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反演方法
1
作者 石善斌 董翔 +2 位作者 黄胜 朱鹏飞 朱庆林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3,共11页
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双频差分信号进行电离层电子含量反演是一种常用的电离层探测手段,但GNSS信号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被淹没于电磁噪声中而无法被提取,影响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双频差分信号进行电离层电子含量反演是一种常用的电离层探测手段,但GNSS信号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被淹没于电磁噪声中而无法被提取,影响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反演系统的可靠性。采用传统调零抗干扰阵列天线方案能解决干扰源剥离的问题,但调零信号的天线相位中心不稳定导致高精度的相位平滑伪距和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算法无法收敛。针对强干扰环境下的电离层监测需求,本文提出一种抗干扰TEC数据反演手段,通过对阵列天线通道幅相一致性进行校正,保证相位中心的稳定性,从而推算出准确的电离层TEC信息,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含量(tec) 倾斜电子含量(Stec) 垂直电子含量(Vtec)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双频差分 抗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总光通量校准的大功率2π-LED标准灯
2
作者 段文瑞 李奕 +6 位作者 白杨 魏丽敏 张晓颖 臧鹏 张恒 张瑛欣 成恳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1,共11页
设计了一种由80颗LED灯珠按照同心圆结构排列、由半导体制冷器(Thermoelectric Cooler,TEC)实施精确制冷的新型大光通量的2π-LED标准灯。在工作电压、电流分别为54.9 V和0.5143 A,TEC冷却温度为27℃和环境温度为25℃的工作状态下,2π-... 设计了一种由80颗LED灯珠按照同心圆结构排列、由半导体制冷器(Thermoelectric Cooler,TEC)实施精确制冷的新型大光通量的2π-LED标准灯。在工作电压、电流分别为54.9 V和0.5143 A,TEC冷却温度为27℃和环境温度为25℃的工作状态下,2π-LED标准灯的总光通量超过3000 lm。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建立了2π-LED标准灯的温度场仿真模型,模拟仿真了80颗LED灯珠芯片及铝制灯板表面的热温度场分布规律。持续点亮8 h,在3008 lm光通量工作状态下测得2π-LED的光度不稳定性为0.046%,其重复性为0.048%,不同角度的发光强度最大偏差仅为1.9%,色空间均匀性为0.0012。研制的2π-LED标准灯有望成为替代2π型白炽标准灯的理想光源,研究成果对提升大功率2π型LED照明灯具的总光通量、光照度和光亮度等光度学参数的溯源有效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π-LED tec制冷 光通量 不稳定性 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CNN/BiLSTM/attention的滇川电离层TEC预测模型
3
作者 陈冠宇 李旺 +4 位作者 李家乐 刘佳悦 张仁中 朱浩泽 李震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8-239,共12页
针对中国云南-四川位于赤道电离异常区域(EIA)北冠带,“喷泉效应”导致电离层动力学特征异常复杂,传统的电离层模型适应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双向长短时记忆(BiLSTM)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的滇川电离... 针对中国云南-四川位于赤道电离异常区域(EIA)北冠带,“喷泉效应”导致电离层动力学特征异常复杂,传统的电离层模型适应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双向长短时记忆(BiLSTM)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的滇川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预测模型:采用具有多通道特征的CNN-BiLSTM-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神经网络构建该区域电离层模型;然后选取2023年(磁暴年)的双分日和双至日作为验证时段,评估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的预测精度分别为1.24总电子含量单位(TECU)、2.06TECU、1.69TECU和2.35TECU,对应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0.961、0.944和0.987;说明提出的模型可显著改正滇川区域太阳高峰年内的电离层延迟,能够为深入了解滇川区域的电离层时空演变机制,以及增强该区域的导航定位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模型 神经网络 滇川区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电子含量(t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EMDAN改进的CNN-LSTM短期电离层TEC预测模型
4
作者 焦迎香 李克昭 岳哲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115,共9页
针对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值的时序变化通常呈现非线性和随机性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时记忆网络的时空网络(CNN-LSTM)神经网络的TEC预测模型:采用分解、预测和重构的方法,结合CEE... 针对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值的时序变化通常呈现非线性和随机性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时记忆网络的时空网络(CNN-LSTM)神经网络的TEC预测模型:采用分解、预测和重构的方法,结合CEEMDAN在时间序列分解上和CNN-LSTM在预测精度上的优势,对电离层TEC值进行短期预测;然后利用国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组织(IGS)中心发布的2019和2023年4个季节,以及分布在中高低纬度的6个格网点的TEC格网数据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CEEMDAN-CNN-LSTM组合模型的预测结果能很好地反映电离层TEC的时间变化特性,在2019年太阳活动低年和2023年太阳活动高年的预测精度均方根误差(RMSE)相较于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模型可分别平均提升2.62总电子含量单位(TECU)和10.44TECU,相较于CNN-LSTM模型可提升1.85TECU和7.23TE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电子含量(tec) 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CNN) 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SS数据的中国区域电离层层析TEC精度评估
5
作者 尹萍 刘贺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9-1018,共10页
为了获取高精度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数据以便更加深入了解和研究电离层的真实特征和小尺度的变化,本研究借助基于多星座GNSS数据的电离层层析技术对2017-09-05-15中国区域的电离层TEC进行了重构提取并进行... 为了获取高精度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数据以便更加深入了解和研究电离层的真实特征和小尺度的变化,本研究借助基于多星座GNSS数据的电离层层析技术对2017-09-05-15中国区域的电离层TEC进行了重构提取并进行精度评估。此次研究既包含电离层平静态又涉及电离层扰动态,从而为评估层析TEC的精度提供了充足的地磁环境。首先利用实测的多普勒卫星测轨和无线电定位组合(Doppler Orbitography and Radiopositioning Integrated by Satellite, DORIS)系统斜向TEC(slant TEC, STEC)数据与双频GPS STEC数据、层析STEC数据、国际参考电离层(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 IRI)模型STEC数据、全球电离层地图(Global Ionospheric Map, GIM) STEC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为了进行长时间大范围的电离层TEC统计分析,以双频GPS垂向TEC(vertical TEC,VTEC)数据作为参考,将层析算法的VTEC、IRI模型和GIM的VTEC与之进行比对。其中,与DORIS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当电离层TEC平缓变化时,DORIS相对STEC数据与双频GPS相对STEC数据、层析相对STEC数据计算得到的均值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都在1.3 TECU左右,而与IRI相对STEC和GIM相对STEC数据计算得到的均值RMSE分别在2TECU、2.3 TECU左右,故双频GPS STEC数据和层析STEC数据比IRI模型STEC数据和GIM STEC数据更贴近DORIS STEC数据。与双频GPS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层析VTEC与双频GPS VTEC的最大相关系数为0.99,最小RMSE为1.39 TECU,而IRI模型和GIM数据对应的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87和0.97,对应的最小RMSE分别为1.95 TECU和3.5 TECU,故层析VTEC在中国区域的精度优于IRI模型和GIM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电子含量(tec) GNSS 多普勒卫星测轨和无线电定位组合(DORIS)系统 层析算法 精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探测汶川地震电离层TEC的异常 被引量:46
6
作者 林剑 吴云 +2 位作者 祝芙英 乔学军 周义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7-300,共4页
利用球谐模型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及IGS(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基准站的GPS观测数据,分别计算了中国区域及全球电离层电子总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采用了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汶川震中上空及邻近区域的TEC进... 利用球谐模型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及IGS(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基准站的GPS观测数据,分别计算了中国区域及全球电离层电子总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采用了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汶川震中上空及邻近区域的TEC进行检查.结果发现:震前后一个星期,孕震区上空连续出现电离层异常扰动,其异常形态具有共轭结构,且呈现向磁赤道漂移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电子含量(tec) 球谐模型 电离层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Ms8.0地震前电离层TEC异常分析 被引量:45
7
作者 祝芙英 吴云 +3 位作者 林剑 周义炎 熊晶 杨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21,共6页
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GPS观测数据,解算得到了汶川Ms8.0地震前中国区域上空电离层TEC分布图。用两种方法的研究显示,在相同时间和空间电离层TEC存在显著的异常扰动,即震前1~6天(除5月9日电离层TEC出现异常增加外)时间内多次出现... 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GPS观测数据,解算得到了汶川Ms8.0地震前中国区域上空电离层TEC分布图。用两种方法的研究显示,在相同时间和空间电离层TEC存在显著的异常扰动,即震前1~6天(除5月9日电离层TEC出现异常增加外)时间内多次出现显著的TEC异常减少,而且电离层TEC的异常驼峰有向磁赤道漂移的趋势,由于距离发震时刻较近,排除其他因素后认为该异常可能源于汶川Ms8.0地震引起的电离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电子含量(tec) 电离层异常 汶川地震 前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前电离层TEC异常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强 吴云 +3 位作者 林剑 周义炎 杨少敏 李德前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1-96,共6页
利用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的GPS载波相位观测值,对两个震例连续50天的VTEC数据做了时间序列分析,并以每15天的VTEC值的1.5倍标准差作为上下限进行震例检验,验证了震前存在电离层异常扰动。
关键词 地震 地基GPS tec(电子含量) 电离层 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区电离层TEC暴扰动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邓忠新 刘瑞源 +2 位作者 甄卫民 刘钝 武业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77-2184,共8页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是空间天气研究和监测预报的重要参量.本文引入了电离层TEC扰动指数DI,对青岛等6个台站的DI数据进行分析,选取DI>0.35(DI≤-0.30)作为正(负)相电离层TEC扰动的强度标准,并以连续6h及以上的DI满足该值来判定电离...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是空间天气研究和监测预报的重要参量.本文引入了电离层TEC扰动指数DI,对青岛等6个台站的DI数据进行分析,选取DI>0.35(DI≤-0.30)作为正(负)相电离层TEC扰动的强度标准,并以连续6h及以上的DI满足该值来判定电离层TEC暴扰动事件.对电离层TEC暴扰动事件的统计分析表明,在地方时日落后至子夜前为发生高峰时段,正(负)相暴扰动事件平均持续时间约为10.9h(10.5h),正相暴发生率以冬季为多,夏季为少,而负相暴则以夏季略高.发现位于赤道异常驼峰区的广州站和位于高中纬度的海拉尔站比典型中纬地区的北京站电离层TEC暴扰动更易发生,且低纬地区以正相暴扰动为主.分析表明,约有70%的电离层TEC暴扰动伴随着有地磁扰动,但是电离层TEC暴扰动并不完全由地磁扰动所引起,强烈气象活动等局地环境因素也可能对电离层TEC暴扰动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电子含量 电离层tec扰动指数 电离层暴 磁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基GPS探测震前电离层TEC异常 被引量:81
10
作者 吴云 乔学军 周义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40,共5页
利用地基GPS测量获得垂直电子总含量(VTEC)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亚洲3次大地震震前VTEC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在临震前10天之内,孕震区上空的VTEC均出现了明显的异常扰动,异常的增加一般出现在异常减少之前,但距发震时刻较远,该异... 利用地基GPS测量获得垂直电子总含量(VTEC)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亚洲3次大地震震前VTEC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在临震前10天之内,孕震区上空的VTEC均出现了明显的异常扰动,异常的增加一般出现在异常减少之前,但距发震时刻较远,该异常可能与太阳或地磁活动增强有关;异常的减少一般临近发震时刻,基本可以归结为地震引起的电离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GPS 地震 电离层 垂直电子含量 tec 异常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前电离层TEC异常扰动统计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祝芙英 吴云 +1 位作者 周义炎 林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23,共5页
利用IGS提供的电离层TEC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方法,对2007年以来全球Ms7.0以上地震进行震前电离层TEC异常扰动研究。统计结果显示:94%的地震的孕震区上空出现了明显的电离层TEC异常扰动,扰动有正有负,而且负的异常扰动多发生在震前一周内,... 利用IGS提供的电离层TEC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方法,对2007年以来全球Ms7.0以上地震进行震前电离层TEC异常扰动研究。统计结果显示:94%的地震的孕震区上空出现了明显的电离层TEC异常扰动,扰动有正有负,而且负的异常扰动多发生在震前一周内,正扰动与时间没有明显的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电子含量(tec) 异常扰动 统计分析 I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前电离层TEC异常探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祝芙英 吴云 +3 位作者 林剑 周义炎 熊晶 杨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54,共5页
考虑到震前电离层TEC异常扰动探测方法(主要包括平均数法、中位数法、四分位距法等)的局限性,提出采用电离层TEC拟合后的剩余残差来识别TEC异常,即先对电离层TEC时间序列进行拟合,然后利用滑动时窗法进行异常识别。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 考虑到震前电离层TEC异常扰动探测方法(主要包括平均数法、中位数法、四分位距法等)的局限性,提出采用电离层TEC拟合后的剩余残差来识别TEC异常,即先对电离层TEC时间序列进行拟合,然后利用滑动时窗法进行异常识别。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NSS观测资料解算的电离层TEC数据,采用上述方法对汶川8.0级大地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合理有效地探测到震前电离层TEC的异常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电子含量(tec) 异常探测 四分位距法 残差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的统计经验模式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陈艳红 万卫星 +1 位作者 刘立波 李利斌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35,共9页
由武汉电离层观象台一个太阳黑子周期(1980—1990年)的实测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资料,统计分析得出了武汉地区的一个 TEC经验模式.模式很好地再现了武汉地区的TEC观测值.其预测误差在太阳活动高年稍大,... 由武汉电离层观象台一个太阳黑子周期(1980—1990年)的实测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资料,统计分析得出了武汉地区的一个 TEC经验模式.模式很好地再现了武汉地区的TEC观测值.其预测误差在太阳活动高年稍大,低年较小;在春秋两季稍大,冬夏两季较小;在当地时间白天和傍晚稍大,夜间和早晨较小.此外,与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式IRI的计算结果比较,本模式预测的TEC值更接近于实际观测结果.同时,本文也初步探讨了TEC的半年变化特征和冬季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 统计经验模式 武汉地区 电离层电子浓度含量 观测结果 太阳活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GPS测量数据研究电离层电子总含量的逐日变化 被引量:31
14
作者 萧佐 张东和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7-102,共6页
提出了一种直接通过双频GPS伪距测量数据导出接收站附近垂直TEC的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事先知道卫星和接收机电路时延的精确值,前者可在换算过程中自治地加以修正,而接收机时钟误差则利用IRI模式的夜晚平均值作为参考来订正,这一订... 提出了一种直接通过双频GPS伪距测量数据导出接收站附近垂直TEC的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事先知道卫星和接收机电路时延的精确值,前者可在换算过程中自治地加以修正,而接收机时钟误差则利用IRI模式的夜晚平均值作为参考来订正,这一订正存在一定的绝对误差,但不会影响逐日相对变化。却使数据处理过程大为简化.得到的垂直TEC为天顶周围60°锥角内的平均值,能够相当好地反映电离层电子总含量的周日变化.一个计算实例显示了连续三天北京地区TEC的日变化情况,证实了这一方法的实用性.文中还提出一个新概念或问题,即GPS卫星仰角很小时,通常认为多径效应造成大的误差,本文的一些实例似乎表明,这种多径效应的概念应当包括电高层不规则结构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GPS测量数据 电子含量 t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的南极中山站电离层TEC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孟泱 安家春 +1 位作者 王泽民 鄂栋臣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47,共5页
利用2000—2006年南极中山站GPS观测数据,研究中山站电离层TEC随太阳活动、地磁环境、单日、年和季节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GPS-TEC随太阳活动和地磁环境的影响呈线性变化特征,单日、年和季节性TEC变化表现出电离层气候学特征的同时,也... 利用2000—2006年南极中山站GPS观测数据,研究中山站电离层TEC随太阳活动、地磁环境、单日、年和季节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GPS-TEC随太阳活动和地磁环境的影响呈线性变化特征,单日、年和季节性TEC变化表现出电离层气候学特征的同时,也出现了磁中午异常的极区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中山站 全球定位系统 电离层 电子含量(tec) 周期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十一五”GDP能源单耗目标最优控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果庆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6-65,共10页
本文以我国1953—2005年 GDP 与 TEC(总值能源消耗)数据建立 GDP 与 TEC 非线性动力系统(GDP—TECNLDS)模型,其显示 GDP 与 TEC 之间存在相互加速关系,而 GDP 与 TEC 的耦合对 TEC 增长起抑制作用。实验表明,我国若采取最优控制改变 GDP... 本文以我国1953—2005年 GDP 与 TEC(总值能源消耗)数据建立 GDP 与 TEC 非线性动力系统(GDP—TECNLDS)模型,其显示 GDP 与 TEC 之间存在相互加速关系,而 GDP 与 TEC 的耦合对 TEC 增长起抑制作用。实验表明,我国若采取最优控制改变 GDP—TECNLDS 运行轨道,就可以更好地实现"十一五"TEC/GDP 下降20%的目标,为此,我国还必须保持 GDP 较高但不过度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P 能源消耗(tec) 单位GDP能源消耗(tec/GDP) 最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 TEC硬件偏差估计方法的有效性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智 袁洪 万卫星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3年第4期472-476,共5页
以我国GPS广域差分系统(WAAS)电离层误差改正问题为背景,利用分布在不同纬度上的8个GPS台站2000年2日到60日连续59天的观测数据,评估了典型的GPS TEC硬件偏差求解方法的精度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同样的求解方法,处理磁暴期间以及磁... 以我国GPS广域差分系统(WAAS)电离层误差改正问题为背景,利用分布在不同纬度上的8个GPS台站2000年2日到60日连续59天的观测数据,评估了典型的GPS TEC硬件偏差求解方法的精度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同样的求解方法,处理磁暴期间以及磁纬较低台站的数据得出的结果的稳定性明显下降。因此,在求解 GPS TEC硬件偏差值时,审慎选择所利用的现测数据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电离层 tec 电子浓度含量 广域差分系统 硬件偏差 磁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E赤道电离异常区电子浓度总含量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振中 王伟民 +1 位作者 王博 杨升高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85-2192,共8页
基于国际全球定位服务中心(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IGS)提供的120°E上空1999—2009年IONEX格式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资料,分析赤道电离异常驼峰区TEC峰值Inc和Isc的年变化和季节变化以及与太阳、地磁活动的相关性.在11年... 基于国际全球定位服务中心(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IGS)提供的120°E上空1999—2009年IONEX格式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资料,分析赤道电离异常驼峰区TEC峰值Inc和Isc的年变化和季节变化以及与太阳、地磁活动的相关性.在11年时间尺度上,Inc和Isc与太阳辐射P指数的日均值有较好的相关性(r=0.90和r=0.84),而与地磁活动指数Dst、Kp和Ap日均值的相关性均不好.驼峰区TEC峰值Inc和Isc都是在北半球春、秋季出现极大值,而且冬季值大于夏季值,即Inc呈现"半年异常"和"冬季异常"现象,我们认为Inc和Isc相似的半年变化特征是与赤道上空电离层电急流相关的东向电场半年变化导致的.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方法构建了EIA指数的预报模型,预报试验结果表明,该预报模型能较准确地描述Inc和Isc的变化,对南北驼峰TEC峰值预报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2.96%和10.2%.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预测方法为赤道电离异常特征指数预报的实现提供一条有效方法途径和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赤道异常 电子浓度含量(tec) 赤道电急流 支持向量机(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OSMIC低轨卫星对GPS信号的顶部TEC观测资料研究等离子体层电子含量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满莲 刘立波 +1 位作者 万卫星 宁百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尝试利用COSMIC低轨卫星对GPS信号的顶部TEC观测资料研究等离子体层电子含量(简称PEC)的变化规律.首先介绍从低轨卫星对GPS的顶部TEC观测资料提取等离子体层垂直电子含量的方法,然后利用该方法提取2008年全年的PEC数据,进而研究了2... 本文尝试利用COSMIC低轨卫星对GPS信号的顶部TEC观测资料研究等离子体层电子含量(简称PEC)的变化规律.首先介绍从低轨卫星对GPS的顶部TEC观测资料提取等离子体层垂直电子含量的方法,然后利用该方法提取2008年全年的PEC数据,进而研究了2008年这一太阳活动低年PEC随地磁纬度(MLAT)、磁地方时(MLT)以及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此外,还利用提取的120°E和300°E经度链上的数据对比研究了PEC的经度变化情形.研究结果表明:(1)PEC主要集中分布在磁赤道±45°之间的一个绕地球的环带状区域中;(2)PEC表现出以下的昼夜变化规律特征:白天时段之值高于夜间,约在12—16MLT之间达到最高峰值,而最小PEC值出现在日出前大约4—5MLT左右的时段;(3)相比其他季节月份而言,PEC在北半球夏季月份(5—8月)具有最小值;(4)PEC存在明显的经度变化,不同经度链上的PEC存在不同的季节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层 电离层 电子含量(tec) 等离子体层电子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甸Ms7.2地震前电离层TEC的异常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祝芙英 吴云 杨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共4页
基于IGS提供的电离层TEC资料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提供的GPS资料解算的单站VTEC数据,采用滑动平均处理方法,对2011年3月24日缅甸7.2级地震震前的电离层TEC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震前6~8天,出现电离层TEC异常减小现象,震前... 基于IGS提供的电离层TEC资料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提供的GPS资料解算的单站VTEC数据,采用滑动平均处理方法,对2011年3月24日缅甸7.2级地震震前的电离层TEC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震前6~8天,出现电离层TEC异常减小现象,震前3天出现电离层TEC异常增加现象,排除太阳活动和地磁扰动的影响后,3月16日、17日和18日出现的电离层TEC异常减小,特别是在18日出现的异常减小及呈现出的共轭结构,可能与缅甸7.2级地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地震 电子含量(tec) 异常变化 共轭结构 前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