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总DNA花粉管导入法改良野生兴安石竹品质培育花卉新品种研究
1
作者 王东红 郭晓雷 +1 位作者 于红梅 魏红梅 《现代园艺》 2022年第8期1-4,共4页
立足于呼和浩特市园林科研所近年来对野生花卉引种驯化工作的丰富经验以及园林绿化实践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依托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科技总DNA提取和花粉管导入技术,提取栽培种剪秋萝(Lychnis fulgens Fisch.)的总DNA,通过花粉... 立足于呼和浩特市园林科研所近年来对野生花卉引种驯化工作的丰富经验以及园林绿化实践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依托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科技总DNA提取和花粉管导入技术,提取栽培种剪秋萝(Lychnis fulgens Fisch.)的总DNA,通过花粉管导入技术导入到野生兴安石竹(Dianthus chinensis L.Var.versicolor)中,以改良野生植物品质,培育出既有野生植物较强适应性和抗逆性,又有栽培种观赏性的具有当地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dna花粉管导入法 野生兴安石竹 改良品质 培育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粉管通道介导玉米总DNA导入小麦D_1代的农艺性状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胡文明 徐翠莲 王岳光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7-869,共3页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介导玉米总DNA导入4个小麦品种(系)"9411"、"955159"、"96266"和鲁麦21中,并对转基因D1代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与对照相比,鲁麦21和"96266"的转基因D1代株高、穗...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介导玉米总DNA导入4个小麦品种(系)"9411"、"955159"、"96266"和鲁麦21中,并对转基因D1代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与对照相比,鲁麦21和"96266"的转基因D1代株高、穗长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9411"、"955159"、"96266"的转基因D1代的旗叶叶长和叶面积均达极显著水平;在"9411"的转基因D1代中,出现无芒变异的植株占20%左右;在"9411"的转基因D1代中,也发现了穗型与抗病性同时发生变异的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粉管通道 玉米dna 转基因D1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粉管通道法介导辣椒总DNA获得转基因小麦 被引量:6
3
作者 郭向萌 周晓君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36-38,共3页
提取辣椒(洛椒9号)幼苗总DNA,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小麦(兰考906),共导入500个小花,收获397粒种子,T_0代种子(T_1)发芽率为55.9%。T_1代材料受粉5 d后观察其表型性状变异情况,主要变异类型:不分蘖,变异率为2.0%(对照为0.8%);畸形穗,变异率... 提取辣椒(洛椒9号)幼苗总DNA,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小麦(兰考906),共导入500个小花,收获397粒种子,T_0代种子(T_1)发芽率为55.9%。T_1代材料受粉5 d后观察其表型性状变异情况,主要变异类型:不分蘖,变异率为2.0%(对照为0.8%);畸形穗,变异率为6.1%(对照为2.4%);畸形旗叶,变异率为7.6%(对照为0.8%);育性降低(花药发育异常),变异率为1.0%(对照为0);黄条斑叶,变异率为2.0%(对照为0);植株变高,变异率为1.0%(对照为0);穗无蜡质,变异率为4.1%(对照为0);主次分蘖不同步,变异率为1.0%(对照为0)。总体而言,对照材料主要表现为畸形穗、畸形旗叶和不分蘖,总变异率为4.0%,而处理材料T_1代的总变异率为21.3%。无论在变异谱还是变异率上,经辣椒总DNA转化的小麦材料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辣椒总DNA导入小麦能够引起较大的变异谱,产生对照组没有出现的表型变异类型,为丰富小麦种质资源提供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dna 花粉管通道 遗传转化小麦 表型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外源DNA导入玉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旭梅 高旭东 何晶 《辽宁农业科学》 2008年第1期36-38,共3页
综述了外源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玉米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外源DNA导入玉米中的转化方式、导入后代的变异以及变异机理;介绍了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外源总DNA和目的基因导入到玉米中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利用花粉管通... 综述了外源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玉米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外源DNA导入玉米中的转化方式、导入后代的变异以及变异机理;介绍了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外源总DNA和目的基因导入到玉米中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DNA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管通道 玉米 转化方式 变异 dna 目的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DNA创造燕麦新种质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世锋 刘根齐 +5 位作者 田长叶 刘春光 陈淑萍 侯宁 黄文胜 赵世民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3-56,共4页
采用花粉管途径将不同倍性燕麦以及花生、大豆、小麦等不同作物外源DIA导入裸燕麦早熟品种品二号、中晚熟品种冀张莜四号和晚熟品种冀张莜五号,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变异,经过逐代选择鉴定,育成了一批裸燕麦新种质。本研究以GUS报告基因为... 采用花粉管途径将不同倍性燕麦以及花生、大豆、小麦等不同作物外源DIA导入裸燕麦早熟品种品二号、中晚熟品种冀张莜四号和晚熟品种冀张莜五号,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变异,经过逐代选择鉴定,育成了一批裸燕麦新种质。本研究以GUS报告基因为外源目的基因用同样方法导入燕麦,从其导入一代(GT)中检测出了表达GUS活性的阳性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管通道 基因导入 外源dna 燕麦 种质资源 品种类型 阳性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DNA的适宜时期与方法探讨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秀红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1年第2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大豆 转基因技术 花粉管通道 外源dna导入 适宜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的细胞胚胎学机理探讨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艳杰 申家恒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28-634,共7页
本文从细胞胚胎学出发,从理论上对花粉管通道、花粉管通道法的转化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外源DNA进入胚囊的途径,即外源DNA沿着连接柱头与胚囊的花粉管外界面渗入胚囊;外源DNA转化的受体应为合子;外源DNA转化的时期应限定在精卵融合至... 本文从细胞胚胎学出发,从理论上对花粉管通道、花粉管通道法的转化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外源DNA进入胚囊的途径,即外源DNA沿着连接柱头与胚囊的花粉管外界面渗入胚囊;外源DNA转化的受体应为合子;外源DNA转化的时期应限定在精卵融合至合子分裂前这一段时期,此时合子细胞壁尚未封闭;外源DNA转化受体的机制可能是外源DNA与处于原生质体状态的合子的随机融合。强调在应用此方法时,应对植物雌蕊结构以及受精经历的时间有全面了解,并列出了一些重要植物授粉后受精过程各阶段的时间,对外源DNA导入部位和方法提出了建议,并分析了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转化率较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管通道 途径 转化机理 外源dna导入 受精间隔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陀罗总DNA导入烟草获得属间杂种TD801 被引量:3
8
作者 崔红 李雪君 +1 位作者 王素琴 魏跃伟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6-39,共4页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毛曼陀罗(Daturainnoxia Mil1)的总DNA导入烟草栽培品种Basma,经过田间筛选,得到属间杂交品系TD801;TD801的农艺性状、常规化学成分与受体亲本Basma具有一定差异,GC-MS检测表明,TD801含有供体毛曼陀罗中特有的药用成...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毛曼陀罗(Daturainnoxia Mil1)的总DNA导入烟草栽培品种Basma,经过田间筛选,得到属间杂交品系TD801;TD801的农艺性状、常规化学成分与受体亲本Basma具有一定差异,GC-MS检测表明,TD801含有供体毛曼陀罗中特有的药用成分:阿托品和东莨菪碱。选用75个随机引物分别对TD801、毛曼陀罗、Basma进行RAPD扩增,在TD801中共扩出454条带,其中21条带只在毛曼陀罗中特异出现,但在烟草中找不到同源条带。证明部分毛曼陀罗的DNA片段在TD801基因组中进行了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毛曼陀罗 dna导入 RAPD 属间杂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棉花材料的获得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方 王坤波 +5 位作者 宋国立 张香娣 王春英 黎绍惠 王玉红 胡育昌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花粉管通道 转基因棉花 外源dna导入 材料 转化技术 操作过程 农作物育种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粉管通道导入技术在农作物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芳 袁英 +2 位作者 高树仁 孔祥梅 李晓辉 《农业与技术》 2007年第4期41-43,共3页
花粉管通道途径导入外源DNA技术自创立以来,在农作物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详细地介绍了花粉管通道导入技术及其在选育高产、优质、抗病等农作物新品种(品系)上的应用,并对花粉管通道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花粉管通道 外源dna导入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总DNA导入花生的研究 Ⅰ.大豆总DNA的提取
11
作者 杨新道 王传堂 +1 位作者 李光发 黄粤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3-44,共2页
花生是一种重要的蛋白食用作物。进一步提高花生蛋白质含量 ,对增强我国花生的出口竞争力 ,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具有重要意义。大豆、花生同为豆科作物 ,但大豆子仁蛋白质含量高于花生。如有的大豆资源蛋白质含量高达 4 0 %以上 ,... 花生是一种重要的蛋白食用作物。进一步提高花生蛋白质含量 ,对增强我国花生的出口竞争力 ,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具有重要意义。大豆、花生同为豆科作物 ,但大豆子仁蛋白质含量高于花生。如有的大豆资源蛋白质含量高达 4 0 %以上 ,远高于一般花生 (2 6 %左右 )。这为选育高蛋白花生品种提供了优异的基础材料。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适宜大豆的DNA提取流程 ,并将大豆总 DNA通过一定方法导入花生 ,研究导入后代内外性状变异 ,探讨大豆总 DNA导入对花生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本文报道高盐低 p H法提取大豆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dna 花生 基因导入 提取 品质指标 高盐低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粉管通道法在玉米自交系改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祁永红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年第3期17-19,共3页
就几年来花粉管通道法在玉米自交系改良中的应用情况加以概括,提出了导入方法的适宜细则,对后代变异情况加以论述,并对今后该项工作的开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花粉管通道 玉米自交系改良 外源dna导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红树总DNA紫花苜蓿T_1代耐盐株系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立全 敖登花 +3 位作者 师文贵 牛一丁 韩岚 哈斯阿古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9-155,共7页
以花粉管通道法转红树总DNA紫花苜蓿阿尔冈金T1代耐盐植株幼苗为材料,经300mmol/L NaCl处理后,测定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耐盐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转基因株系叶绿素含量下降0.09~0.29倍,而对照植株下降0... 以花粉管通道法转红树总DNA紫花苜蓿阿尔冈金T1代耐盐植株幼苗为材料,经300mmol/L NaCl处理后,测定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耐盐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转基因株系叶绿素含量下降0.09~0.29倍,而对照植株下降0.32倍;转基因株系脯氨酸含量升高1.2~4.2倍,对照植株的脯氨酸升高0.9倍;转基因株系丙二醛含量升高0.15~0.29倍,对照植株的丙二醛含量升高0.36倍;转基因株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0.20~0.25倍,对照植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0.19倍;转基因株系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的1.6~5.6倍和1.2~1.3倍。转基因株系表现出耐盐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花粉管通道 红树dna T1代株系 耐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DNA导入玉米创造变异及其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崔良国 刘开昌 汪黎明 《山东农业科学》 2002年第3期18-20,共3页
研究结果表明 ,谷子DNA导入玉米后 ,可引起性状变异 ,部分变异可稳定传递给后代。选出的新玉米自交系与基础系的一般配合力差异不显著 ,但植株特性发生变化 ,株型变紧凑 ,抗病性、抗倒性等增强 。
关键词 利用 谷子dna导入 玉米自交系 变异 遗传 花粉管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DNA导入小麦引起后代性状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学春 彭清才 +2 位作者 宋哲 宋云枝 温孚江 《山东农业科学》 2002年第2期19-22,共4页
应用外源DNA直接导入植物技术 ,将不同种属的单子叶植物总DNA分别导入普通小麦 ,调查其后代产生的变异 ,对D2 代株高、穗粒数、千粒重
关键词 外源dna导入 性状变异 小麦 单子叶植物 针刺 花粉管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陆DNA导入水稻引起后代性状变异初报 被引量:2
16
作者 文锦芬 邓明华 +4 位作者 李良勇 萧浪涛 彭克勤 洪亚辉 胡家金 《作物研究》 2003年第1期13-15,共3页
将商陆DNA通过浸种法、花粉管导入法和穗茎注射法处理水稻,比较3种导入方法对当代结实率和变异率的影响以及导入后代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花粉管导入法对导入当代结实率和后代变异率影响均最大,商陆DNA处理水稻后引起了水稻若干数... 将商陆DNA通过浸种法、花粉管导入法和穗茎注射法处理水稻,比较3种导入方法对当代结实率和变异率的影响以及导入后代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花粉管导入法对导入当代结实率和后代变异率影响均最大,商陆DNA处理水稻后引起了水稻若干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较大遗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商陆dna 转基因 浸种 花粉管导入 穗茎注射 当代结实率 后代变异率 性状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DNA导入在蔬菜分子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广平 邹学校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02-107,共6页
随着转基因方法的多样化和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转基因技术在蔬菜育种上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成为蔬菜种质创新和品种改良的有效途径。介绍了几种不依赖组织培养的外源DNA导入技术,包括花粉管通道法、农杆菌浸渍法、激光微束法、PEG法... 随着转基因方法的多样化和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转基因技术在蔬菜育种上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成为蔬菜种质创新和品种改良的有效途径。介绍了几种不依赖组织培养的外源DNA导入技术,包括花粉管通道法、农杆菌浸渍法、激光微束法、PEG法、电击法和脂质体法,从育种角度比较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在蔬菜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dna导入 花粉管通道 农杆菌浸渍 激光微束 PEG 电击 脂质体蔬菜分子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分子育种中外源DNA导入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丁国华 池春玉 史芝文 《生物学教学》 2000年第11期2-3,共2页
本文概述了外源DNA导入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理论基础 ,介绍了外源DNA导入的具体方法 。
关键词 外源dna导入技术 农业分子育种 花粉管通道 动态导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小麦山农紫麦1号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兰珍 刘保申 李安飞 《中国种业》 2011年第1期76-76,共1页
山农紫麦1号是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将同科不同属的红高梁总DNA由花粉管通道法直接导入普通小麦济核916品系获得的粒色变异,经多代定向培育而成的黑小麦新品种。2006年参加山东省小麦高肥组预备试验,2007年和2008年连续2年区域试验,2009年... 山农紫麦1号是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将同科不同属的红高梁总DNA由花粉管通道法直接导入普通小麦济核916品系获得的粒色变异,经多代定向培育而成的黑小麦新品种。2006年参加山东省小麦高肥组预备试验,2007年和2008年连续2年区域试验,2009年升入生产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小麦 花粉管通道 分子育种技术 小麦新品种 普通小麦 直接导入 dna 定向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早籼新品种湘早籼43号的选育
20
作者 陈祖武 卢永福 +1 位作者 夏正清 朱克永 《湖南农业科学》 2008年第4期12-13,共2页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超甜玉米总DNA直接导入水稻,获得大量变异类型,经选择得到大穗、大粒、高产新品种湘早籼43号。2年区试平均产量487.05 kg/667 m2,比对照金优402增产1.83%,全生育期112 d,比对照短1.3 d,生育期适宜。该品种株型紧凑,...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超甜玉米总DNA直接导入水稻,获得大量变异类型,经选择得到大穗、大粒、高产新品种湘早籼43号。2年区试平均产量487.05 kg/667 m2,比对照金优402增产1.83%,全生育期112 d,比对照短1.3 d,生育期适宜。该品种株型紧凑,穗大粒多,落色好,增产潜力大,出米率、蛋白质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管通道 外源dna导入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