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湖总磷模型构建及内循环引水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滑磊 尤爱菊 +2 位作者 韩曾萃 腾辉 朱军政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32,共6页
调水是目前快速改善湖泊水质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对于调水所能达到的最佳效果研究很少。以杭州西湖为例,利用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构建了西湖TP模型,对通过苏堤各桥孔的流量、外西湖分层流场和水质浓度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在现有外围调... 调水是目前快速改善湖泊水质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对于调水所能达到的最佳效果研究很少。以杭州西湖为例,利用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构建了西湖TP模型,对通过苏堤各桥孔的流量、外西湖分层流场和水质浓度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在现有外围调水情况下增加西湖内循环引水后西湖TP的时空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增加内循环引水,直接将低浓度区的水引至高浓度区,能够明显降低高浓度区的水质;低浓度区由于引水量的减小,区域内水质浓度会有一定的上升;全湖平均水质浓度基本不会发生改变。在没有增加外部引水的情况下,内循环引水可以使湖泊水体掺混更加均匀,对于防止高浓度区富营养化有很好的效果。增加内循环引水对西湖改善高浓度区水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可为相似湖泊增加内循环引水措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磷模型 内循环引水 西湖 EFD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洪滩水库总磷模型构建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国栋 武周虎 +3 位作者 周洋 孙辉 任杰 陈珊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1-83,87,共4页
以棘洪滩水库2006—2011年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建立水库的总磷完全混合模型,在稳态情况下反算出水库总磷的逐月沉降速率,结果表明:棘洪滩水库月平均沉降速率在3—8月为负值,以底泥解吸释放为主,而在9月至次年2月以底... 以棘洪滩水库2006—2011年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建立水库的总磷完全混合模型,在稳态情况下反算出水库总磷的逐月沉降速率,结果表明:棘洪滩水库月平均沉降速率在3—8月为负值,以底泥解吸释放为主,而在9月至次年2月以底泥吸附沉淀为主。采用总磷预测模型和逐月沉降速率对棘洪滩水库2016年的月平均总磷浓度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当棘洪滩水库维持历年平均总磷负荷水平时,水库水质仍处于中营养状态;当总磷负荷增加1倍时,水库水质进入中—富营养过渡状态;当总磷负荷增加3倍时,水库水质将达到富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 总磷模型 沉降速率 富营养化 棘洪滩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混合总磷模型在南四湖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任杰 董国栋 《绿色科技》 2015年第8期216-218,220,共4页
水体中磷负荷量的增加与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关系密切。根据湖中磷的物质平衡原理,结合2006~2007年南四湖的空间监测数据,建立了磷浓度与湖泊磷负荷量之间的经验模型,分别给出了南四湖上级湖、下级湖的降解系数为3.87×10-3d-1和2.46... 水体中磷负荷量的增加与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关系密切。根据湖中磷的物质平衡原理,结合2006~2007年南四湖的空间监测数据,建立了磷浓度与湖泊磷负荷量之间的经验模型,分别给出了南四湖上级湖、下级湖的降解系数为3.87×10-3d-1和2.46×10-3d-1。以2010~2011年的空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总磷模型进行了验证,表明该模型在南四湖上级湖和下级湖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模型能很好地预测磷浓度,误差在5%以内,可以作为南四湖上、下级湖磷负荷变化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混合总磷模型 南四湖 水质模拟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澎溪河回水区高水位期间高阳平湖总磷模型 被引量:3
4
作者 赫斌 李哲 +2 位作者 冯婧 肖艳 郭劲松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5-302,共8页
三峡水库'蓄清排浑'的调度运行方式使得冬季高水位期间近岸消落带受淹.消落带氮、磷等营养物受淹后向水体中释放与积累对冬末初春的水华将可能具有重要贡献.构建高水位时期澎溪河高阳平湖总磷收支模型,定量分析高水位期间总磷... 三峡水库'蓄清排浑'的调度运行方式使得冬季高水位期间近岸消落带受淹.消落带氮、磷等营养物受淹后向水体中释放与积累对冬末初春的水华将可能具有重要贡献.构建高水位时期澎溪河高阳平湖总磷收支模型,定量分析高水位期间总磷的收支途径、累积量以及累积磷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蓄水期,由于蓄水水位升高和顶托而导致大量磷积累;稳定期,磷收支变幅较小,总体趋于平缓;水华期,前期积累的磷被大量消耗,形成水华.淹没消落带磷释放是冬季高水位时期高阳平湖总磷的主要来源,蓄水期所淹没大量消落带所释放的磷为冬季末水华暴发提供条件.研究结果为后续定量分析磷形态的转化和分配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高水位时期 澎溪河 收支模型 消落带 高阳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湖泊水环境修复组合工艺效果研究——以深圳市荔枝湖治理工程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毛献忠 桂安 +1 位作者 陶益 张锡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6-462,共7页
以深圳市荔枝湖为例,通过历时9个月的水质连续监测,研究该湖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不同治理工艺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自动过滤工艺TP和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3.6%和16.2%;生物砾石床工艺TP和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9.0%和21.3%;人工湿... 以深圳市荔枝湖为例,通过历时9个月的水质连续监测,研究该湖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不同治理工艺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自动过滤工艺TP和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3.6%和16.2%;生物砾石床工艺TP和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9.0%和21.3%;人工湿地工艺TP和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0.2%和56.1%.通过荔枝湖四湖总磷串联模型,计算在设计初始条件下,采用组合治理工艺时湖水恢复为地表IV类水所需要的时间.计算表明工艺每天运行24h,需要2.5d可将各湖TP浓度降至0.1mg/L以下,TP总去除量为7.27kg,去除率为4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贼市湖泊 水污染治理 治理工艺效果 总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