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种挖掘机恒压网络二次调节液压系统及其能耗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林述温 花海燕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09年第1期52-57,76,共7页
为开发高效节能型挖掘机,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分析了现有挖掘机液压系统在节能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1种基于恒压网络二次调节技术的挖掘机液压系统的设计方案,分析了该方案的特点.以具体挖掘机工况为例,对3种不同的挖掘机液压控制系统... 为开发高效节能型挖掘机,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分析了现有挖掘机液压系统在节能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1种基于恒压网络二次调节技术的挖掘机液压系统的设计方案,分析了该方案的特点.以具体挖掘机工况为例,对3种不同的挖掘机液压控制系统进行能耗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恒压网络二次调节技术的挖掘机液压控制系统是可行的,且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挖掘机 恒压网络二次调节系统 液压变压器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F神经网络整定的模糊控制在二次调节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淑莲 唐建林 +1 位作者 张聿成 陈瑞三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357-359,共3页
为了克服实际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非线性和参数时变性所引起的常规控制器控制性能恶化,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法———基于RBF神经网络整定的模糊控制,并在文中给出了具体算法.该控制方法以无量化解析模糊控制为主体,采用RBF神经网络对控制... 为了克服实际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非线性和参数时变性所引起的常规控制器控制性能恶化,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法———基于RBF神经网络整定的模糊控制,并在文中给出了具体算法.该控制方法以无量化解析模糊控制为主体,采用RBF神经网络对控制对象进行辨识,然后利用辨识所得到的Jacobian信息在某一给定的控制性能指标下对控制参数进行在线调整.将其应用于二次调节控制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系统采用不同控制器的仿真曲线表明:基于RBF神经网络整定的模糊控制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F神经网络 模糊控制 调节控制系统 径向基神经网络 液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压网络二次转速、转矩调节 被引量:7
3
作者 谢卓伟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3-35,共3页
本文研究恒压网络二次调节技术,分析了二次转速、转矩调节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建立二次转速、转矩调节数学模型及解耦控制方块图,介绍了转速、转矩调节技术的主要应用实例。
关键词 调节 转速调节 转矩调节 恒压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调节节能系统神经网络控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淑莲 孙辉 +1 位作者 陈兵 唐建林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48-49,共2页
针对二次调节节能系统的非线性等情况 ,本文对采用基于CMAC与PID并行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 调节 节能 神经网络 PID控制 CMAC 仿真 液压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调节系统PID控制参数的神经网络自整定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荆崇波 苑士华 钟再敏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共4页
文章采用神经网络间接自校正PID控制结构 ,讨论基于神经网络的PID参数自整定问题 ,选取三层BP神经网络 ,选用主动液压转矩和负载阻力矩差值等效代表实际转速微分作为自校正神经网络的输入 ,并用二次元件的理论模型代替辨识神经网络为校... 文章采用神经网络间接自校正PID控制结构 ,讨论基于神经网络的PID参数自整定问题 ,选取三层BP神经网络 ,选用主动液压转矩和负载阻力矩差值等效代表实际转速微分作为自校正神经网络的输入 ,并用二次元件的理论模型代替辨识神经网络为校正网络提供预测输入。分析表明 ,采用上述措施的自校正PID控制器的闭环控制效果比常规PID控制有所改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 神经网络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调节控制系统的模糊神经网络自学习自适应控制
6
作者 黎启柏 桂佩佩 韩君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共2页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在线自学习模糊自适应控制策略 ,控制器的设计不依赖于系统的先验知识 ,控制参数的调整是结合模糊控制 ,利用反馈误差学习算法实现。该方法应用于二次调节速度控制试验台 。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模糊控制 在线学习 调节 控制系统 自适应控制 液压试验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调节静液驱动系统的智能PID控制 被引量:16
7
作者 姜继海 韩永刚 +1 位作者 王德海 刘庆和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6-38,共3页
针对二次调节静液驱动系统的特点。基于常规的PID控制方法,设计了一种简单的智能PID控制器,试验研究表明,智能PID控制器能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提高系统的抗参数变化能力。
关键词 调节 智能PID控制 静液压驱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调节静液传动位置系统的模糊控制和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姜继海 徐志进 刘宇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4-88,共5页
建立了二次调节静液传动位置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允许的情况下将其简化为三阶系统.对位置闭环控制系统采用了模糊控制方法.并采取了在小转角时只控制转角,在大转角时同时控制转角和转速的控制策略.经试验研究表明,采用模糊控制能... 建立了二次调节静液传动位置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允许的情况下将其简化为三阶系统.对位置闭环控制系统采用了模糊控制方法.并采取了在小转角时只控制转角,在大转角时同时控制转角和转速的控制策略.经试验研究表明,采用模糊控制能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而这种转角—转速控制策略符合理想的位置控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 位置系统 模糊控制 静液传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二次调节静液汽车传动系统 被引量:8
9
作者 赵春涛 姜继海 +1 位作者 高维忠 赵克定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6,共3页
二次调节静液汽车传动系统是由内燃机、液压蓄能器、液压泵 (二次元件 )、差动变速器、驱动轴等组成。其充分利用了液压储能方式的功率密度大、二次元件具有较高的控制质量、可实现四象限工作等特点,实现了内燃机和汽车行驶载荷的完全... 二次调节静液汽车传动系统是由内燃机、液压蓄能器、液压泵 (二次元件 )、差动变速器、驱动轴等组成。其充分利用了液压储能方式的功率密度大、二次元件具有较高的控制质量、可实现四象限工作等特点,实现了内燃机和汽车行驶载荷的完全分离。工作过程中,当外负载转矩发生变化时,将引起二次元件的转速的变化,从而引起二次元件排量的变化,通过调节直至达到节流阀的设定转速值为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工作原理 工作特点 汽车 调节静液传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轮储能型二次调节流量耦联系统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海昌 姜继海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5-79,共5页
提出了飞轮储能型二次调节流量耦联系统,该系统可把原来系统负载下降时转化为热能散失掉的势能存储为飞轮的机械动能,并回收利用,不仅克服了传统二次调节系统不宜接入液压缸(定量液压马达)的缺点,还是对传统二次调节系统的拓展.在建立... 提出了飞轮储能型二次调节流量耦联系统,该系统可把原来系统负载下降时转化为热能散失掉的势能存储为飞轮的机械动能,并回收利用,不仅克服了传统二次调节系统不宜接入液压缸(定量液压马达)的缺点,还是对传统二次调节系统的拓展.在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仿真和试验发现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一致,从而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该系统调整时间约为4 s,并且当输入幅值绝对值大于4V时,非线性程度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轮储能 节能 流量耦联系统 调节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观测器和线性二次型调节器的高性能伺服系统谐振抑制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寿华 毛永乐 +1 位作者 许翠翠 陈阳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8-117,共10页
由于机械传动装置的限制,高性能伺服系统在高速正反转和快速定位等动态控制过程中容易发生机械谐振。采用考虑传动装置弹性的电机-负载双惯量机械模型,研究伺服系统的机械谐振抑制技术。以电机转速作为系统广义输出,建立基于双惯量机械... 由于机械传动装置的限制,高性能伺服系统在高速正反转和快速定位等动态控制过程中容易发生机械谐振。采用考虑传动装置弹性的电机-负载双惯量机械模型,研究伺服系统的机械谐振抑制技术。以电机转速作为系统广义输出,建立基于双惯量机械模型的参考自适应观测器,实现负载惯量、负载转速和扭力矩的估计。基于观测器的估计状态和参数,设计速度环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来抑制双惯量系统中的机械谐振。为了验证观测器和LQR的有效性,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研究,并在基于TMS320F28335DSP的平台上进行相关实验验证。仿真和实验表明自适应观测器能够较为精确地估计系统的参数和状态,同时也表明基于LQR的状态反馈控制能够有效地抑制传动系统中的机械谐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伺服 机械谐振抑制 双惯量系统 自适应观测器 在线线性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二次调节加载系统负载干扰的主动抑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纪滨 郭晓林 +1 位作者 苑士华 彭增雄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0-153,共4页
建立了液压二次调节加载系统仿真模型,通过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典型的转速-转矩控制方式液压二次调节加载系统中,转矩变化通过被试件的机械耦合通道所引起的转速波动问题。结果表明,液压二次调节加载系统中... 建立了液压二次调节加载系统仿真模型,通过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典型的转速-转矩控制方式液压二次调节加载系统中,转矩变化通过被试件的机械耦合通道所引起的转速波动问题。结果表明,液压二次调节加载系统中并不存在明显的耦合干扰现象,加载元件对输入元件转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种负载干扰。采用结构不变性原理,设计了前馈补偿环节对转速进行了近似补偿,实现了对这种负载干扰的主动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 调节 加载系统 动态特性 负载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调节转速系统的自适应神经模糊PID控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国友 周巧玲 +1 位作者 张广路 董敏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95-98,共4页
阐述二次调节转速系统的原理并建立其数学模型。针对系统参数时变、非线性的特点,设计一种自适应神经模糊PID控制器,该控制器利用PID算法实现准确控制,通过神经模糊控制提高控制的自适应性。利用MATLAB模糊逻辑工具箱对系统进行仿真,并... 阐述二次调节转速系统的原理并建立其数学模型。针对系统参数时变、非线性的特点,设计一种自适应神经模糊PID控制器,该控制器利用PID算法实现准确控制,通过神经模糊控制提高控制的自适应性。利用MATLAB模糊逻辑工具箱对系统进行仿真,并与传统PID控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神经模糊PID控制,系统响应快、超调小、过渡时间短、能够较好地抑制干扰,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 转速系统 自适应 神经模糊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调节静液车辆传动系统的智能PID控制 被引量:8
14
作者 韩文 常思勤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11,19,共4页
介绍了一种二次调节静液车辆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根据车辆的实际工况对传递函数进行简化和智能 PID控制。结果表明 ,采用智能 PID控制对二次调节静液车辆传动系统能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 调节静液车辆 传动系统 智能PID控制 工作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转速调节静态神经网络非线性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姜继海 王德海 +1 位作者 韩永刚 吴盛林 《机床与液压》 E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1-22,2,共2页
本文针对二次转速调节系统的阻尼小、精度低和开环不稳定等实际情况,介绍了一种静态神经网络非线性控制策略,并对所组成的控制系统进行了数字仿真研究,给出了有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 调节 神经网络 非线性控制 液压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调节流量耦联系统功率匹配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宇辉 姜继海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1-705,共5页
根据二次调节技术的特点,提出了1种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流量耦联系统,实现对制动动能和重物势能的能量回收与重新利用。介绍了该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建立了用液压蓄能器子系统实现能量回收的二次调节流量耦联系统的数学模型,... 根据二次调节技术的特点,提出了1种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流量耦联系统,实现对制动动能和重物势能的能量回收与重新利用。介绍了该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建立了用液压蓄能器子系统实现能量回收的二次调节流量耦联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该系统的功率匹配原理,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以系统消耗功率最小为目标的能量最优功率匹配以及以电动机性能最优为目标的电动机性能最优功率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 流量耦联系统 功率匹配 液压蓄能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调节技术在试验台加载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登成 杨士敏 +1 位作者 马登慧 蒋小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53-1459,共7页
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加载系统二次元件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和Simulink软件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调整时间为0.068S,上升时间为0.026S;系统跟踪频率为6Hz的输入信号的精度较高。实验结果表明:加载转矩... 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加载系统二次元件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和Simulink软件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调整时间为0.068S,上升时间为0.026S;系统跟踪频率为6Hz的输入信号的精度较高。实验结果表明:加载转矩360N·m和222N·m的阶跃载荷时,系统响应的上升时间相等(约为0.18s)、调整时间基本一致(约为0.4S);加载频率为1~6Hz的正弦载荷时,均值误差不大于1.24%,幅值误差在加载3HZ正弦载荷时超出了6%,其他频率下幅值误差均小于6%;当加载频率较低的实际冲击载荷时系统的跟踪性较好,响应较快。结果表明,加载系统的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与控制特性,能够满足液压底盘动态性能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底盘 加载系统 调节 仿真分析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接状态定位的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故障定位方法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远 苏适 +2 位作者 杨家全 王志明 潘振宁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0,共8页
变电站二次回路及系统运行状态因设备自身及物理连接等原因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二次系统故障定位难度较大。提出一种基于连接状态定位的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故障定位方法。首先将二次系统设备拓扑连接关系抽象为矩阵描述,二次系统设备节... 变电站二次回路及系统运行状态因设备自身及物理连接等原因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二次系统故障定位难度较大。提出一种基于连接状态定位的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故障定位方法。首先将二次系统设备拓扑连接关系抽象为矩阵描述,二次系统设备节点状态量作为相应矩阵元素;然后通过矩阵算法对二次系统连接状态进行定位,确定与故障有关的矩阵元素;在连接状态定位后利用模糊径向基神经网络将故障相关矩阵元素与故障集中各故障情况对应,进行故障搜索定位。故障算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二次系统故障定位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系统 连接状态 模糊径向基神经网络 故障搜索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二次调节系统中蓄能器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韩文 常思勤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97-198,共2页
二次调节系统具有传统液驱方式所无法具备的优点。在二次调节系统中 ,液压蓄能器的选配是关键。本文通过建立二次调节环境下的液压蓄能器动态数学模型 ,继而通过仿真分析相应的蓄能器产品。建立二次调节环境下的蓄能器数学模型也有利于... 二次调节系统具有传统液驱方式所无法具备的优点。在二次调节系统中 ,液压蓄能器的选配是关键。本文通过建立二次调节环境下的液压蓄能器动态数学模型 ,继而通过仿真分析相应的蓄能器产品。建立二次调节环境下的蓄能器数学模型也有利于对二次调节系统调速特性和动态特性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 气囊式液压蓄能器 静液驱动 液压系统 数学模型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积分二次约束属性的网络控制系统H_∞容错控制 被引量:6
20
作者 彭高丰 蒋伟进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6-412,共7页
针对一类具有积分二次约束属性的时滞网络控制系统,研究了系统在不等间隔采样下的H_∞容错控制.首先,分析并处理了网络控制系统中时滞与不等间隔采样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不等间隔采样下的不确定时滞网络控制系统的切换模型.通... 针对一类具有积分二次约束属性的时滞网络控制系统,研究了系统在不等间隔采样下的H_∞容错控制.首先,分析并处理了网络控制系统中时滞与不等间隔采样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不等间隔采样下的不确定时滞网络控制系统的切换模型.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运用H_∞控制方法,以及设计具有积分二次约束属性的控制器,获得了基于LMI描述的系统时滞依赖稳定性判据.然后,建立了网络控制系统的传感器故障模型和传感器故障下的网络控制系统数学模型.通过把结论运用到传感器出现故障的网络控制系统,得到了系统在H_∞容错控制下的稳定性判据.最后,通过与其他文献介绍的方法进行比较的一个例子,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控制系统 积分约束性 不等间隔采样 传感器故障 H_∞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