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总缺血时间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
1
作者 张涛 李爱敏 +3 位作者 张金霞 顾晓龙 龙锋 向定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6-982,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发病720 min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患者的总缺血时间(TIT)与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发病720 min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患者的总缺血时间(TIT)与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胸痛中心1812例接受PPCI且TIT≤720 min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及Cox回归模型分析TIT与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年内MACE发生风险的关联,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函数分析TIT与MACE发生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1812例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为3.26%;在存活出院的1651例患者中,1年内MACE发生率为6.84%。RCS分析结果显示,TIT与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年内MACE发生风险均呈近似对数线性关系,MACE发生风险随着TIT延长而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TIT≤480 min的患者相比,TIT>480 min的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风险增加了77.7%(OR=1.777,95%CI:1.020~2.929,P=0.038)。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TIT≤280 min的患者相比,TIT>280 min的患者出院后1年内MACE发生风险增加106.7%(HR=2.067,95%CI:1.384~3.089,P<0.001)。结论:当TIT超过480 min时,PPCI术后STEMI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当TIT超过280 min时,其出院后1年内MACE发生风险也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总缺血时间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诊是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总缺血时间的独立预测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常慧艳 乔青 +1 位作者 张荣林 徐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3-555,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总缺血时间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南京市鼓楼医院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共330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64岁,其中男26... 目的:探讨影响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总缺血时间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南京市鼓楼医院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共330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64岁,其中男260例(78.8%),转诊患者157例(47.6%)。按照总缺血时间的百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比较每组间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信息和缺血时间,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找到总缺血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高中学历、医保、转诊、不典型胸痛、症状发作至我院时间、门-球囊时间和总缺血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高中及以上学历和医保患者总缺血时间相对较短,而不典型胸痛患者的总缺血时间相对延长,但仅转诊是唯一独立影响总缺血时间的因素。结论:转诊导致较长的总缺血时间,主要是通过延长症状发作至医院就诊的时间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总缺血时间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痛中心实行绕行急诊科对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救治时间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2
3
作者 孔冉冉 向定成 +1 位作者 易绍东 宋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904-2907,2929,共5页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实行绕行急诊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时间及院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就诊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并接受PPCI治疗的500例STEMI患者。根据是...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实行绕行急诊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时间及院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就诊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并接受PPCI治疗的500例STEMI患者。根据是否绕行急诊,分为绕行组(n=378)和非绕行组(122)。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S-to-FMC)时间、门球时间(D-to-B)及<90 min达标率、发病到球囊扩张时间(S-to-B)、院内病死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Killip分级、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S-to-FMC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2.7±167.0)min vs.(177.8±233.3)min,P=0.273]。绕行组患者D-to-B时间显著低于非绕行组[(48.5±19.7)min vs.(86.2±61.9)min,P <0.001],D-to-B达标率显著高于非绕行组(95%vs. 73.8%,P <0.001)。绕行组患者S-to-B时间明显低于非绕行组[(326.3±274.1)min vs.(461.5±351.2)min,P <0.001],病死率亦显著低于非绕行组(1.6%vs. 5.7%,P=0.029)。结论胸痛中心实行绕行急诊机制可以显著缩短行PPCI治疗的STEMI患者的D-to-B时间,提高D-to-B达标率,并缩短患者的S-to-B时间(总缺血时间),降低院内病死率。胸痛中心未来的建设应该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大众对急性胸痛的警觉意识、鼓励大众发病后尽早就诊,缩短S-to-FMC时间;同时对于诊断明确的STEMI患者,应当尽可能实行绕行急诊科,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 绕行急诊科 门球时间 总缺血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7
4
作者 黎德恩 梅啸 李明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674-1677,1683,共5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heart料,分为HF组(n=58)和非HF组(n=60),分析各...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heart料,分为HF组(n=58)和非HF组(n=60),分析各因素与HF的关系。结果 HF组患者糖尿病比例、多支病变比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BNP、cTnI峰值、Syntax评分、总缺血时间(TIT)均高于非HF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Syntax评分、多支病变、TIT是STEMI患者P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HF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血红蛋白是保护因素。ROC分析提示Syntax评分、TIT可作为预测HF的指标,ROC曲线下面积为0.877、0.786,最佳诊断界值是18.5分、221.5 min,其敏感度为89.7%、91.4%,特异度为68.3%、55.0%。Syntax评分联合TI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2。结论高Syntax评分、多支病变及TIT长的STEMI患者PPCI术后住院期间更易发生HF,血红蛋白是保护因素,Syntax评分及TIT联合对STEMI患者P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 SYNTAX评分 总缺血时间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壁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龙东阳 董淑娟 +4 位作者 李静超 余海佳 宋慧慧 杨亚攀 楚英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8-453,共6页
目的:探讨急诊PCI(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时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合并左心室壁瘤(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LVA)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锦州医科... 目的:探讨急诊PCI(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时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合并左心室壁瘤(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LVA)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锦州医科大学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诊断为STEMI并行pPCI术的患者240例,按照是否发生LVA分为LVA组(32例)和非LVA组(208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LVA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着总缺血时间分级(<6 h、6~12 h、>12 h)的延长,LVA发生率逐渐升高(χ^2=12.40,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缺血时间、入院时心率(beat per minute,bpm)、Killip分级(≥Ⅱ级)、≥4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2级为LV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比值比(odds ratio,OR)依次为1.400(95%CI=1.163~1.687,P=0.000)、1.054(95%CI=1.011~1.099,P=0.014)、14.041(95%CI=3.131~62.970,P=0.001)、7.419(95%CI=1.222~45.053,P=0.029)、12.034(95%CI=1.456~99.450,P=0.021);而既往心绞痛为LVA发生的保护因素,OR值为0.066(95%CI=0.010~0.424,P=0.004)。结论:心血管医生应及时评估LVA的形成风险,pPCI治疗且达到术后TIMI血流3级对于预防LVA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壁瘤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总缺血时间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