法的是:该充电法每6次充电中5次充入电量为105%、一次充入电量为115%。该方法通过对电池充入电量的控制,防止了过充,缩短了充电时间,使电池充满,同时又使电池的温度降低,平均充电电压降低,正极板的腐蚀减小了40%,循环寿命提高了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阀控铅酸(VRLA)蓄电池 常规分段充电 快速分段充电 高效分段充电 循环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铅酸电池的五段式充电修复方法
20
作者 蔡黎 代妮娜 +1 位作者 邓明 邱刚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06,共3页
在分析车载铅酸电池硫酸盐化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五段式充电修复方法。该方法将充电过程分为脉冲、恒流、恒压、活化和浮充等5个阶段,介绍充电脉冲宽度、时间间隔、放电时间、充电电流、恒压和活化充电电压等参数。搭建实验验证平台,对不... 在分析车载铅酸电池硫酸盐化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五段式充电修复方法。该方法将充电过程分为脉冲、恒流、恒压、活化和浮充等5个阶段,介绍充电脉冲宽度、时间间隔、放电时间、充电电流、恒压和活化充电电压等参数。搭建实验验证平台,对不同型号和使用年限的车载铅酸电池进行充电修复实验,测量充电修复前后的内阻、冷启动电流和使用寿命。该方法可将车载铅酸电池的内阻减小2%~33%,最大冷启动电流提高7~72 A,输出电压提高约0.8 V,使用寿命延长6~12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铅酸电池 充电 脉冲 恒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