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恒定载荷下纤维复合材料圆管失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江超 钱毅 苏荔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2-538,共7页
纤维复合材料圆管是某型设备中的关键部件,其损伤容限的确定是研制过程重点关注对象。为研究其在承受恒定载荷条件下的损伤特征,基于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的基本失效模式(基体开裂、分层、纤维断裂及脱粘),结合纤维复合材料圆管的工作特点... 纤维复合材料圆管是某型设备中的关键部件,其损伤容限的确定是研制过程重点关注对象。为研究其在承受恒定载荷条件下的损伤特征,基于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的基本失效模式(基体开裂、分层、纤维断裂及脱粘),结合纤维复合材料圆管的工作特点,采用目视法、金相法、敲击法、X射线显微观察法等,从多种角度对不同受载条件下的圆管内部形貌进行了观察与测试,以间接反映恒定载荷对圆管机械力学性能的影响。根据测试结果对圆管的失效过程进行了初步描述,确定了本圆管在恒定载荷下的失效原因为纤维与基体脱粘,并对工艺提出了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复合材料 失效分析 恒定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定大载荷划痕试验下紫铜的三维形貌及划痕硬度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明 李国翔 +1 位作者 周超 高诚辉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7-473,共7页
采用圆锥形压头对紫铜进行划痕试验,并通过三维表面形貌仪获取划痕的三维形貌,研究正压力的变化对划痕沟槽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压力的增大,使得划痕宽度和深度均线性增加,当正压力较大时,位错墙的形成使划痕深度出现周期性的波动,... 采用圆锥形压头对紫铜进行划痕试验,并通过三维表面形貌仪获取划痕的三维形貌,研究正压力的变化对划痕沟槽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压力的增大,使得划痕宽度和深度均线性增加,当正压力较大时,位错墙的形成使划痕深度出现周期性的波动,同时压头划刻过程伴有划痕两侧和前端的材料堆积现象,前端堆积高度和厚度、两侧堆积高度和宽度随着正压力的增加而线性增大.通过"切削与塑性比"说明了压头对紫铜的刻划存在微犁耕和微切削两种变形机制,并且微切削机制在划刻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磨损率随着载荷增加而线性增大,但划痕硬度不随载荷的变化而改变,约为0.77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铜 三维形貌 恒定载荷 切削与塑性比 变形机制 划痕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011浮子流量计应力分析的载荷不利组合
3
作者 戴守通 郭孝威 +1 位作者 毛欢 栾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5期247-251,共5页
FT011浮子流量计是AP1000回路中使用的一种水平安装的流量测量装置。由于管道走向不确定,流量计的安装方位也是随机的,从而造成流量计所承受的地震及接管载荷的作用方向也存在多种可能,所以,其应力分析需考虑各种安装方位,即需得到各种... FT011浮子流量计是AP1000回路中使用的一种水平安装的流量测量装置。由于管道走向不确定,流量计的安装方位也是随机的,从而造成流量计所承受的地震及接管载荷的作用方向也存在多种可能,所以,其应力分析需考虑各种安装方位,即需得到各种载荷的不利组合,才能使分析结果能包络流量计各种可能的安装位置。而指示器偏心载荷也将使载荷不利组合更复杂。根据流量计的结构特点,本文遵从先施加恒定载荷,后施加可变载荷的原则,可变载荷的施加以使应力作用效果同向累加为出发点,最终得到结构和螺栓的载荷不利组合。本文的多种不确定载荷的不利组合方法,可供核工程相关结构的力学分析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分析 恒定载荷 可变载荷 不利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loading rate on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and energy evolution of skarn rock subjected to constant-amplitude cyclic loading
4
作者 WU Yun-feng WANG Yu +5 位作者 LI Chang-hong ZHOU Bao-kun LI Peng CAI Mei-feng SUN Chang-kun TIAN Zi-c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3期1117-1140,共24页
This work aims to reveal the mechanical responses and energy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karn rock under constant amplitude-varied frequency loading paths.Test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tigue lifetime,stress−strain... This work aims to reveal the mechanical responses and energy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karn rock under constant amplitude-varied frequency loading paths.Test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tigue lifetime,stress−strain responses,deformation,energy dissipation and fracture morphology are all impacted by the loading rate.A pronounced influence of the loading rate on rock deformation is found,with slower loading rate eliciting enhanced strain development,alongside augmented energy absorption and dissipation.In addition,it is revealed that the loading rate and cyclic loading amplitude jointly influence the phase shift distribution,with accelerated rates leading to a narrower phase shift duration.It is suggested that lower loading rate leads to more significant energy dissipation.Finally,the tensile or shear failure modes were intrinsically linked to loading strategy,with cyclic loading predominantly instigating shear damage,as manifest in the increased presence of pulverized grain particles.This work would give new insights into the fortification of mining structures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mining methodolo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c loading loading rate constant amplitud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energy dissip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级齿轮减速器高速级轴承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恒宇 崔权维 周建星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5,共8页
为探究减速器轴承在动载荷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变化规律,以高速级轴承为研究对象,采用广义有限元法建立了计入轴柔性、齿轮与轴承时变刚度的二级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求解并获得轴承动载荷。基于显示动力学法建立了轴承有限元模型,计算... 为探究减速器轴承在动载荷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变化规律,以高速级轴承为研究对象,采用广义有限元法建立了计入轴柔性、齿轮与轴承时变刚度的二级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求解并获得轴承动载荷。基于显示动力学法建立了轴承有限元模型,计算在动载荷作用下轴承外圈的应变时域历程,并通过试验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最后分析了轴承在动载荷和恒定载荷下接触特性以及打滑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动载荷作用下,动应力波动幅值增加且内圈运动轨迹呈不稳定态势;外圈动态接触力呈余弦分布形式且波动周期与动载荷保持一致;保持架和滚子的打滑率增加,滚子运动轨迹椭圆率减小且出现“滞后承载,提前退出”的承载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圆柱滚子轴承 二级减速器 载荷 恒定载荷 接触特性 打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锗脆塑转变纳米划痕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晓京 刘浩 +1 位作者 赵彪 余证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6,共5页
为控制单晶锗脆塑转变临界状态,基于公式对单晶锗脆塑转变时的临界载荷进行了预测,采用纳米压痕仪对单晶锗(110)晶面进行了变载荷纳米划痕实验和恒定载荷纳米划痕实验,分析得到单晶锗(110)晶面发生脆塑转变时的临界状态,并借助原子力显... 为控制单晶锗脆塑转变临界状态,基于公式对单晶锗脆塑转变时的临界载荷进行了预测,采用纳米压痕仪对单晶锗(110)晶面进行了变载荷纳米划痕实验和恒定载荷纳米划痕实验,分析得到单晶锗(110)晶面发生脆塑转变时的临界状态,并借助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实验表面进行扫描表征。结果表明,单晶锗(110)晶面在变载荷纳米划痕实验下发生脆塑转变的临界载荷和临界深度分别为41.4mN、623nm;单晶锗(110)晶面在恒定载荷纳米划痕实验下发生脆塑转变的临界载荷和临界深度分别为30~50mN、500~900nm,验证了变载荷纳米划痕实验结果的正确性。根据变载荷纳米划痕实验结果修正了单晶锗(110)晶面在固定实验参数下发生脆塑转变临界深度理论计算公式,为分析单晶锗微纳米尺度塑性域切削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锗 脆塑转变 临界深度 临界载荷 载荷纳米划痕实验 恒定载荷纳米划痕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锗微纳米尺度切削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杨晓京 刘浩 +1 位作者 罗良 刘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57-1465,共9页
采用纳米压痕仪对单晶锗进行变载荷纳米划痕实验和恒定载荷纳米划痕实验,分析不同划痕速度和不同载荷对单晶锗切削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样品表面进行扫描观测,分析单晶锗微纳米尺度切削加工的材料去除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纳米压痕仪对单晶锗进行变载荷纳米划痕实验和恒定载荷纳米划痕实验,分析不同划痕速度和不同载荷对单晶锗切削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样品表面进行扫描观测,分析单晶锗微纳米尺度切削加工的材料去除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划痕速度分别为10、20和50μm/s时,单晶锗(100)晶面脆塑转变临界切削力分别为10.2、12.1和9.8mN,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规律;单晶锗(110)晶面脆塑转变临界切削力分别为9.5、7.7和6.9mN,呈现随着划痕速度的增大而减少的规律;单晶锗(111)晶面脆塑转变临界切削力分别为8.3、8.5和8.9mN,划痕速度的改变对于切削力的变化基本没有影响;当载荷分别为10、30和50mN时,单晶锗(110)晶面切削力分别为0.3、4.5和12.5mN。随着划痕速度的增大,单晶锗不同晶面切削特性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随着载荷的增大,单晶锗切削力也相应增大,切削力的波动范围也越来越大。本研究为分析单晶锗微纳米尺度塑性域切削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锗 微纳米尺度 载荷纳米划痕实验 恒定载荷纳米划痕实验 切削特性 切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单裂隙岩体蠕变破裂裂纹扩展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娜 孟利新 张怡斌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6-1116,共11页
岩体内部存在大量不同尺寸裂隙,形成不同结构形式的裂隙岩体,裂隙的存在会降低岩体的力学性能,对于岩体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具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基于滑动翼裂纹模型对恒定载荷下含单裂隙岩体蠕变变形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分析,基于MAPLE软... 岩体内部存在大量不同尺寸裂隙,形成不同结构形式的裂隙岩体,裂隙的存在会降低岩体的力学性能,对于岩体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具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基于滑动翼裂纹模型对恒定载荷下含单裂隙岩体蠕变变形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分析,基于MAPLE软件直观给出恒定载荷下裂隙角度、长度对蠕变变形的影响,采用连续-非连续数值分析软件GDEM,对预制单裂隙在不同倾角、不同长度情况下岩体的蠕变破裂裂纹扩展进行数值模拟。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可以看出,岩体蠕变速率随着裂隙长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裂隙角度的增加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裂隙倾角为30°时蠕变速率最大。含单裂隙岩体蠕变破裂裂纹扩展规律的研究可为岩体工程蠕变破裂规律研究及蠕变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裂隙 蠕变破裂 裂纹扩展 演化规律 恒定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磁流变座椅悬架系统自适应缓冲控制策略研究
9
作者 欧阳建浩 杨书仪 +3 位作者 陈盛钊 覃凌云 汪国胜 陈哲吾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25年第9期232-241,共10页
针对直升机坠毁事故中座椅缓冲性能不足导致乘员生存率低、难实现“软着陆”的核心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改进恒定载荷反步控制策略。建立“人体-座椅”简化物理模型,利用试验数据对磁流变阻尼器双曲正切模型的参数进行辨识。针对传统恒... 针对直升机坠毁事故中座椅缓冲性能不足导致乘员生存率低、难实现“软着陆”的核心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改进恒定载荷反步控制策略。建立“人体-座椅”简化物理模型,利用试验数据对磁流变阻尼器双曲正切模型的参数进行辨识。针对传统恒定载荷控制的缺陷,设计一种自适应改进恒定载荷反步控制策略,通过引入自适应律提高控制性能,并基于Lyapunov稳定性分析验证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在不同初始冲击速度下进行不同控制策略的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所设计控制策略对参考模型的加速度跟踪平均误差为0.27%,有效确保了控制精度;在不同工况下该控制策略加速度最大值相比被动控制策略平均降低58.89%,缓冲性能更好。与传统控制方法相比,该控制策略能显著改善缓冲性能,实现“软着陆”控制,有较好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定载荷控制 磁流变 自适应控制 反步控制 软着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