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夏季溶解无机碳体系及其响应机制初探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斌 陈建芳 +5 位作者 金海燕 李宏亮 刘希真 庄燕培 徐燕青 张海生 《海洋学研究》 2011年第3期63-70,共8页
根据2009年8月"908"项目长江口补充调查总碱度(TAlk)、溶解无机碳(DIC)、pH值、溶解氧(DO)和叶绿素a(Chla)等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长江口及邻近东海海域夏季溶解无机碳(DIC)含量分布范围在1 647.1~2 236.9μmol/dm3之间,平... 根据2009年8月"908"项目长江口补充调查总碱度(TAlk)、溶解无机碳(DIC)、pH值、溶解氧(DO)和叶绿素a(Chla)等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长江口及邻近东海海域夏季溶解无机碳(DIC)含量分布范围在1 647.1~2 236.9μmol/dm3之间,平均值为2 031.2μmol/dm3;空间分布为由近岸冲淡水方向向外海逐渐增加;DIC在垂直分布上总体呈现底层水〉次表层水〉表层水,在29.0°N,122.6°E的底层存在1个高值中心,这可能与低温高盐的台湾暖流深层水作用有关。对TAlk、DIC与盐度的相关性探讨发现,当盐度为10~25,TAlk、DIC与盐度呈现很好的保守性关系;而在盐度接近0、大于30及盐度为25~28时则出现偏离保守型稀释曲线现象,而这3个区域分别属于河口淡水端、海水端和长江口羽状锋区域,这一现象的发生与河水端不同的输入源、海水端的水文物理过程以及长江羽状锋区域生物活动强弱密切相关。此外,根据DIC体系中DIC、pH值、温度和盐度等的实测数据进行推算可知,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pCO2的范围为15.4~166.9 Pa(154.0~1 669.0μatm),其中以29.5°N、123°E为中心的区域出现表层pCO2值的低值中心[〈39.0 Pa(390μatm)],理论上可认为是大气CO2的1个典型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无机碳(DIC) 碱度(talk) PCO2 长江口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