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TKO猪的生产及猪-恒河猴肾脏异种移植
1
作者 王艳 常悦 +15 位作者 杨畅 魏太云 霍晓颖 陈博威 王娇祥 赵恒 郭建雄 赵红芳 张雄 朱飞艳 成文敏 赵红业 徐凯祥 Muhammad Ameen Jamal 王振迪 魏红江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537,共12页
目的探讨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GGTA1)基因敲除(GTKO)滇南小型猪的构建及猪到恒河猴的肾脏异种移植,评估GTKO猪的有效性。方法利用CRISPR/Cas9基因修饰系统和体细胞克隆技术构建GTKO滇南小型猪,通过聚合酶链反应、Sanger测序、免疫荧光... 目的探讨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GGTA1)基因敲除(GTKO)滇南小型猪的构建及猪到恒河猴的肾脏异种移植,评估GTKO猪的有效性。方法利用CRISPR/Cas9基因修饰系统和体细胞克隆技术构建GTKO滇南小型猪,通过聚合酶链反应、Sanger测序、免疫荧光染色等验证GTKO猪的表型。流式细胞术检测抗原抗体(IgM)结合与补体依赖细胞毒性,并进行GTKO猪到恒河猴的肾脏异种移植,监测受体猴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凝血及生理指标,利用超声检查、苏木素-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等分析移植肾功能和病理学改变。结果靶向滇南小型猪GGTA1基因第4外显子设计单向导RNA(sgRNA),将pGL3-GGTA1-sgRNA1-GFP载体转染到滇南小型猪胎儿成纤维细胞中,经嘌呤霉素筛选后,获得的C59#和C89#两个细胞克隆点均鉴定为GGTA1基因敲除克隆点,经扩大培养形成细胞系后用作供体细胞进行体细胞克隆,并将重构胚胎移植至三元杂代孕母猪输卵管中,获得13头胎儿猪,其中F04和F11胎儿的GGTA1基因发生双等位基因突变,且F04核型正常,利用此GTKO胎儿猪进行重克隆,并将重构胚胎移植至三元杂代孕母猪输卵管中,共获得7头存活仔猪,其均不表达α-Gal抗原表位。20#恒河猴血清IgM与GTKO猪PBMC结合数量减少,且GTKO猪PBMC在补体依赖细胞毒性实验中的存活率高于野生型猪。获取GTKO猪肾并进行灌注直至完全变白,切除受体猴左肾后进行猪肾异位移植,血管吻合完成后开放血流,猪肾迅速变为粉红色,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HAR),6 min后输尿管出现尿液,表明肾移植术成功,再切除受体右肾。移植术后7 d移植肾血流供应良好,受体猴血清肌酐水平稳定,血清钾和胱抑素C水平得到有效控制,但在移植术后10 d均升高。移植术后7 d受体猴体内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均升高,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降低,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均较为稳定,之后呈上升趋势。受体猴存活10 d,尸检发现移植肾充血、肿胀和坏死,肾组织中少量IgG沉积,大量IgM、补体C3c和C4d沉积,CD68^(+)巨噬细胞浸润。结论GTKO滇南小型猪肾脏可在恒河猴体内维持一定时间的正常肾功能,并有效克服HAR,证实GTKO猪用于异种移植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GTA1基因敲除猪 恒河猴 肾脏异种移植 基因修饰 超急性排斥反应 免疫抑制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体细胞核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河猴生殖道Ⅲ型干扰素表达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刘瑞洁 杨贵波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5-373,共9页
目的 为了阐述恒河猴Ⅲ型干扰素(IFNL)系统的生物学特征,促进恒河猴在感染性疾病的病理、药物和疫苗研究中的应用,本文对恒河猴生殖道IFNL及IFNLR1的表达进行了研究。方法 建立基因特异的RT-PCR方法,对正常和SHIV/SIV感染过的恒河生殖... 目的 为了阐述恒河猴Ⅲ型干扰素(IFNL)系统的生物学特征,促进恒河猴在感染性疾病的病理、药物和疫苗研究中的应用,本文对恒河猴生殖道IFNL及IFNLR1的表达进行了研究。方法 建立基因特异的RT-PCR方法,对正常和SHIV/SIV感染过的恒河生殖道组织中IFNL1、IFNL3和IFNLR1 mRNA的表达进行观察,利用共聚焦显微术对IFNLR1的组织分布进行观察。结果 对正常恒河猴阴道和子宫组织的RT-PCR检测未见明确的IFNL1和IFNL3 mRNA扩增条带,但可明确检测到IFNLR1的mRNA和缺失第6个外显子的变体;IFNLR1阳性染色主要位于阴道黏膜上皮和子宫内膜被覆上皮及腺上皮中。在部分SHIV/SIV感染个体中,IFNL1和IFNL3的mRNA水平明显增高,而IFNLR1的mRNA水平几乎没有变化;但Mx1、Mx2和OAS等干扰素刺激基因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本研究数据表明恒河猴生殖道可表达IFNL1、IFNL3和IFNLR1,为利用恒河猴开展艾滋病等人类生殖道感染疾病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Ⅲ型干扰素 生殖道 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河猴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与控制
3
作者 冉艳洪 王俐梅 +3 位作者 颜欣欣 周珊珊 宋慧 杨威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4期11-15,共5页
为了解恒河猴在实验室饲养环境下的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直接涂片法和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对采集的66只试验用恒河猴新鲜粪便进行肠道寄生虫检查,并评估了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相关指标以及驱虫药物的驱虫效果。结果显示:从66只恒河猴新... 为了解恒河猴在实验室饲养环境下的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直接涂片法和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对采集的66只试验用恒河猴新鲜粪便进行肠道寄生虫检查,并评估了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相关指标以及驱虫药物的驱虫效果。结果显示:从66只恒河猴新鲜粪便中检出类圆线虫和鞭虫2种肠道蠕虫卵囊,感染率分别是9.1%和12.1%,均为单一感染且感染强度较低;感染类圆线虫或鞭虫恒河猴的血液学指标(WBC、RBC、HGB、MCH、MCHC、HCT、MCV、PLT、PDW、MPV、PCT、LYMPH、MONO、EO、BASO)和肝肾功能指标(ALT、AST、ALP、LDH、TP、BUN、CREA)与健康动物无显著差异(P>0.05);连续使用伊维菌素注射液或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片均能有效驱除感染的类圆线虫或鞭虫。结果说明:恒河猴在实验室饲养环境下,其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种类较少,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较低,对动物健康状况无明显影响,通过良好的饲养管理和完善的药物驱虫程序能实现对猴肠道寄生虫病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肠道寄生虫 类圆线虫 鞭虫 感染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间Ⅲ类矫形力对青春期恒河猴颞下颌关节改建作用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煌 徐芸 +2 位作者 李松 尹康 吴拓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3-466,共4页
目的 评价颌间Ⅲ类矫形力对颞下颌关节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选用青春生长发育期雌性恒河猴 6只 ,分为 3月、6月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戴用Ⅲ类双阻板磁力矫治器 ,对照组不戴。实验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和CT断层扫描片 ,采用计算机头... 目的 评价颌间Ⅲ类矫形力对颞下颌关节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选用青春生长发育期雌性恒河猴 6只 ,分为 3月、6月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戴用Ⅲ类双阻板磁力矫治器 ,对照组不戴。实验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和CT断层扫描片 ,采用计算机头影测量系统进行X线测量分析 ;电子游标卡尺、图像分析系统对颞下颌关节间隙进行测量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头影测量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位发生改变 ,上颌骨呈生长加快趋势 ,下颌骨呈生长减慢趋势 ,下颌骨长度未见变短。②CT片测量表明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关节后间隙减小 ,前间隙增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但两实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颌间Ⅲ类矫形力作用下 ,实验组位发生改变 ,上颌生长加快下颌生长减慢 ;颞下颌关节间隙发生改变 ,关节前间隙增大 ,后间隙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间Ⅲ类矫形力 青春期 恒河猴 颞下颌关节 改建作用 影像学 矫形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饲养条件下恒河猴血液学、血液生化正常参考值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代解杰 唐东红 +4 位作者 鲁帅尧 匡德宣 杨帆 程树军 黄韧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24-230,共7页
目的测定人工饲养条件下104只健康恒河猴的血液学、血液生化正常参考值,并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青幼年组: 3~4岁,成年组: 5~ 10岁,老年组: 11~25岁)恒河猴的血液学、血液生化值的差异及相互关系。方法应... 目的测定人工饲养条件下104只健康恒河猴的血液学、血液生化正常参考值,并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青幼年组: 3~4岁,成年组: 5~ 10岁,老年组: 11~25岁)恒河猴的血液学、血液生化值的差异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测定及分析非麻醉状态下健康恒河猴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正常值。结果血液学值中较明显低(P<0.05)的项目为MED。血液生化值中■猴比■猴明显低(P<0.01)的项目有ALT、ALP、GGT、CHOL、APOA、HDL、LDL、P3+、BUN,较明显低(P<0.05)的项目为ALB。较明显高(P<0.05的项目为UA。各年龄组之间的分析如下:血液学值中RDW值为青幼年组比成年组及老年组均明显低(P<0.01),MEDIAN值为成年组比青幼年组较明显高(P<0.05),血液生化值中青幼年组比成年组及老年组均明显高(P<0.01)的项目有ALT、ALP、GGT、P3+,青幼年组比成年组明显高(P<0.01)的项目为BUN、ALP、AST、,青幼年组比老年组明显高(P<0.01)的项目为CK、TF;成年组比老年组明显低(P<0.01)的项目为CREAT,较明显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学 幼年 老年 恒河猴 血液生化值 成年 正常参考值 人工饲养条件 ALP T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IL-12对恒河猴造血系统辐射防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熊国林 赵毅 +10 位作者 邢爽 申星 宁学成 卢世香 李建 郭玲玲 郝锐 陈廷超 缪锦来 贺济琛 罗庆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0-154,共5页
本研究旨在初步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2(rhIL-12)对急性辐射损伤猴造血系统的防护和治疗作用,为同类型病人的临床救治提供实验依据。在体外实验中,观察了不同浓度rhIL-12(0、1、5、25、125和625 ng/ml)对来自人和健康成年猴骨髓造血祖细胞... 本研究旨在初步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2(rhIL-12)对急性辐射损伤猴造血系统的防护和治疗作用,为同类型病人的临床救治提供实验依据。在体外实验中,观察了不同浓度rhIL-12(0、1、5、25、125和625 ng/ml)对来自人和健康成年猴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在体内实验中,用11只经3.0 Gy全身照射后90 d活存猴再经致死剂量60Coγ(6.0 Gy)射线全身1次照射以建立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动物模型。模型动物被随机分为照射对照组(n=4)、单次给药组(n=3)和分次给药组(n=4)。单次给药组于照射后2 h皮下注射rhIL-12 4μg/kg,分次给药组分别于照射后2 h和3、6、9 d皮下注射rhIL-12 1μg/kg,对照组于皮下注射同样体积的PBS。观察照射后动物活存情况和外周血象变化。体外培养结果显示,不同浓度rhIL-12可明显促进正常猴和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形成各系造血祖细胞集落,特别是CFU-E和CFU-GM最为明显。照射对照组动物于照射后22 d内全部死亡,死亡动物平均活存时间为(20.3±1.2)d;rhIL-12单次给药组3只动物全部存活,rhIL-12分次给药组1只动物于照射后17 d因贫血死亡。与对照组比较,rhIL-12治疗能明显提高动物存活(P=0.018),并促进外周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以及网织红细胞数的恢复(P<0.05)。结论:rhIL-12可明显促进灵长类骨髓造血祖细胞体外集落形成,并明显促进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猴的造血功能恢复,提高动物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 辐射损伤 急性放射病 恒河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河猴群微卫星DNA多态性的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瑞生 孙琪云 +3 位作者 孙岩松 江其辉 洪宝庆 艾辉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 确立一种对恒河猴群个体的遗传物质进行准确可靠、快速简便的遗传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技术对 2 0只恒河猴群个体间进行了DNA多态性的分析。结果 筛选出 9个微卫星DNA位点具有显著多态性 ,4个微卫星DNA位... 目的 确立一种对恒河猴群个体的遗传物质进行准确可靠、快速简便的遗传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技术对 2 0只恒河猴群个体间进行了DNA多态性的分析。结果 筛选出 9个微卫星DNA位点具有显著多态性 ,4个微卫星DNA位点没有多态性 ,还有 2个位点等位基因数目较少。结论 利用这些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建立一种对恒河猴群个体进行有效、准备可靠、快捷简便的遗传背景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微卫星DNA 多态性 PCR 遗传监测 基因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echst33342、BrdU和GFP示踪恒河猴皮肤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卢蓉 张新春 +5 位作者 黄丹平 宋革 黄冰 高楠 王智崇 葛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42-1844,共3页
目的:通过采用Hoechst33342、5-溴-2-脱氧尿嘧啶(BrdU)和绿色荧光蛋白(GFP)3种不同的方法标记恒河猴皮肤干细胞,探索最有效、便利的干细胞示踪方法。方法:体外培养纯化恒河猴皮肤干细胞后,分别用Hoechst33342、BrdU以及GFP基因转染3种... 目的:通过采用Hoechst33342、5-溴-2-脱氧尿嘧啶(BrdU)和绿色荧光蛋白(GFP)3种不同的方法标记恒河猴皮肤干细胞,探索最有效、便利的干细胞示踪方法。方法:体外培养纯化恒河猴皮肤干细胞后,分别用Hoechst33342、BrdU以及GFP基因转染3种方法标记皮肤干细胞。Hoechst33342和GFP标记皮肤干细胞直接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鉴定,BrdU标记后的细胞通过细胞免疫化学鉴定,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标记率。对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干细胞利用显微注射仪挑选阳性细胞进行纯化。结果:3种标记方法对细胞均未显示明显毒性。其中,Hoechst33342的标记率最高(100%),但随时间延长荧光有衰减;BrdU标记细胞较稳定,实验期间细胞内BrdU无明显减少,标记率较高(75.81%);GFP标记最稳定,但标记率低(7.5%),显微注射仪挑选阳性细胞,阳性率高,无明显细胞损伤。结论:GFP基因转染皮肤干细胞,是一种明确、有效的标记细胞的方法,对成体干细胞的示踪有重要意义,用显微注射仪挑选细胞阳性率高,细胞损伤小,利于进一步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干细胞 实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Z诱发实验恒河猴糖尿病性视网膜并发症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9
作者 唐东红 代解杰 +5 位作者 蒋禄芝 孙晓梅 匡德宣 高家红 江勤芳 张学宁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 建立糖尿病性视网膜并发症 (DiabeticRetinopathy ,DR)动物模型。方法 本研究选用 4只健康成熟的雄性恒河猴分别以剂量为 6 0mg kg、4 5mg kg静脉一次注射及 30mg kg静脉二次注射 (中间间隔 15d)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 ,STZ... 目的 建立糖尿病性视网膜并发症 (DiabeticRetinopathy ,DR)动物模型。方法 本研究选用 4只健康成熟的雄性恒河猴分别以剂量为 6 0mg kg、4 5mg kg静脉一次注射及 30mg kg静脉二次注射 (中间间隔 15d)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 ,STZ)。结果 使用不同剂量的STZ注射恒河猴 ,分别造成了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InsulinDepen dentDiabetesMellitus ,IDDM)及慢性持续性高血糖症 (StateofChronicHyperglycemia,SCH)两种类型的模型 ,从而诱导出不同程度的DR。眼底荧光造影结果显示∶用药后 6 3~ 91d4只实验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 ,分别显示早期眼底微血管动脉扩张 ,视网膜出血瘤 ,微血管瘤及新生血管、晚期白内障等。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糖尿病性视网膜并发症模型 ,对于进一步研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Z 诱发 实验恒河猴 糖尿病 并发症 模型 视网膜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性光学离焦对幼恒河猴正视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君舒 葛坚 +2 位作者 钟兴武 高前应 黄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3-475,共3页
【目的】研究近视性光学离焦对幼恒河猴正视化过程的影响。【方法】将14只20~40天龄的健康幼恒河猴随机分为A(n=6)、B(n=8)两组,A组猴双眼均配戴+3.00D镜片,造成近视性光学离焦;B组猴双眼均配戴0.00D镜片,作为对照。戴镜前及戴镜后2、4... 【目的】研究近视性光学离焦对幼恒河猴正视化过程的影响。【方法】将14只20~40天龄的健康幼恒河猴随机分为A(n=6)、B(n=8)两组,A组猴双眼均配戴+3.00D镜片,造成近视性光学离焦;B组猴双眼均配戴0.00D镜片,作为对照。戴镜前及戴镜后2、4、6、8和12周给所有动物进行屈光度测量、角膜地形图检查、A超测量玻璃体腔长度,以动态观察在两种不同干预条件下,幼猴眼球生长和屈光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戴镜前后A、B两组猴右左眼玻璃体腔长度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观察期内,所有猴眼玻璃体腔长度均逐渐增加。戴镜12周后,近视性离焦猴双眼玻璃体腔长度的增加比对照组猴双眼玻璃体腔长度的增加要少(近视性离焦组0.41mm(S=0.17);对照组0.70mm(S=0.18),P=0.01。戴镜前后所有猴右左眼屈光度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在观察期内,所有猴双眼均朝向远视度数减少的方向发展,戴镜12周后,近视性离焦猴双眼屈光度减少1.3D(S=1.5),与对照组的2.3D(S=1.3)似较慢,但P=0.205。【结论】近视性离焦可干预幼恒河猴的正视化过程,表现为玻璃体腔生长延缓,形成相对的远视状态,提示临床上婴幼儿屈光不正的矫治要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性光学离焦 恒河猴 正视化 屈光不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河猴在繁殖笼内的等级结构 被引量:10
11
作者 任仁眉 卢明义 +2 位作者 木文伟 杨明洁 严康慧 《心理学报》 1984年第1期95-102,共8页
有关非人灵长类社群结构的问题,国外已多有研究。许多学者认为无论在野外,或是在捕后(笼养)条件下进行观察都发现只要有几只动物在一起,形成一个群,那末群内的个体之间必然形成等级关系,而这种等级关系是线性排列的。换句话说,如果一群... 有关非人灵长类社群结构的问题,国外已多有研究。许多学者认为无论在野外,或是在捕后(笼养)条件下进行观察都发现只要有几只动物在一起,形成一个群,那末群内的个体之间必然形成等级关系,而这种等级关系是线性排列的。换句话说,如果一群有A、B、C、D、E五只动物的话,它们的等级关系就是这样排列的:A】B】C】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关系 恒河猴 等级结构 非人灵长类 社群结构 线性排列 攻击行为 条件 社会行为 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恒河猴颞下颌关节影响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美青 元方 +2 位作者 颜朝云 姚秀芳 段小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 :探讨咬合紊乱是否可以独立造成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方法 :实验动物采用恒河猴 2只 ,实验组 1只 ,拔除一侧下颌和其对侧上颌第一磨牙 ,在拔牙间隙处各置一拉簧 ,使邻牙向拔牙间隙处倾斜 ,变与对颌牙紧密的尖窝接触关系为不密合的... 目的 :探讨咬合紊乱是否可以独立造成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方法 :实验动物采用恒河猴 2只 ,实验组 1只 ,拔除一侧下颌和其对侧上颌第一磨牙 ,在拔牙间隙处各置一拉簧 ,使邻牙向拔牙间隙处倾斜 ,变与对颌牙紧密的尖窝接触关系为不密合的突面接触关系 ,8个月后取双侧髁状突、关节盘常规制备 ,喷金镀膜后扫描电镜观察。另 1只动物作空白对照。结果 :对照组髁状突和关节盘表面凝胶样物质覆盖 ,有明显的波纹 ,髁状突断面可见界限明显、有一定厚度的三层结构。实验组髁状突和关节盘 ,主要是髁顶附近内前向外后走行的一个区域 ,表面凝胶样物质卷曲、甚至丧失 ,髁状突表面出现纤维暴露区。断面显示 ,软骨变薄 ,蜂窝状软骨陷窝层局部不连续 ,关节盘中后带部分区域表面沟纹紊乱 ,在下表面后带观察到类似弹坑样变。结论 :渐进性咬合紊乱可独立造成颞下颌关节退行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牙HE 渐进性咬合紊乱 恒河猴 扫描电镜 颞下颌关节退行性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河猴PCO模型卵巢VEGF mRNA的表达及中药补肾活血方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谈珍瑜 冯光荣 +4 位作者 尤昭玲 贺冰 何淑莹 邹芝香 罗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4期786-788,共3页
目的:探讨恒河猴PCO模型卵巢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及中药补肾活血方对其影响。方法:选择健康育龄雌性恒河猴(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组;采用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建立PCO模型,分别... 目的:探讨恒河猴PCO模型卵巢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及中药补肾活血方对其影响。方法:选择健康育龄雌性恒河猴(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组;采用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建立PCO模型,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补肾活血方,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其卵巢局部VEGF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在正常卵巢组织可见VEGF mRNA表达的信号;恒河猴PCO模型卵巢组织中,VEGF mRNA在卵泡膜细胞及间质细胞异常高表达;补肾活血方能降低这种异常表达。结论:恒河猴PCO模型卵巢局部VEGF mRNA异常表达,补肾活血方具有改善这种异常表达作用,可能是其促进卵巢排卵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 恒河猴 VEGF mRNA 补肾活血方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β_(1-15)疫苗免疫接种成年恒河猴的体液免疫效应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少兵 汪华侨 +2 位作者 林贤 徐杰 姚志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61-764,共4页
目的:观察Aβ1-15疫苗免疫接种成年恒河猴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方法:5只雄性成年恒河猴分别在0、2、6、10、14、18、2 2周肌肉注射法接种Aβ1-15疫苗;ELISA法检测恒河猴血清抗Aβ1-42 抗体及其IgG亚型的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血清Aβ... 目的:观察Aβ1-15疫苗免疫接种成年恒河猴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方法:5只雄性成年恒河猴分别在0、2、6、10、14、18、2 2周肌肉注射法接种Aβ1-15疫苗;ELISA法检测恒河猴血清抗Aβ1-42 抗体及其IgG亚型的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血清Aβ1-42 抗体的特异性;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抗血清与Tg2 5 76转基因鼠脑Aβ斑的识别。结果:疫苗接种后第8周,恒河猴血清中出现明显的抗Aβ1-42 抗体,抗体滴度随接种次数的增加而升高,第2 4周达1∶384 0 ,疫苗停止接种后抗体水平开始下降;血清抗Aβ1-42 IgG以IgG1为主;血清Aβ1-42 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抗血清可识别结合Tg2 5 76转基因鼠脑组织的Aβ斑。结论:Aβ1-15疫苗可有效诱导成年恒河猴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肽 疫苗 恒河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实验恒河猴自然死亡的肝脏病变谱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玺龙 李学锋 +4 位作者 陈玥 宋蜀伶 李锋 蔡琳 杨举伦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28-232,279,共6页
目的观察人工饲养条件下实验恒河猴肝脏病理改变,探讨肝脏疾病分布规律和病理改变特点,丰富实验猴自发病变基本研究资料。方法对1998~2008年云南地区饲养的自然死亡的155只恒河猴(年龄2~20岁)的肝脏进行病理检查,按年龄分为幼年组、... 目的观察人工饲养条件下实验恒河猴肝脏病理改变,探讨肝脏疾病分布规律和病理改变特点,丰富实验猴自发病变基本研究资料。方法对1998~2008年云南地区饲养的自然死亡的155只恒河猴(年龄2~20岁)的肝脏进行病理检查,按年龄分为幼年组、成年组、老年组,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5例恒河猴中88例检出肝脏病变,有肝细胞变性、肝细胞坏死、炎细胞浸润、吞噬细胞增生、肝淤血、纤维组织增生、肝脓肿、寄生虫共八种主要病变,出现率最高的为肝细胞水样变性(34.19%)。除肝脓肿外,幼年组、成年组、老年组八种病变均有检出。卡方检验显示:肝细胞水样变性成年组病变率明显高于幼年组;肝细胞脂肪变性老年组明显高于成年组和幼年组;轻度炎细胞浸润病变老年组明显高于成年组;纤维组织增生老年组明显高于幼年组(P<0.05)。结论人工饲养条件下死亡实验猴肝脏病变检出率较高,实验猴肝脏病理改变随年龄增长而病变加重,提示在进行实验猴肝脏研究时,应注意对自发性病变的判别,药物安全性评价实验应避免选择老年猴做为研究对象。死亡实验猴肝脏病变谱研究,对实验猴的质量控制和相关动物实验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肝脏 病理 尸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Aβ_(42)全肽疫苗恒河猴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少兵 汪华侨 +2 位作者 林贤 徐杰 姚志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2-204,共3页
 目的: 观察恒河猴接种Aβ42肽疫苗后的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方法: 将 5只雄性恒河猴分别在 0、2、6、10、14、18、22wk肌内注射Aβ42肽疫苗; 用ELISA法检测恒河猴血清抗Aβ42抗体水平及IgG亚类; 用Westernblot检测血清抗Aβ42抗体的特异...  目的: 观察恒河猴接种Aβ42肽疫苗后的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方法: 将 5只雄性恒河猴分别在 0、2、6、10、14、18、22wk肌内注射Aβ42肽疫苗; 用ELISA法检测恒河猴血清抗Aβ42抗体水平及IgG亚类; 用Westernblot检测血清抗Aβ42抗体的特异性; 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抗血清对Tg2576转基因小鼠脑组织中Aβ斑的识别。结果: 疫苗接种后第 8周, 恒河猴血清中出现明显的抗Aβ42抗体, 抗体水平随着接种次数的增加而升高, 第 24周达 1∶4 320, 以后抗体水平开始下降。产生的抗Aβ42抗体以IgG1和IgG2为主 (IgG2 /IgG1 >1)。血清抗Aβ42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 可识别Tg2576转基因小鼠脑组织中的Aβ斑。结论: Aβ42肽疫苗可有效地诱导恒河猴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肽 疫苗 体液免疫应答 恒河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髓复康对恒河猴脊髓半横断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杜长青 苏衍萍 +1 位作者 王慧 孔焕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髓复康(SFK)对恒河猴脊髓半横断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p53)表达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实验选用8岁恒河猴14只,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6只、横段脊髓模型组6只、正常对照组2只,采用双盲法复制脊髓T12右侧半横断损伤模型... 目的:探讨中药髓复康(SFK)对恒河猴脊髓半横断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p53)表达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实验选用8岁恒河猴14只,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6只、横段脊髓模型组6只、正常对照组2只,采用双盲法复制脊髓T12右侧半横断损伤模型。灌喂SFK溶液1月后,实验恒河猴麻醉、以损伤部位为中心切取长1cm的脊髓,采用常规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和p53蛋白表达,并对结果进行定性、定位、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脊髓Bax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MOD)模型组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中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脊髓Bcl-2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面数密度(NA),中药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脊髓Bcl-2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的MOD模型组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中药组略高于模型组。脊髓p53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NA,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脊髓p53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的MOD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髓复康可以促进Bcl-2蛋白表达,抑制Bax、p53蛋白表达和抑制神经元凋亡,对脊髓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中药髓复康 脊髓损伤 BCL-2 BAX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饲养恒河猴麻醉与非麻醉状态下血液学、血液生化、血流变指标的测定与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代解杰 孙晓梅 +4 位作者 唐东红 仝品芬 江勤芳 李慧琳 黄韧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42-246,共5页
目的 测定人工饲养条件下 48只健康恒河猴在非麻醉状态下及 30只健康恒河猴在麻醉状态下的血液生化、血液常规、血液流变学指标 ,并分析两种状态下恒河猴血液生化、血液常规、血液流变值的差异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 目的 测定人工饲养条件下 48只健康恒河猴在非麻醉状态下及 30只健康恒河猴在麻醉状态下的血液生化、血液常规、血液流变学指标 ,并分析两种状态下恒河猴血液生化、血液常规、血液流变值的差异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 ,自动清洗旋转型粘度计测定及分析麻醉和非麻醉状态下健康恒河猴血液生化、血液常规、血液流变值。结果 血液生化值 :麻醉组比非麻醉组明显低 (P <0 .0 1)的项目有GGT、AST、CREAT、TBIL、DBIL、P3 +、TF ;较明显低 (P <0 .0 5 )的项目有ALT、ALP、LDH、HBDH ;明显高 (P <0 .0 1)的项目有UA、Ca2 +、CK -MB、ALB ,较明显高 (P <0 .0 5 )的项目有TPROT。血常规值 :麻醉组比非麻醉组明显低 (P <0 .0 1)的项目有RBC、Hct、MCV、MPV、RDW、NEUTRO ,明显高 (P <0 .0 1)的项目有MCH、MCHC、PLT、LYM、ME DIAN。血液流变值 :麻醉组比非麻醉组明显低 (P <0 .0 1)的项目有全血低切粘度 ,全血中切粘度 ,全血高切粘度 ,血浆粘度 ,红细胞压积 ,还原低切 ,血沉K值 ,聚集指数 ;明显高 (P <0 .0 1)的项目有变形指数 ,电泳指数。结论 本文测定并比较了人工饲养条件下健康恒河猴在麻醉和非麻醉状态下血液生化、血液常规、血液流变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生化值 麻醉 恒河猴 血液流变 血液常规 全血 健康 人工饲养条件 动物生理 T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短尾猴和恒河猴的社会行为模式 被引量:5
19
作者 任仁眉 严康慧 +2 位作者 苏彦捷 王庆炜 孙耀忠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07-112,共6页
短尾猴和恒河猴同是猴科猕猴属中两个不同的物种。从习性学的观点看,它们的社会行为模式应是大同而小异的。作者通过对生活在自然栖息地和实验笼内短尾猴所观察到的行为模式,同文献中已公认的恒河猴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后发现,这两种动... 短尾猴和恒河猴同是猴科猕猴属中两个不同的物种。从习性学的观点看,它们的社会行为模式应是大同而小异的。作者通过对生活在自然栖息地和实验笼内短尾猴所观察到的行为模式,同文献中已公认的恒河猴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后发现,这两种动物的社会行为模式虽然在基本上是相似的,但也有明显的差异。有的是行为模式相同,社会含意不尽相同;有的是社会含意相同,模式不同;也有的模式只是短尾猴有,而恒河猴没有。本文把初步观察到的7种不同情况列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模式 社会行为 习性学 恒河猴 心理学报 短尾 攻击行为 面部表情 活动模式 友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饲养恒河猴、食蟹猴的繁殖性能初报 被引量:10
20
作者 花秀春 时彦胜 +5 位作者 孙兆增 胡仲明 张广州 孔德强 洪宝庆 曾林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索北京地区人工饲养恒河猴与食蟹猴的繁殖性能,为温带地区猕猴的人工饲养和繁殖方式提供借鉴。方法对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饲养的317只恒河猴繁殖群(30只雄猴,287只雌猴)和78只食蟹猴繁殖群(8只雄猴,70只雌猴)近两年的繁殖... 目的探索北京地区人工饲养恒河猴与食蟹猴的繁殖性能,为温带地区猕猴的人工饲养和繁殖方式提供借鉴。方法对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饲养的317只恒河猴繁殖群(30只雄猴,287只雌猴)和78只食蟹猴繁殖群(8只雄猴,70只雌猴)近两年的繁殖性状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恒河猴母猴妊娠率、繁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60.73%、54.45%和96.89%。食蟹猴母猴妊娠率、繁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79.86%、56.12%和75.00%。结论食蟹猴和恒河猴可以成功的在温带地区饲养和繁殖,但人工饲养食蟹猴的妊娠率与产仔率较恒河猴高,而仔猴成活率则低于恒河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食蟹 繁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