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云核与恒星形成区的良好探针-CH_3CN 被引量:2
1
作者 曾琴 裴春传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4-174,共11页
本文作者通过对猎户座KL区的观测、分析与计算,阐明CH3CN分子转动谱线系作为分子云核与恒星形成区探针的可能性和优越性.并对观测该线系所需要的仪器条件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分子云 恒星形成区 星际分子 CH3CN 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星形成区GGD12-15的近红外观测 被引量:1
2
作者 房敏 姚永强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5,共15页
给出恒星形成区GGD12-15的宽波段JHK和窄波段H2 v=1-0 S(1)近红外成像观测.观测图像揭示了致密的年轻红外星团和与红外源成协的红外星云,并发现了以H2发射结表征的星团外流活动.大多数红外点源在光学波段不可见;对76颗红外点源的JHK’... 给出恒星形成区GGD12-15的宽波段JHK和窄波段H2 v=1-0 S(1)近红外成像观测.观测图像揭示了致密的年轻红外星团和与红外源成协的红外星云,并发现了以H2发射结表征的星团外流活动.大多数红外点源在光学波段不可见;对76颗红外点源的JHK’测光结果显示,有32颗具有红外超,其中5颗表现原恒星特征,表明分子云中的恒星形成活动很活跃.以B8光谱型作为大质量星分界,由色星等图估计出大质量星所占星团比例为-10%-26%.GGD12-15星团的K’星等分布的峰值位于15.0mag,并在13.0mag-16.0mag平坦分布;[H.K’]色分布的峰值出现在-0.7mag,在此以上更红的星团成分占70%.在GGD12-15区新发现的氢分子发射结集中在星团中心领域,其空间分布明显与剧烈的恒星形成活动相关;有5个发射结位于分子外流的中心区域,暗示其激发可能与分子外流同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形成区 近红外观测 红外成像 星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积分场光谱数据的近邻星系恒星形成区多波段恒星形成率定标研究
3
作者 于洵 郝彩娜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30-35,84,共7页
为探究多波段数据相结合的恒星形成率定标在近邻星系恒星形成区的可应用性,基于窄带Hα成像观测数据、二维积分场光谱数据(IFS)以及Spitzer/MIPS 24 μm和Herschel/PACS 70、100、160 μm的中远红外波段高空间分辨率图像,对5个近邻恒... 为探究多波段数据相结合的恒星形成率定标在近邻星系恒星形成区的可应用性,基于窄带Hα成像观测数据、二维积分场光谱数据(IFS)以及Spitzer/MIPS 24 μm和Herschel/PACS 70、100、160 μm的中远红外波段高空间分辨率图像,对5个近邻恒星形成星系中119个恒星形成区进行恒星形成率定标研究.以由IFS数据测得的巴尔末减缩得到的内部消光改正后的Hα光度为基准,将24、70、100和160 μm与未经过内部消光改正的Hα光度相结合进行定标.结果发现:在10^34~10^39 erg/s光度范围内,4个红外波段与H α光度的结合均能很好地示踪经过内部消光改正的Hα光度,RMS为0.20~0.27 dex.良好的数据分布表明基于较小样本的研究结果具有统计意义和可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形成区 恒星形成 积分场光谱 红外光度 复合发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著名的恒星形成区及其脉泽活动
4
作者 欧阳晶 孙锦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78-290,共13页
本文评述了星际脉泽的观测和理论研究。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星际脉泽在恒星形成区中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与该区射电、红外和高速外流等现象的关系,本文在前一部分对7个著名的恒星形成区中的物理条件和脉泽活动作了综述。这7个恒星形成区是:W... 本文评述了星际脉泽的观测和理论研究。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星际脉泽在恒星形成区中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与该区射电、红外和高速外流等现象的关系,本文在前一部分对7个著名的恒星形成区中的物理条件和脉泽活动作了综述。这7个恒星形成区是:W3(OH),W3(Cont.),W49N,W49S,SgrB2,W51和Orion(OMC-1)。本文在后一部份讨论了与这些恒星形成区成协脉泽(CH_3OH,SIO,OH,H_2O)的研究现状和可能的抽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形成区 脉泽 星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质量恒星形成区中的H_2O脉泽运动学
5
作者 张濂 张波 闫庆增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1-282,共12页
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内分布着很多类型的脉泽,包括OH,H_2O,CH_3OH和SiO等。利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技术多历元观测脉泽,可以在10~100 AU的线尺度上反映年轻星附近的气体运动学特征。在各类脉泽中,H... 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内分布着很多类型的脉泽,包括OH,H_2O,CH_3OH和SiO等。利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技术多历元观测脉泽,可以在10~100 AU的线尺度上反映年轻星附近的气体运动学特征。在各类脉泽中,H_2O脉泽是亮度最强的脉泽之一,因此是研究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外流的极佳示踪天体。H_2O脉泽在不同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内主要显示有准直喷流和宽张角外流等运动特征。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如Orion-KL,Cepheus A,W75N(B),G24.78+0.08 A1和AFGL 5142,介绍了H_2O脉泽在这些形成区所反映的气体运动学特征,及其与大质量恒星演化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形成区 脉泽 H2O脉泽 运动学 VLBI 外流 大质量恒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2中部区域OH1667MHz脉泽的新观测 被引量:1
6
作者 俞志尧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0-234,共5页
利用法国巴黎默东天文台的南锡射电望远镜对ON2 中部区域OH1667 MHz 脉泽首次进行观测.观测结果表明中部区域的OH1667 MHz 脉泽的辐射频谱为典型的双峰结构.这说明ON2 中部区域的OH1667 MHz 脉泽... 利用法国巴黎默东天文台的南锡射电望远镜对ON2 中部区域OH1667 MHz 脉泽首次进行观测.观测结果表明中部区域的OH1667 MHz 脉泽的辐射频谱为典型的双峰结构.这说明ON2 中部区域的OH1667 MHz 脉泽是位于绕中央星运动的薄盘上.结合模型对中部区域的OH1667 M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2恒星形成区 OH1667MHz 脉泽 新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质量年轻星体附近的外向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月芳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91-302,共12页
本文简介了恒星形成区的气体外向流现象,着重对低质量年轻星体附近的气体外向流的速度范围、形态特征、物理性质作了概述,同时分析和探讨了其产生率、准直因素和对成协分子云的作用,最后对外向流区域的光学现象和外向流的驱动机制进行... 本文简介了恒星形成区的气体外向流现象,着重对低质量年轻星体附近的气体外向流的速度范围、形态特征、物理性质作了概述,同时分析和探讨了其产生率、准直因素和对成协分子云的作用,最后对外向流区域的光学现象和外向流的驱动机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形成区 气体 外向流 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pheusA的C^(18)O(J=1—0)分子辐射
8
作者 俞志尧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96-403,共8页
利用日本名古屋大学天体物理系的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对CepheusA的C18O(J=1—0)分子辐射进行了观测.得到了它的谱线频谱图、强度分布图、速度分段积分等高图和位置速度图,并且得到了核区的有关参数.
关键词 分子云 恒星形成区 分子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